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亚  李惠林 《物理化学学报》1999,15(10):895-899
采用紫外光谱、XPS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硅胶 /水界面上的吸附形态 ,结果表明随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增大 ,分子在硅胶表面的吸附由单层逐渐变为多层 ,生成半胶束结构 .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理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根据二阶段吸附模型和质量作用定律,首次导出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等温线通用公式,可定量解释实验测得的各种吸附等温线,并可求得表面胶团(或反胶团)的聚集数和二吸附阶段的平衡常数。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表面胶团亦为疏水作用的熵驱动过程,反胶团化则为极性基间相互作用或形成氢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物理化学学报》1992,8(2):153-155
根据两阶段吸附模型~[1], 导出了两常数及一常数吸附等温线公式。不仅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数据, 而且具有预示能力。对于显示LS型等温线的体系只需测定第一平台处和饱和的吸附量即可给出整个的吸附等温线。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反电性固体上的吸附, 可自一个化合物的吸附预示出一系列同系物在同一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物理方法的特点,评述了水溶性高分子在固/液界面上吸附行为的光物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碳氟链与碳氢链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辛酸及其钠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R972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S型或LS型,指示固液界面吸附过程中有表面疏水缔合物生成.碳氟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显著高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加电解质于液相使各体系吸附量上升.对于碳氟表面活性剂,甚至引起吸附等温线类型变化.例如,不加电解质时全氟辛酸在R972上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而加入HCl(c=0.05mol·dm-3)使吸附等混线变成LS型.全氟辛酸比全氟辛酸钠在R972上的吸附更强.几种表面活性剂在R972上的吸附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应用两阶段吸附模型及通用吸附等温线公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所得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高 ,分子中兼具亲水和疏水链段 ,在选择性溶剂水中同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 ,可形成疏水链段为核心、亲水链段为外壳的胶束结构 ,但高分子量又使其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形态特征 ,如胶束的多种形态、尺寸分布多分散性等等 ,而这些形态特征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增粘、乳化等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结构规整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分子聚集形态已有研究 [1,2],亲水亲油性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由于结构复杂、水溶液中氢键作用及静电作用力等因素造成的困难 ,因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荧光光谱法、顺磁共振(ESR)光谱法和核磁共振(NMR)光谱法在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吸附研究,尤其是吸附层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光谱法是研究吸附层性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构象表征对其功能实现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高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高分子吸附构象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手段成为表征的关键.本文简单介绍了影响高分子构象的一些因素,并从仪器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研究目的综述了高分子与固体表面的键合方式、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方式、吸附行为及吸附层微观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机理.结果表明,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与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比拟的表/界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达28~35mN/m,界面张力达到1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机理.结果表明,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与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比拟的表/界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达2835mN/m,界面张力达到10-110mN/m.碱的加入可显著降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在适当条件下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10-3mN/m),可望作为三次采油的驱油剂.等效烷烃模型研究表明,用碱与原油酸性组分的作用来解释碱能使界面张力下降至超低值的传统观点是不完善的,加入碱能使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解缔,胶束数量增多,胶束粒径减小,单分子自由链增加,有利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向界面迁移和排布,这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碱复配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下降至超低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相图、动态激光光散射、同位素示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等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甲苯-水-异丙醇体系微乳液的形成过程,发现微乳液粒子大小均一,形态一致,其尺寸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粒子大得多.醇分子插入到油水界面,改变了两相界面结构,促使微乳液的生成.电导率测定表明所形成的微乳液区均为水包油结构,即使在富含甲苯区域,亦不会有油包水的反相胶束形成.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超声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研究了在超声波作用下羧甲基纤维素的降解反应及CMC与具有不同亲水亲油比值的活性大单体「烷基醇(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及第三单体」的超声共聚反应。经萃取提纯的共聚产物用IR,^13C NMR和UV等方法进行表证,证实通过超声反应制得了二元和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pH值介质中酪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H值4.2~6.1时吸附量较大,在酪氨酸的等电点时吸附量最大;酪氨酸被吸附的主要形式是兼性离子;酪氨酸离子靠VanderWaals力吸附在活性炭/水界面上.用介质pH值对酪氨酸溶解度的影响和活性炭的表面性质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