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欣  王瑾玲  郁铭  缪方明 《化学学报》2000,58(10):1280-1285
合成了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钴(Ⅱ)(化合物a)和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锌(Ⅱ)(化合物b)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a和b是一对异质同晶体,配合过程中NTB的两个N原子被去质子化,晶体属立方晶系,I-43d空间群。晶胞参数a=b=c=2.2353(3)nm,V=11.169nm^3,Z=16,最终偏离因子为R~1=0.0686(a)和0.0688(b)。配合物中的金属原子与配体NTB分子中的一个烷胺氮原子、三个sp^2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NTB分子有去质子化的倾向,与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结果(配合物中配体以NTB~2形式存在)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水合高氯酸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钴(Ⅱ)配合物,用单晶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No.60) 空间群.晶胞参数a=19.393(9),b=18.232(8),c=17.052(8),α=β=γ=90.000(1)°,V=602 9.33,Z=8,最终偏离因子R1=0.156.配合物中的金属Co(Ⅱ)原子与配体NTB分子中的四个氮原子和高氯酸根中的一个氧原子形成扭曲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水合高氯酸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钴(Ⅱ)配合物,用单晶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No.60) 空间群.晶胞参数a=19.393(9),b=18.232(8),c=17.052(8),α=β=γ=90.000(1)°,V=602 9.33,Z=8,最终偏离因子R1=0.156.配合物中的金属Co(Ⅱ)原子与配体NTB分子中的四个氮原子和高氯酸根中的一个氧原子形成扭曲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吡唑硼类配体的配位行为, 合成了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钾[KHB(C~5H~7N~2)~3], 简称(KL)和双[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合铜(II){Cu[HB(C~5H~7N~2)~3]~2}, 简称(CuL~2), 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KL属空间群P2~1/n。a=1.0527(8), b=0.9464(3), c=1.7730(9)nm, β=94.51(5)°,Z=4, D~c=1.268g.cm~-~3, R=0.079。化合物CuL~2属空间群PI, a=0.8768(1),b=1.0170(2), c=1.0859(1)nm, α=62.45(1),β=83.78(1), γ=78.52(1)°, Z=2,D~c=1.298 g.cm~-~3, R=0.06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KL由钾离子和配体负离子组成, K~+与配体L中的B原子相距0.3634nm, 在配体负离子中B原子与三个吡唑环的N原子及H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化合物CuL~2由孤立分子组成, 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且与两个配体分子中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并表现出明显的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吡唑硼类配体的配位行为, 合成了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钾[KHB(C~5H~7N~2)~3], 简称(KL)和双[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合铜(II){Cu[HB(C~5H~7N~2)~3]~2}, 简称(CuL~2), 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KL属空间群P2~1/n。a=1.0527(8), b=0.9464(3), c=1.7730(9)nm, β=94.51(5)°,Z=4, D~c=1.268g.cm~-~3, R=0.079。化合物CuL~2属空间群PI, a=0.8768(1),b=1.0170(2), c=1.0859(1)nm, α=62.45(1),β=83.78(1), γ=78.52(1)°, Z=2,D~c=1.298 g.cm~-~3, R=0.06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KL由钾离子和配体负离子组成, K~+与配体L中的B原子相距0.3634nm, 在配体负离子中B原子与三个吡唑环的N原子及H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化合物CuL~2由孤立分子组成, 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且与两个配体分子中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并表现出明显的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7.
新型桥连双锌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合成了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及其副产物[2,5-二(苯并咪唑亚甲基)环二肽 ]的混合配体与助Zn(Ⅱ)的双核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 外和红外表征;对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采用G94W程序对 副产物[2,5—二(苯并咪唑亚甲基)环二肽]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吡唑硼类配体的配位行为,合成了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钾[KHB(G_5H_7N_2)_3],简称(KL)和双[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合铜(Ⅱ){Cu[HB(C_5H_7N_2)_3]_2},简称(CuL_2),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KL属空间群P2_1/n。a=1.0527(8),b=0.9464(3),c=1.7730(9)nm,β=94.51(5)°,Z=4,D_0=1.268g·cm~(-3),R=0.079。化合物CuL_2属空间群PI,a=0.8768(1),b=1.0170(2),c=1.0859(1)nm,a=62.45(1),β=83.78(1),γ=78.52(1)~°,Z=2,D_0=1.298g·cm~(-3),R=0.06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KL由钾离子和配体负离子组成,K~+与配体L中的B原子相距0.3634nm,在配体负离子中B原子与三个吡唑环的N原子及H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化合物CuL_2由孤立分子组成,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且与两个配体分子中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并表现出明显的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锌(Ⅱ)与2,2'-联吡啶胺(dpa)和3-苯丙酸(HPPr)混配配合物[Zn(dpa)(PPr)2]·2H2O,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41(1)nm,b=11.333(1)nm,c=11.698(1)nm,α=91.00(1)°,β=90.96(1)°,γ=88.38(1)°,Z=2,2个PPr-1羧基上的4个氧原子、1个dpa上的2个氮原子分别与中心离子Zn(Ⅱ)配位,构型为畸变八面体.2个结晶水与配体间可能存在着分子内氢键.通过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二(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1,10菲啰啉)合钴(Ⅱ)混合配体络合物单晶, 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o(C_(12)H_3F_3O_2N_2)_2·(C_(12)H_8N_2)。通过溶解性、摩尔电导, 磁性、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有关性质。用四园单晶衍射仪, 测定了该络合物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_(l/o)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22(3) nm, b=1.6462(2) nm, c=2.0678(3) nm, β=75.86(1)°, V=3.4402(1.6) nm, Z=4, F(000)=1580, d_(calc)=1.50 g cm~(-3), d_(exp.)=1.492g cm~(-3)。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 最终偏差因子R=0.0716。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六, 分子中有四个氧来自两个双齿配体PMTFP, 两个氮原子由phen所提供。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配合物[Zn(OBimB)Cl2].DMF.H2O(OBimB为1,2-双(2-苯并咪唑基)苯),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1 22(9)nm,b=1.039 80(7)nm,c=1.827 94(11)nm,β=95.508(2)°,V=2.367 2(3)nm3,Z=4,Dc=1.509 g.cm-3。最后精修结果为:R1=0.043 0,wR2=0.093 9。在配合物结构中每个Zn(Ⅱ)原子分别与2个来自V构型OBimB配体的N原子、2个氯离子进行配位,形成了1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体和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测试显示光发射属于配体的分子内荧光。  相似文献   

12.
利用5-甲基-3-吡唑甲酸、咪唑和相应醋酸盐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MPA)2(Im)2].2H2O(1:M=Co;2:M=Ni)(HMPA=5-甲基-3-吡唑甲酸,Im=咪唑)。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参数如下:配合物1和2的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847 02(16)nm,b=1.461 5(3)nm,c=0.899 67(17)nm,β=101.759(6)°,V=1.090 3(4)nm3,Z=2;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0.853 59(6)nm,b=1.451 77(9)nm,c=0.889 83(6)nm,β=102.382 0(10)°,V=1.077 04(12)nm3,Z=2。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5-甲基-3-吡唑甲酸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及2个氧原子,2个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中的独立结构单元[M(MPA)2(Im)2].2H2O通过2种分子间氢键(N-H…O和C-H…O)形成三维超分子。循环伏安性质测试表明配合物1和2的电解过程均为准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 (2-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NTB)与氯化钴(Ⅱ)在乙醇中反应生成配合物 C_(24)H_(21)N_7CoCl。在二甲亚砜溶剂中,经缓慢挥发获得其单晶 Co(NTB)Cl· 3[(CH_3)_2SO]。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1,a=0.9678(3), b=1.1780(5),c=1.6102(9)nm,α=71.07(8),β=89.27(8),γ=84.81(3)° ,V=1.729(2)nm~3,Z=2,Dc=1.408g· cm~(-3),Mr=733.24,F(000)=762,μ =0.7864mm~(- 1)。用 1825个 I≥ 3σ (I)的独立衍射点进行结构解析与修正,最终偏离因子 R=0.068, Rw=0.072。晶体中 Co(Ⅱ)与 NTB上的四个 N原子及一个氯离子配位,形成一个五配位的轻微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4.
(+)-樟脑与6-甲基-2-氨甲基吡啶缩合得到一种新的手性双齿配体-1,7,7-三甲基-双环[2.2.1]-2-(6'-甲基-2'-氨甲基)吡啶亚胺(1), 与二价钯生成配合物2, 晶体属P2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0.641(2), b=10.706(2), c=11.011(2)埃; β=115.63(1)°;V=1131.15(40)埃^3; Z=2, 二价钴与1生成配合物3, 晶体属PI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7.429(2), b=7.971(3), c=16.304(5)埃; a=80.19(3), β=77.10(2), γ=83.21(2)°; V=924.25(56)埃^3; Z=2。根据晶体数据讨论了分子的结构特征, 并对配合物的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谱的变化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报道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IDB)及单核镍(Ⅱ)配合物[Ni(IDB)~2][C~6H~4(OH)COO]·ClO~4·CH~3CH~2OH·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催化尿素水解活性。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010(2)nm,b=1.3800(3)nm,c=1.5550(3)nm,α=100.75(3)°,β=102.97(3)°,γ=107.56(3)°,V=2.1113(7)nm^3,Z=2,F(000)=952,D~c=1.438g/cm^3,M~r=914.01,μ=0.591mm^-^1。最终因子R[I>2σ(I)]:R~1=0.0591,ωR~2=0.1325;R(全部数据):R~1=0.1302,ωR~2=0.1572。结构分析表明,镍(Ⅱ)分别与两个配体中的四个苯并咪唑氮和两个亚胺基氮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用气相色谱仪测定配合物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胡娟  汤桦  何水样  赵建社  孙杰  刘建宁 《化学学报》2001,59(7):1158-1163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的Cu(Ⅱ)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铜(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下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铜(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87(2)nm,b=1.0543(1)nm,c=0.70403(5)nm,α=91.557(8)°,β=96.711(10)°,γ=94.45(1)°.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振动光谱用HyperChem5.11软件包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测光谱比较,初步结果帮助解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振动光谱。  相似文献   

17.
标题配合物是由三齿配体N, 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IDB)、Ni(ClO4)2·6H2O与水杨酸钠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紫色晶体。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 空间群,化学式:C41H43ClN10NiO9,Mr = 914.01,a = 11.010(2),b = 13.800(3),c = 15.550(3) 牛 = 100.75(3),?= 102.97(3), = 107.56(3)? V = 2111.3(7) ?,Z = 2,F(000) = 952,Dc = 1.438 g/cm3,(MoK) = 0.591 mm-1,8215个独立可观测点(I>2(I))。最终偏离因子R(I>2(I)):R = 0.0591, wR = 0.1325;R(全部数据): R = 0.1302,wR = 0.1572。结构分析表明,镍(Ⅱ)分别与2个IDB配体中的苯并咪唑的4个氮和胺基的2个氮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8.
(+)-樟脑与6-甲基-2-氨甲基吡啶缩合得到一种新的手性双齿配体-1,7,7-三甲基-双环[2.2.1]-2-(6′-甲基-2′-氨甲基)吡啶亚胺(1),与二价钯生成配合物2,晶体属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641(2),b=10.706(2),c=11.011(2)(?);β=115.63(1)°;V=1131.15(40)(?)~3;Z=2。二价钴与1生成配合物3,晶体属PI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429(2),b=7.971(3),c=16.304(5)(?);α=80.19(3),β=77.10(2),γ=83.21(2)°;V=924.25(56)(?)~3;Z=2。根据晶体结构数据讨论了分子的结构特征,并对配合物的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谱的变化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和间苯二胺四乙酸为配体与硝酸铜在CH3COCH3/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0.5CH3COCH3.2H2O(1),在DMF/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DMF.CH3OH.2H2O(2)(ntb=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H4mpda=间苯二胺四乙酸)。2个配合物的中心的铜离子分别与1个ntb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H2mpda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受溶剂的影响,配合物中配体的相对位置和构象有较大的区别,配合物2的配位构型更加扭曲。两个配合物均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不同的复杂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20.
(+)-樟脑与6-甲基-2-氨甲基吡啶缩合得到一种新的手性双齿配体-1,7,7-三甲基-双环[2.2.1]-2-(6'-甲基-2'-氨甲基)吡啶亚胺(1), 与二价钯生成配合物2, 晶体属P2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0.641(2), b=10.706(2), c=11.011(2)埃; β=115.63(1)°;V=1131.15(40)埃^3; Z=2, 二价钴与1生成配合物3, 晶体属PI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7.429(2), b=7.971(3), c=16.304(5)埃; a=80.19(3), β=77.10(2), γ=83.21(2)°; V=924.25(56)埃^3; Z=2。根据晶体数据讨论了分子的结构特征, 并对配合物的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谱的变化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