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次掺杂对聚苯胺导电复合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聚苯胺与(苯乙烯-丁二烯)三嵌段共聚物或氯碘化聚乙烯复合物在间甲酚二次掺杂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提高2个数量级),根据二次掺杂使聚苯胺复合物增强永久形变和断面形貌脆断一次掺杂使卷曲的聚苯胺链展开并通过这间的弱相互作用而自行组成导电能通路,复合物二次掺杂前后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变化不大,说明其主链间的弱相互作用对应力无贡献,此外,还研究了二次掺杂对复合物在中性和酸必南中电致变色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掺杂聚苯胺能带结构和导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EHMO-CO方法对质子掺杂聚苯胺进行了模型化理论计算,得到与吸收光谱实验数据一致的能带结构,研究表明,掺杂苯胺中的载流子是极化子,能满意地解释掺杂聚苯胺的导电机制。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导电复合物二次掺杂的基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与氯磺化聚乙烯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复合物的二次掺杂进行了研究。二次掺杂的复合膜经反掺杂后的UV-Vis吸收光谱在580 ̄800nm处呈现宽的吸收,证实了二次掺杂后PAn主链的展开,同时表明PAn在CSPE中的展开较在SBS中更充分,ESR动态测试表明二次掺杂诱导主链的载流子间相互作用有2种方式;PAn/CSPE中的单极化子转变为双极化子;PAn/S  相似文献   

4.
掺杂条件对聚苯胺膜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甲基苯磺酸和磺基水杨酸作掺杂剂,对聚苯胺自支撑膜进行了掺杂研究,考查了掺杂时间,温度以及掺杂溶液浓度对其导电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及显色反应对掺杂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温度对聚苯胺膜电导率的影响较大,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制备出电导率达盐酸掺杂水平的导电膜,即-10^3S.m^-1,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空气中放置一年,其电导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复合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复合酸掺杂微乳液法合成导电聚苯胺. 探讨了反应温度和掺杂剂质量比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四探针、塔菲尔曲线、激光粒度分析、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对聚苯胺进行了研究与表征. 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为15 ℃、磺基水杨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2.5∶1时,掺杂态聚苯胺电导率和溶解度达到最大值,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能力;其中电导率可达11 S/cm,在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溶解度可达85%;经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的塔菲尔曲线可知,其腐蚀电位为-0.391 V. 热重分析表明,复合酸掺杂聚苯胺热分解温度约为440 ℃;粒径分析表明,约有90%的聚苯胺颗粒集中在50~100 nm之间.红外光谱表明,复合酸掺杂聚苯胺各主要吸收峰均向低频方向移动,说明掺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NH_4)_2S_2O_8为氧化剂,用HCl、H_2SO_4和磷钨酸作为掺杂剂配制前驱体溶液,然后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聚苯胺电极材料。通过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0)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四探针方法测定聚苯胺电极材料在控制氧化剂的量、酸的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磷钨酸掺杂聚苯胺(PANI)的结构和形貌优于HCl和H_2SO_4掺的PANI,过硫酸铵(APS)与苯胺(An)的摩尔比为1∶1、酸的浓度为2 mol·L~(-1)、合成温度为0℃的条件下,PANI具有高电导率,分别达到10.27、9.62和8.79S·cm~(-1)。  相似文献   

7.
二磺酸掺杂高热稳定性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二磺酸作为掺杂剂合成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二磺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酸/苯胺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率、产物的导电率与分子量的影响。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测试有机二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有机二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在微波场中升温速率快,并且具有良好的反复升温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盐酸掺杂聚苯胺,测定了体系酸度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及盐酸掺杂聚苯胺在不同条件下经过热处理后的电导率,采用TGA、XRD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聚苯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90℃时,电导率高于初始值,当热处理温度高于100℃时,电导率开始下降,到达220℃时,电导率下降了约4个数量级。在氮气中聚苯胺电导率的衰减比空气中小,聚苯胺经热处理后在浓硫酸中的溶解性会明显降低。本文还探讨了去掺杂、氧化和化学交联等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
复合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胺为氧化剂,由化学氧化聚合法在磺基水杨酸和硫酸的复合酸的水溶液中合成导电聚苯胺,并通过压片法、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掺杂态聚苯胺的电导率、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比仅用硫酸掺杂聚苯胺的有了很大的提高;所得导电聚苯胺的粒度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15.4μm);复合酸掺杂使聚苯胺分子链上的电荷呈离域化,掺杂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聚苯乙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聚苯乙烯磺酸(PSSA)的水溶液中,合成了PSSA掺杂的聚苯胺。通过FTIR、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PSSA掺杂聚苯胺可完全溶于水,具有较高的特性粘数、电导率、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溴蒸气掺杂聚苯乙炔的导电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溴蒸气的吸附, 聚苯乙炔(PPA)的电导率比吸溴前提高近12个数量级. 采用固体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溴与PPA之间的p-π共轭效应, 探讨了掺溴PPA的导电机理. 研究表明, PPA掺溴产生了溴负离子和电子转移复合物, 促使导电率提高. 实验证明压力作用的增大有利于增强溴与PPA之间的共轭作用, 温度升高导致掺溴PPA中p-π共轭结构减少, 导致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掺杂态聚苯胺LB膜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掺杂樟脑磺酸的聚苯胺在纯水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采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可以将其较好地转移到氟化 基片上制成薄膜,对其LB膜的红外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膜的压缩或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樟脑磺酸分子发生脱掺杂的现象,并且该LB膜在室温下对乙醇有较好的气敏性。  相似文献   

13.
Conducting polyaniline doped with polymeric acids was synthesized by a in situ chemic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synthesized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UV‐Visible, FT‐IR spectroscopy and SEM analysis.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se polymer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GA/DSC analysis. Among the three polymeric acids used for doping purpose, poly(vinyl sulphon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is found to be more conducting than those doped with other acids. From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n increase in conductivity with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盐酸掺杂制备导电性聚苯胺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掺杂是获得高导电性聚苯胺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盐酸进行掺杂,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盐酸掺杂对聚苯胺基本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制备聚苯胺的工艺条件.当过硫酸铵与苯胺比为1时,聚合产率高达66.14%;当盐酸浓度为1.5mol/L时,室温下反应12h导电性最好.制备了聚苯胺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FT-IR、SEM、XRD测试.结果均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的反应主要发生在醌环上,掺杂后聚苯胺有一定的结晶性,且呈微纳米颗粒状、分布均匀,电导率达到1.29S·cm~(-1).正交试验得出的优化工艺为:盐酸浓度为1.0mol·L~(-1),氧化剂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室温条件下反应4h.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Inthepastdecade,conjugatedconductingpolymerslikepolyaniline,polythiopheneandpolypyrolehavereceivedconsiderableate...  相似文献   

16.
酒石酸掺杂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酒石酸体系中研究不同合成方法、酒石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光谱(UV-Vis)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方法制备产物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性能,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产物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混合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聚合方法,可制备高品质聚苯胺;最佳合成条件为酒石酸0.1mol/L、温度20℃、反应时间24h。直接混合法制备产物,其溶解性与缓慢滴加法产物相近,高于界面聚合法产物,为4.7g/L,防腐蚀效率优于缓慢滴加法和界面聚合法产物,达到87.79%。  相似文献   

17.
聚苯乙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聚苯乙烯磺酸(PSSA)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可完全溶于水的PSSA掺杂PAn。研究了An浓度,PSSA浓度,APS浓度,APS的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及温度对An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水溶性,导电性及特性粘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比较宽的实验条件下,都可以合成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可溶于水的PSSA掺杂PAn;其中当An:PSSA:APS的摩尔比为1.7:2.5:1,APS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h,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4℃时,得到的掺杂PAn导电率最高达0.156S/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