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染料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染料木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染料木素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4.37×106(27 ℃)、6.45×10b(37℃)和6.76×106(47℃).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染料木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64 nm(27℃)、2.68mm(37℃)和2.71 nm(47℃).热力学数据表明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引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染料木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山姜素猝灭BSA为静态猝灭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山姜素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考察了Mg2+、Ca2+、Zn2+、Cu2+等金属离子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热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力为山姜素与BSA的主要结合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山姜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0为4.07nm。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结果表明山姜素对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产生了影响,使其疏水性增强,而对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研究了染料木苷(Genistin,G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Ge可静态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数为1.4,温度对结合常数影响不大,300K、306 K、310 K和313 K的结合常数平均为4.31×104 L...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茶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5.
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藤素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1.650×105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502;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为2.801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为0.190。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荧光桃红(TCB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BSA与TCBF的结合数为n=1.16。其平衡常数KA=6.95×106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受体(TCBF)间的距离r=1.7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83。实验表明:荧光桃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7.
荧光光谱法研究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342nm,在pH 7.50的Tris-盐酸缓冲溶液中反应150min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效果最为明显。289K,304K和318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667×104,1.428×104,1.250×104L·mol-1。根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相关热力学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合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焓变(ΔH)0和熵变(ΔS)0,可推断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结果表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最后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体系的紫外光谱显示,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则表明,丹参素对BSA存在荧光增强效应.随着丹参素浓度的增加,Δλ=15 nm时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最大发射波长为285 nm,且不随浓度增加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同步荧光法研究胺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能够与许多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相结合.药物小分子进入生物体后,通过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贮存运输至受体部位,进而发生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ZnS纳米颗粒,通过XRD及TEM技术对纳米Zn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ZnS的粒径约为7~8 nm.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纳米Z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推测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1.73×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药物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292 K和311 K)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种黄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试验数据采用Stern-Volmer拟合方程处理及双对数方程处理,进一步证明结合反应引起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作用力类型以及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pH条件下(pH=2.0~9.0)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对BSA荧光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作用机理的诸多信息。结果偶氮胂Ⅲ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偶氮胂Ⅲ与BSA间的结合常数在pH 3.0~5.0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pH=3.5和4.5时偶氮胂Ⅲ与BSA色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在4.10 nm左右;两者主要靠静电引力结合;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两者结合作用有影响。结论偶氮胂Ⅲ及偶氮胂Ⅲ-Ba2+、偶氮胂Ⅲ-Ca2+可作为优良的光谱探针,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荧光光谱法研究木犀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为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根据测定292K、299K、311K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证实了木犀草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木犀草素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2.75nm,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小于零和熵变(△S)大于零,推断出木犀草素与BSA之间主要靠静电引力相结合,生成自由能变(△G)为负值,表明木犀草素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同时,应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木犀草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研究了不同酸度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药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猝灭常数,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研究乳酸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乳酸环丙沙星(CFL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求得CFLX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CFLX与BSA之间的作用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Foerster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CFLX与BSA相互结合时给体一受体间的距离。证实了CFLX与BSA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四溴荧光素、四氯四溴荧光素、二碘荧光素、乙基罗丹明B、健那绿B等5种荧光染料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5种染料探针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疏水作用力起决定性作用,静电力起次要作用,相比之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阴离子的能力最强,其次为中性分子,最后为阳离子.通过疏水作用力,5种染料均是以非极性苯基进入BSA疏水性腔体中同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弱氢键的形成加强了这种作用力,且使得光谱间能量转移效率明显提高.5种染料探针的极性部位由于极性和空间效应的原因难以进入腔体内部,致使反应均按接近1∶1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欧前胡素及其同分异构体异欧前胡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B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308K下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48×104、1.04×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15、0.742。由热力学数据确定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与BSA的结合位点更靠近BSA中的色氨酸,引起色氨酸残基附近的疏水性环境减弱,从而使得BSA的构象发生改变。研究表明,香豆素母核上3-甲基-2-丁烯氧基的位置对它们的结合有重要影响,欧前胡素与BSA的作用强于异欧前胡素。  相似文献   

18.
李翠侠  刘绍璞  刘忠芳  胡小莉 《化学学报》2011,69(12):1408-1414
在pH 7.40和离子强度0.15 mol/L的模拟生理条件下, 托拉塞米(TOR)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产生较强的猝灭作用.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及猝灭常数判断该猝灭作用是TOR与BSA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 文中计算了TOR与B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和相关的热力学函数. 在最大猝灭波长342 nm处, 荧光猝灭程度(ΔF)与托拉塞米的浓度成正比,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2~5.0 mg/mL和6.3 ng/mL. 本文还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据此提出了以BSA为探针快速测定痕量TOR的荧光光谱新方法, 适用于服用TOR后尿样和片剂中托拉塞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20.
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刺芒柄花素(Fo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探讨了For对BSA的猝灭机制,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相互作用力等.为研究For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及For对蛋白质构像的影响等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