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生不老是历代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所追求的理想之一。古代人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就是服食所谓的“金丹”(五石散之类)。这种服食之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萌芽,以后各朝各代皆推祟倍至,而唐代更是风靡一时。唐人服食所需的“金丹”的来源主要是药材商人的贩运、地方官员的馈赠及道士的采集。唐人的服食风气,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长生不老,而是侧重于“资嗜欲”。它初由道士导之,帝王将相溺之,因而唐代十分盛行。由于唐代服食风气如此盛行,因而在白居易的诗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服食风气”的篇章。通过对白居易诗集的考索,不仅可以考证当时社会风气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可以借此明了唐代社会的若干难解的问题,以诗证史。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于大和三年(829年)分司东都后,离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加之洛阳的声色和诗酒生活吸引着他,在其晚年的闲适诗中更多地体现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他只关心个体生命的适意,沉溺于声色享乐,耽玩于交游宴饮,追求无为、避世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西凉伎》乃中唐之全能剧,目前见诸史籍,有关《西凉伎》的记载,要数元稹、白居易、李端诗中对《西凉伎》的描绘,从三位诗人诗中的记载来看,《西凉伎》在唐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最初的音乐即《西凉乐》,结合《狮舞》、《胡腾舞》,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元稹诗所述。后有人就所演《西凉伎》,删去《狮舞》,专就《胡腾》舞发展,而注入路断思乡之情,同一题材,进一步改编,由歌舞而发展为歌舞剧,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李端诗所述。及有心人复用旧伎,增加情节,还入《狮舞》,而益就狮子生情,专以讽刺封疆,此题材再度改编,由《胡腾》歌舞剧而进入全能剧,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白居易诗所述。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赠内诗,富有民主意识和平等思想,也不乏情韵兼备的佳作。透视这些作品,可以发现其进步的人生观、婚姻观以及融治恩爱的夫妻生活。  相似文献   

5.
6.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内容质朴,针对社会现实,风格上浅俗平易,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影响其浅俗诗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时代、官场、佛禅、爱情等白居易几个人生重大际遇方面,找到其诗风浅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名号入宋诗,体现其在宋代的接受。宋诗提及白居易,或为专述,或为旁涉,包括因其地思其人、阅读仿效追和其诗、评价其人其诗其事、用其典故四种情境。以不同名号、情感色彩入诗,与不同地域、作品关联入诗,呈现出差异化的白居易形象。经众人手笔,其形象又逐渐趋同,集中呈现为闲适隐逸、才子诗人、文人雅聚、为官有为、学佛参禅、多情风流、多病长寿、后嗣艰难等类型。与白居易搭配入诗的人物,同样事关其接受。宋诗中白居易常与元稹等人并称,与陶渊明等人对举,这推动了白居易形象的定格。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唐朝文人中最重友情的人,他一生交友无数,待友真诚.朋友是他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现了他在与朋友交往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处理友情的方式.这种态度和方式对生活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讽喻诗大量采用对比手法,主要分为阶级对比、作者与他人的对比、其他对比。用对比绘物抒情,使得事物的特征更为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陈清云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4):18-21,24
白居易集里的110多首咏花诗反映了他对花的喜爱。白居易咏花诗大部分表达惜花之情。落花促使白居易对命运、生命、人生终极意义等问题进行探求。儒佛道互补的思想,使他走向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超越。白居易咏花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用美人喻花,把眼花与自然界的花相对比,还首创了“别花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1.
诗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唐诗不仅反映出唐代麻织业广泛而且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对麻织品的加工利用也有很细致的描绘,麻织品是唐人主要衣料和赋税物品,同时也是传达友谊和交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张波 《科技信息》2013,(6):233-235
<正>引言唱和诗是指文人之间的此唱彼和、相互酬答的诗作。其发展经历了从"和意"到"和意兼和韵"再到"和韵不和意"三个阶段。元稹、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人,并且是往来三十多年的挚友;在他们两人相互交往的三十多年里,创造了大量内容丰富且体裁多样的唱和诗。大量的唱和诗一方面影响了"元和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产生的"和韵"也改变了唱和诗的体制:从"和韵"到"和意兼和韵"的变迁。元稹《酬乐  相似文献   

13.
曲江是唐诗中出现非常频繁的地名,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意蕴,是大唐气象重要的文化象征。分析近三十年来唐代曲江诗的研究成果,从唐代长安诗、唐代曲江诗、曲江诗的著名景观、著名诗人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当前研究成果集中于曲江的历史文化、曲江诗的意向、曲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曲江诗所反映的大唐气象、唐代历史变迁、唐代文人心态等,这些研究推动了长安历史文化、唐诗学、唐代文学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曲江季节诗研究的较少,对不同诗人所描写的曲江季节诗的对比研究较少,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唐人在诗中频繁使用数字,成为其时诗文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白居易诗中所出现的数字却常用以记叙现实状况.分析白居易以数字入诗的特点,可以认识白居易的“中人”意识,以及白居易以数字入诗背后所隐含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讽请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请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 ,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 ,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 ,如禁烟赐火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 ,如上坟扫墓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 ,如踏青游玩 ;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 ,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是他前期讽谕诗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也是针对着中唐时代的社会矛盾和虚靡文风而发的 ,其着眼点在于诗歌的政治教化而不在于诗歌的艺术审美。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本质以及政治教化色彩 ,是白居易诗论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如禁烟赐火;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如上坟扫墓;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如踏青游玩;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中期以后,分司东都的文人数量不断增多.其中,白居易曾长期在洛阳任分司之职.他在文坛的声望和影响力,他所倡导的"中隐"思想和闲适生活情趣以及广泛的交游、超然的政治态度和对诗歌唱和活动的热衷等因素,使他成为当时分司东都文人群中的重要人物,并促进了洛阳闲适诗唱和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唐代出现大量与科举直接相关的诗歌即科举诗,它是反映唐代科举活动及其在此活动中心理的诗歌,其中及第抒怀诗主要抒发了士人及第时的心理感受。士人由于性格、文化背景、人生境遇等差异,在及第时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心态: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之情;心存感激、感恩报德之意;清醒认识、平静对待之心;业成身退、归隐山林之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