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久华  吴益平 《化学教育》2007,28(11):20-21,24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2部分,"化学与生活"属于其中的一个选修模块。广大化学教师在实施此模块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感觉没有多少化学知识,大部分教学内容倾向于科普介绍。通过"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教学案例探讨避免"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科普化的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白建娥 《化学教育》2021,42(9):45-45
正1教学背景在2017年版新课标与"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大背景下,北京市高中化学"学"与"考"的模式为: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4学分的必修课程(化学必修1和必修2),高一学年末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化学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还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下称"选必")3个模块的内容,高考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面对高考选考化学的学生,北京市高二化学教学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选必模块教材,每周4课时。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学的衔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懿 《化学教育》2009,30(12):17-19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衔接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归纳了必修与选修模块间的衔接框架图,分析了必修与选修、初高中、选修模块内和选修模块间等4条衔接线,提出了依据课程结构把握衔接脉络、依据教材内在逻辑设计教学和依据教学目标落实综合评价等全方位的衔接教学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胡久华  王磊 《化学教育》2010,31(2):26-29
结合教师在认识和实施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培训视频和在线研讨对教师进行了远程培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教师对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体系、元素化合物教学特点、元素化合物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的认识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程模块设置的反思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宝剑  任雪明 《化学教育》2009,30(10):15-17,39
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模块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行化学学科模块教学体系中知识体系松散、实验教学弱化以及教科书繁多等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必修模块重学科基础及知识体系、选修模块重个人爱好和专业发展等改进和优化高中化学学科模块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汽车中的化学"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探索了基于主题式教学形式来统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复习的教学实践。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力求实现教师角色由"知识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的转换,力求推动教学时空从"有限封闭"向"无限开放"的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化学反应速率是中学化学主要的原理知识之一,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对不同模块要求和比较各版本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情,提出具体教学建议:优化组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必修模块强调定性认识;选修模块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多种表示方法及其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正>1 教学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绪言课,也是学生从必修走向选择性必修的进阶过渡课。其教学内容对应人教版教材的“引言”,对应鲁科版教材的“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鉴于绪言课的作用是明确模块的认识角度,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本节课结合人教版提供的线索及鲁科版呈现的史实素材,  相似文献   

9.
童葆华 《化学教育》2010,31(3):43-43
提出普遍存在于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实验内容教学中的一个偏差问题,从客观和主观2个方面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几点克服和纠正这种偏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蒲云霞 《化学教育》2014,35(23):18-21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选修课程的落实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分别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选学指导意见"对高中选修模块提出了学习建议.主要针对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各省(市、自治区)"选学指导意见"对化学学科的选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可知,高中化学选学模块在实施中形成了必选模式和非必选模式,同时也呈现出选修课程必修化,6个选修模块的选学不均,高考左右着模块选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探讨2009年至2020年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修模块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匹配程度,发现大部分年份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中各个主题的一致性均未达可接受水平,就此分析原因并提出命题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例谈新课程元素复习课中的整合性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志明 《化学教育》2009,30(1):18-20
高中化学新课程是分模块教学的,而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在必修1中呈现,高三复习时怎么处理?以硫酸和硝酸的复习为例,研讨了在复习课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验的安排,整合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现象后面的一般性规律及认识这些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荣 《化学教育》2006,27(11):24-26,45
开放性作业能实现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积极学习方式的目标,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观察、探究、创新、交流合作等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主要介绍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开放性作业形式,实施情况,目前遇到困难及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宋扬 《化学教育》2022,43(16):76-81
实践创新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选择性必修模块3中“合成高分子”内容为例,以“棉粮争地”问题为背景,以项目式研究的形式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实践创新素养的教学尝试,并取得较好的结果。同时还引入了班内分层教学的尝试,为因材施教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归纳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2"、"选修5"与大学有机化学性质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并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高中与大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和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温州市从事"实验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师对"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功能定位、内容把握情况,了解"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分配,主要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晏雄  陈继文 《化学教育》2021,42(1):92-92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简称新教材)与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简称旧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特色,给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启云 《化学教育》2010,31(Z2):234-237
高中化学新教材对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同化理论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运用同化理论进行"化学能与电能"的化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9.
佘平平  熊辉  黄令 《化学教育》2008,29(6):24-26
介绍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萃取"的教学实例。以"萃取"一课的"学案"为例分析了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学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Herron修正的"实验活动探究层次分类法"(LOLA)和笔者提出的"学生实验行为要求分类法"(RSBLA)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科书"实验"栏目的实验活动进行分析,对有关问题作出讨论并提出实验活动文本表述的修改建议。研究发现,研究对象的实验活动探究层次均处于层次1和层次0,仅限于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