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研究主体分子六次甲基四胺与客体分子二氯化六水合钴(Ⅱ)和结晶水包结物晶体结构。其分子式为[(CH2)6N4]2·[(Co(H2O)6]Cl2·4H2O,Mr=59038。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3341个衍射点,其中3148个独立衍射点,2754(F0>6σ(F0))为可观察反射点。在晶胞内,客体分子和结晶水形成氢键:,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形成氢键晶胞之间形成氢键晶胞之内和晶胞之间主体分子和客体分子以及结晶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相联系形成稳定的晶格。  相似文献   

2.
朱峰  郭文生  林永成 《有机化学》2001,21(9):655-657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一个螯形主体分子,反式-9,10-二氢-9,10-二(1-萘基)-9,10-菲二醇。研究发现该主体可以和一些含氮杂环化合物形成一定比例的晶体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二环己胺包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包合物中主客体之间存在O-H…N氢键相互作用,客体分子包合在主体分子形成的空腔中。  相似文献   

3.
从黑沙蒿植物中分离得到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479 0(2)nm,b=1.434 5(7)nm,c=2.124 9(10)nm,V=1.429 1(12)nm~3,Z=4,M_r=314.28,D_c=1.461g/cm~3,F(000)=656,μ=0.112mm-1,S=1.088,R_1=0.097 2,wR_2=0.277 7.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黄酮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头-尾相连的方式形成一个共平面的二聚体.  相似文献   

4.
化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1,1’-(R)-联萘-2,2’-酚(1)与特戊酰氯反应,得到单个羟基封端的化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2,2’-酚(2)。化合物2与MoO2(acac)2进行配位得到金属配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2,2’-酚合钼(酰)[Mo(Ⅵ)-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质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α=1.17934(10)nm,b=2.3045(2)nm.c=1.51888(13)nm,α=90°,β=112.84°,γ=90°.V=3.8042(6)nm^3,Z=4,μ=0.392mm^-1,De=1.298Mg/m^3,F(000)=1544,R^1=0.0775,wR^2=0.1934,GOF=1.122。在配合物中,钼原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分子水中的O原子、配体分子中1个酚羟基的O,毗啶环中的O,醇羟基中的O形成ONO三齿配合物。配合物Mo(Ⅵ)-2在萘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得到中等活性和较低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郭文生  郭放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1,59(5):718-723
组装了轴一轮状主体分子1,1,6,6-四基乙-2,4-二炔-1,6二醇(1)与天然主物异补骨脂素(2)。茴香醚(3)形成的两种超分子异构体的包结物晶体,它们的主客体分子摩尔比分别为1:2和2: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游离主体分子以及超分子包结物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在主客体分子摩尔比1:2的晶体中,主体分子与异补骨脂素形成氢键,主体分子采取对位交叉式构象;在主客体分子摩尔比为2:1的晶体中,主体分子这间形成氢键,主体分子采取邻位交叉式构,主体分子所取的构象取决于客体分子的性质,当客体分子为氢键好的受体时,可与主体分子生成1:2的包结物;当客体分子为氢键差的受体时,生成2:1有包结物,本文还对三种晶体是的主体分子的立体构苯环两面角,C(1)和C(6)所连基团的夹角和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单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在豆苷元为原料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 -3'-磺酸钠(1)和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3'-磺酸钴(2)。抗缺氧缺血活性试 验表明:化合物1和2的抗缺氧缺血活性比大豆苷元好。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 2晶体结构以Co~(2+)为对称中心,含6分子配位水和10分子结晶水,16个分子和7- 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3'-磺酸根的羰基、羟基、磺酸基氧原子相互之间通过多个 氢键在晶体内部形成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7.
孙命  刘小兰 《结构化学》1998,17(6):405-40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该分子的晶体结构。化合物Δ(λλ),Λ(δδ)-cis-[Co(en)2(NO2)2]2d,l-C4H4O5,Co2C12N12O13H22,Mr=657.94.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3.969(4),b=6.440(1),c=14.408(4)A,β=94.37(1)°,V=1292.3A3,Z=2,Dc=1.69g/cm3,μ=105.833cm-1,F(000)=668.最终偏离因子R=0.066,Rw=0.085。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存在无序现象,其阴离子C4H4O52-有两种排列方式。R-构型和S-构型的几率各为50%,手性识别是通过Δ构型的阳离子与阴离子R-构型C原子上羟基氧形成氢键相互作用;Λ构型的阳离子与阴离子S-构型C原子上羟基氧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用水杨酸和间甲酚为原料,在三氯氧磷和氯化锌的作用下合成了(4-羟基-2-甲基苯基)(2-羟基苯基)甲酮(C14H12O3),通过IR、NM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09534(10),b=0.84616(6),c=1.30458(19)nm,α=γ=90°, β=109.584 (2)°, V=1. 139 2(2) nm^3, Z=4, Mr =228.24, Dc =1.331 g/cm^3, μ=0.093 mm^-1, F (000) =480,羟基和羰基中的氧原子所形成的分子问氢键把分子连接成一维链.该化合物在240~360nm之间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受体分子3-羟基-2-萘甲酰胺基苯基硫脲(1a),考察了乙腈溶液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阴离子的响应.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实验显示,1a酚羟基OH与邻位羰基O之间的分子内氢键强度较弱,乙腈溶液中仅发射短波长的正常荧光.阴离子存在时,其正常荧光猝灭,同时于长波长处出现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基于核磁滴定、荧光光谱和模型化合物对照实验结果提出了1a与阴离子的氢键结合模式和荧光传感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理论在MP2/6-31G(d,p)水平上对2,2’-二甲基-4,4’-联噻唑顺反异构体, trans-2,2’-二甲基-4,4’-联噻唑-CHCl3 (I), cis-2,2’-二甲基-4,4’-联噻唑-CHCl3 (II)形成的1∶1氢键复合物进行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2,2’-二甲基-4,4’-联噻唑在气相条件下, 反式构象比顺式构象稳定. 氯仿与2,2’-二甲基-4,4’-联噻唑形成的复合物存在较强的氢键, 表现为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氯仿分子中C—H反键σ轨道的相互作用, 另外形成C—H…Cl弱相互作用, 氢键作用使2,2’-二甲基-4,4’-联噻唑的顺式结构在氯仿溶剂比反式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苯甲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为原料合成取代酰基异硫氰酸酯,再分别与4,4'-联苯二胺和3,3’-二甲基.4,4'-联苯二胺反应,合成了3种中心对称型4,4’-双(N′-取代酰基硫脲基)取代联苯类衍生物.产物结构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认,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测定了化合物4,4'-双(N′-苯甲酰基硫脲基)联苯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53447(11)nm,b=1.03086(13)nm,c=1.15550(13)nm,α=98.24(3)°,β=96.95(3)°,γ=99.43(3)°,Z=2,Dc=1.379g/cm^3,V=0.61472(16)nm^3,F(000)=266,R1=0.0506,wR2=0.1335.该分子呈中心对称分布,存在两种分子内氢键N—H…O和C—H…s,形成了毗邻的两个六元环结构,同时通过分子间氢键N—H…S在分子间形成的R22(8)环把分子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再通过两种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个新型氨基硫脲分子钳主体3a(1,3-二(o-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和3b(1,3-二(p-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利用UV-Vis和1H NMR测试其对F-、AcO-、Cl-、Br-和I-的阴离子识别性质。 结果表明,主体分子在DMSO溶液中对F-和AcO-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识别。 1H NMR光谱证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相结合,结合Job曲线得出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1∶1型氢键缔合物。 讨论了NH识别位点数及空间结构对识别性质的影响。 与硫脲对比,主体3a具有多个NH结合位点,可形成多个氢键,结合常数(Ks)更大。 与化合物3b相比,主体3a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了其与阴离子的结合,因此两种主体分子与F-和AcO-结合常数均体现为Ks(F-)>Ks(AcO-)。  相似文献   

13.
以2-羟基苯乙酮、碳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NaH的作用下,合成了4-羟基香豆素,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4-羟基香豆素是一个中性分子,每个晶胞里含有8个4-羟基香豆素分子。该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丰富的氢键作用力,存在着以H1A和H5A为受体与O2形成的双叉氢键相互作用,并且通过双叉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再进一步通过经典的O-H···O双重氢键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从而形成结构规则的白色晶体。  相似文献   

14.
选用新颖的有机配体3-噻吩-5-三氟甲基-2,3-二氢-1-H吡唑(L),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得到2个新的基于Keggin多酸的超分子化合物,{[Ag(L)_2]_3[PMo_(12)O_(40)]}·3H_2O(1)和{[Ag(L)_2]_3[HSiMo_(12)O_(40)]}·3H_2O(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对化合物1和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和2同构,包含1个孤立的Keggin多阴离子和3个金属-有机亚单元[Ag(L)2]+.其中多酸阴离子和[Ag(L)2]+片段通过氢键作用力交替连接形成1个一维超分子链.相邻一维链进一步通过氢键连接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质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N,N’-二[3-氯-5S-(l-孟氧基)-2(5H)-4-呋喃酮基]-1,4-丁二胺,并通过IR,^1H 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包含一个平面的呋喃酮环和一个椅式的环己烷环,四个手性中心.标题化合物通过N—H…O分子间氢键作用实现空间堆积.  相似文献   

16.
以2,7-二羟基萘为起始原料,经与8-(对甲苯磺酰氧基)-3,6-二氧-1-辛醇醚化,再与对甲苯磺酰氯酯化得7,7最后与2,7-二羟基萘在碳酸铯为碱作用下得基于2,7-二羟基萘基块新型的冠醚,三步总收率为35%.利用单晶X衍射研究其结构,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8.165(3),b=13.435(4),c=14.083(3),γ=64.11(2)°,β=80.40(3)°,γ=88.19(3)°,V=1368.9(7)3,Z=2,Dc=1.331 g/cm3,λ=0.071070 nm,μ(Mo Kα)=1.331 mm-1,Mr=353.22,F(000)=584.在1的晶体结构中,两个萘基块通过二缩三乙二醇醚键相连形成1个二萘并[30]-冠-8大环结构,空腔大小为8.2×12.0,分子呈Z型结构.通过核磁研究了主体分子1对联吡啶盐在溶液中的相互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鸿  雷智鸿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95-1599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2(NDC)(BIPY)2(H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239(4)nm,b=1.12616(5)nm,c=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1.05205(8)nm3,Z=2,Dc=1.526Mg·m-3。该配合物由[Co2(NDC)(BIPY)2(H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Co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O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8.
郭文生  徐赫男  郭放  佟健 《中国化学》2005,23(3):272-274
设计、合成了两种蝶形主体分子:2,5-二(三苯甲基)对苯二酚1,2,5-二(二苯甲基)对苯二酚2.1和2可与许多有机小分子形成配位包合物。用IR表征了主体分子1和2 的包结物, 用1H NMR测定了主客体分子的摩尔比:1•DMF (1:2),1•DMSO (1:2),1 •吡啶 (1:2),1•环戊酮 (2:3)和2•DMF 1:2),2•DMSO (1:2),2 •THF (1:1),2•苯甲醛(1:2),2•苯乙酮 (1:2),2•2,5-己二酮 (1:1),2 •N-甲基-2-吡咯烷酮 (1: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包结物2·苯甲醛的晶体结构,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下晶体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用二维核磁共振谱(COSY、HMQC、HMBC、FG_HMBC)进一步研究了2,2′-二羟基-1,1′-联萘(1)、2,2′-二甲氧基-1,1′-联萘(2)、2,2′-亚甲二氧基-1,1′-联萘(3)、2,2′-亚乙二氧基-1,1′-联萘(4)、2-羟基-2′-甲氧基-1,1′-联萘(5)、2-羟基-2′-乙氧基-1,1′-联萘(6)、2-羟基-2′-异丙氧基-1,1′-联萘(7)、2-羟基-2′-丁氧基-1,1′-联萘(8)和2-羟基-2′-氧乙酸基-1,1′-联萘(9)等9个2,2′-二取代-1,1′-联萘化合物,确定了它们的氢谱和碳谱谱峰的归属,指出联萘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萘环的磁各向异性对质子谱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H8(H8′);而其对环碳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以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硫氰酸钾和苯甲酰氯为原料,在乙酸乙酯中合成了1-苯甲酰基-3-(4,6-二甲氧基嘧啶-2-氨基)硫脲,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每个结构单元中有4个分子,该化合物属于三斜系,P1空间群,a=0.9040(2)nm,b=1.8285(4)nm,c=1.8931(5)nm,α=70.217(4)°,β=80.583(4)°,γ=84.110(4)°,V=2901.3(12)3,Dc=1.458g/cm3,μ=0.242mm-1,F(000)=1328,Z=8,R=0.0637,由2095个可观测衍射点[FO>4sig(FO)]得到的wR=0.1698。同层中相邻分子间的分子间氢键N—H…S(DA)和C—H…O(DA)的交叉作用以及层与层之间弱的π…π堆积作用使得化合物形成网状超分子结构。该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