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们用H_2O分子的单中心类氖波函数推导了投射电子与H_2O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其中包含了投射电子与H_2O分子间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极化作用及交换作用。我们应用上述解析表达式计算了投射电子在H_2O分子场中运动的畸变波函数、分波相移(l≤5)分波截面、总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微分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2.
3.
4.
用Penning型离子阱经碰撞反应H2^++H2→H4^+产生稳定的H4^+,主要的反应产物是H3^+,但十分明显地观测到H4^+信号。H4^+在阱中稳定存在时间长达0.1s量级,远比Kirchner等人测量的10^-6s量级长,最后讨论了生成H4^+的反应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5.
O2+O2反应及非弹性碰撞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用电子轰击的方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的囚禁N^2+,并通过质量选择囚禁和抛出检测研究了平衡能量的约为1.4eV的N^2+与N2的低能碰撞过程,测量得到了电荷转移速率系数为1.89(0.56)×10^0-9cm^3s^01。与理论计算值Langevin速度系数和他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值符合。  相似文献   

7.
对Ar+离子与He,Ne,Xe原子碰撞中的真空紫外辐射进行绝对测量,观察到入射离子的电离激发过程和靶原子电离激发过程,并以Fano和Lichten的电子提升分子轨道模型和非绝热分子轨道相关图对此进行定性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O5+离子与H原子碰撞时电子俘获概率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利光  王军 《物理学报》2003,52(2):312-315
利用原子轨道作基函数展开系统波函数,附加电子转移因子修正O5+离子和H原子相互作用时的边界条件,计算了初始通道的势能.在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的情况下,验证了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在碰撞参数b=80a.u.,碰撞速度v=2200a.u.的条件下,利用心核近似方法完成了O5+离子和H原子碰撞过程中8个Σ状态的随时间变化电子俘获概率的理论计算. 关键词: O5+离子 H原子 碰撞 电子俘获  相似文献   

9.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器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900keV的S^q H2碰撞产生的H^ 碎片的能量分布,实验表明部分H2^r 发生解离。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程序模拟离子与分子碰撞中的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模拟结果与实验(S^2 H2,S^2 He)测量到的TOF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光学方法,在q×(20—140)k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He+和He2+离子与碱金属原子Na碰撞中的靶激发过程。通过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He+与Na碰撞过程,观察到NaI589.0+589.6nm(3p→3s),NaI818.3nm(3d→3p)和NaI568.8nm(4d→3p)等谱线。对He2+与Na碰撞过程,只观察到NaI589.0+589.6nm谱线。计算了所有观察到的谱线的发射截面和Na(3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双电荷离子Ar~(2 )和He、Ne原子碰撞中,存在着三种碰撞激发过程,一是双电子俘获激发过程,二是单电子俘获激发过程,三是直接激发过程。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光学测量,得到了ArⅠ、ArⅡ、NeⅠ、NeⅡ、HeⅠ、HeⅡ谱线的发射截面,并对这些发射截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入射离子速度相同的情况下,Ar~(2 ) Ne碰撞体系的发射截面要比Ar(2 ) He碰撞体系的大。OMA的光谱波长范围是200—800um。入射离子Ar(2 )的能量范围是140—340keV。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q×(20—150)keV的能量范围内,通过光学测量,对He+和He2+离子与碱余属原子Li碰撞过程中的靶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由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测得LiI 670.8nm(2p→2s),LiI610.4nm(3d→2p),LiI460.3nm(4d→2p)和LiI812.6nm(3s→2p)谱线。给出所观察到的谱线的发射截面和相立的Li(2p)激发截面。对He+与Li碰撞过程,LiI670.8nm谱线发射截面与Aumayr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14.
用相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类铍Ar^14+离子双激发态1s^23l3l'和类镁Ar^6+离子双激发态1s^22s^22p^64l4l'的能级。两个外层电子与内层原子实1s^2或1s^22s^22p^6电子的作用用模型势表不。Ar^14+的双激发态可用量子数K,T和A标记,而Ar^6+的某些组态却不能用上述量子数表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UB3LYP方法, 在6-311+G(2d, p)的基组下, 计算研究了气相中Ca+离子介入N2O (1∑+)和CO (1∑+) 与N2O (1∑+) 和 H2 (1∑+g)反应的微观机理. 报道了二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及能量, 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参与N2O和CO与N2O和H2的反应都分两步进行, 其中Ca+离子对反应N2O (X1∑+) + CO (1∑+)生成N2 (X1∑+g) + CO2 (1∑+g)比较Fe+, Ir+, Pt+等的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而对反应N2O (X1∑+) + H2 (1∑+g) → N2 (1∑+g) + H2O (1A1) 催化作用不是很好,N2、CaOH+和H是该反应的主要产物,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并通过对金属离子亲氧性(OA)的计算, 从热力学方面进一步说明主题反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UB3LYP方法, 在6-311+G(2d, p)的基组下, 计算研究了气相中Ca+离子介入N2O (1∑+)和CO (1∑+) 与N2O (1∑+) 和 H2 (1∑+g)反应的微观机理. 报道了二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及能量, 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参与N2O和CO与N2O和H2的反应都分两步进行, 其中Ca+离子对反应N2O (X1∑+) + CO (1∑+)生成N2 (X1∑+g) + CO2 (1∑+g)比较Fe+, Ir+, Pt+等的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而对反应N2O (X1∑+) + H2 (1∑+g) → N2 (1∑+g) + H2O (1A1) 催化作用不是很好,N2、CaOH+和H是该反应的主要产物,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并通过对金属离子亲氧性(OA)的计算, 从热力学方面进一步说明主题反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UB3LYP方法, 对2Sr+、2Ba+采用相对论校正赝势基组SDD, 对N、O、H采用6-311+G(2d,p)基组, 计算研究了气相中碱土金属离子2Sr+、2Ba+介入N2O (1∑+) 和 H2 (1∑+g)反应的微观机理, 优化了二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 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方法(IRC)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运用Kozuch撰写的能量跨度模型(Energetic Span Model, δE),确定了决定循环反应速率的决速过渡态(TDTS)和决速中间体(TDI), 并利用转化频率(Turnover Frequency,TOF)评估了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从热力学性质分析2Sr+、2Ba+离子对N2O (1∑+) 和 H2 (1∑+g)反应很好的催化作用,可得到目标产物N2 (1∑+g) 和 H2O (1A1), 却从动力学性质分析主要反应产物为N2、SrOH+ (BaOH+)和H, 最终动力学因素在主题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以上结论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用离子存储技术研究低能(eV量级)氢分子离子与氮分子碰撞的过程.得到质子交换率常数K_(pt)=5.23×10~(-9)cm~3/sec和电荷交换率常数k_(ct)=0.45×10~(-9)cm~3/sec  相似文献   

20.
The SrZnP2OT:Eu^2+, Mn^2+ phosphor is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Eu^2+ and Mn^2+ are investigated. The emission bands of this phosphor peaked at 42Ohm and 67Ohm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5d → 4f transition of Eu^2+ and from the 4T1 (4G) --〉 6A1 (6S) transit/on of Mn^2+,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ing Mn^2+ concentration, the intensity of fixed concentra- tion Eu^2+ decreases and the intensity of Mn^2+ also increa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an energy transfer from Eu^2+ to Mn^2+ in SrZnP2O7 host. According to Dexter's energy transfer formula of multipolar interaction,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Eu^2+ and Mn^2+ is due to the electric dipole-quadrupole interaction of the resonance transf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