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综述了铅对土壤的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目前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luryical separation,化学稳定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等;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以期进一步推动铅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文军 《分析化学》2004,32(3):402-406
电致化学发光作为一种分析技术,不仅可用于化学分析,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检测和传感技术中。随着该分析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生化固定化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等的相互融合,电致化学发光生物检测技术具有了更高的精度、分辨率和更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化学分析计量》2011,(2):62-62
近20年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薄膜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正朝着微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迅速迈进。  相似文献   

4.
许林楠  林泓  钮冰  邓晓军 《分析测试学报》2019,38(11):1400-1406
植物油品质检测技术中,以光谱技术为代表的更为简单方便、快速而不失准确性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市场所需要。该文从植物油组成成分、市场售卖植物油掺假现状两方面对植物油的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技术等不同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发展中的瓶颈,并对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有机磷农残检测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磷农残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如超临界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基质固相分散法技术、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等,并展望了有机磷农残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杨频  杜会枝  薛绍武 《化学进展》2002,14(4):251-256
作为先进的电生理技术,膜片钳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巳成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技术,特别是膜片钳与其它生化技术例如Fura-2显微荧光测钙技术,单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等的有机结合,使其应用更加广泛。本文简要叙述了膜片钳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及其在生命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旭  赵立新  刘琳  张雨 《化学通报》2018,81(1):52-58
静电聚结技术具有快速、清洁、高效的特性,通常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不产生附加污染物,同重力沉降等方法相比,对于小粒径水滴或油水界面稳定的油水混合液适应性更强。本文简要介绍了静电聚结技术的聚结原理,总结了传统电脱水技术、管式静电预聚结技术和容器内置式静电聚结技术(VIEC)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比分析了三类静电聚结技术的适用领域及技术特点,介绍了静电聚结与湍流/剪切流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静电聚结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动修复是一种新兴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主要用于有机及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的修复.本文作者介绍了电动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探讨了电动技术与Fenton技术、表面活性剂/助溶剂、超声波技术、微生物技术及渗透性反应屏障技术的联合应用;总结了土壤电动修复中,土壤pH不均衡及有机污染修复效率较低的问题.确定了电动技术与多种技术的联用为土壤修复的研究和应用趋向.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法庭科学领域中有机炸药的实验室和现场常用的检验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原位电离质谱、同位素比质谱等质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离子迁移谱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太赫兹等光谱技术,荧光、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并对有机炸...  相似文献   

10.
生物酶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4种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生物酶技术类型、原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技术、酶抑制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酶免疫放大技术.分析并探讨了这些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生物酶技术快速检测农药残留工作进行了展望.生物酶技术应用在农药残留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涛  张新宇 《化学教育》2010,31(7):25-27
分析了化学课程中化工技术内容的教学价值,发现此类内容不仅是学生获取技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掌握技术方法、形成技术观念的载体。为更好地发挥化工技术内容的教学价值,构建了基于设计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玉琴  倪娟 《化学教育》2014,35(11):19-22
“技术思想”是对技术的系统化、条理化的观念(或理念)。将技术引入化学课程,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少化学技艺、技能,更重要的在于正确的技术思想观念的形成。3节化学优质课“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设计,以物质转化为载体渗透技术思想,以“问题链”引导构建技术思想,在理性思维中完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1)仪器仪表产品的高科技化,必将成为日后仪器仪表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主流。近十年来,世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高密封技术、特种加工技术、集成技术、薄膜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一背景和形势,不但给仪器仪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样的要求,如要求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样品量更少、检测微损甚至无损、遥感遥测遥控距离更远、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廉、无污染等等,  相似文献   

14.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作为产地溯源和真伪鉴别的有效技术之一,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研究工作中。本文简要介绍了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稳定同位素分馏机理,对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在香精香料鉴别研究中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促进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在香精香料鉴别研究中的应用,推动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及鉴别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连续流动式PCR芯片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春笋  徐进良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6):114-118,123
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兴起及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热循环装置越来越微型化,各种PCR微芯片/装置被开发。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MEMS技术的连续流动式PCR(continuous—flow PCR)芯片/微装置的相关技术,包括基底材料的选择、通道表面钝化技术、微细加工技术、封接技术以及系统检测技术等,最后简单介绍目前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亓英丽 《化学教育》2021,42(11):5-9
相较于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的理工科教育,我国中学理科中的技术教育也担当着培养青少年技术素养的时代使命。在中学理科中开展技术教育应从顶层设计上重视技术教育在中学理科中的渗透和融合;深化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为技术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奠定基础;变革教学方式,倡导问题取向和实践取向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对直接进样技术进行概括总结,着重对悬浮液直接进样技术、浸出液直接进样技术及固体直接进样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难点以及在谷物中重金属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展开了具体的介绍与讨论,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双光子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光子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评述了该技术与传统荧光显微技术和单光子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的异同,并且结合双光子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评述了其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潜力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结晶是一种传统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目前在高纯度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领域。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过程分析技术为结晶过程的监测、反馈及其控制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支持。该文对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聚光束反射测量技术等多种过程分析技术在结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上述技术的现状、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结晶工艺的在线监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样品中物质信息的获取离不开分离和检测,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简单的一维色谱方法常常难以完成所有组分的分离和鉴定。为此,多种色谱串联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色谱串联技术包括柱串联技术、检测器串联技术、多维色谱等。该文详细介绍了以上3种串联技术(不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自2010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获取样品中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方面的典型应用。最后对色谱串联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