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Ind2ZrCln(OC6H3-3,5-Me2)2-n/一氯二乙基铝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 Ind2 Zr(OC6 H3- 3,5 - Me2 ) 2 (A)、 Ind2 Zr Cl(OC6 H3- 3,5 - Me2 ) (B)和 Ind2 Zr Cl2 (C) 3个化合物 ,并在不同反应温度、陈化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下 ,分别考察了每个化合物与 Et2 Al Cl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齐聚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 ,催化剂活性顺序为 A>B>C;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Ind2 Zr(OC6 H3- 3,5 - Me2 ) 2的催化活性为 195 1g齐聚物 / (g Zr· h) ,C4~ 1 0 烯烃选择性为 95 .0 % ,1- C4~ 1 0 =(直链 α-烯烃 )选择性为 85 .5 % .  相似文献   

2.
采用B3LYP方法研究了有机铼化合物(Me)2(NHR3)Re(=CHR1)(=NR2)与(Me)2(NHR3)Re(≡CR1)(NHR2)之间的异构化反应机理(R1, R2, R3=H, Me, But). 确定了相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 分子内氢转移过程所需活化能很大;两个反应物分子间的氢转移过程需要的活化能也较大;分子与水间氢转移需要的活化能较小, 分子与HCl间氢转移需要的活化能最小. 结果还表明, 对所研究的四种途径, 取代基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相同, R1=Me或But, R2=H, R3=But时反应活化能最小, 并且取代基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存在加和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动态~(95)Mo NMR监测Mo-Cu系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反应CuCl+NaR_2dtc+MoO_nS,摩尔比3:3:1,溶剂为DMF;R=Et,n=0(Ⅰ);R=Me,n=0(Ⅱ);R=Et,n=2(Ⅲ)进行了研究,观察到具有不同簇骼的多种中间产物的存在及随反应进程相互转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4-R1-6-R-2-Me4CpH—PhOH[R1=^tBu,R=^tBu(1);R1=H,R=^tBu(2),Ph(3),Me(4)]经双三甲基硅基化后与TiCl4反应,合成了4种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4-R1-6-R-2-Me4CpH-PhOTiCl2[R1=^tBu,R=^tBu(5);R1=H,R=^tBu(6),Ph(7),Me(8)]。合成产率有较大提高.这些茂金属化合物经过^tBu3Al和Ph3C^ B(C6F5)4^-活化后对乙烯聚合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并生成乙基支化聚乙烯.考察了催化剂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聚合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聚乙烯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一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低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后过渡金属铁络合物 { [(2 ArNC(Me) ) 2 C5H3N]FeCl2 } (Ar =2 ,4 C6 H4(CH3) 2 ) ,研究了该络合物 甲基铝氧烷 (MAO)催化乙烯低聚 ,讨论了低聚反应温度、Al Fe摩尔比、催化剂浓度、反应压力等对催化剂活性及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催化剂的最大特点是活性高 (在 30℃ ,3 0MPa时活性可达 4 2 6× 10 8goligomer·molFe·h- 1 )、初速度大 ,动力学曲线为衰减型 .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Sf)存在下,4,5-二溴苯基荧光酮(简称 diBr-PF)与12个金属离子(Me)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diBr-PF 是 Me 的一个高灵敏显色剂.用 Hückel 分子轨道法(HMO)计算了 diBr-PF 的(?)电子密度,判断了 diBr-PF 各级 H~+的离解顺序及其和 Me 的配合位置;测定了在不同 Sf 存在下,diBr-PF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pK_a)及绘制了它的分布曲线;并研究了阳离子型(C-Sf)-非离子型(n-Sf)混合 Sf 对 Me—diBr-PF 显色反应体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Ph3CB(C6F5)4/iBu3Al作为助催化体系,研究了单氯半茂型催化剂,ClCp′Zr[X-2-R1-4-R2-6-(Ph2P=O)C6H2]2(Cp′=C5H5,a:X=O,R1=Ph,R2=H;b:X=O,R1=F,R2=H;c:X=O,R1=tBu,R2=H;d:X=O,R1=R2=tBu;e:X=O,R1=SiMe3,R2=H;f:X=S,R1=SiMe3,R2=H;Cp′=C5Me5;g:X=O,R1=SiMe3,R2=H)的乙烯高温(50~125 ℃)聚合行为。 结果表明,催化剂a~d可在高温(50~100 ℃)下高效引发乙烯聚合,最佳反应温度为75 ℃。 适当增大R1取代基的位阻或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均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 三甲基硅烷基取代的催化剂[WTHZ]e[WTBZ]耐高温性能较催化剂a~d大大提升,在100 ℃时,乙烯聚合活性可达5628 kg/(mol Zr·h)。 金属中心的配位原子及茂环上取代基团的改变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金属催化剂是由其氧化物还原制得的。众所周知,这类催化剂的活性和氧化物的还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催化剂的还原度一般都用一定温度下催化剂中被还原的金属氧化物的百分数来表示。根据反应式: MeO+→Me+AO 还原度=[1-MeО反应后/MeO反应前]×100% (1)式中Me代表金属,A代表还原剂,一般为H_2、CO或N_2+H_2等气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Sf)存在下, 4,5-二溴苯基荧光酮(简称diBr-PF)与12个金属离子(Me)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diBr-PF是Me的一个高灵敏显色剂。用Huckel分子轨道法(HMO)计算了diBr-PF的π电子密度, 判断了diBr-PF各级H^+的离解顺序及其和Me的配合位置; 测定了在不同Sf存在下, diBr-PF的各级酸离解常数(PKa)及绘制了它的分布曲线; 并研究了阳离子型(C-Sf)-非离子型(n-Sf)混合Sf对Me-diBr-PF显色反应体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循环氧化还原法,脉冲反应及TPD等实验手段对钙钛矿型氧化物掺杂Sr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由于掺杂产生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物种(O~(α-)(0<α<2)是活化甲烷并促使其发生偶联反应的主要的活性中心,而表面晶格氧(O_L~(2-))则主要使甲烷深度氧化;消耗掉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或晶格氧可以在高温下氧气氛中氧化复原.对于掺杂的SrTiO_3样品,体相中的氧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中可以向表面扩散.吸附氧可能不直接与甲烷作用而主要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O~(α-)或O_L~(2-))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三氟化硼存在下,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Me3Si)3SiC6H4R(R=H,p-Me和p-Me0)与三吡啶三羰基钼反应得到相应的η6-[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三羰基钼类化合物矿η6-([Me3 Si)3SiC6H4R]MO(CO)3.利用1H NMR,133C NMR,IR和元素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并...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系列茂金属催化剂(C5H4R)2TiCl2[R=H(1),Me(2),C6H11(3)]和(C5H4R)2TiAr2[R=H,Ar=C6H5(4),p-MeC6H4(5),m-MeC6H4(6);R=Me,Ar=C6H5(7),p-MeC6H4(8);R=C6H11,Ar=C6H5(9),p-MeC6H4(10)],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的催化加氢,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用量及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条件,可使聚合物加氢度达到98%以上,钛催化剂用量为0.001-0.003mmol/g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负载卤化镍(NiX2/HD)催化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负载卤化镍(NiX2/HD)为催化剂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反应可控、后处理简单且催化剂可以反复使用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卤原子、催化剂、钝化剂的类型和含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该体系的聚合速率及可控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条件下,NiCl2较NiBr2的催化速率快;钝化剂卤化铜/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CuX2/Me6TREN)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可控性要优于卤化铁/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FeX3/Me6TREN);增大钝化剂的含量,聚合速率降低,且含量为1%时聚合的可控性较好;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加快,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增大。顺磁共振检测中观察到钝化剂中过渡金属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徐珊珊  周宇涵  曲景平 《有机化学》2012,32(6):1131-1135
以(R)-BINOL为原料合成NNN三齿钳形手性配体,研究了其与各种金属盐形成金属络合物在室温下原位催化芳香醛与硝基甲烷的不对称Henry反应.考察了不同金属盐、溶剂、碱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CuOTf/NNN三齿配体(1∶1)催化体系,催化剂用量为10 mol%,甲醇作溶剂,室温反应5 d,收率57%,对映选择性80%ee;加入10 mol%有机碱(Me3Si)2MeN后反应速度加快,对映选择性略有降低,室温反应17 h,收率37%,ee值67%.此催化体系适用于大部分的芳香醛,收率中等,对映选择性可达75%ee.  相似文献   

15.
蒋胜杰  王杨  徐信 《有机化学》2023,(5):1786-1791
报道了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的胺基硼烷脱氢聚合反应.双茂稀土烷基配合物[(C5Me4R)2LnR’,R=Me,H;Ln=Sc,Y;R’=CH2Si Me3,CH(SiMe3)2]可以有效地实现甲基胺基硼烷(Me NH2·BH3,MAB)脱氢反应,生成相应的硼氮聚合物[(Me NH-BH2)n,PMAB].研究表明随着稀土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或者茂基配体空间位阻的减小,聚合活性会随之降低.在机理研究中,通过催化剂与底物的化学计量反应,成功分离得到一例具有β-B-agostic结构的钪胺基硼烷配合物;同时通过控制实验证实了活性的钪氢中间体可能为催化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镍催化的溴苯(R1)与对溴苯甲酸甲酯(R2)生成非对称联芳化合物的还原性交叉偶联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一价镍的催化机理,零价镍作为活性催化剂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零价镍催化剂首先与R1络合或者首先与R2络合的反应机理十分相似,其决速步在气相时的能垒分别是70.50或者49.66 kJ?mol-1.零价镍催化机理包括如下步骤:一次氧化加成;还原;二次氧化加成;还原消除以及催化剂再生.另外,计算结果还表明有机锌试剂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很难生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后过渡金属铁 (2 Me 3 ClPh) 2 PBIMe2 FeCl2 低聚催化剂 ,并与亚乙基桥茂金属共聚催化剂rac C2 H4 (Ind) 2 ZrCl2 共用 ,用MAO(1 4mol L甲苯溶液 )作为助催化剂 ,原位共聚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结果发现 ,这种后过渡铁催化剂具有很高的低聚催化活性 [1 0× 10 7goligomer (molFe·h) ],双功能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保持在 10 6 gPE (molFe·h)以上 ;1 3C NMR分析表明 ,得到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当Fe Zr比为 1 2时 ,也没有出现α 烯烃残留现象 ,说明这两种催化剂具有好的匹配性 ;随Fe Zr比和反应温度的变化 ,聚合物的熔点、结晶度、熔点等均表现出很好的规律性 .  相似文献   

18.
解释了"为什么R—X键离解能变化趋势不相同"的问题.R—X键离解能(BDE)可归因于3个主要因素:C—X固有健能,1,3成对排斥和分子内电荷-诱导偶极.当X原子给定,R—X(R=Me,Et,i-Pr,t-Bu)的BDE变化趋势由1,3成对排斥和分子内电荷-诱导偶极两个因素控制,前者减少R—X的BDE,后者增加或者减少R—X的BDE.在R—X为R—C键的系列化合物中(例如R—Me,R—CH==CH2,R—C≡≡CH,R—CN等),1,3成对排斥减少R—X的BDE,R—C键能变化趋势依R=Me,Et,i-Pr,t-Bu次序减小;对于X原子电负性小于C原子的R—X系列化合物(例如R—H,R—BH2,和R—SiH2等),上述两个因素均减小R—X的BDE,因而R—X键能变化趋势依R=Me,Et,i-Pr,t-Bu次序减小;对于X原子电负性大于C原子的R—X系列化合物(例如R—F,R—OH,R—Cl,R—Br,R—I,和R—NH2等),1,3成对排斥减少R—X的BDE,而分子内电荷-诱导偶极则增加R—X的BDE,于是R—X键能变化趋势取决于两者的竞争,结果表现为:(1)有的系列R—X键能变化依R=Me,Et,i-Pr,t-Bu次序增大(如R—F,R—OH等);(2)有的系列R—X键能变化依R=Me,Et,i-Pr,t-Bu次序减小(如R—I);(3)有的系列R—X键能变化依R=Me,Et,i-Pr,t-Bu次序变化很小(如R—Br).  相似文献   

19.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水溶液中碱催化下异构体-(差向立体异构体):Δ(S)∧(R)和Δ(R)∧(S)-[Co(tp)2(Me3-en)]ClO4(tp:2-羟基-2,4,6-环庚三烯-1-酮负离子;Me3-en:N,N,N'-三甲基乙二胺)手性配位氮的翻转(差向立体异构体)速率常数kep(34.0 ℃),研究结果发现,碱催化下手性配位氮的翻转作用具有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v=kep[配合物][OH^-],[Co(tp)2(Me3-en)]ClO4的kep值比[Co(tp)2(Me3-en)]ClO4的kep值大一个数量级,Δ(R)∧(S)-异构体比Δ(S)∧(R)-异构体具有更大的手性配位氮翻转速率。  相似文献   

20.
刘龑  王正  丁奎岭 《化学学报》2012,(13):1464-1470
本文研究了一类结构可调手性单齿亚磷酰胺配体DpenPhos在Rh(I)催化的E和Z型β-脱氢氨基酸酯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经过系统的反应条件和配体结构优化,发现N原子上含有H的亚磷酰胺配体与Rh(I)形成的催化剂通常比N原子上不含H的配体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在E型β-脱氢氨基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催化剂(R,R)-3k/Rh(I)表现突出,可以实现底物的常压催化氢化,取得了92%~96%的对映选择性,催化剂用量可降低至0.2 mol%;对于Z型β-脱氢氨基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则(R,R)-3l/Rh(I)为最优催化剂,可以获得92%~98%ee值的氢化产物,特别是对于β-芳基取代衍生物的氢化反应,相应氢化产物的ee值可以达到96%~98%.该类催化剂为天然或非天然光学活性β氨基酸的合成提供了一个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