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吡啶偶氮类螯合剂为配体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虽有报道[1~3],但还未见应用4-(5-氯-2-吡啶偶氮)-1,3-二胺基苯(5-Cl-PADAB)为配体与重金属螯合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文献。本文试图用反相分离方式研究Fe(Ⅱ)、Co(Ⅱ)、Fe(Ⅲ)与5-Cl-PADAB螯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并拟建立分离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同时测定Fe(Ⅱ)、Co(Ⅱ)、Fe(Ⅲ),3种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4×10-11、4×10-11和2×10-11g。该方法可用于矿样和天然水样分析,尤适于Fe(Ⅱ)、Fe(Ⅲ)的价态分析。  相似文献   

2.
Fe(Ⅱ)和Ti(Ⅲ)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已有报道,我们发现,Cr(Ⅱ)、Mo(Ⅲ)、W(Ⅲ)、U(Ⅲ)、CN-、SO32-、抗坏血酸等一大类还原剂均可与鲁米诺溶液作用产生化学发光,本文利用Jones还原柱产生V(Ⅱ),首次研究了V(Ⅱ)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钒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是8×10-11g/mL钒,线性范围是4×10-10~1×10-5g/mL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考察了20余种常见离子对测定的干扰情况,方法已用于水样中痕量钒的测定,初步探讨了发光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u2+-2,7-TADN-乙二胺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氢氧化钠、乙二胺(en)和2,7-TADN底液(pH约为12)中,铜(Ⅱ)能产生Cu2+-2,7-TADN-en三元配合物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86V。铜含量在2.0×10-8-5.0×10-6M范围内,峰高与铜浓度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0×10-8M。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计时电量法探讨了镍(Ⅱ)-硫代氨基脲在悬汞电极上吸附还原的机理,表明其吸附模式为直接吸附,吸附形体为Ni(T3C)22+。利用Ni(TSC)22+络合物的吸附性,可采用预先将Ni(TSC)22+吸附富集在悬汞电极上然后再进行电位扫描的吸附伏安法来测定痕量Ni.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的检测下限可分别达到1×10-8mol/L和4×10-9mol/L。  相似文献   

5.
铋(Ⅲ)-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8-羟基喹啉-5-磺酸(HQSA)和络合物Bi(Ⅲ)-HQSA的电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性。在pH=7.0的磷酸盐底液中,Bi(Ⅲ)-HQSA有一灵敏还原峰,为反应物弱吸附,Epc=-0.44V(vs.饱和Ag/AgCl)。据此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铋的新方法,检测限为2.0×10-9mol/L,线性范围5.0×10-9~1.0×10-6mol/L。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柱后衍生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分离测定痕量的钴(Ⅱ)、铁(Ⅱ)、铜(Ⅱ)、铁(Ⅲ)及铬(Ⅲ).利用弱络合性的乳酸作为淋洗剂,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磷酸钠作对离子试剂,研究了分离条件、发光条件及二者的匹配方式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g/mL):Cr(Ⅲ)5.0×10-9~1.0×10-5;Fe(Ⅱ)2.0×10-9~1.0×10-5;Fe(Ⅲ〕8.0×10-9~1.0×10-5;Cu(Ⅱ)8.0×10-11~1.0×10-5及Co(Ⅲ)1.0×10-11~1.0×10-5.检出限分别为:10pgCr(Ⅲ),0.4pgFe(Ⅱ),20pgFe(Ⅲ),1.0pgCu(Ⅱ)及0.01pgCo(Ⅱ).  相似文献   

7.
在较大量硫脲存在下,没食子酸-过氧化氢-甲醛体系中化学发光的动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出现多峰现象,藉此实现了Co(Ⅱ)和Mn(Ⅱ)的化学发光同时测定。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Co(Ⅱ)的测定范围是3×10-5~2ppm,Mn(Ⅱ)是0.03~10ppm。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用4-(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间苯二酚(MBTAR)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有15mmol/L TBA·Br,10mmool/L pH6.0 HAc-NaAc缓冲溶液的甲醇-水(75/25,V/V)混合溶液作流动相,在C_8柱上分离和测定了V(V)、Cu(Ⅱ)、Ni(Ⅱ)、co(Ⅱ)和Cr(Ⅵ)。当信噪比为3时,其检出限为0.15~6.1ppb。本法干扰少,分离时间短,应用于人发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非线性光学(NLO)材料1-(芘-1-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PMPAK),通过1H NMR、IR、H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 以Nd:YAG-Laser System作为光源,激光波长450 nm,脉冲宽度4 ns(FWHM),采用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测定了PMPAK的三阶NLO性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非线性折射率n2=-1.84×10-16 m2/W,非线性吸收系数β=2.53×10-9 m/W,非线性极化率χ(3)=1.137×10-10 esu。  相似文献   

10.
鲁米诺-锰(Ⅱ)-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痕量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1种以三乙醇胺作活化剂,基于鲁米诺-锰(Ⅱ)-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痕量锰的分析方法。检测限达8×10-6μg/mLMn(Ⅱ)。Mn(Ⅱ)浓度在10-5~0.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1.0×10-3μg/mLMn(Ⅱ)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应用于井水及人发样品中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铜(Ⅱ)-咪唑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极谱测定微量铜的铜(Ⅱ)-咪唑新体系。以0.2mol/LNaOH为底液,该体系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波的峰电位为-0.59V(SCE)。波高与浓度在3.1×10-8~1.6×10-6mol/L范围内的铜(Ⅱ)成正比,且选择性校好。应用循环伏安、脉冲极谱等方法研究了该极谱波的性质,结果表明该极谱波属于反应物弱吸附的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2.
铅-邻菲罗啉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06MHAc-0.14MNaAc(pH=5.1)和2×10-5M邻菲罗啉(phen)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Pb(Ⅱ)-phen络合波,峰电位在-0.49V处。其导数峰高与铅在5×10-8-5×10-6M范围内的浓度有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2.5×10-8M。此波可用于测定铅。研究确定该波为1:1铅-邻菲罗啉络合物的吸附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Ni2+-胆红素和Ni2+-2,2'联吡啶-胆红素在微碱性介质中的单扫描极谱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在Ni2+-胆红素体系中.于-1.0V处产生络合物的催化前波;而在Ni2+-2,2'联吡啶-胆红素体系中,则于-1.5V处产生催化氢波.这2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6~5×10-6mol/L和2×10-7~8×10-6mol/L.  相似文献   

14.
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罗丹明B在氯化铵底液中(0.4M)的导数波(-1.45V,SCE)是一个吸附波,加入Sm3+能降低它的波高,二苯胍(1×10-4M)的存在使罗丹明B(8.4×10-5M)的波形稳定,Sm3+浓度为3×10-7-2×10-3M时,浓度与波峰的降低呈线性关系。在直流极谱仪上,在有二氧六圜存在的氯化铵底液中,钐(Ⅲ)-罗丹明B络合物在-1.7V(SCE)有一个吸附还原波。在最佳条件下(0.1M氯化铵,4.2×10-5M罗丹明B和10%二氧六圜,pH=5.0),在浓度为2×10-5-2×10-5M范围内,波高与Sm3+浓度有正比关系。比较了稀土-罗丹明B在二氧六圜中的极谱波,销比钐灵敏,铒最灵敏;但是罗丹明B的吸附波妨碍了在它后面的络合物波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TPPS4催化动力学荧光测定痕量镉(Ⅱ)已有报道[1],而利用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TAPP)的荧光熄灭测定痕量镉(Ⅱ)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室温下Cd(Ⅱ)-TAPP反应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发现Cd(Ⅱ)-TAPP的形成使TAPP的荧光发生静态熄灭.利用咪唑(Imid)、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乙醇增敏、增稳,最低可检测3×10-4ppmCd(Ⅱ),灵敏度高于其它方法[2].测定了胶印锌片和人发中的镉,结果与标准值或方法对照值吻合.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Shim-pack PNH_2和Zorbax CN柱上,研究了Fe(Ⅱ)、Co(Ⅱ)和Ni(Ⅱ)与6-Br-BTADAP之螯合物的HPLC分离条件;提出了于Shim-pack PNH_2柱上,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48:40:12,V/V)作流动相(1.0m/min)的HPLC同时测定此三元素的新方法。校正曲线之线性范围是0.025~4.0ppm Fe(Ⅱ)、0.1~2.0ppm Co(Ⅱ)和0.05~2.5ppm Ni(Ⅱ),其绝对检出限分别是0.61、0.40和0.20ng。异离子:Cd(Ⅱ)、Cu(Ⅱ)、Hg(Ⅱ)、Mn(Ⅱ)、Pb(Ⅱ)、Zn(Ⅱ)和Fe(Ⅱ),无干扰。本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N(SO2CF3)2,LiTFSI]与乙酰胺和乙烯脲形成的新型室温熔盐,分析了其热学和电化学性能.LiTFSI-乙酰胺体系的热学稳定性好,低共熔温度为-62.18℃.电化学测试表明,LiTFSI-乙酰胺体系的电导率较高,n(LiTFSI):n(Acetamide)=1:6.5样品的室温电导率为1.08×10-3S/cm,60℃时电导率为5.35×10-3S/cm;摩尔比为1:4.0样品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为3V左右.  相似文献   

18.
杨阿喜  金根娣 《应用化学》2009,26(12):1466-1470
在含镍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化学沉积一层镍-氧化镍及铜-氧化亚铜纳米粒子 ( Ni /NiO、 Cu/Cu2O),在-0.3 V电位条件下,该传感器能催化还原H2O2。用安培法测定H2O2的响应电流与浓度在2.5×10-6 ~2.8×10-3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H2O2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制作简单, 使用寿命长,在实际试样的回收率测定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在大环侧臂引入取代苯酚作为功能基团的新型四氮大环配体(L1,L2和L3).对配体L3的质子化过程及其与Zn(Ⅱ)的配位过程的研究表明,配体中的酚羟基与四氮大环环中的质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测得配体及配合物中酚羟基的pKa分别为8.3和8.5.考察了上述3个配体的Zn(Ⅱ)配合物作为水解锌酶的模拟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的动力学行为,测得它们催化NA水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c/[(mol/L-1·s-1]分别为3.48×10-2、1.52×10-2和2.85×10-2.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系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Al2O3多孔陶瓷片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通过考察前驱物的组成及杂化溶胶的合成条件对制膜工艺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的各种适宜性参数.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溶胶的性能不仅决定分离膜的性能,而且对膜热处理过程中的龟裂有很大影响.膜层的厚度为1~2μm;在膜两侧压差为0.10MPa、n(PTMOS)/n(TEOS)=1.16时,膜对O2/N2,CO2/N2和CO2/O2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30,4.31和1.17,渗透系数为75.81×10-17,75.28×10-17和72.78×10-17m3(STP)·m/(m2·s·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