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是研究台风中动能收支的第二部分。重点讨论辐散风与无辐散风动能之间的转换及其与加热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随着台风的发展,中低层辐散风与无辐散风动能之间的转换函数C(K_x,K_φ)明显增加,而上层减小,但对整个层次则为显著增加。这可解释台风发展中风场的变化。对c(K_z,K_φ)贡献最大的项是C_1=f▽X·▽φ。其次是c_2=▽~2φ▽X。▽φ。因而决定于X场和φ场梯度的相对取向,最终取决于台风加热场的特征。(2)台风中加热场(9_(P I))和有效位能与辐散风动能之间转换项(C(P,K_x))的演变和分布与C(K_x,K_φ)十分一致。这表明台风中的加热场是通过上两个转换函数影响台风的加强和发展。因而本文揭示了台风中的加热场影响台风风场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装置测量了 2 6 6nm激光作用下碘苯的光致碎片化过程中产物碘原子的角分布及平动能分布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激光强度 ( 10 8W/cm2 )下单光子反应与多光子过程之间存在着竞争 ,单光子解离反应为一慢速的预解离过程 ,各向异性参数被确定为 0 4左右 ,质心系的平均平动能只有 4 35 1kJ/mol,只有约 2 5 %的反应可资用能配置为产物的平动能 .而多光子碎片化过程为快速过程 ,其中的二光子过程的平均平动能为 2 16 .0 6 2kJ/mol,占反应可资用能的 35 %左右 ,另外一个主要的电离解离通道是一个更快的多光子过程 ,其最大峰值对应着四或五光子过程 ,三个通道的分支比约为 3∶3∶4  相似文献   

3.
磷酸三丁酯萃取脱硫废液中硫氰酸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炉煤气含污染物H_2S 5g/m~3-8gm~3、HCN1g/m~3-2.5g/m~(3[1]),目前主要用催化氧化-氨水吸收法(NH_3-OMC)工艺处理.由此产生的脱硫脱氰废液中主要含有NH_4SCN、(NH_4)_2S_2O_3等无机盐,其中,SCN~-及S_2O_3~(2-)浓度均影响脱硫催化剂的效率,规定其总浓度不得超过250g/L.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粘度计动能和残液改正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毛细管粘度计驱动静压的动能损耗和器壁粘附液体的残液效应作了统一的处理, 说明两者紧密相关, 不能分离。毛细管粘度计的工作方程具有η/ρt=A~*-B~*/t2-C~*/t4的形式, 其中A~*, B~*、C~*为仪器常数, 均与粘度计的尺寸和残液效应因子有关。理论指出, 在习惯用的Poiseuille-Hagenbach公式动能改正项中引进的数值因子m是由于液体粘附于球泡器壁引起的后果, 相当于m=1+C~*/B~(*t2), 从而解释了数值因子随Reynold数增加而增大的事实。列举了溶液相对粘度的计算公式和仪器常数的订定方法, 并给出了文献和实验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吴石山 《化学学报》2002,60(7):1353-1356
采用FT-IR,XPS,凝胶分析以及熔融指数、接触角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不 同紫外辐照光强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化学结构、流动性、亲水性和辐照改性 HDPE在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中的增容效应的影响。在相同辐照时间下, 随紫外光强提高,引入HDPE分子链的含氧基团数量增加;在辐照过程中,紫外光强 对HDPE的交联有显著影响,在较低光强(32W/m~2)下辐照24h的HDPE无凝胶生成, 便在较高光强(45和78W/m~2)下辐照24h后,HDPE产生凝胶,其含量随紫外光强提 高而增多;与未辐照HDPE相比,较高光强下辐照HDPE的熔融指数有所下降,但其亲 水性得到明显改善;紫外辐照改性HDPE对HDPE/PC体系有增容作用,随紫外光强提 高其增容效应明显增强。与未增容HDPE/PC(80/20)体系相比,加入20%辐照 24hHDPE(光强78W/m~2)的HDPE/PC共混物的拉伸屈服强度从26.3MPa提高到30. 2MPa,缺口冲击强度从51J/m提高到158J/m。  相似文献   

6.
主要考察了辛基(苯基)-N, N-二异丁基胺甲酰基甲基氧化膦(CMPO)在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胺酸盐([C2mim][NTf2])中的γ辐解行为,同时考察辐射对CMPO/[C2mim][NTf2]萃取能力的影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进行定量分析、辐解产物认定以及产物半定量分析。CMPO/正十二烷作为对比条件进行了相同研究。结果表明:CMPO在[C2mim][NTf2]中的辐解率低于其在正十二烷中,并且辐解路径不同。在正十二烷体系中,CMPO主要发生C―P、C―N键的断链,而在离子液体体系中CMPO主要发生异丁基脱除反应,并与[C2mim]、·CF3等离子液体产生的自由基发生取代反应。综合辐解研究结果,我们提出CMPO/[C2mim][NTf2]的辐解路径,这加深了CMPO在离子液体中辐解机理的认识。最后,通过萃取实验发现,当硝酸浓度为0.01 mol·L-1,辐照剂量为800 kGy时,CMPO/[C2mim][NTf2]对Eu3+的萃取率依旧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阳离子吸附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金(Au)催化剂(Au/GO), 通过调变Au的负载量(质量分数0.2%~2%), 实现了Au在10~21 nm粒径的可控制备. 室温下热红外测试显示0.2 W/cm2光照条件下, 随着金属负载量和粒径的增加, Au/GO光热温度可升高至110 ℃, 且光热转换效率高达88%. 研究发现, 以丁二烯的选择性催化加氢作为探针反应, 在0.2 W/cm2光照条件下, 丁二烯的转化率随Au负载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丁烯选择性在90%以上; 当金负载量为0.5%(颗粒尺寸约15 nm), 光热转换温度为100 ℃时, 样品表现出较高的丁二烯转化率(99%)和丁烯选择性(90%), 且催化剂经过144 h稳定性测试无失活趋势. 与同等条件下的热催化反应相比, 光-热驱动的Au/GO的催化活性提高了5倍. 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表明, Au/GO催化性能的提升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光转热过程中激发纳米金表面产生了大量的Au δ+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8.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中,我们发现:铜片上总有大量黑色物质附着。这种黑色物质是什么?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下列实验。实验(1)仔细观察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发现:开始给试管中的铜与浓硫酸加热,无现象。反应是在有气泡产生,随之铜片表面变黑时开始的。当大量气泡产生,体系达沸腾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断脱落,并在沸腾的溶液中由大到小,铜片表面继续变黑。停止加热,铜片上仍有黑色物质附着,试管底部有黑白相间的固体,溶液并无明显的蓝色。  相似文献   

9.
在用射线辐照灭菌保藏食品中,辐解产物对食品风味有一定影响。弄清它们的组成不仅对工艺参数(如辐照的剂量、温度、气氛)的选择提供某些依据,而且对食品卫生安全性的说明和辐解机理的推测也有一定的意义。 三十多年来,国外对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仅就辐照肉类来说,就鉴定出了100余种挥发性组分,主要是脂肪辐解产生的烷烯烃,少量的炔烃和羰基化物以及蛋白质辐解所产生的硫化物和芳香烃等。  相似文献   

10.
水中硝酸盐氮两种蒸干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B/T 5 75 0 - 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硝酸盐氮测定 ,待测水样是在水浴上蒸干后进行测定的 ,5 0 .0ml水样在水浴上蒸干大约需要 2 .5h ,而隔着石棉网在电炉上加热蒸干则只需约 30min ,本法将两种方法作出对比试验。1 主要仪器与试剂电炉 (12 0 0W ) ,恒温水浴锅 (37~ 10 0℃ ,2 5 0 0W ) ,试剂和标准溶液均参照GB/T 5 75 0 - 1985中 2 9.1.4进行配制。2 测定方法(1)样品蒸干处理 :吸取水样 5 0 .0ml于 10 0ml蒸发皿中 ,垫上石棉网 ,放在电炉上加热至近干 ,去掉电源 ,让余温使蒸发皿中的水分蒸干。另取同一水样5 0 .0ml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交替吸附多金属氧酸盐K10P2W18Cd4(H2O)2O68(P2W18Cd4)和双偶极半菁染料(H6),制备了一种无机-有机杂化的自组装薄膜(P2W18Cd4/H6)n,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电化学对薄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2W18Cd4/H6自组装多层膜可被均匀沉积,层数可控,薄膜中半菁染料在可见区的吸收发生红移,并且薄膜能产生稳定的、较强的光电信号.研究了偏压、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对薄膜光电转换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N-二甲基羟胺(DMHA)是用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U与Pu和Np分离的新型无盐还原剂, 本文研究了硝酸对DMHA γ-辐解及液态辐解产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U、Pu分离循环和Pu纯化循环的辐照剂量下, 在0.3-1.0 mol·L-1的硝酸溶液中, 0.1 和0.5 mol·L-1 DMHA具有较好的辐照稳定性. 当吸收剂量为5-25kGy时, DMHA硝酸溶液的液态辐解产物主要有单甲基羟胺、甲醛、甲酸和亚硝酸. 有机物的浓度远远高于亚硝酸浓度, 且随着剂量和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对于相同的硝酸浓度和剂量, 0.1 mol·L-1 DMHA辐解产生的一甲基羟胺的浓度高于0.5 mol·L-1 DMHA, 但前者辐解产生的甲醛浓度低于后者; 当硝酸浓度较高时, 0.1 mol·L-1 DMHA辐解产生的甲酸浓度高于0.5 mol·L-1 DMHA. 亚硝酸浓度与硝酸浓度及剂量的关系取决于起始DMHA和硝酸浓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单时间尺度及内外层匹配渐近展开法,证明了无粘地转涡解是本文的远离涡心的首项外解,靠近涡心处有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尺度为α的粘性涡核结构。其中粘性力(或湍流粘性力)是主要的,速度和大气高度均为有限值分布。并证明了当特征时间分别取为S丨((gh_(00))~(1/2))及S丨α((gh_(00))~(1/2))这两种长时间尺度时,地转涡具有相同的首项内解涡核结构。地转涡中心的运动速度,在精确到O(α)(外解的速度量级)范围,是等于旋涡所在的背景流场速度。本文还给出了一些数值解例子证实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传感器检测水体毒性灵敏度偏低是阻碍其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本研究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和导电炭黑(GCB)修饰石墨毡(GF),作为阳极电极启动MFC传感器。考察了碳纳米材料修饰阳极电极对MFC传感器电化学性能及水体毒性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CB和MWNT修饰的电极比未修饰的电极内阻小,MFC的功率输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GCB/GF-MFC(2.63 W/m~2)MWNT/GF-MFC(2.56 W/m~2)GF-MFC(2.09 W/m~2)。以3,5-二氯苯酚(DCP)作为模型毒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10 mg/L DCP对3个MFC毒性传感器的平均抑制率为:MWNT/GF-MFC(31.8%)GCB/GF-MFC(26.3%)GF-MFC(20.1%),碳纳米材料修饰阳极电极组装MFC的毒性检测灵敏度均有所提高,MWNT/GF-MFC灵敏度最高。本研究对MFC型传感器在水污染预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W/O与O/W,W/O与双连续结构微乳液的界面电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天晴  魏逊  郭荣 《化学学报》2002,60(4):633-638
无探针伏安法和电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比H_2O/n-C_5H_(11)OH = 50/50条件下,SDS总含量<3%时,上相呈W/O结构,下相呈O/W结构,随着体系SDS 总含量的增大,界面上SDS量增加,界面电势ΔE、界面电容C、界面电荷传递电流 i_p均增加,而界面电阻率ρ_i则减小;当体系 SDS总含量≥3%时,上相呈W/O结构 ,下相呈双边续结构,各界面电性质变化幅度均变缓。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和磁感应加热柱,并将其应用于有机汞的在线氧化。与冷蒸汽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联用,在线测定了海产品中的无机汞和有机汞。样品溶液与K2S2O8在线混合后流经磁感应加热柱,在较低功率(15W)时快速升温将有机汞氧化为无机汞,测定总汞含量;加热柱为室温时,测定无机汞含量,二者之差为有机汞。对各种实验参数和干扰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无机汞的检出限为0.036μg/L;样品分析精密度(RSD)为2.4%(n=11);有机汞的检出限为0.043μg/L,样品分析精密度(RSD)为3.6%(n=11)。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脉宽毫秒激光烧蚀浸没在循环水中的金属镍靶制备了大量的氧化镍(NiO)纳米立方体,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选区电子衍射(SAED)、 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 结果表明, 高功率密度激光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是形成NiO纳米立方体的最重要因素. 激光功率密度高于104 W/cm2时可以生成NiO纳米立方体, 当功率高于该阈值时激光首先将镍靶烧蚀为金属液滴, 高温的金属液体加热周围液体, 并由于液体的限制效应使得压力进一步升高, 最后金属液滴与液体发生表面反应生成NiO纳米立方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为单体4倍量的水加入20%W/V的Na_2SO_4中,然后加入单体。其配此为:甲基丙烯酸,50%W/W; 甲基丙烯酸甲酯,50%W/W; 二乙烯苯,为上两个单体的5%W/W。在攪拌之下加热至60℃,并通入氮气(該氮气通过焦性沒食子酸脫氧)30分钟,然后用冷水降溫至25℃再加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单体的5%W/W; 二甲基苯胺,为单体的0.25%W/V。开始攪拌70轉/分钟左右,30分钟开始成粒,成粒后保持1小时,提高溫度至60℃保溫4小时,即得成品。按常溫处理即可使用。該树脂对鏈霉素的交換性能与甲乙丙型-10号树脂相同。如全用甲基丙烯酸时,所得树脂对鏈霉素的交換性能与Amberlite IRC-50相同。所得树脂視密度0.56。  相似文献   

19.
甲烷脱氢芳构化W/HZSM-5基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H2SO4酸化的(NH4)2WO4溶液(pH=2~3)制备的W-H2SO4/HZSM-5催化剂对甲烷脱氢芳构化(DHAM)反应的催化活性比不经酸化的(NH4)2WO4溶液(pH=8~9)制备的W/HZSM-5催化剂高得多.氧化前驱态催化剂的H2-TPR研究表明,W-H2SO4/HZSM-5试样的还原所需温度比W/HZSM-5低得多;前者可还原至较低价态的W物种在负载总W量中所占比例也比后者高得多.H2-TPR及相关体系的EPR和Raman表征结果相互佐证表明,用H2SO4酸化导致负载钨酸铵前驱溶液中一些由共边正八面体配位结构单元(WO6)n-构成的聚钨酸根物种的生成;W-H2SO4/HZSM-5催化剂对DHAM反应催化活性之所以高,主要由于所负载的W前驱物种较大部分是(WO6)n-基的W物种,而非(WO4)2-基W物种;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被还原,且在DHAM反应条件下有一部分可还原至较低价态W4+的(WO6)n-物种很可能是催化活性位的前驱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张昌华  张延  张嵩  张冰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8):1708-1712
利用离子速度影像方法结合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技术研究了氯碘甲烷在A带的光解机理. 从266和277 nm的I*(5p 2P1/2)和I(5p 2P3/2)离子速度影像获得了碎片的平动能分布和角度分布. I和I*的平动能分布呈单高斯型, 可用软自由基近似来解释. I和I*是在排斥的势能面上直接解离产生的. 实验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β证实分子受激发后主要产生3Q0态, 并且3Q0和1Q1态之间存在非绝热转移. 波长越短, 这种非绝热转移越强. 在235 nm附近, Cl和Cl*各向同性的离子影像说明氯原子来自于CH2ICl的二次解离过程, 即CH2ICl先解离产生CH2Cl自由基, 自由基再解离产生氯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