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     
《化学分析计量》2012,(1):33+39+42+48+51+60+69+72+81+90
7种食品安全快检方法认定范围公布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快速检测方法的使用,确保快速检测工作的科学与公正,根据《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94号)规定,经研究,现将第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范围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化学分析计量》2010,(6):41-41
上海市明年将新增11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涵盖复合调味料卫生规范、现榨饮料、餐饮回收油鉴别检测方法、餐饮服务单位外卖膳食卫生规范等多个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目前11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正处于立项征求意见阶段,市民可登录市食药监管局官网(www.shfda.gov.cn)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第12号公告发布了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该《规范》将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范》特别注重绿色环保,新增加了"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降低一次性餐饮具的使用量"。还为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的清洁等提出了推荐性方法等,全力保障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营养且健康。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S  Xiao X  Li G 《色谱》2011,29(7):580-586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农兽残超标、人为添加滥用或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快速检测技术简便快速、高效经济,满足食品初筛检测的要求。本文综述了酶抑制速测法、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速测法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怡淳  丁炜炜  张卓旻  李攻科 《色谱》2013,31(7):613-619
综述了近年来传感器、可视化分析、便携光谱、酶联免疫检测及便携气相色谱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食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定量的新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问题。食品安全检测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尽管很多,但大都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简便易行、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欧盟框架研发计划支持的一项题为"改善食品安全性提高消费者信心"的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  相似文献   

7.
<正>烟台申报的"便携式农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科技惠民示范工程"获得省科技惠民立项,不久将在3家大型超市开展示范,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大家买菜时最担心的就是农残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最快30 min,最慢4 h就能知道结果。"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经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CCD成像技术与图片处理软件,研制成功便携式农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仪成套设  相似文献   

8.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出台,规定"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没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某种程度上给快检结论赋予了法律效力,由此催生食品快检行业及快速检测方法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研究的飞速发展为解决食品安全检测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功能化纳米材料与传统检测方法的结合,衍生出具有高灵敏、高通量、快速检测的方法,在食品中有毒有害微生物、化学残留物以及毒素的检测方面的应用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基于免疫方法的常见功能化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由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担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食品和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快速低成本检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南京全市首个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正式投入使用,除了对蔬菜水果进行农残检测外,还实现了对水发制品中的甲醛、米面制品中的吊白块、凉菜和烟熏制品中的亚硝酸盐、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肉制品中的瘦肉精及重金属等的检测。而上海首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已运营半年,共检测样品1100多件;深圳市近期也即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对农批市场、集贸市场、超市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和死亡持续威胁着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开发快速、准确且灵敏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和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常规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粒子凭借其小尺寸、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等理化特性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将识别元件修饰于纳米粒子表面并结合新颖的分析技术,能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综述主要总结和比较了磁性纳米粒子、贵金属纳米粒子、荧光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北京市举行了“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记者从食品安全宣传周筹备工作组获悉,3年内北京高校将配备数字化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能快速检测近60种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大城市,如果顾客对从市场上购买的食品质量不放心,现在可以到工商部门启动的流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上做快速质量检测。该车配备了食品安全分析仪、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仪器,可对10大类、近百种食品的生产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时间最快1min,最慢也只需要4—5min。  相似文献   

15.
《化学分析计量》2016,(6):113-113
正不久前,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海表示,在食品安全的整个过正中,快速检测是企业风险防控的刚性需求。"当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从无公害的农药,到食品安全检测都用到生物技术,特别是一些食品安全的快速检验产品。"朱海表示,在中国农产品的消费量非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食品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快检技术迅速发展相关企业加大检测投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多年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迅速发展,在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的情况下,检测技术紧跟市场潮流,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和便携化。另外,分子技术与生物传感器等现代检测技术,还有诸如快速检验纸片法、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也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代谢组学、核酸适配体等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上述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并讨论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和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需求迅猛增长,从而导致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行业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增长态势。由于现在快检产品的生产厂家很多,各自产品的快检准确率有所差别。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认为,这一现象有待及时整顿,以保食品安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网点由2010年的344个扩大到2 870个;监测样本量从12.4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意义重大。量子点作为一种具有超凡光电特性的纳米粒子,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本文对量子点可视化传感器的检测机理及其对食品中农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的检测和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无目标检测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以下简称"食品快检")方法的使用和管理,合理发挥食品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不久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食药监科[2017]49号)》,其中对食品快检的含义、检测对象、适用范围等给出了相关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食品快检不能替代食品检验机构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不能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部署的食品抽样检验。复检不得采用快检方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