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系统阐述了海洋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重金属无机盐类、有机氯和有机磷类、石油烃类和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与含量,介绍了这些化学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已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海洋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阐述了海洋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重金属无机盐类、有机氯和有机磷类、石油烃类和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与含量,介绍了这些化学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已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杨明生  陆小平 《化学教育》2004,25(3):1-3,37
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指出,职业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污染。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化学污染物的侵入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处理。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90年代以来,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微生物中分离到不少结构新奇、有特殊生物活性和有潜在实用意义的新化合物,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生源合成过程。海洋微生物被认为是21世纪生物活性物质的新源泉。  相似文献   

5.
刘广山 《化学进展》2011,23(7):1558-1565
海洋放射化学研究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分布和存在形式,并通过含量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归宿和迁移变化规律,以及海洋各储库可能的储量。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海洋放射化学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成果。应用海洋放射化学的海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海洋环流,海水混合,海洋颗粒物动力学,和海洋放射年代学。海洋放射化学将来的重大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量与时间尺度研究,过去的海洋环境变化研究,和核电站邻近海域放射性核素的累积与生态效应研究。没有专门的大项目的支持,对海洋本质问题深入研究少,海洋物理化学研究不够深入,需要进行高水平设备建设与应用研究,是中国海洋放射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化学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及危害。其中,卤代化合物(Halogenated Compounds)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大量存在的环境化学污染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人类广泛  相似文献   

7.
化学中的主要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要回答“普通化学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对于理解和正确评述现代化学,哪些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学观念。我们必须记住普通化学课绝不仅是(或不应该仅是)作为培养未来职业化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工程师、药剂师、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基础课,而实际上对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来说,都必须懂得化学。因此,这门课应当能适应自然科学、工程和药学等系学生的需要,使他们了解化学家对物质世界是怎样想的?今天的化学家在做些什么?化学能回答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向学生们展示在他们所选学的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地面向新世纪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宗旨,改革和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四层面一三领域-二类别”海洋化学特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以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更新和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完善为保障措施,培养在海洋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及其交叉或邻近学科从事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支梦雪  王建设 《色谱》2024,42(2):142-149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成为困扰各国的突出问题,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揭示繁杂的污染物暴露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仍是一个科学难题。暴露组学概念的提出为推动环境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执行研究策略所使用的检测手段以及“组学”的研究共同促进了暴露组学的发展。暴露组学关注个体一生中所有暴露的测量,旨在通过传统生物监测和现代组学方法对体内外暴露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考察与所有环境暴露相关的标志物以及与疾病相关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全面可靠的环境与疾病风险的关系。与传统环境健康研究相比,暴露组学研究更能真实体现现实环境中污染物、自然因素及生活方式等暴露因素的多样性,以及污染物的体内过程和所触发的机体反应的复杂性。高分辨质谱技术等强大的化学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暴露组学的相关领域研究中,本文简单举例介绍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分析中的应用,其中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作为生物标志物鉴定和污染物效应分析的两个重要手段,在探究环境与疾病的联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机体的污染物,可与机体(尤其是与生物大分子中的蛋白质)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病理改变和毒性效应;在混合暴露的情况下,污染物间也会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各自的环境行为或进入人体的量,进而影响其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强化絮凝工艺已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工艺中得到较好应用,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明晰的结论,而且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具有“高效性“和“专属性“的问题也无法回答.近年来由于分子环境科学及先进化学分析手段的应用,基于不同絮凝化学成因的强化絮凝技术研究已成为环境水化学和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提出的专属吸附絮凝、聚电解质络合絮凝和胶束吸附絮凝等强化絮凝技术化学成因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田秉晖  潘纲  栾兆坤 《化学进展》2007,19(2):205-211
强化絮凝工艺已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工艺中得到较好应用,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明晰的结论,而且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具有"高效性"和"专属性"的问题也无法回答.近年来由于分子环境科学及先进化学分析手段的应用,基于不同絮凝化学成因的强化絮凝技术研究已成为环境水化学和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提出的专属吸附絮凝、聚电解质络合絮凝和胶束吸附絮凝等强化絮凝技术化学成因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化学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絮凝工艺已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工艺中得到较好应用,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明晰的结论,而且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具有“高效性”和“专属性”的问题也无法回答。近年来由于分子环境科学及先进化学分析手段的应用,基于不同絮凝化学成因的强化絮凝技术研究已成为环境水化学和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提出的专属吸附絮凝、聚电解质络合絮凝和胶束吸附絮凝等强化絮凝技术化学成因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可吸入颗粒物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吸入颗粒物形成气溶胶,是我国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对环境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声化学在不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要介绍了声化学在水体中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体系中的科学问题。探讨大气中化学组分及化学过程的气候效应是目前这一研究的活跃领域。大气氧化剂和颗粒物是我国城市和区域大气中的关键污染物,在气候变化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分析和估算其直接和间接的气候效应,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对气候变化过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禽蛋中203种农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ODS C18+Carb串联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洗脱液浓缩至0.5mL,氮吹至近干,加1mL正己烷超声溶解后,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在1倍MRL(...  相似文献   

18.
摩擦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薛群基  刘维民 《化学进展》1997,9(3):311-318
本文从摩擦过程中表面产生的化学效应、干摩擦及油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化学三个方面评述了摩擦化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 介绍了摩擦化学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摩擦化学的研究方法; 对摩擦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海洋出水陶瓷的组成,分析了出水陶瓷表面铁质、钙质、硅质以及有机污垢等4类沉积物的形成原理与危害,梳理了表面沉积物的物理和化学清除方法,挖掘出水陶瓷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体现化学与社会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房喻 《大学化学》2018,33(5):1-4
传统化学以研究变化,关注变化前后的结果而著称。化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使得化学的动态特征更加突出,化学学科格局也因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化学需要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