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建立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Cd(Ⅱ)的方法。Cd(Ⅱ)可与8-羟基喹啉生成螯合物,通过水浴加热,螯合物被萃取到Triton X-45表面活性剂相,经离心与水相分离。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L27(313)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浊点萃取条件,详细探讨了溶液pH、试剂加入量、水浴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浊点萃取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Cd(Ⅱ)在0.05~0.50μg/L范围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7n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6),加标回收率为96.2%~101.5%,对于10mL样品溶液其富集倍数为18.4。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d(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铜试剂显色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pH850条件下,Cu(Ⅱ)与铜试剂(DDTC)生成有色配合物,与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交换吸附,树脂相光度法测定痕量Cu(Ⅱ)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有色配合物树脂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nm,Cu(Ⅱ)含量在0~20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1×104L·mol-1·cm1。用于水样中痕量Cu(Ⅱ)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加标回收率97%~102%。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远强于Cd(Ⅱ)。Cu(Ⅱ)只与214位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C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214位和135位色氨酸残基均发生作用。Cu(Ⅱ)与Cd(Ⅱ)同时存在时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Amberlite XAD-2000树脂固相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mberlite XAD-2000树脂键合8-羟基喹啉固相萃取富集水中痕量铅,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实验了pH,样品处理速度,洗脱剂的类型、用量、浓度、处理速度等因素对铅回收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树脂对铅的最大吸附量7.2 mg Pb/g树脂,回收率92%;且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环境水样检测和干扰离子存在下(如海水中)痕量铅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预负载实验,研究了染料预负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50对Cu(Ⅱ)的作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NDA-150负载酸性蓝29的能力很强,但对Cu(Ⅱ)吸附极弱。预负载酸性蓝29显著提高了NDA-150对Cu(Ⅱ)的吸附能力,而且随染料负载量的增加,Cu(Ⅱ)的吸附量呈阶段性的线性增长,单位增长倍率先增后降呈现两个阶段。FT-IR和XPS的表征结果显示,固相上染料分子中磺酸基、氨基及羟基参与了对Cu(Ⅱ)的吸附,这为染料预负载增强了树脂对Cu(Ⅱ)的吸附亲和力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Ca(Ⅱ)屏蔽位点实验,表明固相中染料分子主要为Cu(Ⅱ)的吸附提供离子交换位点,此外还提供部分螯合位点。由此可见,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50有可能同时去除废水中染料及共存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7.
8.
9.
建立了怏速灵敏的反卡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气溶胶、雨水、雪水、海水中超痕量Fe(Ⅱ)。Fe(Ⅱ)与Ferrozille(FZ)络合,在pH4~10形成稳定络合物离子[Fe(FZ)3]2,由[Fe(FZ)3]^2在254nm的色谱峰测定相应的Fe(Ⅱ)浓度。利用反相C18 Sep-Pak固相萃取柱预浓缩水样可使Fe(Ⅱ)检出限达0.1nmol/L。5min内完成一次测定利用此法首次系统测定了中国大气溶胶、雨水和雪样中的痕量Fe(Ⅱ)。连续3年测定了由我国传输到北太平洋的沙尘暴颗粒物中的Fe(Ⅱ),提供了火气和海洋中的铁疏耦合反馈机制的重要征据。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相似文献
11.
12.
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本实验室合成的顺丁烯二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对Cd(Ⅱ)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了影响吸附率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浓度的各种解吸剂对Cd(Ⅱ)的解吸效果.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2h时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可达到95%以上.以3 mol/,L的HCI溶液作为解吸剂对Cd(Ⅱ)进... 相似文献
13.
5-Br-PADAP显色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o(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80的弱酸介质中,Co(Ⅱ)与5-Br-PADAP生成有色配合物,酸化后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可进行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o(Ⅱ)。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5·Co(Ⅱ)含量在0~6.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此法测定天然水和维生素B_(12)中Co(Ⅱ)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酶解木质素液化产物树脂(LP树脂)为前驱体,借助微波加热和直接混合法,成功制得了镁改性泡沫炭(Mg/CF)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借助静态吸附实验对其水中Cd(Ⅱ)的脱除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负载于CF表面的镁以MgO纳米颗粒的形式集中分布于CF的泡孔孔壁上,MgO的负载并未减少CF的比表面积,但可使其微孔孔容增大。该吸附材料对水中Cd(Ⅱ)表现出优越的脱除性能,与单独使用MgO相比,Mg/CF对Cd(Ⅱ)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可达 308.51 mg·g-1,约为 MgO 的 2.0倍,且平衡吸附时间为 720 min,较 MgO 明显缩短。Mg/CF 对 Cd(Ⅱ)的去除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去除过程为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去除机理研究表明,Mg/CF对Cd(Ⅱ)的去除是以离子交换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为主,并伴有物理吸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酶解木质素液化产物树脂(LP树脂)为前驱体,借助微波加热和直接混合法,成功制得了镁改性泡沫炭(Mg/CF)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借助静态吸附实验对其水中Cd(Ⅱ)的脱除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负载于CF表面的镁以MgO纳米颗粒的形式集中分布于CF的泡孔孔壁上,MgO的负载并未减少CF的比表面积,但可使其微孔孔容增大。该吸附材料对水中Cd(Ⅱ)表现出优越的脱除性能,与单独使用MgO相比,Mg/CF对Cd(Ⅱ)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可达 308.51 mg·g-1,约为 MgO 的 2.0倍,且平衡吸附时间为 720 min,较 MgO 明显缩短。Mg/CF 对 Cd(Ⅱ)的去除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去除过程为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去除机理研究表明,Mg/CF对Cd(Ⅱ)的去除是以离子交换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为主,并伴有物理吸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Pb(Ⅱ)离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结合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的Pb(Ⅱ)离子印迹吸附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固相萃取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吸附剂对Pb(Ⅱ)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明显高于非印迹吸附剂,并且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20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的平衡吸附量达221 mg/g,在Cd(Ⅱ)存在下,相对选择性系数达到121.该法的检出限为0.23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7%.将该印迹吸附剂用于实际水样的分离富集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镉修饰铂电极, 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Cd(Ⅱ)在该电极上的吸附特性, 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 通过优化试验条件,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Cd(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 在1.0 mol/L 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中(pH=6.0), 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 以EDTA 标准溶液滴定Cd(Ⅱ), 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Cd(Ⅱ)在9.0×10-4~3.5×10-3 mol/L 时, 回收率为99.8%~100.3%.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在含有1.0×10-3 mol/L Cd(Ⅱ)的溶液中, 连续13 次测定, 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37 mV左右, 其相对标准偏差(RSD)0.02%. 应用该方法测定含镉样品, RSD 值(n=7)小于0.81%, 回收率为99.71%~100.09%, 测定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_4·8H_2O,ZnI_2,HgI_2,Hg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_4)(H_2O)_3]·H_2O}n(1),{[Zn(L)I_2]·2C_2H_5OH}n(2),{[Hg(L)I_2]·C_2H_5OH}n(3),[Hg(L)Cl_2]·H_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和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4·8H2O,ZnI2,HgI2,HgCl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4)(H2O)3]·H2O}n(1),{[Zn(L)I2]·2C2H5OH}n(2),{[Hg(L)I2]·C2H5OH}n(3),[Hg(L)Cl2]·H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和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衷明华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8):65-67
用简易荧光计研究了在微酸性介质中,铅(Ⅱ)-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考查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确定了散射光强度与溶液中Pb(Ⅱ)质量浓度的关系,提出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Pb(Ⅱ)的方法.该法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为1.0~40.0 ng/mL,方法的检出限为0.74 ng/mL;用于环境水样中Pb(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