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敖宁建 《应用化学》2005,22(6):673-0
用纳米SiO2改性胶乳制备新型医用橡胶手套;纳米SiO2; 天然胶乳; 医用手套; 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磷脂酶处理天然胶乳,制备脱蛋白胶乳和脱脂胶乳,结合原子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凝胶色谱(GPC)等仪器对处理前后的天然胶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酶处理后胶乳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金属离子浓度、凝胶含量和交联密度均降低。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天然橡胶中的蛋白质、磷脂间存在着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力;蛋白质、磷脂在天然橡胶中起到节点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子间交联,增大天然橡胶分子量,形成分子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脱蛋白天然胶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盐酸水解、邻苯二甲醛- 氯甲酸芴甲酯(OPA- FMOC)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碱性蛋白酶脱蛋白处理后的天然胶乳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从16 种氨基酸的变化考察了所选酶对乳胶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水解性能, 以氨基酸总量变化评价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 所选用的碱性蛋白酶对胶乳中的可溶性蛋白的肽键都能水解, 在水解过程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是变化的。 该法对胶乳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检出限达1 .5 mg/ L( 进样5 μL, S/ N= 2) , 结果不受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变化的影响。 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该法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天然胶乳是天然橡胶的胶体水分散体系。近年来,国内外胶乳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胶乳直接制成气象气球、探空气球、海棉制品、手套、胶管、各种卫生用品等几百种制品。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世界天然胶乳的产量已增加三十倍。随着胶乳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天然胶乳应用性质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在不少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这些工作不仅对胶乳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高聚物分散体系学科的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丁苯胶乳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醇为乳化剂,通过一步法合成了大粒径丁苯胶乳(SBR).结果表明:乳化剂浓度、电解质浓度、固含量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关键因素.通过适时补加乳化剂,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固含量及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控制SBR粒径大小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水胶乳成膜过程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阐述了高分子水胶乳成膜过程中颗粒所受的作用力,颗粒变形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的研究现状,从而对高分子水胶乳稆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离心浓缩法是目前工业生产天然浓缩胶乳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研究了离心浓缩天然胶乳的生产过程中组分与结构的变化,采用溴化法、凯式定氮法和抽提萃取法等方法对天然胶乳的橡胶烃、蛋白质、类脂物、丙酮溶物、水溶物和灰分等组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马尔文粒度仪、凝胶色谱仪(GPC)、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对天然橡胶粒子形态、粒径、分子量、交联网络等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浓缩天然胶乳的生产过程中在混合澄清、过滤调节等阶段,天然胶乳的组分与结构无明显影响。而离心浓缩使橡胶烃、类脂物和丙酮溶物含量增大,而蛋白质、水溶物和灰分含量减小;由于橡胶粒子形态的变化,粒径逐渐减小,而分子量、交联密度均增大。综合分析可得,离心浓缩天然胶乳的生产过程中离心浓缩是天然胶乳组分与结构变化的关键过程,且蛋白质和类脂物的变化对天然橡胶粒子形态、粒径、分子量和交联结构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胶乳粒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与各种胶乳体系的稳定性研究及胶乳微细化机理的探讨均有关联.从胶乳粒子的最简化模型着手,用Derjanguin近似法处理球型胶乳颗粒之间的相斥作用,计算了具有相同尺寸的两球型胶乳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势能,作为进而使用其他种类模型研究胶乳颗粒之间静电作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天然橡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分子材料,胶乳制品又是天然橡胶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例如胶乳手套、胶管、胶丝等,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0.
附聚法合成大粒径丁苯胶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以及丙烯腈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附聚剂。探讨了单体加料方式、附聚剂粒径、附聚剂的用量、滴加时间和pH对丁苯胶乳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胶乳稳定性的影响,且对附聚后丁苯胶乳粒径分布及其形态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1.
高聚合物含量丙烯酸酯超微胶乳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次加料法、单体预乳化法及单体两段滴加法制备超微胶乳的比较,发现单体两段滴加法的反应过程相当稳定.单体两段滴加法中,当预加单体量小于30%时,聚合过程稳定,氨化剪切后超微胶乳透光率约65%;当聚合物含量超过34%时,超微胶乳体系呈凝胶状.对胶乳的氨化剪切过程进行优化,发现加氨量有一最佳值,此时超微胶乳既保持较高的透光率 (~65%),又具有较低的粘度 (~220cp).最后,通过"单体两段滴加法乳液聚合 氨化剪切"制备了聚合物含量约为32%、乳化剂含量约为1.2%、数均粒径约为63nm、粒径分布为1.17的丙烯酸酯超微胶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老化处理对丁苯胶乳体系机械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丁苯胶乳在高温老化过程中,胶粒容易团聚并形成凝胶,老化处理温度越高,凝胶出现时间越短,但是它的机械稳定性却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老化处理温度的升高反而不断提高.为了阐明这种异常现象,测试了不同老化处理温度下胶乳的粒子尺寸、剪切作用下的凝胶比率、丁苯分子的结构与分子量分布,以及胶粒的力学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机械稳定性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胶乳体系中丁苯分子在高温老化过程中发生了轻度的交联反应,导致胶乳干膜的300%定伸模量提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个定伸模量与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具有对应关系,胶乳干膜的定伸模量越大,胶乳的机械稳定性越高,因此造成机械稳定性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热老化交联后刚性较大的胶粒在高速剪切碰撞时难以及时融合.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胶乳的立体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钢  张开 《高分子通报》1990,(4):222-229
本文首先叙述了影响聚合物胶乳稳定性的各种效应,然后着重介绍了立体稳定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在胶乳状态下制得不同溴含量的溴化天然橡胶产物,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H NMR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胶乳法溴化天然橡胶(BN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BNR的形貌进行了观察,考察了不同溴含量BNR的溶解性能和氮含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天然胶乳溴化反应时发生了溴化取代和加成反应;1H NMR分析结果则证实存在C=C双键加成和亚甲基、甲基的溴化取代。 随着溴含量的增加,BNR产物逐渐变得硬而脆,最终呈粉末状,且粒径减小。 同一溴化天然橡胶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由小到大依次为:四氯化碳、苯<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环己酮;在同一有机溶剂中BNR的溶解性能则随着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BNR产物的含氮量随着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溴含量为42%时,氮含量减小至0.10%。  相似文献   

15.
粒度测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涂料、水泥、聚合物胶乳、药品、金属粉末等,不同的应用领域对粉体特性的要求各不相同.华锦集团双兴公司有一套1 万t/a的聚丁二烯胶乳(PBL)生产装置和1 m3 PBL中试装置,在PBL技术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PBL粒径的大小及其分布.因此笔者介绍了90Plus激光粒度仪测试PBL粒径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氨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氨化后粒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氧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舡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氧化后柱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盐酸水解、邻苯二甲醛-氯甲酸芴甲酯(OPA-FMOC)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碱性蛋白酶脱蛋白处理后的天然胶乳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从16种氨基酸的变化考察了所选酶对乳胶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水解性能,以氨基酸总量变化评价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所选用的碱性蛋白酶对胶乳中的可溶性蛋白的肽键都能水解,在水解过程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是变化的。该法对胶乳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检出限达1.5mg/L(进样5μL,S/N=2),结果不受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变化的影响。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胶乳中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浓硝酸消解胶乳样品,以氨水溶解消解产物,加入EDTA、H2O2并与Fe^3 形成三元配合物。通过在空白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可配制成与试液粘度一致的参比溶液,以工作曲线法测定。建立了在氨性溶液中快速测定胶乳中铁的FAAS法。对样品处理方法、消解产物的溶解性质、EDTA-H2O2-Fe^3 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线性范围及检出限进行了考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6%,加标回收率为102.7%。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乳液成膜过程可分为介质蒸发、颗粒形变和相邻颗粒间高分子的扩散融合三个阶段.一般认为,环境温度达到或高于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颗粒才可能发生形变.Goudy等研究了粒径为0.24~1.05μm的聚苯乙烯(PS)胶乳的成膜过程,发现PS颗粒在368K(Tg约373K)热处理很长时间也不发生形变,而在378K热处理后,粒径较小的颗粒融合速度快于较大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