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鸣  陈兴梧  闫运 《激光技术》2003,27(5):398-399
在激光应用领域中,需要将多束不同波长的激光束同时作用于研究对象,多路激光束的合成多是采用手动操作反射镜,合成度靠人眼观测确定,可靠性难以保证。提出的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激光束合成系统是分别将每束光路位置信号采集到计算机,并控制步进电机带动反射镜调整具体光路。该系统优点是结构简单、效果好,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实现光束的有效合成。  相似文献   

2.
王旭  杨明川  郭庆 《通信技术》2011,44(5):146-147,150
对Shepp-Logan头部图像模型提供的原始图像进行低剂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Computed Tomography)平移/旋转扫描,利用所得数据对图像的统计重建算法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的重建结果进行比较,并分别将两种算法的重建图像与原图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不能有效重建低剂量CT图像,而统计重建算法重建效果优于前者,能够较好地恢复原图像,从而能够适用于低剂量条件下的CT图像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前广泛应用的锥束螺旋CT主要采用螺旋FDK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但为了使算法能更应用于实际,许多学者对标准的螺旋轨迹进行了拓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变螺距螺旋扫描轨迹.变螺距螺旋扫描可以提高扫描速度,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本文详细介绍了变螺距螺旋扫描轨迹,给出了具体的变螺距螺旋扫描轨迹方程.针对图像重建,本文主要从FDK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重建,本文使用了一种利用微分和有限希尔伯特变换的局部特性的反投影滤波(back projection filteration,BPF)算法。这种算法是一种理论上精确的ROI重建算法,首先对仅仅覆盖ROI区域的投影数据微分,然后反投影到ROI区域,最后沿着覆盖ROI区域的PI线做有限希尔伯特滤波得到ROI图像。仿真实验表明BPF算法和经典的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算法的全局重建的精度基本相同,但本文算法可以实现精确的ROI重建,而FBP算法因不具有局部特性,不能实现ROI重建。本文在实现有限希尔伯特变换时,采用了加权希尔伯特变换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图像两边的亮条伪像。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局部(感兴趣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图像重建算法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FBP算法的基本思想;其次,只用过KOI(或ROI加部分局部区域外)的投影数据进行相应区域图像的重建,会引起重建图像的边缘误差,文中结合边缘的投影数据延拓为相应沿径向未...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热偏转技术实施多路激光束的共轴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周令 《中国激光》1989,16(7):426-427
本文基于光热偏转技术中光热信号相对泵浦光束中心对称的特性,提出一种精密调节多路激光束共轴性的新方法,精度达±2μm.  相似文献   

7.
过传卫  胡福乔 《电讯技术》2007,47(1):182-184
提出了一种用于扇束CT(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的快速滤波反投影算法.这种算法是传统标准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的加速形式,主要通过减少投影数量然后重建子图像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幅512×512图像,这种算法可以将重建过程加速40倍以上,并且不会引入明显的图像误差.这种算法也适应于多层螺旋三维重建,并且可以延伸用于三维锥形重建.  相似文献   

8.
谢胜利  周元建 《电子学报》2003,31(2):276-27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结构简单、计算量适中且收敛速度快,弥补了一般变步长LMS自适应算法计算量小但收敛速度欠佳,以及仿射投影算法(APA)收敛速度快但计算量非常大的缺陷.该算法计算量与一般LMS算法相当,而收敛速度却与APA算法相当,其结构比APA及相应的改进算法要简单得多.我们不仅对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及性能进行了分析,而且将它用于多路回波消除中获得了成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Sankaran(1997)所提NLMS-OCF算法及Benesty(1996)所提APA-MC算法比较,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相当的情况下,其计算复杂度大大减少.从而新算法具备更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10.
一种新N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其在多路回波消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NLMS改进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证明。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低于Sankaran(1997)所提出的带有正交改正因子的归一化算法(NLMS-OCF)和仿射投影算法(APA),并具有易于实现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以单路语音信号作输入时,新算法具有比NLMS-OCF算法更好的收敛速度和精度,而在收敛速度和精度相当的情况下,新算法比APA算法所占用的CPU时间少。将新算法扩展成两路算法后,扩展算法仍然保持了这些特点,与Sankaran(1999)两路NLMS-OCF及Benesty(1996)所提多路仿射算法(APA-MC)相比,新算法更适合于应用到多路回波消除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1  相似文献   

11.
简要地介绍了多系统合路平台(POI)在多网共建工程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详细地分析了多系统合路平台的原理,然后较详细地说明了POI系统的技术指标需求和隔离度分析,最后结合7进2出POI系统的案例分析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CT重建算法主要包括解析法和迭代法,因为解析法重建速度快,所需数据存储空间较小,所以在实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商业CT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卷积反投影重建算法,滤波算子是这一算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CT重建算法的研究热点一方面是改进算法提高图像重建速度,另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预处理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以便得到边缘清晰、平滑及噪声较少的图像。本文从滤波器的设计定义出发,分析讨论了它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一种新的滤波器。经过实验验证,新的滤波器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迭代多尺度形态学开重建的城区LiDAR 滤波方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形态学运算在机载LiDAR 滤波中最大窗口尺寸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开重建的迭代多尺度点云滤波算法。通过循环迭代多尺度开重建运算,克服开重建对矮小地物的误判问题,自动获取开重建运算的最大窗口尺寸,解决了对城市区域滤波的窗口适宜尺寸选择问题,提高了地物与地面点分类的正确性。使用ISPRS 提供的城区样本测试数据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其Ⅰ类、Ⅱ类及总误差均值分别达到3.10%、6.05%和4.11%,在Ⅱ类误差不显著增加的情况下,Ⅰ类误差和总误差均值同比均为最小,整体分类与自动识别性能优于常规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4.
该文首先对Lim(2000)的基于梯度向量正交投影的算法(OGA)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滤波算法(MOGA)。新算法使用时变遗忘因子对误差进行指数加权平均来估计均方误差,并使用该因子改变自适应迭代过程中滤波器系数向量的更新方向.然后将改进后的新算法扩展成两路回波消除算法用于多路回波的消除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MOGA不仅对时变或时不变系统具有很好的跟踪能力,克服了Lim(2000)所提算法收敛性不佳甚至有时发散的缺陷,而且应用于多路回波消除时具有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和精度高等特点,其收敛速度和精度优于J.Benesty(1996)和G.Sankaran(1999)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用传统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图像时,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伪影。为了减少伪影,论述了一种基于FBP的迭代算法,此处投影采用平行光束。算法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采用FBP算法重建图像,第二个过程将重建后的图像再次投影并与第一次的投影做外差并将此差值做反投影获得改进量,第三个过程将改进量与第一次重建的图像相加获得修正后的图像,重复该过程。多次迭代后图像膺像明显减少,图像质量增强。  相似文献   

16.
傅怀平  杨红 《激光杂志》2000,21(4):13-14
本文对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的研究课题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实验的研究结果,并且讨论了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实用化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设计是采用内部互联一分二功分器的方法来实现多路功分器,因为实际制作中很难将一分二功分器直接相连,所以在一分二功分器之间需要采用传输线进行连接,本文主要研究了内部互联多路多节功分器的性能以及传输线对内部互联多路多节功分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线性内插算法,设计改进了一种以FPGA为硬件平台的多路视频信号的图像缩放装置.把与期望位置相邻的两行像素缓存在RAM中,先对垂直方向进行插值运算,再对水平方向进行插值运算.利用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实现多路视频信号的实时缩放.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功率IGBT的驱动原理及工作特性,设计了一种高可靠可维护具有四路驱动信号输出的高电压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给出了电路的原理图和关键参数设计原理及相关波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讨论了逻辑函数的分解;然后给出利用多路选择器实现多变量组合函数时,获得最小或接近最小的树形结构网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计算机自动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