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模拟条件下蓝藻甾烷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蓝藻(又称蓝细菌)水压热解生成的有机质与现代蓝藻模拟硅化转化为人工化石生成的有机质,表现出两种相反的甾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前者C_(27)甾烷多于C_(29)甾烷,与传统的认识吻合;后者C_(29)甾烷多于C_(27)甾烷,属异常分布,在前寒武纪富藻燧石层样品中也发现C_(29)甾烷多于C_(27)甾烷,特殊的生物来源和热解实验的介质,方法与条件可能是甾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系列四环三萜烷C_(30)—C_(32)羊毛甾烷,于中国中部泌阳凹陷的第三系地层中检出。这些化合物通过GC,GC—MS以及与合成标样共标共注,确定为8β(H),9α(H)-羊毛甾烷(C_(30)),24-甲基羊毛甾烷(C_(31))和24-乙基羊毛甾烷(C_(32))。本文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可能形成机制以及地质命运。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羊毛甾烷的检出及其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某些生油岩及原油中检测出碳数为C_(30)-C_(32)的羊毛甾烷系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及模拟实验,提出该羊毛甾烷的生成可能主要与特定的有机输入及较低的热演化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结合色—质谱分析,对五种煤的超临界抽提(SCG)物中正己烷冲出馏分的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_(13)—C_(35)正构烷烃是其主要成份,此外还含有姥鲛烷、植烷、环烷烃等地球化学标记物。环烷烃中以五环三萜烷的C_(27)、C_(29)—C_(30)的藿烷类(17αH,21βH)、莫烷类(17βH,21αH)为主,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C_(30)藿烯及生物藿烷,三环二萜烷量很少。试验还表明,煤阶和操作条件对上述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如莫烷类/藿烷类,C_(27)藿烯量等)有一定影响。所有样品中甾烷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5.
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由于有明显的生物继承性、热作用敏感性、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松辽盆地原油或生油岩中萜烷、甾烷和芳化甾烷的GC—MS分析方法和鉴定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用硅胶-氧化铝柱色谱预分离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两种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物中脂肪烃馏分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主要成份正构烷烃(C_(13)~C_(33))外,尚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植烷等)和萜烷。其中萜烷以五环三萜为主(C_(27)、C_(29)~C_(32)藿烷类化合物),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和C_(30)藿烯,倍半萜和三环二萜烷含量很少。未检出甾烷。此外,还检出一完整系列的烯烃。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抽提条件对褐煤抽出物各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原油、煤和沉积物中二环烷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C-MS技术分析了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原油、岩石和煤样抽提物中的二环烷烃。这些样品普遍含有C_(12)—C_(13),二环烷烃和C_(14)—C_(16)二环倍半萜化合物,共检出22个谱峰。本文讨论了它们的构型、丰度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的相关性;根据二环烷烃和二环倍半萜烷烃与甾、萜烷的相对丰度、C_(12)—C_(14)与C_(15)和C_(16)之间的相对丰度以及DHR值(补身烷与高补身烷的比值)可判识油气成因类型、形成环境、母源特征及成熟作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呋喃甾烷型皂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剑波  俞飙  惠永正 《有机化学》2000,20(5):663-688
综述了呋喃甾烷型皂甙(双糖链甾体皂甙)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生理活性和生源合成。列举了1966~1999年发现的双糖链甾体皂甙,共214个。  相似文献   

9.
张功成  谭镇 《应用化学》1989,6(4):50-53
地质体内古生物遗体的某些成分,经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演变成某些稳定的、特征性的化合物,地球化学上称为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s或biomarkers),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它们的生物前身物的对比可用于研究沉积环境、古生态特征,特别可为石油的成因、迁移,油源对比,地质模拟实验等提供重要依据。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烷等都是石油、煤和近代沉积物中已知的生物标志物.前文报道了4α-甲基-5α-胆甾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20α-羟基孕酮对土拨鼠肾上腺微粒体P-450催化甾体羟基化的抑制作用。探明了17α-羟基孕酮作底物时,20α-羟基孕酮对P-450_(C_(21))催化的C_(21)羟基化反应及P-450_(17αlyase)催化的C_(17)—C_(20)键断裂的反应均表现出拮抗抑制。抑制常数分别为1.73μmol/L(P-450_(C_(21)))和1.37μmol/L(P-450_(17lyase))。比较了分别以孕酮和17α-羟基孕酮作底物时,20α-羟基孕酮对P-450_(17αlyase)催化C_(17)—C_(20)键断裂的不同影响,由此推论出雄甾烷二酮在肾上腺微粒体中生成的连续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从燕山东段元古界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储层沥青中,检测出来的一个新发现的C_(18-23)三环萜烷系列(质谱基峰m/z123),经人工合成标样共注和GC—MS分析,确认其结构为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文中结合该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探讨了其有机母质生源构成、两种降解作用影响,以及新三环萜烷系列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广西合山石村矿超高有机硫煤饱和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山石村矿超高有机硫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及气相色谱(GC)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综合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样品中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物源输入。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镜质体反射率均值1.76%,全硫含量均值6.01%,其中有机硫含量占比达94.3%,为高成熟度的超高有机硫煤。饱和烃色谱图中未分辨的复杂混合物(UCM)鼓包明显,前峰及双峰型均有分布,前峰型主峰碳为C_(16)、C_(18)、C_(21),双峰型主峰碳为C_(18)、C_(27),化合物降姥鲛烷、脱氢松香烷、咔达烯均有发现,规则甾烷C_(27)、C_(28)、C_(29)均呈"V"型分布,说明沉积母质受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的影响。姥植比参数、C_(31-35)藿烷呈阶梯式递减的分布特征表明在海相碳酸盐台地成煤带中存在一定的氧化条件。扫描电镜中拍摄到的铁含氧硫酸盐、细胞充填环状黄铁矿说明在沉积质晚期成岩阶段受到一定程度热液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3.
4-甲基甾烷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油、油页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4α-甲基-5α-胆甾烷(4)的合成已有文献报道。我们用与  相似文献   

14.
一种合成4β-甲基-5α胆甾烷的新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以胆甾醇为原料经四步反应立体控制合成4β-甲基-5α-胆甾烷(6)的新路线。4-甲基胆甾-4-烯-3-酮(3)经Clemmensen还原,得4-甲基胆甾-4-烯(4)(65%)及4-甲基胆甾-3-烯(5)(15%)。用10%Pd-C在无水乙醇中室温催化氢化4,得6(70%)与4α-甲基-5α- 胆甾烷(7)(30%)的混合物;而选用Brown催化剂在同样条件下氢化4,得到产物6与7的比例为95:5。  相似文献   

15.
所有地质试样(沉积物、石油、煤等),不论年代和起源如何,都含有茉烷类的五环三萜。经结构测定,地质茉烷类中多数的骨架碳原子包括侧链不超过35。这在植物中是很少存在的(C_29 C_30)。在细菌中发现的细菌茉烷四醇是第一个具C_35的生物茉烷类,有与地质茉烷类相同的骨架。在微生物中,这类前体的广泛分布可以解释为什么地质菜烷类的普  相似文献   

16.
黑叶菝葜中呋甾烷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科菝葜属(SmilaxL.)植物在我国品种较多,且许多为民间药用,继前文我们又对黑叶菝葜(S.NigrescensWangetTang)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4种呋甾烷甙,其中一种为新化合物,本文报道它们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7.
樊敏  仇永清  孙世玲  刘晓东  苏忠民 《化学学报》2009,67(11):1171-1176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6-31G(d)方法对14顶点双取代碳硼烷和金属硼烷几何构型进行优化, 结合有限场(FF)方法计算了各体系的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 同时金属硼烷中金属原子采用赝势基组进行计算, 讨论基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14顶点碳硼烷和金属硼烷中碳和金属元素的成键方式不同, 金属硼烷中各原子间距离比碳硼烷中大, 平面偏移角增大. 金属原子的引入有效增加分子的NLO系数, 同时金属硼烷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比碳硼烷小很多, 金属硼烷材料有可能表现出半导体甚至导体特性, 金属原子采用不同基组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用元素分析、热脱附和H_2还原脱附等方法分析了Pd/γ-Al_2O_3、Pd/MgO、Pd/TiO_2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孔结构。结果表明Pd颗粒表面覆盖着一些有机碎片,这些碎片主要由C_1和少量C_2,C_3及C_3以上物种组成。SMAI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均高于相应纯载体的比表面积。而平均孔径均小于后者,CO_2甲烷化反应中,SMAI催化剂的活性均高于相应的普通浸渍法(CI)催化剂,而活化能却低于后者。在SMAI催化剂上CO_2甲烷化反应机理与Solymosi机理相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以胆甾醇为原料经五步反应合成了4α—甲基—5α—胆甾烷与4β—甲基—5α—胆甾烷的混合物。其关键反应是利用胆甾—4—烯—3,6—二酮和重氮甲烷反应而引入4—甲基。  相似文献   

20.
Tm/Ts,C29甾烷ααα20S/(20S+20R)是判断原油成熟度的重要参数。所以能否准确地检测这些化合物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以往我们通常采用GC-MS单极质谱来检测原油和烃原岩抽提物中饱和烃里的萜烷和甾烷成分。但利用GC-MS单极质谱分析得到的m/z191质量色谱图中,Tm、Ts往往与三环和四环萜烷同时共流出,以至有时导致假的Tm/Ts比值。利用GC-MS单极质谱分析得到的m/z217质量色谱图中规则甾烷分布受重排甾烷的影响,很难区分C29甾烷和4-甲基甾烷(即没有办法排除共流峰的干扰)。这是因为Tm、Ts和C29甾烷等生物标记化合物在特定的色谱柱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