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1 演示液体压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两玻璃管之间连结一小段塑料软管是为了使透明胶卷盒上的橡皮膜可以转向任意方向.演示方法如下:向塑料瓶中慢慢倒入适量的水,要使胶卷盒中无空气.转动胶卷盒,无论橡皮膜朝哪个方向(包括朝上),都可看到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力作用,即有压强作用.也就说明了液体对容器底部及容器侧壁有压强.如果装置内不装水,把胶卷盒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无论橡皮膜朝哪个方向,都可看到橡皮膜向里凹,放入水中越深,橡皮膜向里凹越明显,这就说明了容器内液体中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随着…  相似文献   

2.
对义务教育新教材第三册31页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实验(图1),学生易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水灌得越深,水的质量越大,底部受到压强越大. 建议改为如下实验:取一个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倒圆锥形容器,但底部开口一样(便于观察比较皮膜突出情况),分别扎上橡皮膜.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全部倒入圆锥形容器中,再用量筒量取一样多的水,先往圆柱形的容器中注入与圆锥形容器中同样高的水(图2),看到虽然两容器装的水不一样多,但深度一样,底部突出情况相同.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底部压强与质量多少无关.接着,把量…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9年级中,为了观察水对侧壁有压强,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设计了一个迷你实验[1].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在空纸盒上扎3个大小一样的小孔,一个接近底部,一个居中,一个在接近盒的上部位置,用透明胶把三个孔封住,向盒中加满水,把盒子放在水池边,孔面对着池子并把胶带撕开,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形象、直观地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效果明显.我们自制了一些液体压强实验教具.现在简单介绍液体压强实验教具制作方法和使用如下. 实验1 制作方法: 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在其侧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刺3个小孔. 使用方法: 给瓶里充满水,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即小孔的位置越低),水柱喷得越远.这一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液体从器壁流出离壁距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装着液体的容器,侧壁开了小孔,液体由孔流出,落地处离壁的距离与什么有关呢?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某些书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小孔越高距离越远。就象灭火时,水龙头举得高,水就喷得远(图一)。有的则认为,小孔越低距离越远。因为“侧壁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最上面的离液面最近,即液体深度最小,压强最小,流出来的水喷得最近;中间的压强大一些,流出来的水喷得远一些;最下面的孔压强最大,流出来的水喷得最远。”(引号内摘自《数理化自学丛书第一册》见注一) (图二)。 上述两种结论都是错误的。 前种看…  相似文献   

6.
夏丹丹 《物理通报》2023,(9):153-155
装水容器侧壁开孔,由于孔上部水柱形成的压力差而使水从小孔喷出,从水流轨迹形成原理,讨论和验证压水喷射中的水流相交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立式低温容器在真空丧失条件下的内部热分层现象进行了分析,采用双流体模型结合CFD求解器计算了立式低温容器内的流动及传热过程,考察了侧壁及底部热通量对液体热分层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壁热通量较底部热通量更易使容器内部产生热分层;容器内部形成的环流及其成长是导致热分层及温度突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按照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的图5—16来演示体液对侧壁有压强时,现象不够明显。我们选用一根25ml的酸性滴定管,将其下端的活塞取下,把活塞孔两口扎上橡皮薄膜。再用一个眼药水瓶上的橡皮帽,把滴定管出水尖嘴套上封住(如右图所示),并把滴  相似文献   

9.
郝兴海 《物理实验》1994,14(1):41-41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新方法郝兴海(青海民族学院理化系,西宁810007)一、实验现象在一个口径较大的平底容器底部打一小孔,让水流进容器里,我们会发现水没有马上流出,而是在小孔处形成一个半球形液面(图1).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才从小孔中流出.二...  相似文献   

10.
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超重与失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只装满了水的塑料袋底部,用钉子扎出一个小孔,水便会从这个小孔中汩汩地流出来.古人云:“抽刀断水水更流”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这水流断流呢,或者让水不从塑料袋中流出来呢?(前提是不能用东西将塑料袋小孔堵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做一些小试验.选一根质地硬脆的小树枝,手拿着树枝的一端,在另一端挂上质量适应的钩码,我们可以看到小树枝微微有一些形变.然后,将小树枝突然用力向上一提,我们发现树枝在一瞬间被折断了,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钩码变重了吗?让我们再看另一个实验,在一只托盘中放一重物,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基于局部本构理论的连续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出口在底部和侧面的颗粒物在类三维矩形容器内的卸载现象.重点是容器厚度W和出口高度D对颗粒物压强与速度的影响.受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距离出口较近区域的颗粒物压强与W及D呈现如下相关性:当D/W足够小时,压强只与D相关;当D/W足够大时,压强只与W相关.且出口在底部和侧面时均有上述结果.模拟结果还显示,当出口在底部时,对于模拟中所有D/W值,出口中心处法向速度只和D相关;当出口在侧面时,颗粒物出口中心处法向速度则与压强变化规律一致.由此可见,出口处的压强并不控制颗粒物的出口法向速度.另外,与出口在侧面相比,出口在底部时,造成流量相关性规律改变的D/W临界值较大,一般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因此出口中心处法向速度只与D相关,始终满足Beverloo定律.  相似文献   

12.
粮仓效应的圆盘堆积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兴刚  胡林  隆正文 《计算物理》2006,23(6):642-646
为研究圆筒中颗粒堆内部的应力分布,将颗粒堆简化为规则的二维圆盘堆积模型.对圆盘堆积中力的传递进行分析后给出了圆盘堆积中力的传递规律,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圆盘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发现底部压力随圆盘层数增加会达到饱和,并将二维圆盘堆积的规律推广到三维颗粒堆,从理论上推导出容器底部平均压强p与颗粒填充高度Z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徐为 《物理通报》2004,(11):43-44
在如图1所示的容器中,水深为h,小明将一个边长为α的实心正立方体从水面上轻轻放入水中.若立方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均为ρ,不计水的阻力,当立方体缓缓落到容器底部后,小明对以下问题迷惑起来,请给予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密闭容器的器壁施于流体的压强,能否被传递?这一议题的解答,除去要用帕斯卡定律,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还有:怎样认识作用与反作用和如何认定加在密闭流体上的外加压强.  相似文献   

15.
1 证明空气的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在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空酒瓶里放一些吸水较强的纸(如草纸)然后将酒瓶倒置并压入水中,直至瓶底被淹没.取出酒瓶可看到酒瓶里的纸还是干的.如果酒瓶压入水中后,将酒瓶倾斜,让瓶内空气跑出水面,则水就会进入瓶内将干纸浸湿.这说明瓶内原来存在着空气并占据一定空间.2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无色透明的酒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手指堵住瓶口,将酒瓶倒过来,将瓶口端竖直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移开堵住瓶口的手指,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瓶里的水流不出来.这说明盛水器的水面存放着大气压强.3 做“吹不掉…  相似文献   

16.
蒋敏  张小华 《物理通报》2022,(S2):107-108
通过观察饮料瓶侧壁小孔射出的水流,可以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观察水流情况的不同,可以说明压强的大小.分析了液体压强实验原理,提出了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并给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大试管倒插在装着水的烧杯里,然后用木夹夹住并固定在支架上,加热使烧杯里的水沸腾。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面就下降,直至与烧杯里的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为止。由这个实验可以说明100℃的水,它的饱和蒸汽压强等于1标准大气压强。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不少农村中学还无条件用托里拆利实验来测定大气压强,这里介绍一个测大气压强的方法。在家用的压力锅内加入少量热水,盖紧盖子,不加限压阀。加热使水沸腾并有大量气体从孔喷出,几分钟后,停止加热,盖上限压阀。把锅放到距地面10米高的楼上,再把一根长11米左右的透明塑料管注满水(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们对“查理定律”演示实验作了适当的改进,现简介如下.1)将烧瓶、胶塞、橡皮管及水银压强计按图1安装(这样烧瓶中就封入了一定质量的空气).调节压强计的可动管A使两管水银面相平(这时烧瓶里空气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用记号标出压强计左侧管中水银面的位置,从温度和气压计上分别读出环境温度t1和大气压强p1并记录.2)把烧瓶放进盛有适量水的水槽里,将适量的硝酸铵放人水中(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可达0℃左右),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20.
对初中物理课本中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的演示实验,为提高演示的可见度和对比度,可做如下改进。一、制作 1.用U形压强计代替弹簧。由于与压强计相连的原塑料盒是底部正中接橡皮管,放到螺线管上端不方便,故自制一个在侧壁接橡皮管的塑料盒。找一个直径约4.5cm的塑料瓶,在侧壁靠近底部用烧红的粗铁丝烫一个直径略小于1.5cm的孔,在孔里塞进一个带玻璃管的塞子。用凡士林把相接处密封,把瓶的上部截去,留下其下部约3cm长,再在开口端扎上橡皮膜(橡皮膜也可用避孕套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