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2个含有吡啶基苯甲酸盐的银(Ⅰ)配合物,即[Ag2(PPh3)2(4,4-pybz)2(H2O)2]n(1)和[Ag2(PPh3)2(4,3-pybz)2]·2CH3OH(2)(PPh3=三苯基膦,4, 4-pybz=4-吡啶-4-基-苯甲酸根, 4,3-pybz=4-吡啶-3-基-苯甲酸根),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它们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在不同的溶剂下,2个配合物由AgBF4、PPh3和不同的吡啶苯甲酸在氨水作用下,以1:1:1的比例反应而成。在配合物1中,所有的银原子由吡啶基苯甲酸桥连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2个银原子通过2个4-吡啶-3-基-苯甲酸根配体形成双核结构。在荧光光谱中,在发射状态下所有的峰均来源于配体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2.
利用4-吡啶-3-苯甲酸(4,3-pybz)和醋酸铅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Pb(4,3-pybz)2]n(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X 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为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a=1.070 74(7) nm,b=2.138 03(13) nm, c=0.865 65(5) nm,V=1.981 7(2) nm3,Z=4,Dc=2.023 Mg·m-3,F(000)=1 152,GOF=1.050,μ=8.549 mm-1,残差因子R1=0.013 9,wR2=0.032 4。该配合物展现了一个具有(4,4)拓扑二维波浪状网络结构,进而通过弱的π-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此外,室温下配合物1展现了弱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个含有杂环硫酮的银(Ⅰ)配合物,[AgCl(PPh3)2(BTZT)]2 (1),[Ag(PPh3)2(BTZT)2](NO3)CH3OH (2)(PPh3=三苯基膦; BTZT=苯并噻唑-2-硫酮),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和分析。杂环硫酮存在化学活性基团-N(H)-C(=S)-,在平衡中与其硫醇形式可以相互转化。2个配合物是在含有2-巯基苯并噻唑(MBT)的甲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AgCl或AgNO3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的。配合物1的每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2个相同的分子结构,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键长和键角。配合物2是一个简单的单核杂配配合物,它的主体结构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游离的CH3OH和NO3-离子。配合物12发射峰的红移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个含有杂环硫酮的银(Ⅰ)配合物, [AgCl(PPh3)2(BTZT)]2 (1), [Ag(PPh3)2(BTZT)2](NO3)CH3OH (2)(PPh3=三苯基膦; BTZT=苯并噻唑-2-硫酮), 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和表征。杂环硫酮存在化学活性基团-N(H)-C(=S)-在平衡中, 与其硫醇形式可以相互转化。2个配合物是在含有2-巯基苯并噻唑(MBT)的甲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 AgCl或AgNO3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的。配合物1的每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2个相同的分子结构, 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键长和键角。配合物2是一个简单的单核杂配配合物, 它的主体结构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游离的CH3OH和NO3-离子。配合物12发射峰的红移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2个含有吡啶基苯甲酸盐的银(Ⅰ)配合物,即[Ag_2(PPh_3)_2(4,4-pybz)_2(H_2O)_2]_n(1)和[Ag_2(PPh_3)_2(4,3-pybz)_2]·2CH_3OH(2)(PPh_3=三苯基膦,4,4-pybz=4-吡啶-4-基-苯甲酸根,4,3-pybz=4-吡啶-3-基-苯甲酸根),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它们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在不同的溶剂下,2个配合物由AgBF_4、PPh_3和不同的吡啶苯甲酸在氨水作用下,以1∶1∶1的比例反应而成。在配合物1中,所有的银原子由吡啶基苯甲酸桥连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2个银原子通过2个4-吡啶-3-基-苯甲酸根配体形成双核结构。在荧光光谱中,在发射状态下所有的峰均来源于配体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个含有杂环硫酮的银(Ⅰ)配合物,[AgBr(PPh3)2(BTZT)]2(1),[Ag2Cl2(PPh3)2(BTZT)2]CH3OH(2)(PPh3=三苯基膦;BTZT=苯并噻唑-2-硫酮),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表征。2个配合物是在含有2-巯基苯并噻唑(MBT)的甲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AgX(X=Cl,Br)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的。MBT配体由于存在化学活性基团(-N(H)-C(=S)-),所以可以转化为BTZT配体。结构分析显示有2个相同的分子结构存在于配合物1中,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键长和键角。配合物2是一个含有菱形的[Ag2Cl2]单元在中心的反转对称二聚体,2个相邻[AgCl(PPh3)(BTZT)]单元由2个氯原子桥连。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个含有杂环硫酮的银(Ⅰ)配合物,[AgBr(PPh3)2(BTZT)]2 (1),[Ag2Cl2(PPh3)2(BTZT)2]CH3OH (2)(PPh3=三苯基膦;BTZT=苯并噻唑-2-硫酮),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表征.2个配合物是在含有2-巯基苯并噻唑(MBT)的甲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AgX(X=Cl,Br)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的.MBT配体由于存在化学活性基团(-N(H)-C(=S)-),所以可以转化为BTZT配体.结构分析显示有2个相同的分子结构存在于配合物1中,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键长和键角.配合物2是一个含有菱形的[Ag2Cl2]单元在中心的反转对称二聚体,2个相邻[AgCl(PPh3)(BTZT)]单元由2个氯原子桥连.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种双核铽配合物[Tb(4-BrBA)2(Phen)(NO3)]2 (1)和[Tb(4-BrBA)3(2,2′-bipy)(H2O)]2·2H2O (2)(4-BrBA=4-溴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咯啉,2,2′-bipy=2,2′-联吡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这2种配合物均是具有反演中心的二聚体。在四元混配配合物1中,2个Tb3+离子被4个4-溴苯甲酸根以双齿桥联和三齿桥联两种方式联结;每个Tb3+离子与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硝酸根的2个氧原子和4个桥联4-溴苯甲酸根的5个氧原子配位;Tb3+离子的配位数为9。在配合物2中,2个Tb3+离子被4个4-溴苯甲酸根以双齿桥联方式联结;每个Tb3+离子与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4个双齿桥联4-溴苯甲酸根的4个氧原子以及1个单齿配位4-溴苯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配位;Tb3+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合物2中游离水分子与配位水分子以及4-溴苯甲酸根之间形成了氢键,氢键将双核分子2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12在紫外灯照射下均发出强烈的绿光,它们的荧光光谱在490、545、585和621 nm处出现4条谱线,这是由Tb3+离子的 5D47Fj(j=6~3)跃迁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以烟酸(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酯(L)为配体,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设计合成了银-双键配位的新型配合物[AgL(NO3)]n (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L和1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L和1都为单斜晶系,配体L通过C-H…O氢弱作用依次形成二聚体、二维层结构。配合物1中,含有通过银-双键和氮原子配位的左旋曲绕链和通过银-氧弱作用形成的右旋曲绕链,两种链通过…ABAB…堆积形成二维结构,最后通过C-H…O弱作用形成三维结构。同时对化合物L和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烟酸(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酯(L)为配体,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设计合成了银-双键配位的新型配合物[AgL(NO3)]n (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L和1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L和1都为单斜晶系,配体L通过C-H…O氢弱作用依次形成二聚体、二维层结构。配合物1中,含有通过银-双键和氮原子配位的左旋曲绕链和通过银-氧弱作用形成的右旋曲绕链,两种链通过…ABAB…堆积形成二维结构,最后通过C-H…O弱作用形成三维结构。同时对化合物L和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AgCl、PPh3和MBT以1:2: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得到2种不同的配合物[AgCl(PPh3)2(BTZT)]·CH3OH (1)和[AgCl(PPh3)2 (BTZT)]2 (2)(PPh3=三苯基膦;MBT=2-巯基苯并噻唑;BTZT=苯并噻唑-2-硫酮)(其中2已报道)。配合物[AgBr(PPh3)2(BTZT)]·CH3OH (3)和[AgBr(PPh3)2(BTZT)]2 (4)改用AgBr以相似的反应获得(其中2已报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对配合物13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MBT配体可以转化为BTZT配体,原因是其具有化学活性基团。荧光光谱表明13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12.
通过AgCl、PPh3和MBT以1:2: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得到2种不同的配合物[AgCl(PPh3)2(BTZT)]·CH3OH (1)和[AgCl(PPh3)2 (BTZT)]2 (2)(PPh3=三苯基膦;MBT=2-巯基苯并噻唑;BTZT=苯并噻唑-2-硫酮)(其中2已报道)。配合物[AgBr(PPh3)2(BTZT)]·CH3OH (3)和[AgBr(PPh3)2(BTZT)]2 (4)改用AgBr以相似的反应获得(其中4已报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对配合物13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MBT配体可以转化为BTZT配体,原因是其具有化学活性基团。荧光光谱表明13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13.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含对位取代苯甲酸和2,2'-联吡啶配体的二价铅配合物[Pb(4-HOBA)2(2,2'-bipy)]·H2O(4-HOBAH=4-hydroxybenzoic acid,2,2'-bipy=2,2'-bipyridine)(1)及[Pb(4-MBA)2(2,2'-bipy)](4-MBAH=4-methylbenzoic acid)(2),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研究.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的不对称单元中,六配位的二价铅离子分刖与来自1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和2个对位取代苯甲酸的4个O原子螫合.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9483(4)nm,b=1.751 94(6)nm,c=1.20479(4)nm,β=100.334(2)°,V=2.27339(14)nm3,Z=4,final R1=0.0254,wR2=0.0674.广泛存在的分子间氢键和弱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组装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55 10(11)nm,b=1.00805(12)am,c=1.324 83(15)nm,a=109.865(1)°,β=97.322(1)°,γ=90.643(1)°,V=1.1878(2)nm3,Z=2,final R1=0.0284,wR2=0.0508.配合物2经由一对Pb…O(0.3185(2)nm)弱相互作用被组装成二聚体结构.弱的Ph…O相互作用及与配合物1中类似的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配合物2的三维结构.在配合物1和2中,铅的6s孤电子均显示了立体化学活性,使配位键分布于半球型区域.同时,两种配合物固体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并在蓝光区有较强发射.  相似文献   

14.
用分层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Ag2(L)2](CF3COO)2(1)和[Ag2(L)2](CF3SO3)2(2)[L=2-甲基-4,6-二(3-吡啶基)嘧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双核大环结构的配合物1和2由Ag(Ⅰ)…Ag(Ⅰ)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水热法合成了2个镧系配合物[Ln(3,4-DFBA)3(phen)(H2O)]2(H2O)2(Ln=Sm (1), Ho (2);3, 4-DFBa=3, 4-二氟苯甲酸根, phen=菲咯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2结构相同, 配位数为8, 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相邻的2个双核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成了2D层状结构。并用元素分析, 红外, 紫外, XRD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TG-DTG技术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同时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另外, 还测定了这两种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在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XANTphos)]BF_4(1)和[Ag_2Cl_2(DPEphos)2]·2CH_2Cl_2(2)(XANTphos=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DPEphos=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1是由Ag BF4,XANTphos和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以1∶1∶1的计量比反应得到的单核化合物。中心原子Ag(Ⅰ)均通过双膦配体(XANTphos)的螯合作用形成环。而2是由Ag Cl和DPEphos以1∶1的比例反应得到的双核化合物。在配合物2的非对称单元中,每个DPEphos配体与一个银离子螯合,且含有一个游离的二氯甲烷。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的所有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17.
在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XANTphos)]BF41)和[Ag2Cl2(DPEphos)2]·2CH2Cl22)(XANTphos=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DPEphos=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1是由AgBF4,XANTphos和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以1:1:1的计量比反应得到的单核化合物。中心原子Ag(Ⅰ)均通过双膦配体(XANTphos)的螯合作用形成环。而2是由AgCl和DPEphos以1:1的比例反应得到的双核化合物。在配合物2的非对称单元中,每个DPEphos配体与一个银离子螯合,且含有一个游离的二氯甲烷。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的所有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18.
杨娟  缪娟  戴俊  杨磊  张丽娜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92-2000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含对位取代苯甲酸和2,2′-联吡啶配体的二价铅配合物[Pb(4-HOBA)2(2,2′-bipy)]·H2O (4-HOBAH =4-hydroxybenzoic acid,2,2′-bipy=2,2′-bipyridine) (1)及[Pb(4-MBA)2(2,2′-bipy)](4-MBAH=4-methylbenzoic acid) (2),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研究。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的不对称单元中,六配位的二价铅离子分别与来自1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和2个对位取代苯甲酸的4个O原子螯合。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94 83(4) nm,b=1.751 94(6) nm,c=1.204 79(4) nm,β=100.334(2)°,V=2.273 39(14) nm3,Z=4,final R1=0.025 4,wR2=0.067 4。广泛存在的分子间氢键和弱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组装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 空间群,a=0.955 10(11) nm,b=1.008 05(12) nm,c=1.324 83(15) nm, α=109.865(1)°,β=97.322(1)°,γ=90.643(1)°,V=1.187 8(2) nm3,Z=2,final R1=0.028 4,wR2=0.050 8。配合物2经由一对Pb…O(0.318 5(2) nm)弱相互作用被组装成二聚体结构,弱的Pb…O相互作用及与配合物1中类似的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配合物2的三维结构。在配合物12中,铅的6s孤电子均显示了立体化学活性,使配位键分布于半球型区域。同时,两种配合物固体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并在蓝光区有较强发射。  相似文献   

19.
薛蒙伟  潘兆瑞  石翛然  邵阳 《应用化学》2015,32(10):1127-1133
用扩散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银配合物—[Ag(mtyaa)]2·5(H2O)(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荧光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 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ˉ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8473(4) nm,b=1.0620(5) nm,c=1.2055(6) nm,α=102.321(8)°,β=99.951(9)°,γ=96.298(9)°,V=1.0317(9) nm3,Z=2,Dc=2.203 g/cm3,F(000)=676,R1=0.0670,wR2=0.1558。 在配合物中mtyaa配体采取两种配位模式。 四配位的银离子通过mtyaa的端机氮原子和硫原子桥连形成一个二维结构,此二维结构又通过大量的氢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本文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350 nm波长的光激发下在467和492 nm出现了两个弱发射峰,在530 nm处出现了一个较宽的发射带。  相似文献   

20.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合成了2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_2(dppp)_2(phen)_2](CF_3SO_3)_2(1)和[Ag_2(dppm)_2(dpq)_2](CF_3SO_3)_2·3CH_3OH (2)(dppp=1,2-双(二苯膦)丙烷,dppm=1,2-双(二苯膦)甲烷,phen=1,10-菲咯啉,dpq=[2,3-f]吡嗪并[1,10]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进行了分析和表征。1是由AgCF_3SO_3,dppp和phen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双核化合物。中心原子Ag(Ⅰ)通过双膦配体(dppp)桥联和含氮配体(phen)的螯合作用形成环。与1相似,2是由AgCF_3SO_3和dppm,dpq以1∶1∶1的比例反应得到的相似的双核化合物。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