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涉及向量的填空题中,历年来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拿到向量题就感觉没方向,下面是我个人对一道经典向量题的剖析,仅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题目已知O是△ABC的外心,AB=6,AC=10,若AO→=x·AB→+y·AC→且2x+10y=5,则cos∠BAC=.  相似文献   

2.
许多同学在解平面向量题时对与向量相关的某些概念理解有误,或盲目套用实数的有关运算性质、公式,致使解题出错,现举例如下:误区一:“向量三要素:方向、位置和长度.”例1已知A(5,2),B(4,6),将AB按向量a(1,2)平移后所得向量的坐标为.错解:∵A(5,2),B(4,6),∴AB=OB-OA=(4,6)-(5,2)=(-1,4)将x=-1,y=4及h=1,k=2代入平移公式x′=x+hy′=y+k得x′=0,y′=6,∴AB按a平移所得向量的坐标为(0,6).剖析:确定向量的要素是大小和方向,与位置无关,所以向量的平移不会改变向量本身;另外,平移公式揭示的是点沿向量平移前后坐标的变化关系,它并不适合于…  相似文献   

3.
一个三角形重心向量性质及空间拓广性质的另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1]给出了一个三角形重心性质1,探索出三棱锥也有的类似性质2,给出证明,本文拟给出一种更为简捷的证明方法.性质1如图1,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AM=x0AB,AN=y0AC,则x10=y10=3.另证取A为坐标原点,以向量AB,AC作为基底,建立平面仿射坐标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三角形有以下性质: 命题1如图1,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AM=x→AB,→AN=y→AC,则1/x+1/y=3.  相似文献   

5.
张培强 《数学通讯》2009,(11):61-62
2009年高考湖南卷第15题:如图1,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若→AD=x→AB+y→AC,则x=________,y=_________.  相似文献   

6.
一个三角形重心向量性质的空间拓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三角形有以下性质:图1[1]如图1,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AM=xAB,AN=y AC,则1x 1y=3.证∵点G是△ABC的重心,∴GA GB GC=0,∴-AG (AB-AG) (AC-AG)=0,∴AG=13(AB AC).又∵M,N,G三点共线(A不在直线MN上),∴AG=λAM μAN(且  相似文献   

7.
<正>题目如图1,Rt△ABC中,∠ABC=90°,点D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AB,∠CBD=30°,求证:AC·BD/AB2为定值.该题源自本刊一文,作者用余弦定义与余弦定理巧妙结合的方法来解恰到好处,但显得冗长繁锁.笔者探究的几何解法更为简单,且易为同学们接受,现介绍于后供赏折.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设AC=x,BD=y,  相似文献   

8.
平面向量数量积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两个计算公式:1 a·b=|a|·|b|cosθ;2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  相似文献   

9.
1 新题评析例1 (天津市高中质量调查)设i,j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轴,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且AB = 4 i+ 2 j,AC =3i+ 4 j则△ABC的面积等于(  )(A) 15 .  (B) 10 .  (C) 75 .  (D) 5 .解 ∵AB =(4,2 ) ,AC =(3,4 ) ,∴AB ·AC =4×3+ 2×4 =2 0| AB | =4 2 + 2 2 =2 5 ,| AC | =32 + 4 2 =5 .设AB ,AC 的夹角为θ,则cosθ=AB ·AC | AB | | AC |=2 02 5×5=25, sinθ=1- 45 =15,∵S△ABC=12 ×| AB | | AC | sinθ=12 ×2 5×5×15=5 .即选(D) .评析 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可求两边长和其夹角的正…  相似文献   

10.
题目(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初赛第8题)设点O是△ABC的外心,AB=13,AC=12,则BC·AO=____. 思路一关注到题设中的外心是中垂线的交点,通过把内向量转化为外向量,结合向量计算即可.  相似文献   

11.
张国治 《数学通讯》2012,(Z3):113-114
例1(第23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培训题高一41题)△ABC中,已知AB=4,BC=5,AC=6,若点O是△ABC的外心,则→AO.→AC的值是.分析标准解答给出的解法是应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繁琐冗长.事实上,若注意到题设条件AC=6及向量回路A→M→O,便有如下简解.简解取AC的中点M,则必有MO⊥AC,  相似文献   

12.
5.1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内容概述1.向量是区别于数量的一种量 ,它由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确定 .向量有三种表示法 :一是用有向线段 ,二是用字母 a或 AB,三是用坐标 a =(x,y) .注意共线向量 (也称平行向量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与相等向量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 )的联系与区别 .2 .向量的运算有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四种 .注意前三种向量运算的几何表示和四种运算的坐标表示 .3.向理的基本定理及相关性质(1)两个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a∥ b    a =λb.设 a =(x1,y1) ,b =(x2 ,y2 ) ,则a∥ b    x1y2 - x2 y1=0 .(2 )两…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中,空间向量作为解决立体几何的一种工具,主要应用于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夹角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的大小.对某些特殊的几何体如平行六面体,在不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向量进行求解证明.引列:平行六面体AC1中AB=2,AD=3,AA1=4,且∠A1AB=∠A1AD=60°.求对角线AC1的长.解:如图,平行六面体AC1中,∵AC1=AB+AD+AA1∴AC12=(AB+AD+AA1)2=AB2+AD2+AA12+2AB·AD+2AB·AA1+2AD·AA1=22+32+42+2×2×3×cos60°+2×2×2×4×cos60°+2×3×4×cos60°=55∴对角线…  相似文献   

14.
新题征展(16)     
A.题组新编1 . (1 )已知 lg x lg y =1 ,则 u=2x 5y 的最小值为   ;(2 )已知 x、y∈ R ,且 x y =3,则u = 2 x 2 y 的最小值为   ;(3)已知 x、y∈ R ,x 2 y=1 ,则 u=1x 1y的最小值为   ;(4)已知 x、y∈ R ,且 xy2 =1 ,则 x y的最小值为   ;(5)已知 x、y∈ R ,且 x y = 1 ,则 xy2的最大值为   .2 .如图 1 ,三棱锥 P— ABC的顶点 P在△ ABC所在平面上的射影为 O.(1 )若 PA =PB=PC,则O是△ ABC的   ;图 1(2 )若 P到 AB、BC、AC的距离相等 ,则 O是△ ABC的   ;(3)若 3个侧面与底面 ABC所成二面角相等 ,…  相似文献   

15.
<正>题目已知A、B是x2-y2=2(x>0)上不同的两点,求→OA·→OB的最小值.本题中由于点A、B的任意性,导致变量较多,难以处理,如果我们尝试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此题,此题的解决过程很有意思,方法也显得独特,下面笔者多维度来探求其解法.思路一、两个等式相乘,运用基本不等式解设A(x1,y1),B(x2,y2),(x1,x2>0),则x21-y21=2,x22-y22=2,相乘得4=(x21-y21)(x22-y22)  相似文献   

16.
一、偶然的发现 题1 已知向量a=x·→i+(y-√7)→j,→b=x·→i+(y+√7)→j(x,y∈R),且|→a|+|→b|=4√2,动点P(x,y)的轨迹方程记为C.射线y=2√2x(x≥0)与曲线C的交点为M,过M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分别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异于M).求证: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重心向量性质的进一步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1]给出了三角形重心的一个向量性质:命题1已知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AM=x AB,AN=y AC,则图2命题2图1x 1y=3.并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三棱锥:命题2过三棱锥P-ABC的重心G的平面分别与三条侧棱相交于A1,B1,C1,且PA1=x PA,PB1=yPB,PC1=z PC,则1x 1y 1z=4.文[2]将上述结论推广到空间任意有限点的重心上,得到:图3定理1图定理1设P,A1,A2,…,An是空间任意n 1个点,G是这n 1个点构成的有限点集V(V={P,A1,A2,…,An})的重心,平面π过G且与直线PAi(i=1,2,…,n)相交于Bi,P不在平面π上,且有PBi=λi…  相似文献   

18.
题目过三角形ABC的重心G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xAB,AE=yAC,其中xy≠0,则1/x+1/y的值为().(A)4(B)3(C)2(D)1(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2004年高考模拟试题)  相似文献   

19.
有一道题:“已知△ABC中,∠C=90°,AD、BE是中线,AD=210cm,BE=2cm,求AB的长”.两个同学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却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1 两种解法解法1 连结DE,设CD=xcm,CE=ycm,∵ AD、BE是中线,∴ BC=2xcm,AC=2ycm.而∠C=90°,根据勾股定理得(2x)2 y2=22,x2 (2y)2=(210)2,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复赛第一试第二题是:如图1,P是半圆⊙O:x2+y2=1(y≥0)上位于x轴上方的任意一点,A、B是直径的两端点,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PC、PD分别与AB交于E、F.求证:BE、EF、FA成等比数列.证完此题以后,我们自然会想:当半圆x2+y2=1(y≥0)被换成更一般的半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