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2(L)2Br2]·CH3OH(1)和[Zn2(L)2(CH3COO)2]·2CH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2O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2(L)2Br2]·CH3OH(1)和[Zn2(L)2(CH3COO)2]·2CH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2O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4.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类似的三齿席夫碱配体(L1)-和(L2)-的铜[Ⅱ]配合物[CuL1I](1)和[CuL2I](2)(HL1为2-(2-pyridyl)-N-[1-(1H-pyrrol-2-yl)ethylidene]ethanamine;HL2为N-[1-(1H-pyrrol-2-yl)ethylidene](2-pyridyl)methanamine),并用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紫外-可见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1的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它是一个畸变的平面正方形单核铜[Ⅱ]配合物。晶体结构还表明,除了配体的柔性和空间限制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铜[Ⅱ]配合物结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流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2个含氮配体单核镍配合物[Ni(phen)2(H2O)2](1,6-nds)·2H2O(1)和[Ni(phen)3](1,6-nds)·10H2O(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配合物1中,镍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phen)2(H2O)2]2+阳离子。2个没有配位的水分子通过氢键与[Ni(phen)2(H2O)2]2+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中,镍离子与3个1,10-邻菲罗啉配位,形成[Ni(phen)3]2+阳离子。大量的氢键将自由的水分子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个配合物中1,6-萘二磺酸根离子均没有与镍离子配位,只是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配合物显示了较大的荧光发射峰,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443和438nm。 相似文献
6.
A novel pyridyl-dicarboxylate Schiff-base ligand (5-((pyridin-3-ylmethyl)amino)isophthalic acid,H2L) and its Zinc(Ⅱ) complex,namely,ZnL (1),were synthesized. The lig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NMR analysis. The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n complex 1 shows that 1 crystallizes in homoclinic,space group P21/c with a= 0.753 83(10) nm,b=1.040 52(14) nm,c=1.734 67(19) nm,β=112.123(5)°,V=1.260 5(3) nm3,Z=4,Dc=1.769 g· cm-3,F(000)=680,μ=1.966 mm-1,the final R=0.030 8,wR=0.085 6. In complex 1,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Zn(Ⅱ) is distorted tetragonal-pyramid with N1O4 set. The 2D 4,4-topological sheets in 1 packed along a axis to form its 3D framework,which was stabilized by the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djacent aromatic rings on the neighbouring sheets.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1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o(H2CA)2(H2O)2(H3CA=三聚氰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荧光和单晶X-Ray射线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503 83(7)nm,b=0.699 82(10)nm,c=0.911 08(13)nm,α=90.107(2)°,β=98.032(2)°,γ=110.788(2)°,V=0.296 92(7)nm3,Z=1,R=0.038 2。在配合物中,Co(Ⅱ)离子与三聚氰酸配体上的N原子,配位水的O原子配位,形成规则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相邻的2个Co(Ⅱ)平面四边形单元通过配体三聚氰酸上的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室温荧光光谱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在420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5个配合物[CuLCl2]·CH3COCH3 (1)、[ZnLCl2]·CH3COCH3 (2)、[ZnL(NO3)2]·0.5CH3COCH3 (3)、[AgL2]ClO4 (4)和[AgL2]BF4 (5)(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配合物1和2同构,五配位的中心金属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氯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配合物4和5中,中心金属与配体的比例为1:2。银离子与2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2、4和5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相似。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9.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5个配合物[CuLCl2]·CH3COCH3(1)、[ZnLCl2]·CH3COCH3(2)、[ZnL(NO3)2]·0.5CH3COCH3(3)、[AgL2]ClO4(4)和[AgL2]BF4(5)(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配合物1和2同构,五配位的中心金属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氯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配合物4和5中,中心金属与配体的比例为1∶2。银离子与2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2、4和5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相似。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10.
11.
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镉的2个配合物[CdCl(pybma)·H2O]n (1)和[Cd2(pybma)2(OH-BDC)]n (2)(Hpybma=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乙酸, OH-H2BDC=5-羟基-1,3-苯二酸),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热重,荧光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配位聚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 配位聚合物2属三斜晶系,P1 空间群。2个配合物都是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配合物1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可以作为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3个配合物[CuLCl2]·CH3CN(1),[CuLBr2]·CH3CN(2)和[ZnL(NO3)2]·CH3CN(3)(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在配合物1和2中,五配位的铜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卤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和2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的相似,强度有所降低。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3个配合物[CuLCl2]·CH3CN (1),[CuLBr2]·CH3CN (2)和[ZnL(NO3)2]·CH3CN (3)(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在配合物1和2中,五配位的铜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卤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和2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的相似,强度有所降低。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14.
以二苯乙醇酸为配体合成了1个新的化合物[Cu(2,2′-bipy)(BAA)][Cu(2,2′-bipy)(BAA)(H2O)]2.(H2O)3(BAA=二苯乙醇酸阴离子,2,2′-bipy=2,2′-联吡啶)。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21 7(5)nm,b=1.360 2(6)nm,c=2.335 2(10)nm,α=99.260(6)°,β=101.223(8)°,γ=94.805(8)°,V=3.425(3)nm3,Dc=1.385 g.cm-3,Z=6,μ(Mo Kα)=0.992 mm-1,F(000)=1 474,最终偏离因子R1=0.0561,wR2=0.1128。在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中有3个单核铜(Ⅱ)配合物,且3个中心铜(Ⅱ)离子的配位数不完全相同,如Cu(1)离子的配位数是4,而Cu(2)和Cu(3)离子的配位数都是5。本文还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电化学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电子转移数为2个;配合物在478 nm的光激发下可发射荧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流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2个含氮配体单核镍配合物[Ni(phen)2(H2O)2](1,6-nds)·2H2O(1)和[Ni(phen)3](1,6-nds)·10H2O(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配合物1中,镍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phen)2(H2O)2]2+阳离子。2个没有配位的水分子通过氢键与[Ni(phen)2(H2O)2]2+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中,镍离子与3个1,10-邻菲罗啉配位,形成[Ni(phen)3]2+阳离子。大量的氢键将自由的水分子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个配合物中1,6-萘二磺酸根离子均没有与镍离子配位,只是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配合物显示了较大的荧光发射峰,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443和438 nm。 相似文献
16.
以冰醋酸/微波辐射催化2-乙酰基吡啶/吡咯与对苯二胺、卡巴肼发生Schiff碱缩合反应得到系列配体L1~L4,在甲醇/四氢呋喃中进一步与钴/镍氯化物反应获得配合物1~8。用元素分析、核磁氢谱、红外、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全面结构表征发现,配体L1~L3为二胺桥连的双亚胺吡啶/吡咯结构,L4为单亚胺吡咯结构,配合物1~6均为双核配合物,而7、8为单核配合物。配体合成实验中发现L1的产率最高,达到89.8%,说明苯胺与直链胺相比亲核性更强,更有利于产物的生成。通过系统研究配合物1~8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催化行为与催化剂结构、聚合反应条件的关系发现,当聚合时间为6 h,温度为90℃,单体与催化剂比例n(M)/n(Ni)为3000:1,主催剂和引发剂比例n(Ni)/n(AIBN)为2:1时,由2-乙酰基吡啶与对苯二胺缩合形成的双亚胺配体Ni(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达到4.3281×104 g·mol-1·h-1。 相似文献
17.
利用邻羧基苯甲醛分别与1,3-丙二胺和乙二胺进行缩合得到邻羧基苯甲醛缩1,3-丙二胺双席夫碱(L1)和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2)。以L1和L2为配体,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在无水甲醇中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2个铜(Ⅱ)配合物[Cu(L1)(CH_3OH)](1)和[Cu_2(L)_2]·2H_2O·CH_3OH (2),其中邻苯二甲酸单甲酯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为配体L2与甲醇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的新配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L2为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配体,属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Cu(Ⅱ)与一个双席夫碱L1配体和一个甲醇分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CuO3N2]构型。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Cu(Ⅱ)与配体L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CuO_3N_2]构型,并通过羧基氧原子桥连形成双核铜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水热法,以大茴香酸(Hmba=methoxybenzoic acid)、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Zn(mba)(bipy)(HCOO)]n(1)和[Cu(mba)(bipy)2]·2Hmba(2),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分析。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Zn(Ⅱ)离子处在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环境中。每个HCOO-桥联2个相邻Zn(Ⅱ)离子,形成一维链,然后通过氢键作用和芳环间的π-π堆积延伸一维链为三维网络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与配位原子构成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结构。其配合物单元通过芳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为一维超分子链,一维链通过氢键、芳环间的π-π堆积和C-H…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327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以大茴香酸(Hmba=methoxybenzoic acid)、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Zn(mba)(bipy)(HCOO)]n(1)和[Cu(mba)(bipy)2]·2Hmba(2),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分析。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Zn(Ⅱ)离子处在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环境中。每个HCOO-桥联2个相邻Zn(Ⅱ)离子,形成一维链,然后通过氢键作用和芳环间的π-π堆积延伸一维链为三维网络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与配位原子构成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结构。其配合物单元通过芳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为一维超分子链,一维链通过氢键、芳环间的π-π堆积和C-H…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327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