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3+和Fe2+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10-9~1×10-4 mol·L-1的Fe3+和Fe2+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是在较高浓度1×10-3 mol·L-1时,它们则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细胞作用48 h,浓度为1×10-8~1×10-4 mol·L-1的Fe3+和Fe2+抑制其分化,但在较低的浓度1×10-9 mol·L-1时则对其分化没有影响:进一步延长作用时间为72 h,Fe3+对成骨细胞分化没有影响,除1×10-6mol·L-1浓度的Fe2+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外,其他浓度的Fe2+则抑制其分化;测试浓度下的Fe3+对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的横向分化表现为抑制或没有影响,而Fe2+的影响则依赖于浓度和作用时间.在1×10-8~1×10-5mol·L-1浓度范围内,Fe3+和Fe2+对矿化结节的影响表现出相反的效应.在较高浓度(1×10-4mol·L-1)下,它们促进矿化节结的形成,而在较低浓度(1×10-9mol·L-1)下,Fe3+抑制矿化节结的形成,Fe2+则没有影响.结果提示:浓度.作用时间和铁离子的价态都是影响Fe3+和Fe2+生物效应(从毒性到活性,从损伤到保护,从上调到下调)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稀土化合物氯化铽(TbCl_3)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水平上,浓度为0.000 1、0.001、0.01、0.1、1和10μmol·L-1的TbCl_3均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矿化功能,然而,当浓度升至为100和1 000μmol·L-1时,TbCl_3表现出抑制作用。分子水平上,浓度为0.000 1和0.1μmol·L-1的TbCl_3明显上调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浓度为1 000μmol·L-1的TbCl_3则抑制上述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浓度为0.000 1、0.1和1μmol·L-1的TbCl_3促进成骨分化相关蛋白Runx2,BMP-2和OCN的表达;结果显示,低浓度的TbCl_3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及矿化功能,而高浓度TbCl_3则呈现出抑制作用。TbCl_3通过调控Runx2的表达刺激早期成骨分化相关基因BMP-2、ColⅠ和晚期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OCN的表达,从而诱导MC3T3-E1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矿化功能的测定以及油红O的染色和定量测定等手段研究了Gd3+对原代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1×10-10和1×10-8 mol.L-1的Gd3+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其他测试浓度下的Gd3+则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当Gd3+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作用7 d时,其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与作用浓度有关,当Gd3+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作用14 d时,在全部测试浓度范围内,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除1×10-8和1×10-5 mol.L-1外,其他测试浓度下的Gd3+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矿化功能。当Gd3+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作用10 d时,其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当Gd3+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作用16 d时,除1×10-9mol.L-1外,其他浓度的Gd3+也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实验结果提示,Gd3+可能通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途径起到对骨的保护作用。Gd3+对原代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与作用浓度和时间有关,而且,它们是影响Gd3+对骨是损伤还是保护作用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分析,研究了Cu2+和Cu+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钙化的影响。结果显示:Cu2+(1×10-9~1×10-6 mol·L-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变弱。Cu+(1×10-7~1×10-5 mol·L-1)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随时间延长,浓度为1×10-6 mol·L-1的Cu+为促进作用,其余浓度则没有影响。对于成骨细胞分化,Cu2+和Cu+表现出相似的影响,浓度为1×10-9和1×10-6 mol·L-1时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而当浓度为1×10-7和1×10-5 mol·L-1时,则抑制成骨细胞分化,随作用时间延长,大多数浓度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测试浓度下的Cu2+和Cu+均对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的横向分化表现为促进效应。对矿化功能的影响,1×10-5 mol·L-1的Cu2+和Cu+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但随浓度降低,抑制效应变弱。1×10-7 mol·L-1的Cu2+ 促进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提示: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及铜离子的价态都是影响Cu2+和Cu+生物效应转变(从毒性到活性,从损伤到保护,从下调到上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镧、铈、钇、铽离子对人红细胞膜自由基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荧光法、分光光度法及EP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La3 ,Ce3 ,Y3 ,Tb3 对人红细胞膜自由基氧化的影响。La ,Ce在 2× 1 0 - 4~ 2×1 0 - 7mol·L- 1浓度范围内 ,有强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且与浓度正相关 ,Tb ,Y只有当浓度低于 2× 1 0 - 5mol·L- 1时有抑制作用 ,当浓度高于2× 1 0 - 5mol·L- 1时则表现出明显的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I型胶原测定以及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镨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以及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镨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以及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但没有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氯化镨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复杂的,其具有保护还是损害作用取决于作用浓度和时间。作用浓度和时间是影响氯化镨生物效应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Ⅰ型胶原测定以及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锶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以及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以及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但没有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硝酸锶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复杂的,其具有保护还是损害作用取决于作用浓度和时间,而且它们是影响硝酸锶生物效应(从损伤到保护)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6-羟基烟酸膜修饰炭糊电极(6-HNC/CPE),研究了多巴胺(DA)和肾上腺素(EP)在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DA及EP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其电化学信号与DA的浓度在9.52×10-7~7.28×10-5mol·L-1和8.67×10-5~3.72×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10-7mol·L-1(S/N=3),氧化峰电流与EP的浓度在1.74×10-6~4.41×10-5mol·L-1和5.58×10-5~1.01×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6×10-7mol·L-1(S/N=3),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DA,UA和Trp的混合溶液电催化效果,结果该发现三者氧化峰电位在6-HNC/CPE上的能够完全分开,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三者的选择性测定及实际样品中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酪氨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包括支持电解质、溶液pH、修饰剂用量、富集电位及时间等测定条件.在0.1 mol·L-1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峰电流与酪氨酸的浓度在3×10-6~1.2×10-4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 10-7 mol·L-...  相似文献   

10.
试验发现,亚硫酸根与氯酸钾及Ru(Ⅱ)与α,α'-联吡啶的络合物,Ru(Bipy)32 在SDBS存在下反应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与亚硫酸根的浓度在1.0×10-7~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9.26×10-8mol·L-1,对浓度为1.0×10-4mol.L-1亚硫酸根溶液重复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2%.该方法测定白葡萄酒中的总亚硫酸盐含量为3.384×10-5mol·L-1.并以此为基体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根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6.8%~102.2%之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表面滴涂结合循环伏安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氢氧化镍修饰电极(Ni(OH)2/MWNT/CCE)。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安培法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2.0×10-7~5.7×10-4 mol.L-1(r=0.999 9,s=2 786.5μA.(mmol.L-1)-1.cm-2)和5.7×10-4~2.7×10-3 mol.L-1(r=0.999 1,s=2 005.2μA.(mmol.L-1)-1.cm-2),检出限(3sb)为8.0×10-8 mol.L-1。该法已成功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任旺  张英  丁杰 《电化学》2009,15(3):345
制备聚肉桂酸(PCA)修饰电极(PCA/GC),研究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UA和AA共存体系中,UA、AA在PCA/GC电极上氧化峰电流增大且峰电位分别负移至50mV、330mV,二者相差280mV,据此可同时检测UA和AA.在pH6.0磷酸盐缓冲液中,UA、A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2.0×10-6~1.0×10-4mol·L-1、2.0×10-5~6.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电极重现性好,适用于尿样中U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张英  任旺  李敏娇 《电化学》2012,(1):79-83
研究柠檬酸(CA)修饰玻碳电极(CA/GC)在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混合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行为.结果表明,AA、DA和UA在CA/GC电极上氧化峰电流增大,且三者氧化峰电位明显分离(ΔEp(DA,AA)=170 mV,ΔEp(DA,UA)=130 mV,ΔEp(AA,UA)=300 mV).据此,可同时检测AA、DA和UA.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A、DA和U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2.0×10-6~1.5×10-3mol.L-1,6.0×10-7~1.0×10-3mol.L-1和6.0×10-7~1.0×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电极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多巴胺针剂DA、VC片剂AA及人体尿液U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 p H9.4的氨 -氯化铵缓冲溶液中 ,Tb( )与茜素红 (AR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三元络合物的极谱波 ,该极谱波峰电位在 - 0 .74V(vs.SCE) ,峰高与铽的浓度在6.0× 1 0 -8~ 8.0× 1 0 -6mol· L-1之间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4.0× 1 0 -8mol· L-1,结合萃取柱色谱分离方法测定了稀土矿石中的重稀土元素铽。  相似文献   

15.
汪海燕  柳鹏  王晔  金葆康 《电化学》2007,13(2):127-131
在裸金电极上自组装4,4-二甲基联苯硫醇(MTP)膜(MTP/AuSAMs),再电还原氯金酸溶液修饰纳米金,得纳米金双巯基修饰金电极(NG/MTP/Au).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NG/MTP/Au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修饰电极对DA、AA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的氧化峰电位差达到155mV,可以实现对此二组分混合溶液的选择性测定.差分脉冲法测得的峰电流与DA、AA浓度分别在5.0×10-7~1×10-4mol.L-1和3.5×10-6~1.0×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3σ)分别为1.5×10-7mol.L-1和1.2×10-6mol.L-1,相关系数0.998.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碳糊电极作工作电极,阴极溶出伏安法对阿魏酸进行测定。在0.05mol.L-1盐酸溶液中,当有0.04mmol.L-1氯化钠溶液,0.004g.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存在时,1.1V(vs.SCE)富集180s,以100mV.s-1扫描速率从1.0V扫描至0V。阿魏酸在碳糊电极上于0.46V处产生一灵敏的阴极溶出伏安峰,峰电流与阿魏酸浓度在2.2×10-7~1.1×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0×10-8 mol.L-1。初步探讨了阿魏酸的电化学性质,此方法用于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并以此样品为基体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104.0%~109.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6%~5.3%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0.01mol.L-1硼砂溶液(pH 9.18)中,用纳米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苯酚。伏安图上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其峰电位为+0.56V(vs.SCE),峰电流与苯酚的浓度在1.0×10-7~2.0×10-4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5.0×10-8 mol.L-1。富集时间为30s,同时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苯酚在纳米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此电极反应为一不可逆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D-和L-苯丙氨酸对碱性条件下Cu(Ⅱ)催化振荡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均可使体系的电位发生明显变化,但对体系的影响程度不同.当D-苯丙氨酸的浓度在1.80×10-9~1.40×10-4mol· L-1范围内时,其浓度的负对数与振幅的改变量△A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3,检出限(LOD)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