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AFLP技术筛选与银杏性别相关的分析标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应用48个引物组合,检测了雌雄银杏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筛选与银可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3个引物组合各提供了1个与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经Southern点杂交证实有两个标记为银杏雌性基因组所特有。这些分子标记的获得,为寻找性别特异的探针或PCR引物,用于银杏的性别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响应面法对毛叶山桐子发酵饲料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菌种采用了产朊假丝酵母,实验材料为毛叶山桐子的脱脂果渣.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五个影响发酵的指标进行了研究,然后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其中显著的三个因子并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发酵温度30℃,料液比1∶1.2,接种量10.5%,硝酸铵添加量8.8%,发酵时间4d.经优化条件发酵后,毛叶山桐子脱脂果渣发酵饲料的粗蛋白由发酵前的8.49%提升到19.13%,脱脂果渣的营养组成变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与银杏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筛选与银杏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应用150个10bp随机单引物及110对随机引物组合,检测了雌雄银杏的基因组DNA,获得1个与雄性相关的RAPD标记,该标记的获得,可望进一步转化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cation Region(SCAR)标记或PCR标记,用于银杏早期的性别鉴定,同时该标记的获得为进一步克隆与其性别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雌雄异株树种植株性别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在雌雄异株树各植株性别相关性状及性别鉴定方面的研究,将其概括为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几个方面。形态学、同工酶、生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处理的鉴别方法相对简便易行,而RAPD、高分辨率流式细胞光度术以及利用HPLC测定酚类物质的方法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性别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作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早期性别鉴定对于育种和增加其经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开发毛花猕猴桃性别相关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分子标记,以期能在早期鉴定出毛花猕猴桃雌雄植株,提高毛花猕猴桃资源利用率。利用MISA工具从毛花猕猴桃雌雄基因组的29条染色体筛选获得381 250个SSR位点,并对SSR位点的数量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合成150对引物,利用毛花猕猴桃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的方法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检测方法筛选出具有性别差异扩增片段的SSR引物。其中序号为Primer000181的引物表现为雄性特异。在毛花猕猴桃5个雄株、2个雌株样本中进行验证,其表现均与前文一致。结果表明利用毛花猕猴桃基因组开发性别鉴定相关SSR分子标记具有可行性,并筛选出1对可以鉴定毛花猕猴桃雌雄植株的引物,能够在毛花猕猴桃生长早期可靠、快速地鉴定其性别。  相似文献   

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寻找与罗汉果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筛选了130个10 bp的随机引物,发现有4个引物(S60、S90、S100、S343)能在雌、雄株DNA间扩增出5条差异性片段,大小在300~1 300 bp之间,表明这些特异带可被用来作为性别鉴别的特异性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性别鉴定对鸟类特别是珍稀濒危鸟类的人工饲养、繁育和进化研究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鸟类的性别决定是一个多基因级联调控的复杂过程,受Z染色体连锁的DMRT1基因、W染色体连锁的PKC1W和其他多种因子共同调控.PCR鉴定法尤其是CHD1基因扩增法是迄今为止最为简单快捷、安全准确的鸟类性别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从7个不同地方采集的7份辣木(Moringa)材料进行了ISSR 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从18个ISSR 引物中筛选出6个可扩增出清晰的且具多态性的条带的引物,共扩增出75条带,其中59条具有多态性, 占总扩增带数的78.67 %,其中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14条多态性带,平均10.17条.ISSR 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 变异范围为0.557 0~0.836 7,平均值为0.687 6±0.080 9.聚类分析表明,7份辣木材料可以聚为四类,其中MS2为单独一类.ISSR 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辣木植物遗传分化并为辣木种类的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供同种雌雄株性别鉴定的理论根据,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对银杏(Ginkgo biloba L.)、黑枣(Diospyros lotus L.)、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雌株和雄株的代谢差异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酶的相对含量,在雌雄株间有显著的差异;2.氧化还原电位和抗药性具有相关性,可做为性别鉴定的简易和有效的方法;3.雄株叶绿素和核酸的含量低于雌株,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雌株;4.维生素C在性别间有差异,但尚无规律可循;5.可溶性糖和pH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山桐子油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桐子油的提取方法、提取试剂、脱色处理及油脂理化性质等对比与分析,并利用气相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同时,对山桐子油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索氏提取法比传统压榨法的提取率更高,达35%以上,压榨法的提取率为21%,在索氏提取法中,对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做了比较,利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率均高于乙醚和正己烷,通过对油脂的提取,确定山桐子油的含油量大约为35%,经过对索提的山桐子油进行脱色处理,发现脱色率随着脱色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当脱色温度为80℃,脱色率已达45%左右,经鉴定山桐子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有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及硬脂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可达60%以上.结论,山桐子含油量高,油脂中富含亚油酸,营养价值高,说明山桐子油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硬脂酰-ACP Δ9脱氢酶(stearoyl-ACP Δ9 desaturase,SAD)是决定脂肪酸组成的关键酶,分离和鉴定木本油料植物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的SAD基因,可为遗传改良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提供基因资源。【方法】 使用 HMM 和 Blastp 鉴定山桐子全基因组中的SAD家族成员;利用MEGA X、MEME和PlantCare等在线软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等进行分析;使用MCSCANX分析山桐子和毛果杨SAD基因之间的共线性关系;基于RNA-seq数据,分析IpSAD各成员的表达模式,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快速验证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①在山桐子基因组中共鉴定到7个IpSAD基因(IpSAD1~7),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各成员间序列相似度较高且结构域保守;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pSAD成员可以分为3个亚组,与拟南芥SAD家族的分类结果一致,拟南芥单不饱和油酸合成关键基因AtSSI2与山桐子IpSAD2IpSAD3IpSAD4的亲缘关系较近;③启动子区域顺势调控元件预测结果显示IpSAD基因的启动子含有光反应、脱落酸响应等顺式调控元件;④IpSAD基因按其组织表达模式可分为3类,第1类和第2类成员在大部分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而第3类成员在所有组织中表达量均较高。⑤沉默IpSAD基因使叶片的油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IpSAD3的沉默可使油酸含量下降76%。【结论】 明确了IpSAD家族各成员的基本特征,确定了它们对于油酸合成的生物学功能,并为山桐子油脂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南京椴种群共147单株的遗传多样性。从55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0条带,其中76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95.00%,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7.0条带。南京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11 7~0.322 7,物种水平多样性为0.407 7;Nei基因多样性为0.140 5~0.211 9,物种水平为0.264 3;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变异范围为1.240 3~1.356 6,物种水平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2 6。AMOVA遗传变异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4.99%,种群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5.01%,约为群体间变异的2倍,说明南京椴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在其遗传变异中占主导地位。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57 1和0.176 0;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315 4,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085 5。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将5个种群明显聚为3支。  相似文献   

14.
ISSR在油茶品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技术是准确鉴别油茶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南、湖北两省主要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66个油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揭示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对其进行了有效鉴别。结果表明: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对66个油茶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了121条可以统计的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数(NPB)为11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56%(PPB),平均等位基因观察值为1.933 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650 9,基因多样性指数即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69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541 7,说明油茶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根据扩增图谱条带的有无、多少和不同引物提供的谱带类型组合对供试油茶品种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5.
Phytic acid (PA) is the primary storage compound of phosphorus in seeds accounting for up to 80% of the total seed phosphorus and contributing as much as 1.5% to the seed dry weight. The negatively charged phosphate in PA strongly binds to metallic cations of Ca, Fe, K, Mg, Mn and Zn making them insoluble and thus unavailable as nutritional factors. Phytate mainly accumulates in protein storage vacuoles as globoids, predominantly located in the aleurone layer (wheat, barley and rice) or in the embryo (maize). During germination, phytate is hydrolysed by endogenous phytase(s) and other phosphatases to release phosphate, inositol and micronutrients to support the emerging seedling. PA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also implicated in RNA export, DNA repair, signalling, endocytosis and cell vesicular trafficking. Our recent studies on purification of phytate globoids, their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dephytinization by wheat phytase will be discussed. Biochemical data for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phytases isolated from more than 23 plant species are presented, the dephosphorylation pathways of phytic acid by different classes of phytases are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ytase in food and fee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爱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对影响爱玉ISSR-PCR扩增效果的因素,如模板DNA用量、Taq酶用量、dNTPs浓度、引物浓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等指标进行优化.实验确立了可用于爱玉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反应体系:20 μL反应体积中含1 ng模板DNA、1.0 U Taq酶、0.4 μmol/L引物和0.18 mmol/L dNTPs;PCR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45 s,53 ℃退火45 s,72 ℃延伸2.5 min,共35个循环;72 ℃延伸7min,4 ℃保存.应用该体系对14份爱玉种质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聚丙烯配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在井冈山的长柄双花木5个种群的5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测出的多态位点百分数P=62.70%,平均等位基因数4=1.6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数Ne=1.55.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13,其Gst=0.09,表明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种群间分化的时间为4.10-65.32万年,基因流Nm=2.30.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