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中央性肺癌患者介入术前的指导价值,本研究选取因反复肺癌咯血于我院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中央性肺癌患者56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比较CTA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左肺癌患者的L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右肺癌患者的R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癌患者的L、R支气管动脉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型以Grade 4型为主,占72.2%;右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型以Grade 1型为主,占47.4%。共检出咯血动脉7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58支、肺循环动脉10支、多种动脉交通吻合型6支、肋间动脉2支。28例肺癌患者的供血支气管动脉至少有1个弯角≤90°,走行迂曲,CTA可见点或网状肿瘤血管,内肺动脉被包绕,狭窄;部分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的患者,其病灶邻近的胸膜增厚。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有效提供支气管动脉的分支类型、解剖分型及开口部位,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320排螺旋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TA)在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微创介入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选取行ASD和VSD介入封堵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接受4D-CTA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对比4D-CTA、2D-TTE两种方法测定的ASD参数、VSD参数、左心功能参数差异,并分析4D-CTA、2D-TTE测定的ASD参数、VSD参数与封堵器腰部直径的相关性。35例ASD患者,4D-CTA测定的ASD最大直径、ASD最小直径、房间隔总长度、EDV、ESV、SV值与2D-TTE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F值大于2D-TTE测定结果(P<0.05)。31例VSD患者,4D-CTA测定的VSD最大直径、VSD最小直径、室间隔总长度、EDV、ESV、SV、EF值与2D-TTE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测定的ASD、VSD最大直径与封堵器腰部直径相关性r值均大于2D-TTE的。4D-CTA能在术前更加准确地测定ASD、VSD缺损范围,同时评估患者术...  相似文献   

3.
选取在我院行头颈心血管CT成像(CTA)一站扫描的患者708例,探讨心率波动与CTA一站扫描患者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关联性及最佳心率范围。结果发现,心率与主观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A组至B组的心率范围内,ED、CTDI vol呈增加趋势,B组~F组呈降低趋势,自B组心率范围起,心率与ED呈负相关(P<0.05);根据D组心率范围绘制预测头颈心血管CTA一站扫描图像质量优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746。头颈心血管CTA一站扫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在心率86~95次/min范围时可获得最佳结合点。临床可通过早期检测心率预测图像质量,同时,可针对性完善干预策略以确保获得最优图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穿透性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穿透性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45例,依据是否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例)和对照组(n=20例)。观察组行DSA引导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手术治疗。术后7天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母婴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失血量、红细胞输血量、冷沉淀输血量、住院时间,少(短)于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gp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和DIC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SA引导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穿透性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改善临床结局,且微创、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拟实施肺部CT扫描的2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螺距和辐射剂量,将患者分为大螺距低剂量组、小螺距低剂量组和大螺距常规剂量组,探讨大螺距低剂量肺部CT技术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大螺距低剂量组肺实质CT均值标准差和伪影发生率比小螺距低剂量组明显降低,而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较之明显增高(P<0.05)。大螺距低剂量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另两组(P<0.05),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大螺距常规剂量组(P<0.05)。大螺距低剂量肺部CT技术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满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了86例因颈动脉病变引起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均行颈动脉CTA检查,其中43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扫描模式,另选43例作为研究组,配合能谱CT双低减影法行大螺距扫描,以探讨大螺距扫描配合能谱CT双低减影法在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研究组颈动脉各段血管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分析。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142例因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随访行两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期随访患者是否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进行分组,其中8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CCTA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进展方面,脂质斑块负荷率、纤维斑块负荷率、钙化斑块负荷率、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脂质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有关(P<0.05),总体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具有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进展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本文证实了CCTA检查是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负荷进展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加快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负荷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血管介入治疗高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 SO)时超声引导监测的临床价值,选取LEASO高龄患者190例,对所有患者病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变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应用超声评估血管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超声与DSA...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对比剂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双源CT头颈联合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将在我院接受双源CT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64例病例,随机分成传统注射组和双流注射组.比较两组间对比剂用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虹吸部、Ml段感兴趣区的CT值,并对两组间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及远端细小动脉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价值。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ASPECTS、CTP参数差异。预后不良患者CTA图像ASPECTS评分<3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病灶处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ASPECTS评分联合CBV、CBF及MTT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P<0.0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4.10%。CTA联合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评价介入性热化疗对中晚期肝癌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72例采用介入性热化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TPI灌注参数和血清肿瘤学标志物水平。通过与治疗前数据比较,发现治疗后癌灶区CTPI灌注参数明显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明显降低。CTPI灌注参数、血清肿瘤学标志物在碘油完全沉积和部分沉积组、客观缓解和未缓解组均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PI灌注参数与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CTPI灌注参数可有效反映介入性热化疗前后晚期肝癌患者的动脉血供变化,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AMI患者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85)。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IU-Elite及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DMS-3004A进行标准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d)、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TO、QTd、QTcd、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SDNN、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S、SDNN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O高于存活组,QTd、QTcd、LVEF、LVEDD均低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患者心率震荡(HRT)明显减弱甚至消失,HRV、LVEF明显降低,LVEDD、QTd明显增大,QT间期明显延长。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AMI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影响。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后,分别进行DSA检查以及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通畅性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查的一致性。通过对CT检查结果以及DSA检查结果的配对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诊断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管壁厚度以及管径直径诊断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检验方法对患者的管壁厚度以及管径直径诊断一致性较好。总之,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评估这两种方法在胎盘植入诊治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胎盘植入的产妇4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CTA、观察组行MRA指导临床介入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腹盆腔血管三维模型血管清晰显示率及患者进行胎盘植入介入手术的X线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剂量等指标,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种成像方法均可较为清晰地显示一至三级动静脉血管,并可基本完整地重建显示其形态及走行。对骶前静脉的显示情况,CE-MRA成像方式明显优于CTA成像方式(P<0.01)。观察组术中介入时间、曝光时间、X线辐射量、造影剂剂量、造影剂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结果说明基于MRA的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显示一至四级动静脉血管,更适用于胎盘植入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