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退偏振光强度法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的甲基磺酸溶液(PBT/MSA)由液晶相至各向同性相(N→I转变),及由各向同性相至液晶相(I→N转变)的相变过程.液晶相的形成(I→N)服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为1左右,表明该体系的液晶相是以一维棒状方式形成的.相转变温度与浓度有关,提高温度可加速在应力下液晶相长程有序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乙基醋酸纤维素溶于三氟乙酸、二氯乙酸、醋酸中.在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形成胆甾型液晶态.溶液随浓度的增加,从各向同性态经两相共存转变成液晶态.在加热液晶溶液时,溶液转变成各向同性态.降低温度,液晶相再生成.在形成液晶过程中,存在过冷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晶相以球状的形式存在.溶液的双折射△n在两相共存与完全液晶态间相互转变时会发生较大变化.乙基醋酸纤维素大分子链的刚性随有机酸溶剂体系的酸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使临界浓度C_1~*随溶剂酸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用退偏振光强度法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的甲基磺酸溶液(PBT/MSA)由液晶相至各向同性相(N→I转变),及由各向同性相至液晶相(I→N转变)的相变过程.液晶相的形成(I→N)服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为1左右,表明该体系的液晶相是以一维棒状方式形成的.相转变温度与浓度有关,提高温度可加速在应力下液晶相长程有序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偶氮液晶基元封端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二酸酐、苯胺和对硝基苯胺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得一种偶氮液晶基元(2);2与不同分子量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封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偶氮液晶聚氨酯(4a~4e),其结构和液晶性能经UV,NMR,FT-IR,TGA,DSC,POM和XRD等表征.结果表明,2从室温到熔点温度均表现出液晶态的强双折射.4a~4e为热致/溶致型液晶聚氨酯,具有较宽的液晶相温度区间.4的DMF溶液的临界浓度[w(4)]为3%~6%.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折射率法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在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中形成溶致性液晶的过程,测定了临界浓度C_1~*和C_2~*。对用该方法研究高聚物液晶溶液的有效性以及折射率与其浓度和溶液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各种情况下的n—C曲线。  相似文献   

6.
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bbe折射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小角光散射等方法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形成,形态结构和某些性质。溶液随浓度的增加,从各向同性态经过两相共存状态,转变成为单一的液晶态。该液晶是胆甾型的。溶液的双折射Δn随浓度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无外力作用时,液晶相由许多无规分布的取向微区组成。液晶溶液受切应力后形成“条纹结构”,大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取向,并在各条纹中排列有序。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聚糖液晶溶液,并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分别对液晶织构、黏度、相转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呈现典型的胆甾相液晶织构;其溶液黏度随浓度及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符合高分子液晶溶液的变化规律;在DSC升、降温曲线上分别存在吸热峰和放热峰.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基聚合物液晶溶液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液晶溶液纺丝可以制得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经大量研究发现,作为环保可再生的资源,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一定浓度和一部分合适的溶剂体系中能够形成各向异性溶液.但目前,纤维素基聚合物的液晶溶液纺丝并没有成功实现工业化.文章综述了纤维素基聚合物的液晶理论,其液晶溶液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及独特的流变行为,并展望在少数能直接溶解纤维素并形成液晶溶液的溶剂体系中,磷酸是一种合适的溶剂体系,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氰乙基纤维素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以及丙酮等溶剂中可以形成溶致性液晶。随浓度增加,溶液从各向同性状态经两相共存态转变成为完全的液晶态。升高温度到T_c,液晶相消失;降低温度到T′_c,液晶相再生成。T_c总大于T′_c。而且,浓度越高,过冷温度△T=T_c—T′_c越小。在各向同性,两相共存或完全的液晶状态,溶液平均折射率和消光度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但在两相间相互转变时,即在C_1~*和C_2~*处,n-C和 A-C 曲线上出现转折点。高聚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X_(12)愈小,临界浓度C_1~*愈小。把描述大分子链柔顺性的参数f与X_(12)联系起来,可用 1956年 Flory的理论定性地解释溶剂对高聚物溶致性液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 分散液晶体系的相分离结构对温度依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紫外光引发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样品.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分离结构.采用对样品施加电压观察其微结构轮廓,或测量液晶微粒相变点的简单方法研究了聚合温度对相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液晶微粒的平均尺寸趋于减小,而且形成的液晶微粒也逐渐变纯.作者给出了这些测试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A side chain liquid crystalline copolysiloxane, which would show electro-optic effects as known from low mass liquid crystal,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 and the two homologous monomers with different length spacers containing Schiff's base mesogen with—NO_2 terminated group were grafted toa polysiloxane main chain. Residual monomer in crude product is effective in reinforcing the response to an electric field over that of pure polymeric liquid crystal.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work concern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ET accelerated by addition of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TLCP)based on two aromatic copolyesters: PHB/PET (60:40 ) and PHB/HDA/2,6-DNA /IPA ( 50:25 : 12.5 : 12.5 ). The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by measurements of the cold-crystallization and melt-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by DSC and of the changes of density and depolarizing light intensity during the isothermal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morphology of selectively etched surface of compressing pellets proved the presence of crystalline fibrillar structure, it can be supposed to have grown up from the micelle nucleus based on bundle of rigid TLCP chains.  相似文献   

13.
戴乐蓉  厉锋 《应用化学》1989,6(6):79-82
泡沫体系的表面张力、粘度,表面粘度以及液晶相的存在对泡沫的稳定性皆有影响。消泡剂可改变上述性质。本文报导聚氧乙烯辛基酚(Triton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油酸三乙醇胺(TEAOL)和卵磷脂等起泡剂在均相溶液及有液晶存在时产生泡沫的稳定性,观察硅油的消泡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原胶在水溶液中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用GPC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黄原胶的构象及构象的变化。指出在低离子强度下,黄原胶主要是以多分子缔合状态而存在,少量以单分子状态而存在。缔合状态下的黄原胶分子呈分段的双股螺旋构象。  相似文献   

15.
主链具有X-型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系列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温溶液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主链上具有X-型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所有聚合物样品均具有明显的热致液晶性。不同柔性链段长度和取代基对聚合物的液晶性呈规律性的影响。并用IR、H-NMR、WAXD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AFM研究PCL薄膜的结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详细研究了聚己内酯 (PCL)超薄膜及其在特殊限制环境下的结晶形态 .AFM的观察表明 ,PCL在石英基板上的结晶形态呈现典型的球晶及比较少见的树枝状晶两种形态 .认为主要是超薄膜结晶过程中由于几何受限及基板吸附导致分子链扩散移动速度大大降低 ,由此形成的扩散控制结晶过程从而导致最终形成树枝状的分形结构 .将聚合物限制在间距为 10 μm的凹槽内 ,发现PCL的结晶有比较规整的排列 ,而且沿着凹槽的方向结晶排列取向优先 .当在凹槽两侧铝条上施加强电场后 ,发现在静电场作用下 ,PCL的结晶取向生长方向发生改变 ,沿着电场方向排列生长的结晶增多  相似文献   

17.
含氟基团对液晶垂直排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双酚A双肉桂酸酯和六氟双酚A双肉桂酸酯单体在线偏振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交联,形成的薄膜对液晶分子的排列效果截然不同,分别诱导液晶分子沿面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光交联的类型均为[2+2]环加成反应.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表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拓扑分布.通过测量非含氟和含氟两种交联膜的表面能大小,发现氟的引入使薄膜的表面能降低,同时表面能中的极性作用明显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氟基团的引入导致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本文探讨了这种垂直排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α-hydroxy group on the phase behavior in a skin lotion model system was studied by determining the phase diagrams for the two systems acetic acid / Laureth 4 / white oil / water and glycolic acid / Laureth 4 / white oil / water using visual observation by optical microscopy. The two acids when combined with surfactant and water gave an isotropic liquid solution, and a lamellar liquid crystal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solubilization showing both acids to act as hydrotropes. The result provided essent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hase behavior which can attribute to the presence of a-hydroxy group in the glycolic acid. Small 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ies of the lamellar liquid crystal phases in the two systems, both acids were found to be located in the water region in the liquid crystal.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串型结构的液晶高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2,5-二羟基-1,4-亚苯基双-(对烷氧基苯甲酸酯)和1,12-十二酰氯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方法,合成了液晶基元垂直于分子主链的串型结构的液晶高分子系列。通过对其液晶行为的研究,发现包括甲氧基取代在内的所有四种聚合物在DSC图和偏光显微镜上都显示液晶现象。  相似文献   

20.
近晶C(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 二(对烷氧基苯甲酰氧基) 对苯二酚和不同结构的脂族二酰氯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基元垂直于分子主链的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单体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方法确证.聚合物通过GPC、DSC、TG、WAXD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测试表征.研究发现,所有的聚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纹影或焦锥织构.通过变温X 射线衍射证明它们为Sc相.所有聚合物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1)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增大和柔性间隔段长度增加逐渐降低,液晶态温度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