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转酯反应;固定化脂肪酶;菜籽油;甲醇;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2.
血红蛋白生物催化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红蛋白在十二烷基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中生物催化合成水溶性导电聚苯胺/十二烷基磺酸复合物(PANI/SDS), 讨论了不同反应体系及溶液pH值对聚合反应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明显的pH值依赖性, pH (1.0~4.0)是合成导电聚苯胺所必需的, 其最适pH值为3.0, 聚苯胺由导电的翠绿亚胺盐转变为本征态发生在pH 10.4. 用元素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FT-IR、循环伏安法、粘度测试、电导率测试、热重分析法等对PANI/SDS复合物表征, 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可逆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乙酰化-β-环糊精作固定相,较系统地研究了流动相组成及柱温、流速等对肾上腺素类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反相色谱流动相组成为0.06ml/LNaOA(pH5.0) 0.03mmol/L EDTA.2Na 2(vol)%CH3CN,工作电位E为+0.60V。探讨了环糊精立体选择性与主-客体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0-250μg/L,检测限低于0.60n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4.
生物催化合成光学活性环氧化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祖义  金浩  石俊 《有机化学》2001,21(4):247-251
手性环氧化物及其相应的邻二醇在合成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制取这些手性合成块的合成方法得到了很的大发展。本文着重讨论当前国际上采用生物催化合成光学活性环氧化物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以乙酰化-β-环糊精作固定相,较系统地研究了流动相组成及柱温、流速等对肾上腺素类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了的反相色谱流动相组成为0.06mo1/L NaOAC(pH 5.0)+0.03mmol/L EDTA@2Na+2(vol)%CH3CN,工作电位E为+0.60V.探讨了环糊精立体选择性与主-客体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0~250μg/L,检测限低于0.60n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6.
应用长光程薄层电解池(石墨电极和铂片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CV)和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法(SPS/CA),研究了肾上腺在pH=2.5~7.0的McIlvaine缓冲溶液中电氧化生成肾上腺素红的反应机理,测定了表观速率常数kobs.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肾上腺素的电氧化反应有很大影响,肾上腺素生成肾上腺素红的kobs随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手性胺是一类重要的关键药物中间体,其高效和绿色的合成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脂肪酶、转氨酶、单胺氧化酶、亚胺还原酶、胺脱氢酶和P450单加氧酶等不同的生物酶在手性胺类化合物中的合成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祖义  陈颖 《有机化学》2004,24(9):1029-1037
生物催化剂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高分子学中,产生了许多新的反应、工艺和商业用途.酶和全细胞工艺都引起了众多关注,生物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是它们的主要优势之一,新的或改良的方法层出不穷.生物催化的进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上:聚合反应、聚合物修饰反应、聚合物降解反应以及单体和低聚物的合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生物催化在高分子合成中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丰科  徐军伟  刘均洪 《有机化学》2003,23(11):1205-1212
生物转化是生产单一对映体产品的有效方法。水解酶是最常用的一种酶,特别 是脂肪酶广泛使用于水解,酯化和氨解反应中。在有机合成中很少被使用的裂合酶 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用(R)-醇腈酶可以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氰醇,它 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介绍了用于医药化学领域的四种生物催化反应:酶 法醇的转化、酶法胺的区域选择性乙酰化、天然产物的烷氧羰基化和以(R)-醇腈 酶为催化剂,化学-酶法合成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就1993-2005年生物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各种电化学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58篇。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物,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实现遗传疾病的早期医学诊断以及发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灵敏、检测装置轻便价廉且易于微型化、自动化等优点,近年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析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文简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生物传感检测的识别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及信号放大策略,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纳米硫化镉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红 《分子催化》2005,19(6):495-498
采用CS2-SDS-正辛醇-水微乳体系制备了硫化镉纳米棒。利用XRD、SEM、TEM对产物进行表征,测试了其对多硫化物电极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并与常规方法合成的大粒度CdS晶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棒为六方型CdS晶体,直径约12nm.常规法合成的CdS为立方型晶体,平均粒度约为1μm.CdS纳米棒电极对硫化钠/多硫化钠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大粒度CdS晶体电极.  相似文献   

13.
常压下电化学催化羰化直接合成异氰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多年来 ,异氰酸酯的非光气合成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1] .采用 CO与硝基化合物羰化直接合成相应的异氰酸酯在理论上完全可行 [2 ] ,但由于异氰酸酯本身在所采用的高温、高压反应条件下很不稳定 ,实际产率很低 ,CO在醇存在下与硝基化合物催化还原羰化 [3 ,4 ] ,或与有机胺在氧气存在下催化氧化羰化 [5,6] 生成相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氨基甲酸酯 ,再将氨基甲酸酯通过高温热裂解生成异氰酸酯[7,8] .该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条件较苛刻 ,因此探索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直接合成异氰酸酯的途径是目前该领域中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黄单胞菌生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巧  张淑荣  张鹏 《催化学报》2006,27(4):361-364
 利用黄单胞菌(Xanthomonas) BT-112进行发酵,生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 考察了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菌体对对苯二酚的最大耐受度、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时间及糖的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合成的产物为单一的α-熊果苷. 在温度35 ℃, 摇床转速180 r/min, 对苯二酚浓度48 mmol/L, 蔗糖与对苯二酚的摩尔比2∶1, 反应48 h的条件下,高达94.3%的对苯二酚转化为α-熊果苷.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在种植业、养殖业、园林业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全球快速增长的农药使用量给环境、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农药的种类繁多(多达几千种),结构各异,并且在样品中的含量极低(但毒性可能高)。针对这一问题,欧盟提出60多种使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刘瑾  向淼  李依依  唐丽娜  李玉桃 《化学通报》2023,86(9):1084-1090
半胱氨酸(Cys)作为人体重要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对蛋白质合成、渗透调节、解毒过程、神经系统功能和抗氧化过程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食品加工和生化研究领域。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检测半胱氨酸浓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半胱氨酸的基本知识以及半胱氨酸的传统检测方法,对半胱氨酸定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田亮  姚琛  王怡红 《化学进展》2016,28(12):1824-1833
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以它独特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及在临床检测中潜在的应用,近年来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癌症生物标志物的早期检测能够使得患者在癌症发展至晚期前得到治疗,增加患者存活率。此外,生物标志物能够用于确定疾病的复发,以及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后续评估。本文主要论述了现有癌症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设备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作了简单的评述。另外,介绍了体外诊断设备的发展现状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特点,并对癌症早期的主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介绍,以及着重论述了电化学传感技术应用于临床靶向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展望了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从目前的的研究来看,电化学传感技术在体外诊断和临床检测癌症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应用潜质,有望成为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重要的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王净  田晶  许建和 《催化学报》2006,27(4):297-298
 以对甲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筛选能够生物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的菌株,发现只有睾丸酮丛毛单胞菌DSM6577可以氧化对甲基苯甲酸生成对苯二甲酸. 对该菌株的细胞生长及其催化对甲基苯甲酸转化为对苯二甲酸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底物在8 h内即可完全转化,产物的生成时间为14~31 h, 其中在21 h时产量最大,为34 mg/L.  相似文献   

19.
在石油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自然界中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无疑是缓解当前和未来资源危机的有效手段,基于生物质平台分子的绿色化工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石化产品的生产模式。来源于生物质的5-羟甲基糠醛(HMF)经过催化氧化可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2,5-呋喃二甲酸(FDCA)。FDCA是生产绿色聚合物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的重要单体。综合近年来利用热、电、光与生物催化模式进行的HMF氧化研究成果,热催化在产率与产品纯度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但其对高能耗与高氧压的依赖限制了在工业中的应用。以电催化和光催化为基础的催化模式能够高效利用电能和太阳能,氧化活性物种丰富可调,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生物催化模式虽目前产率较低,但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的突出特点,是未来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氧化途径与相应反应机理进行讨论,并全面地总结了目前由HMF催化氧化生产FDCA的研究现状,包括已取得的进展与将面临的挑战,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银纳米粒子生物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以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和链霉菌)、植物浸取液(多酚类化合物和植物蛋白质)和酶(硝酸还原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等为催化剂或还原剂合成纳米银生物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5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