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碱金属混合物原子配比是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表头的重要参数,需精确测量。针对碱金属配比与碱金属蒸汽密度相关的特点,提出运用光深理论检测碱金属配比。结果表明:受多种因素影响,光深理论得到的碱金属蒸汽密度与饱和蒸汽压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差3个数量级,无法保证碱金属配比的测量精度;改变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光谱吸收率与气室内部温度的映射模型,运用光谱吸收率标定碱金属气室内部温度,通过碱金属饱和蒸汽压经验公式计算气室内部碱金属原子的配比,多组数据分析表明:检测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
以碱金属卤化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局域键平均近似方法,从热膨胀系数的定义出发,建立热膨胀系数和键长的温度效应函数表达式。定量获取碱金属卤化物的键长、刚性因子、德拜温度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①碱金属卤化物的热膨胀系数与结合能成反比;②同类碱金属卤化物中,从氟碱化物到碘碱化物德拜温度逐渐减小而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大;③碱金属卤化物的键长在其德拜温度的三分之一处,由非线性转变为线性热伸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虑碱金属原子中的价电子在模型势中的运动, 给出了碱金属原子激发态(包括分立谱和连续谱)的波函数, 导出了碱金属原子的多极动态极化率的计算式中所涉及的矩阵元的解析表达式, 实现了碱金属原子多极动态极化率的解析计算. 作为应用, 利用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系数与动态极化率之间的积分关系, 计算了异核基态碱金属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系数, 将计算结果与此前用稳定变分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两者是一致的. 此工作为后续研究激发态碱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碱金属原子的模型势和稳定变分法,首次计算了异核碱金属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系数.为了说明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时计算了碱金属原子的电多级极化率.与其他作者的理论数据和有关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得到的异核碱金属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系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碱金属的嵌入原子模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作者提出的普适的嵌入原子模型应用到碱金属元素,给出了碱金属族元素的嵌入原子势函数,并用它计算了碱金属元素的弹性常数,计算值与已有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同时,现在的势函数能正确预言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携带流燃烧法研究了不同的碱金属种类、碱金属浓度、K和Na混合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多种物理化学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碱金属失活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碱金属K、Na使得催化剂失活机理类似,且K盐对催化剂的失活效果要强于Na盐,Cl~-、SO_4~(2-)、CO_3~(2-)三种阴离子使得催化剂脱硝活性降低的能力顺序为:Cl-SO_4~(2-)CO_3~(2-);掺烧碱金属使催化剂失活后,催化剂表面有所掺烧的碱金属盐沉积,并堵塞表面孔道,造成比表面积下降。催化剂碱金属失活后其表面活性成分V的含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碱金属(Li、Na、K)−磷烯体系,分析了体系的吸附性质、电学性质和迁移行为. 结果表明:碱金属在磷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转移到磷烯,碱金属−磷烯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离子性. 碱金属−磷烯体系的吸附能从大到小为ΔELi−磷烯大于ΔEK−磷烯大于ΔENa−磷烯. Li→Na→K,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越来越容易在磷烯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对碱金属族各元素进行分析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检测的过程中若试样中存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含氧有机物时,碱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将受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含氧有机物对碱金属族各元素的吸光度影响幅度是不同的,其影响规律也有所不同。有机物官能团上的差异也将对碱金属元素的吸光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子自旋效应能够实现超高灵敏度的惯性和磁场测量。一类操控原子自旋处于无自旋交换弛豫态的器件可以进行物理参数测量。碱金属气室为该类器件的敏感表头。碱金属原子密度与原子极化率是碱金属气室的重要参数,对研究原子自旋处于无自旋交换弛豫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光的偏振效应在量子计算和原子物理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光的偏振效应能够实现对碱金属原子密度与原子极化率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光偏振旋转效应的碱金属原子极化率测量方法。首先对碱金属气室加恒定磁场,利用激光作为检测光,根据光偏振旋转原理,检测通过气室的偏振光的法拉第旋转角,得到碱金属气室原子密度。然后将碱金属原子抽运,利用激光作为检测光,检测通过气室的偏振光的偏转角,得到碱金属原子极化率。该方法在测量原子极化率的过程中也测量了碱金属原子密度,实现利用一套系统测量两个重要参数,具有快速测量和高灵敏度等特点,简化了实验设备及过程。对两种偏转角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该方法实验时检测激光波长变化对偏转角的影响,根据仿真图得到检测激光波长的可取范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分析激光器波长波动与磁场波动对其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实验对激光器与磁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碱金属(Li、Na、K)-磷烯体系,分析了体系的吸附性质、电学性质和迁移行为.结果表明:碱金属在磷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转移到磷烯,碱金属-磷烯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离子性.碱金属-磷烯体系的吸附能从大到小为ΔE_(Li-磷烯)ΔE_(K-磷烯)ΔE_(Na-磷烯).Li→Na→K,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越来越容易在磷烯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11.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AES)常用于分析检测碱金属各元素。实验结果表明,当试样中含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含氧有机物时,会对碱金属元素的火焰原子发射辐射强度产生影响。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含氧有机物使碱金属元素的发射强度改变的幅度是不同的,影响规律也有很大差异。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以及官能团数量上的差异也对碱金属元素的发射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规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碱金属对SEM管及象增强器等器件的管内元件的污染入手,介绍了碱金属对SEM管硅靶的污染现象,在分析碱金属对硅靶污染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污染的方法,并给出了采用此种方法后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碱金属原子径向方程化为广义拉盖尔多项式微分方程,方便地求出了碱金属原子体系的能级及广义拉盖尔多项式表示的径向波函数。所得结果不仅适用于碱金属原子,也适用于氢原子,类氢离子。  相似文献   

14.
蓝紫激光和中红外激光在基础研究和国防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单光子吸收的碱金属蒸气激光器具有量子效率高、受激发射截面大和热管理性能好等优点,近些年来已成为激光领域中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实现k W量级的输出。双光子吸收的碱金属蒸气激光器可实现蓝紫激光和中红外激光级联输出的特性,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碱金属原子密度、泵浦光功率、偏振和频率失调量以及调控激光等几种影响因素出发,综述了双光子吸收碱金属蒸气激光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激光输出特性的原因,最后对双光子吸收碱金属蒸气激光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S_(20)光电阴极标准工艺中测锑膜透过率存在的具体困难,回顾了碱金属前处理阴极基底的演变过程,认为新型多碱阴极的高灵敏度和好的光谱响应是碱金属前处理阴极基底的结果。本文从工艺的难易程度,残余气体对锑层的污染,玻璃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等几方面分析了碱金属前处理阴极基底的作用,认为碱金属前处理阴极基底等于在阴极和基底之间引进了一层增透膜。  相似文献   

16.
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而成为前沿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许多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出现运行故障或展现出极低的放电比容量,严重限制了其在恶劣的严寒气候条件下的广泛应用.本综述首先梳理了近年来低温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随后从电解液、电极和界面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在低温下运行所面对的挑战和相应的失效机制,同时系统地介绍了提高电池低温性能的改性策略并加以评述,以期为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及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3种碱金属(Li,Na,K)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性质,迁移行为和电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碱金属在石墨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向石墨烯片层转移.Li→Na→K,吸附能先减小再增大,吸附的强弱顺序为Li-石墨烯体系K-石墨烯体系Na-石墨烯体系;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迁移激活能逐渐降低,迁移行为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碱金属原子引入势能函数Vr)=后解薛定谔方程求得其能量表式,解释了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在此基础上,将经典相对论的质量修正相应引入碱金属原子的哈密顿算符中,用近似方法求出其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一级近似.这是用量子力学方法讨论碱金属原子的一种简略方法,也是一种粗略的近似.  相似文献   

19.
张海峰  李永平  方容川  班大雁 《物理学报》1996,45(12):2047-2053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CdTe(111)表面碱金属吸附的电子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K在CdTe(111)表面吸附是Cd替位吸附,它影响了CdTe(111)表面的表面态分布,产生了费密钉扎现象.在理论方面,首先采用线性糕模轨函数(LMTO)方法对CdTe(111)表面的K吸附电子结构特性作了研究,得出了与实验符合的结果.对碱金属在CdTe(111)表面的吸附电子结构特性系统对比研究表明CdTe(111)表面的碱金属吸附特性不仅受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影响,而且与碱金属原子的内层电子组态有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碱金属掺杂碳纳米管储氢量差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锂掺杂单壁碳纳米管阵列(SWCNTA-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 Array)和钾掺杂SWCNTA的物理吸附储氢。重点研究了碱金属原子的种类和掺杂位置对SWCNTA储氢的影响。通过分析碱金属掺杂SWCNTA与氢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给出了碱金属掺杂SWCNTA储氢量差异的理论解释,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