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液体浮力产生原因的问题,利用烧杯、石蜡等简易材料设计并制作了液体浮力演示装置.该实验装置可以通过控制烧杯中石蜡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来操纵石蜡的沉浮,进而演示出浮力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一、制作取一个直径和高分别为5cm左右的空塑料瓶,用3mm厚的玻璃板加工一个和瓶口直径相同的图板,用圆玻璃板盖住瓶口并用万能胶封固.将一块比圆玻璃板稍大一些的玻璃板放入500-1000ml烧杯内,平放在底上,用万能胶固定.二、实验方法往烧坏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塑料瓶完全浸入水中水不溢出为宜),将塑料瓶封口端向下放火烧坏中,用手按下塑料瓶,并使封口的玻璃板紧紧地压在烧杯底部的玻璃板上,由于玻璃板报平,几乎把两玻璃板之间的水全部排出,塑料瓶不再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也就不产生向上的浮力.当手松开后,能保持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曹林 《物理通报》2009,(9):61-61
利用饮料瓶和乒乓球制作浮力成因演示器的最早雏型在<物理教学>中文章<物理实验创造技法>[1]中提出.用塑料饮料瓶截去瓶底后倒置,放入 乒乓球后注水,观察现象;然后用手堵住瓶口,再一次观察现象,对比演示说明浮力成因.虽易于操作,但科学性欠妥.  相似文献   

4.
也谈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也谈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实验王源峥(安徽省合肥市第33中学230022)江铭炎同志介绍的“浮力的产生演示实验”(《物理实验》1995年第1期)有三点不足,首先是底部有缺口的小玻璃圆筒不易找到.其次用黄油粘贴的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正方体不上浮是因为黄...  相似文献   

5.
“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实验教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炳麟 《物理实验》2001,21(10):29-29
介绍了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浮力的产生演示实验江铭炎(浙江安吉县南北庄中学313300)可用下达实验演示液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器材直径约30厘米的大玻璃圆筒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底部有缺口的小玻璃圆筒一个,边长约9厘米的轻质正方体一个,金属垫架一付,黄油和水.实验过程(1)将金...  相似文献   

7.
8.
1取材 从废旧电能表中取出制动铝盘的强磁性圆柱形磁铁1个(直径11.00mm),长1.70m内直径13.00mm的两端开口的直铜管1段,长1.70m内径13.00mm两端开口的直PVC管1段.应用以上器材可以演示涡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九章"受迫振动共振"一节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演示操作过程中,振子上下振动的同时还左右前后摆动,特别是驱动力频率与弹簧振子的频率接近时,振子摆动幅度更大,导致振子碰撞支架,不能形成稳定的演示效果.针对该装置的不足,笔者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演示器.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材中受迫振动是用手摇把手下挂弹簧振子来演示的,由于弹簧振子振动时易摇晃,手摇控制策动力的频率也不易掌握,因而共振现象不易观察。单摆的共振现象教材中是用张紧的绳上挂几个单摆来演示的,装置虽简单,效果并不好。原因一是挂单摆的绳形成“弧垂”,造成对各单摆的策动力强弱不等。二是由于绳上形成“波”的反射,使作用到各单摆的策动力变得复杂,实验中很难调节到受迫共振摆和“策动摆”基本同相位,策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关于“摩擦力”内容中,介绍了一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以减小摩擦的实例,并且这也是减小有害摩擦的常用方法之一.使用自制的教具“摩擦力演示器”,只需要做一个演示就可用事实证明这个道理,并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留下深刻印象.1.制作(1)取一只废弃易拉罐或近似圆柱体饮料瓶在其内部填满泥土或砂子(在使用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从而增大弹簧秤示数的可见度)作为磙子.(2)用铁丝围成或用木条钉成一个方握并按图组合,即制成“摩擦力演示器”.2.使用(1)用弹簧秤拉着演示器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插销插…  相似文献   

12.
1制作背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第三节“半导体的应用”,介绍了半导体的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这一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的特性,课堂教学时需要演示相关的实验,但多而零散的实险器材给教师课堂演示带来诸多不便.如,在演示热敏特性时,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中没有安排浮力产生的演示实验,只能用图示来说明(见人教社2001年版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77页图12-4).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对浮力产生理解不够深入,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在教具改革中经过多次的实验,试制出一种不用光电管及电子管放大器的光电效应演示器。经实验证明,此教具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可以适合教学之用。现作出有关的介绍,仅供同志们试制参考之用。此教具的特点是:(1)不用特制的光电管,而采取一小片硒片经简便的加工后来代用光电管;(2)不用电子管放大器,仅用一些非常简便的线路来控制,便可使电铃发声;信号灯发光。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教材甲种本第129页所介绍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实验,只是示意性的.如果真按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演示用的大型测力计,学生用的测力计板面太小,可见度差,而且超失重现象展现的时间又太短,学生不易观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效果明显、成本低廉、易于制做、紧贴教材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现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校购置的弹簧测力计式的超重失重演示器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很容易损坏,而且还不好修理.为了不影响教学,笔者设计制作了一件简易的超重失重演示器.下面介绍一下制作方法和演示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制电谐振实验演示器李伟(山东胜利油田第三高中237237)电谐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现象难以理解,故设计了电谐振演示实验,效果明显.实验仪器实验步骤1.将示波器调整好,扫描范围为×10k,Y衰减为×10。2.将线路按原理留连接好.将可凋电容端接Y-...  相似文献   

18.
在光的照射下,物质中的电子吸收光的能量而从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为了演示这一效应,我们自行试制具有光敏表面的半导体元件,使可见光照射到该元件和水接触的表面上而产生电动势,来进行课堂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方法简便,现介绍如下: 一、元件制作器材:(1) 尺寸为80×40×1mm的栅状铜丝极;(2)直径为2~4mm、长约100mm的铜棒;(3)大小合适的玻璃容器;(4)水。  相似文献   

19.
1仪器装置图 2设计理念 用现有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要进行4次实验和2次计算,这样误时费力,而且只是对阿基米德原理终端的、静态的说明,学生对它缺乏过程性的动态感受.为此,特设计该动态式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  相似文献   

20.
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有些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只要物体浸在液体中排开了一定量的流体,就必然受到浮力的作用,就可以用F=ρVg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而忽视了公式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漂浮体和悬浮体,不适用于沉体(底面与液体无接触物体)的浮力计算。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