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氧化钛(TiO2)作为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但由于其导电率较低, 而导致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GO/TiO2), 通过热处理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RGO/TiO2).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的RGO/TiO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RGO含量为4.0%(w)的RGO/TiO2复合材料在各种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83.7 mAh·g-1 (20 mA·g-1), 153.7 mAh·g-1 (100 mA·g-1)和114.4 mAh·g-1 (600mA·g-1), 而纯TiO2的比容量仅为93.6 mAh·g-1 (20 mA·g-1), 69.6 mAh·g-1 (100 mA·g-1)和26.5 mAh·g-1 (600mA·g-1). 4.0%(w) RGO/TiO2复合材料体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350个周期后, 比容量仍然保持146.7 mAh·g-1. 同等条件下, 纯TiO2电极比容量只有68.8 mAh·g-1. RGO包覆改性极大提高了TiO2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嵌钠/脱钠性能. RGO包覆改性技术在改进钠离子电池材料性能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纳米尺寸CoFe2O4/GNS复合材料(直径约为15 nm),其颗粒尺寸均一,且均匀分散于石墨烯表面.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物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500 mA·g-1电流密度下100周期循环比容量稳定在709 mAh·g-1, 容量保持率高达95.8%;2 A·g-1电流密度,其比容量仍高达482 mAh·g-1.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如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0 < x < 1,M = Mn、Co、Ni…)具有可逆比容量高(240 ~ 280 mAh·g-1,2.0 ~ 4.8 V)、电化学性能较佳、成本较低等优点,已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 本实验室采用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中,溶胶-凝胶法制得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电极首周期放电比容量277.3 mAh·g-1,50周期循环后容量272.8 mAh·g-1,容量保持率98.4%. 本文重点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新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的结构、合成、电化学性能改性和充放电机理等进行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4.
首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2MnSiO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 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结构精修结果表明,合成的Na2MnSiO4材料为单斜晶系、Pn空间群. 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材料中不含有Na2SiO3和SiO2等杂质.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1 mol·L-1 NaClO4/PC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4 mA·g-1、电压范围为1.5 ~4.2 V(vs. Na+/Na)测试条件下,其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高达113 mAh·g-1.  相似文献   

5.
张庆堂  孟艳  马啸啸 《合成化学》2018,26(11):845-849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制备了玉米秸秆炭化物(C1)和ZnCl2活化玉米秸秆炭化物(C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等温吸-脱附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对材料进行结构、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C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425.06 m2·g-1)和丰富的孔道结构;电流密度为100 mA·g-1时,C1和C2的首次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540.2 mAh·g-1, 277.2 mAh·g-1和1 156.0 mAh·g-1, 517.6 mAh·g-1; 6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C2的放电比容量可保持在379.8 mAh·g-1, C2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单的水解、热处理方法合成三氧化二铁(Fe2O3)负载在三维多级孔类石墨烯(3D HPG)上的复合材料. 3D HPG有效的导电网络有利于负载纳米Fe2O3,使其呈均匀分散状态,并有效增强纳米复合物的导电率,提高Fe2O3利用率,抑制纳米Fe2O3的团聚,从而制得稳定、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Fe2O3-3D HPG电极在50 mA·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达1745 mAh·g-1,50周期放电容量保持于1095 mAh·g-1.  相似文献   

7.
三维多孔金属不仅可容纳电极在储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且为锂离子提供快速传输通道,因此被广泛用做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以提升其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容量.Ni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高理论比容量而备受关注,但其电子导电性差和充放电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造成其循环寿命短和高倍率容量低.此外,NiO首次放电(嵌锂)产物Ni0和Li2O不能在充电(脱锂)过程中完全反应造成首次不可逆容量大,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本工作采用简单、易规模化的化学镀法制备出具有三维贯穿孔的多孔铜(孔径≈5 μm),并在其孔壁电沉积获得NiO@三维多孔铜电极.由于三维多孔铜集流体可容纳NiO储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为锂离子提供快速传输通道,同时其高比表面积增大了Ni0和Li2O的反应活性点,因此该电极显示出优异的高倍率容量和高首次库伦效率.该电极在200 mA·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嵌锂)和充电(脱锂)容量分别为1522.3和1230.2 mAh·g-1,首次库伦效率达到80.8%;在高电流密度20 A·g-1下显示578.1 mAh·g-1容量.以NiO@三维多孔铜为负极,LiNi1/3Co1/3Mn1/3O2为正极组装成全电池,首次充电和放电容量分别为1514和1060 mAh·g-1(基于NiO电极,电流密度0.2 A·g-1),首次库伦效率为70%;1.0 A·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73 mAh·g-1,100次循环后保持709 mAh·g-1,保持率为81%;10 A·g-1电流密度下容量保持530.6 mAh·g-1.该工作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储锂性能提升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PMMA为模板制备碳空心球材料,并以碳空心球材料为导电骨架与硫材料复合制得碳空心球/硫复合材料. SEM和TEM照片显示,硫材料能均匀地填充在碳空心球的孔道和腔体内部.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碳空心球/硫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在100 mA·g-1、500 mA·g-1、1 A·g-1、2 A·g-1 和5 A·g-1电流密度下,碳空心球/硫复合电极可逆放电容量分别为1145 mAh·g-1、824 mAh·g-1、702 mAh·g-1、586 mAh·g-1和395 mAh·g-1,呈现出较优异的倍率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溶液为氧化剂,采用水热法使GO直接氧化Mn(Ac)2制备Mn3O4/石墨烯复合材料,并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氨水提高了复合材料中GO的还原程度与Mn3O4颗粒的分散性. 制得的Mn3O4/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质量比容量可达到850 mAh·g-1,0.5 A·g-1时充放电循环测试200周容量保持率为99%.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 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 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 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 复合材料电极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764 mAh·g-1; 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 个周期后电极充电比容量保持在777 mAh·g-1, 容量保持率为101%; 800 mA·g-1电流密度下电极的充电比容量达380 mAh·g-1, 显示复合材料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硬碳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微孔为氧化镍提供了优先形核位点, 保证了二者的牢固结合, 使复合材料获得了“协同效应”, 从而使复合电极具备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多的锂离子脱嵌位点. 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制备硬碳/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提出采用升华物质为模板,制备聚苯胺包覆的中空硫电极材料. 首先通过Na2S2O3和稀HCl反应,在具有升华特性的ADD(2,4,6-三异丙基-1,3,5-三氧杂环己烷)微粒表面沉积一层S,然后在S的表面再沉积聚苯胺包覆层. 在经60 oC干燥12小时后,其中的ADD自然挥发,得到聚苯胺壳体包覆的中空硫复合物. SEM、TEM和TG分析表明,制得的聚苯胺包覆中空硫的粒径约为2 μm,硫含量为61.1%. 在500 mA·g-1充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76.2 mAh·g-1,库仑效率为95.9%. 1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524.7 mAh·g-1. 由于聚苯胺包覆物的聚苯胺膜具有抑制聚硫锂向外的扩散作用,以及包覆物中的空间对放电时S的膨胀具有缓冲作用,聚苯胺包覆中空硫粉末的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未包覆聚苯胺的中空硫和化学制备的硫. 这种制备导电聚合物包覆中空硫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前驱体,后经350 °C热处理,首次合成了空心结构的NiMn2O4微球以及不同含量氧化石墨烯包覆的Ni/Mn3O4/NiMn2O4@RGO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负极材料中,含25wt%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材料储钠性能最佳,其在50 mA·g-1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87.8 mAh·g-1,且800 mA·g-1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高达149.9 mAh·g-1,明显优于NiMn2O4及其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研究指出,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得益于空心微球和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构成的特殊结构,一方面缩短了电子/离子传输距离,缓解了体积效应,另一方面高导电网络有效增强了活性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xMnO2,并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钠锰比对材料的形态结构、电化学性能和钠离子脱嵌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NaxMnO2 主要由Na0.7MnO2 和Na0.91MnO2 组成,且Na0.91MnO2 的量随着钠锰比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钠锰比的增加,SEI 膜扩散、界面电化学反应和固相扩散的活化能先减少后增大,而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则先增大后减少. 当钠锰比为0.80 时,合成的材料1C 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2.8 mAh·g-1,5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0.6%,5C 大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88.3 mAh·g-1,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相应的SEI 膜扩散、界面电化学反应和固相扩散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68.23、40.07 和57.62 KJ·mol-1.  相似文献   

14.
谢勇  钟贵明  龚正良  杨勇 《电化学》2015,21(2):123-129
采用溶胶凝胶及高能球磨制得Li3Fe2(PO4)3/C材料,利用多种物理及其电化学技术观察材料形貌,表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用电化学原位XAFS等初步研究Li3Fe2(PO4)3/C超理论容量电化学反应机理. 结果显示,Li3Fe2(PO4)3/C的结构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 2.0 ~ 4.0 V电位区间,10 mAh·g-1电流密度,Li3Fe2(PO4)3/C电极的首周期放电比容量为129 mAh·g-1,达到其理论容量. 若电位区间拓宽至2.0 ~ 4.95 V,其首周期放电比容量高达165 mAh·g-1,超出理论的“额外”容量30%. 电化学原位XAFS测试未观察到明显的Fe3+/Fe4+氧化还原对参与电化学反应,初步推测“额外”容量可能来自于该复合材料的高浓度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5.
将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氧化石墨烯(GO)的混合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经过一步水热反应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硫(RGO/S)复合正极材料.实验探索了水热温度、反应时间、碳硫质量比例对材料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电流充放电对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80°C下,碳硫质量比为3:7时,水热12 h得到的RGO/S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31 mAh?g-1,50次循环之后其比容量还保持在828.16 mAh?g-1;RGO/S复合材料的充放电库仑效率在95%以上;同时RGO/S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相比于单质硫有很大提高.一步水热法能够使硫分子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同时加强了石墨烯表面基团对硫分子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简单的刮涂法以及真空煅烧可制备出承载在铜箔表面的二氧化钼-碳(MoO2-C)复合涂层,并对样品的形貌、成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涂层由单斜结构的MoO2纳米粒子和无定形碳组成.一些MoO2纳米粒子承载在碳基体表面,其尺寸为5~30nm;一些MoO2纳米粒子包覆在碳基体内部,其尺寸约为5nm. MoO2-C复合涂层为多孔结构,其孔隙尺寸为1~3nm.该复合涂层与铜箔结合紧密,界面处没有裂纹.承载在铜箔表面的MoO2-C复合涂层的比容量高、循环和倍率性能良好.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该负极经过10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814mAh·g-1,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容量衰减,即使在5000m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仍有188mAh·g-1.  相似文献   

17.
贺勇  唐子龙  张中太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11):2962-2966
限制纳米电极材料倍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大电流下充放电时,纳米结构可能坍塌,造成容量迅速衰减.通过异价离子的掺杂或第二相的负载有可能弥补纳米材料的这一缺陷.本文以含有Cr2O3的锐钛矿TiO2为原料,通过超声化学-水热法,制备了负载Cr2O3的H2Ti2O5·H2O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制得的H2Ti2O5·H2O/Cr2O3纳米管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恒流充放电测试显示,H2Ti2O5·H2O/Cr2O3(5%(w,质量分数))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在150mA·g-1的电流密度下,H2Ti2O5·H2O/Cr2O3纳米管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88mAh·g-1;120次循环后,充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5mAh·g-1.在15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78mAh·g-1;600次循环后,充放电容量保持在80mAh·g-1以上;继续在150m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30个循环,充放电容量达到155mAh·g-1,显示出充放电容量的可回复性.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H2Ti2O5·H2O/Cr2O3纳米管的充放电过程由法拉第赝电容反应控制.该一维纳米结构在锂离子电池和非对称电容器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