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跟踪热分解气相产物,配合穆斯堡尔谱检测固相产物,研究了活性炭负载的草酸铁(Ⅲ)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在H_2中的热分解过程,比较了与相应纯盐的异同。发现活性炭对负载的铁(Ⅲ)的草酸配合物的性质和热分解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使其分解起始温度低于纯盐,产物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Fe(Ⅱ)的还原困难。研究结果表明,载体和金属离子、配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区别于纯盐的载体表面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草酸铁(Ⅲ)负载在 HZSM-5和 HY 沸石上的性质和热分解.草酸铁(Ⅲ)在沸石表面发生离解吸附,C_2O_4~(2-)与表面的 Al 配位,热分解时产生β峰.草酸铁(Ⅲ)与 HZSM-5沸石作用较弱,在氢气中500℃时的还原产物为α-Fe,而Fe_2(C_2O_4)_3—HY 体系在氢气中500℃时除得到α-Fe 外,还有少量高分散的零价铁和部分难以还原的铁离子.  相似文献   

3.
张素蓉  周世光 《色谱》1988,6(6):347-349
用气相色谱(GC)、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金属草酸配合物的热分解已有报道。本文用GC法研究两种合成的草酸配合物[三水合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和三水合三草酸合钴(Ⅲ)酸钾]的热分解反应,配合TG,DSC测试数据,探讨了分解机理,并用微机编程序计算获得反应级数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4.
以草酸钾和氯化铁为原料,通过室温固固反应合成了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合物,用ICP、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三草酸合铁(Ⅲ)酸钾K3[Fe(C2O4)3]·3H2O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774 52(4) nm,b=1.990 39(10) nm,c=1.034 31(5) nm,β=107.704(2)°,Z=4,Dc=2.148 g/cm~3.草酸根中的O原子与Fe原子形成了配位数为6的变形八面体配合物,在N2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分4步,最后的残余物为FeO和K_2CO_3.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早酸铁(III)负载在HZSM-5和HY沸石上的性质和热分解,早酸铁(III)在沸石表面发生离解吸附,C2O[2-][4]与表面的Al配位,热分解时产生β峰,草酸铁(III)与HZSM-5沸石作用较弱,在氢气中500℃时的还原产物为α-Fe,而Fe2(C2O4)3-HY体系在氢气中500℃时除得到α-Fe外,还有少量高分散的零价铁和部分难以还原的铁离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 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 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II)类配合物Na2[Fe(CN)5L]·mH2O及Na3[Fe(CN)5L']·nH2O(L=NO^+、N2H5^+、enH^+, L'=NH3、H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II)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4[Fe(CN)6]和Fe2[Fe(CN)6], 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 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 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 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II)类配合物Na2[Fe(CN)5L]·mH2O及Na3[Fe(CN)5L']·nH2O(L=NO^+、N2H5^+、enH^+, L'=NH3、H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II)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4[Fe(CN)6]和Fe2[Fe(CN)6], 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 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Na_2[Fe(CN)_5L]·mH_2O及Na_3[Fe(CN)_5L′]·nH_2O(L=NO~+、N_2H_5~+、onH~+, L′=NH_3、H_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Ⅱ)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_4[Fe(CN)_6]和Fe_2[Fe(CN)_6],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仲丁基膦酸-2-丁基辛酯(HBO/BP)与希土(Ⅲ)(Ln=La, Gd, Ho, Y, Er, Yb)新的固体配合物,其组成为Ln(BO/BP)3,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热分析表明,在空气中,热分解分两步完成,热分解产物是Ln2P4O13。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配合物中Ln-O键具有较高的离子特性。  相似文献   

10.
草酸铁(Ⅲ)钾是光敏感的,目前仍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光量计。为了比较它与草酸根中的一个氧原子被硫取代生成的不对称配位体与铁(Ⅲ)形成的配合物对光的稳定性,我们研究了硫代草酸铁(Ⅲ)配合物的光化学。实验表明硫代草酸铁(Ⅲ)配合物也是光敏感的,但与草酸铁(Ⅲ)钾比较,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酸性水解。本文报导在恒离子强度0.1mol·1~(-1)(KCl),pH=4.05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的光化学。  相似文献   

11.
磷酸二乙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稀土氯化物与磷酸三乙酯制备了一系列标题配合物Ln(DEP),(La=La、Sm、Eu、Ho,Yb),研究了其热分解机理。其最终产物为稀土偏磷酸盐。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红外光谱表明标题配合物与Sm(DMP)_3等磷酸二甲酯稀土配合物具有相同的配位形式和结构类型。Ln-O键基本上是离子键。  相似文献   

12.
铽芳香族羧酸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TG-DTA-DTG等技术研究了铽羧酸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通过对中间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了热分解机理。采用三种方法尝试求得了希土羧酸配合物热分解过程的活化能和焓变,发现并总结了其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由2-甲硫基烟酸(HA)与Eu(Ⅲ)合成了二元配合物和13种分别掺杂La(Ⅲ),Y(Ⅲ),Zn(Ⅱ)的三元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元素分析、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着重研究了掺杂离子、溶剂、配合物溶液的浓度对配合物中Eu(Ⅲ)发光性能的影响。紫外光谱显示HA与铕离子配位后其吸收峰强度发生较大改变。红外光谱表明2-甲硫基烟酸中的羧基与铕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且单一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荧光光谱表明La(Ⅲ),Y(Ⅲ),Zn(Ⅱ)掺杂可以提高铕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其中La(Ⅲ)掺杂荧光强度增强最明显。配合物(Eu0.5Zn0.5)(A)2.5·3H2O以乙醇为溶剂,浓度为5×10-5mol·L-1时,其荧光强度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4.
磷酸二甲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稀土氯化物与磷酸三甲酯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标题配合物RE(DMP)_3(RE=Sm,Eu,Ho,Yb,Lu)。配合物的热分解是一步完成的,由残渣的红外光谱确认其热分解产物为稀土偏磷酸盐。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红外光谱表明标题配合物与Sm(DMP)_3单晶应具有相同的结构类型,每个稀土原子通过双“O—P—O”桥与邻近的三个稀土原子连接,形成“双桥二十四元环”的环会环的网络结构。RE—O键基本上是离子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在盐酸介质中对铁(Ⅲ)的萃取基本性能,包括平衡时间、添加剂、酸度影响及萃取容量。萃取平衡的研究表明N503萃取铁(Ⅲ)的反应为: (S为N503分子),测得Kex=102.19±0.04(25℃,μ=4M)。 由萃取饱和法制得的铁(Ⅲ)配合物,经元素分析与热分析说明其组成为HFeCl4•2S。通过配合物的磁矩、紫外、红外光谱测定,可以认为配合物的存在形式为(H+•2S)(FeCl4-)。  相似文献   

16.
陆路德  汪信 《应用化学》1989,6(1):63-65
双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多相催化剂。其中d电子在催化活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Co_3[Fe(CN)_6]_2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配合物在硅胶、氧化铝、以及氧化镁上的热性质,同时考察了CN~-在Co-Fe体系双端基配位的活化加氢,探讨了载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用三氯化铁和草酸钾为原料水相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配离子电荷,重点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测定了配合物的磁矩、XRD和热稳定性等。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配合物组成为K3[Fe(C2O4)3]·3H2O,产率90.0%;电子光谱吸收峰数值小于350~400 nm,是由配体到中心离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红外光谱归属推断配合物中存在双齿或螯合的草酸根;配合物磁矩为5.16 B.M.,中心离子Fe3+的杂化态为sp3d2,配合物为高自旋的外轨配合物,八面体结构。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理解配合物制备、组成测定和结构表征系列实验的原理,熟悉各种现代测试技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双硫脲金(Ⅰ)配合物(Cl-)的红外光谱、差热曲线(DTA)、热重曲线(TG);测定在21个不同温度下配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后产物的红外谱图;提出了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的一些论断;估算了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查明了双硫脲金(Ⅰ)配合物在升温速度为10℃/min条件下在230-260℃温度范围内配位体中硫脲能发生同分异构转变,硫脲转变为异硫氰酸铵;分解反应从~240℃开始,~322℃结束,650℃以上Au2S分解为金属金。  相似文献   

19.
以固相法合成的三乙四胺钴配合物为研究体系,采用正离子电喷雾串联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拉曼共振光谱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氧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及配合物在吸氧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乙四胺钴配合物的吸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氧合产物由双氧双桥联的氧合配合物CoⅢL-(O2)2-CoⅢL形式向双羟基桥联的老化配合物CoⅢL-(OH)2-CoⅢL形式转变;18O2同位素标记实验验证了Co-O-O-Co的存在。酸解实验说明OH桥联配合物的形成是造成可逆性差的根本原因。这些结果为探知多胺钴配合物的氧合结构和老化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镧配位聚合物{[La(HPAA)3(H2O)2].2(bipy).H2O}n(1)(HHPAA=对羟基苯乙酸,bi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La(Ⅲ)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双帽反四棱柱多面体。配合物中每个La(Ⅲ)离子与对羟基苯乙酸根中的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而4,4′-联吡啶并未参与配位。此外,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