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强子和串级联模型LUCIAE研究了PHOBOS的极限碎裂等以及在PHIC进行的Au+Au碰撞中带电粒子多重性的经验标度规律. 对Φ介子的产生机制也通过与带电粒子多重性的比较进行类似的研究. 结果似乎表明在串级碎裂模型中带电粒子和Φ介子有共同的产生机制. 还讨论了PHOBOS经验标度规律的模型依赖性.The PHOBOS’s limiting fragmentation etc. three empirical scaling rules for charged multiplicity in Au+Au collisions at RHIC are investigated by ahadron and string cascade model LUCIAE. Similar studies are performed for the meson exploring its production mechanism via comparing with the charged multiplicity. The LUCIAE results for charged multiplicity are compatible with PHOBOS observations. However, for the  meson the three empirical scaling rules are either kept only or kept better in the LUCIAE calculations without reduction mechanism of the s quark suppression extra introduced for the strangeness in LUCIAE model. These results seem indicating a universal production mechanism for charged particle and  meson in string fragmentation regime.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PHOBOS’s empirical scaling rules are model dependent indeed.  相似文献   

2.
利用强子和串级联模型LUCIAE研究了PHOBOS的极限碎裂等以及在PHIC进行的Au +Au碰撞中带电粒子多重性的经验标度规律 .对介子的产生机制也通过与带电粒子多重性的比较进行类似的研究 .结果似乎表明在串级碎裂模型中带电粒子和介子有共同的产生机制 .还讨论了PHOBOS经验标度规律的模型依赖性 .  相似文献   

3.
用相对论核-核碰撞的事例产生器──LUCIAE产生和分析了200A GeV S+W中心碰撞中的奇异介子K0s、奇异重子A和A,给出了它们的产额对横质量的分布及奇异介子对有异重子的产生比,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用强子和弦级联模型LUCIAE系统地研究了相对论性p+p和Pb+Pb碰撞中φ介子产生.在模型框架内实验测得的158AGeV/cPb+Pb碰撞中φ介子产额相对于同能量p+p碰撞的增强现象,依赖于弦发射胶子的集体效应和奇异夸克压低约化两机制,在一定程度内能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夸克喷注的Field-Feynman模型推广应用到pp反应中, 并且提出一个关于双夸克碎裂的方案, 从而改进了A.Capella的双链模型. 这一图象既能给出各种粒子(介子, 重子, 光子, 夸克对等)的平均产额和能量的关系, 又能计算各种单粒子的内含谱及关联效应. 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吴钟立 《中国物理 C》1998,22(10):928-931
计算了重离子引起的碎裂过程产生的类弹碎片动量分布约化宽度,拟合了实验数据.讨论了弹核碎裂过程从低能区到相对论能区随入射能量的系统演变.  相似文献   

7.
台安  萨本豪 《中国物理 C》1998,22(5):434-439
用含S夸克压低约化机制的事件产生器LUCIAE研究了相对论性核一核碰撞中青异增强现象,LUCIAE结果和相应的NA35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结果还表明:s夸克压低约化在奇异产生物理中的作用要大于再散射.  相似文献   

8.
利用强子的“橡皮袋”模型,本文统一计算了普通强子和 J/(Φ)族介子(包括(Φ)(3772))的质量谱,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从而克服了 M.I.T.袋模型在解释 J/(Φ)介子族质量谱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核内级联物理过程,采用Monte Carlo方法发展了一款质子、中子以及π介子的粒子输运程序.基本物理模型基于适当简化和核内级联Bertini模型,同时借鉴了INCL模型质心系下的角微分分布以克服Bertini模型之不足,即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核子与核子、核子与π介子间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等过程,粒子相互作用时,核子密度随半径变化且作用截面参考Bertini模型22类实验截面数据,出射粒子散射角在质心系下的抽样遵从INCL模型所确定的微分分布.可模拟45—3500 MeV的中子、质子或2500 MeV以下π介子引起的核内级联过程.入射粒子能量在60—378 MeV范围内反应截面理论计算值与已有实验数据、以及在65—3000 MeV较宽能区范围内反应截面、出射粒子增殖比、微分截面和剩余核等计算结果与MCNPX,GEANT 4和PHITS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将具体的核内核子(包括中子、质子)密度分布引入到中能Abrasion-Ablation模型中,用修正后的模型计算了30MeV/u 40Ar+natAg反应中的弹核碎裂过程.结果表明,在非常周边的碰撞中,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的碎片截面与修正前的计算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反映了核密度边缘弥散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中能弹核碎裂碎片能量相对于束流能量的降低是由摩擦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华靖  马伯强 《中国物理 C》2003,27(11):954-959
从菲尔德–费曼的叠代模型出发,考虑到入射夸克的味结构,研究了π介子的碎裂函数Duπ+,Ddπ+,和Dsπ+,并将分析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对K介子的碎裂函数DsK+(z),DuK+(z),DsK+(z)和DdK+(z)作出的预言将被进一步的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最近NA49在158A GeV的实验(C+C,Si+Si,Pb+Pb)数据,应用LUCIAE3.0模型进行模拟,得到了强子的快度分布和横向动量分布,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基本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并对横向动量分布进行温度拟合,给出了和实验数据吻合很好的结果,但是对于重系统或重强子LUCIAE3.0给出的结果与实验符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DPM模型分析了Kp和πp软碰反应中的多重产生.计算了束碎裂和靶碎裂区的粒子分布和前后关联.指出π介子分布在K碎裂区和P碎裂区的不对称可以作为对DPM模型的一个实验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高能质子-质子(p-p)和质子-原子核(p-A)碰撞过程中产生的D介子是分析碰撞后生成的饱和胶子性质的重要途经。考虑领头阶下的强耦合效应,在色玻璃凝聚理论(CGC)框架下研究了LHC(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能量下p-p(p-A)碰撞过程中的D介子产生。采用由KLR-AdS/CFT色偶极模型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偶极关联因子,同时利用Glauber模型考虑冷核物质效应,计算了质心能量为5.02 TeV时质子-铅核(p-Pb)碰撞中不同碰撞中心度下D介子的产生截面,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Pb碰撞中D介子产生及其半轻子衰变过程中的核修正因子。通过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结果比较发现:考虑强耦合效应后的理论结果与ALICE和LHCb合作组的最新实验数据符合得更好。最后,本文对LHC碰撞质心能量为8.16 TeV时p-Pb碰撞中D介子产生的核修正因子给出了理论预言, 结果显示此能量下核修正因子理论值比5.02 TeV时略大。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非完全熔合碎裂模型分析了600MeV/u的Au与Cu碰撞后弹剩余核多重碎裂的ALADIN实验结果.由于非完全熔合碎裂模型可以将描述热核形成的动力学和描写热核瞬时多重碎裂的统计模型融为一体,所以只需适当调整与激发能有关的模型参数,就能很好地再现ALADIN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金毅  李世渊  谢去病 《中国物理 C》2003,27(10):852-856
研究了e+e-湮没中"初始"轻夸克和胶子劈裂产生的组合为介子(包括D-, D-s, 0)或*介子(包括D*-, D*-s, *0)的过程.发现尤其在s=MZ处,其产额相对较大,当限制或*的能量大于20GeV时,它和c夸克碎裂产物的不变质量谱在稍大于2M附近有一个峰,这是该过程区别于其它或*介子产生过程的显著特征.此过程产生的矢量介子基本上是纵向极化的,与实验上观测到的*介子的纵向极化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用事件产生器LUCIAE分析了200AGeV硫打原子核反应中p和Λ产额、横动量分布以及Λ/p比值的NA35数据,结果表明:NA35数据反映了极端相对论性核一核碰撞中青异压低与同能量的核子-核子碰撞相比有约化的现象;但是核-核碰撞中Λ/p比值趋向1,并不必然意味着夸克的味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在p+p碰撞中,只有两个带头粒子,一个处在弹碎裂区,另一个处在靶碎裂区。研究表明如同核-核碰撞一样,修正的Landau流体力学模型本身不足以对p+p碰撞中带电粒子赝快度分布的实验测量给出很好的描述,只有在考虑了带头粒子效应后,理论才能很好地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在(?)=23.6~900 GeV的整个能量范围内,理论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在质心系能量为200GeV的质子-质子对撞中, 高横质量区域产生的强子横质量谱分裂成两类——重子和介子. 应用PYTHIA产生器进行Monte Carlo分析其内在的物理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这种劈裂效应不仅在弦碎裂模型中出现, 而且独立碎裂模型中也有, 并且在RHIC能区(200GeV)下主要来源于胶子的贡献. 在PYTHIA6.3版本中引入的新的物理机制表明复杂的弦纠缠(string junction)形式可能是这种重子--介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将强子-核碰撞的独立源模型推广到核-核碰撞,给出了核-核碰撞末态产生粒子横能量分布方程,将其与CERN的NA35合作组得到的实验数据相比较,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