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水热法和微波加热法制备铁掺杂的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温度、铈铁摩尔比、制备方法对铈基复合氧化物的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并且使用BET, NO-TPD, H2-TPR, XRD, Raman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NO转化率是一个先不断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过程;无论是浸渍法、水热法还是微波加热法,最佳铈铁摩尔比均为10∶2; 3种制备方法的催化活性顺序:微波加热法>水热法>浸渍法。微波加热法制备的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500℃的脱硝率为76%,脱硝率在700℃达到99%。通过XRD和Raman表征说明Fe3+取代Ce94+进入到CeO2晶格中,改变CeO2的萤石结构,增加氧空位,造成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2.
CuO/Ti0.5Zr0.5 O2催化剂上NO+CO反应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0.5Zr0.5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Ti0.5Zr0.5O2(TZ)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NO的反应活性,并用TPR、TG-DTA和NO-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O的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均有影响。30%CuO/Ti0.5Zr0.5O2(500℃,2h)在反应温度为400℃时NO转化率为100%。TPR结果表明,CuO负载量≤12%时,在TPR上出现了2个还原峰(即α和β峰);而进一步提高CuO的负载量,出现了γ还原峰,推测α峰为高度分散Cu物种的还原,β峰为孤立的Cu物种的还原,γ峰则为晶相CuO的还原峰。TG-DTA图谱显示在725℃左右的放热峰是ZrTiO4晶化过程的完成。NO-TPD结果表明NO吸附在TZ上的热脱附过程中,出现2个脱附峰;而NO吸附在12%CuO/TZ上,500℃和750℃焙烧的催化剂上出现3个脱附峰;而在850℃和950℃焙烧的催化剂上只出现2个脱附峰,且NO在上述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上的脱附峰温均低于载体,这表明NO吸附在CuO/TZ催化剂上比吸附在Ti0.5Zr0.5O2上更容易脱出和分解。  相似文献   

3.
CuO/Ce0.5Ti0.5O2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Ce0.5Ti0.5O2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Ce0.5Ti0.5O2催化剂, 通过TPR、XRD和激光Raman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NO+CO反应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CuO/Ce0.5Ti0.5O2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活性与CuO负载量有关; 500 ℃焙烧的催化剂, 当CuO的负载量(w)为22%时, 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14%CuO/Ce0.5Ti0.5O2在700 ℃焙烧具有最佳催化活性, 这可能与复合载体形成了CeTi2O6的结构有关. TPR结果表明, CuO在Ce0.5Ti0.5O2上出现了四种还原能力不同的物种, α和β峰是载体表面高度分散的CuO物种, γ峰是与Ce0.5Ti0.5O2相互作用较强的孤立CuO晶簇的还原峰, δ峰是载体表面晶相CuO的还原峰; XRD结果表明700 ℃焙烧的样品中已出现了新复合氧化物CeTi2O6的晶相峰, 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此晶相峰也变得更加明显, 这说明高温焙烧有利于Ce与Ti发生固相反应而形成CeTi2O6结构; Raman结果表明, 焙烧后的Ce0.5Ti0.5O2并不是简单的TiO2和CeO2的复合, 而是形成了新的晶相结构, 这也进一步验证了CeTi2O6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锰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H_2-TPR、XPS和S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CO催化还原NO性能。结果表明,MnO_x主要以Mn_3O_4物相存在,Zr占比的增加会促进Mn_3O_4物相的分散,引起Mn_3O_4平均晶粒粒径减小;Mn主要有Mn~(2+)、Mn~(3+)、Mn~(4+)离子价态形式,添加Cu和Ce后,(Mn~(3+)+Mn~(4+))含量和表面吸附氧(OA)含量增加,H_2-TPR还原峰温度向低温区偏移,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Mn-Zr-O复合氧化物的CO催化还原NO活性较低,加入Cu后的Mn-Cu-Zr-O复合氧化物其CO催化还原NO的活性得到改善,而添加Ce后所制备的Mn-Cu-Ce-Zr-O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在350℃下、反应空速为18000 h~(-1)时,Mn-Cu-Ce-Zr-O复合氧化物表现出较好的CO催化还原NO活性,CO转化率达到了89.17%,NO转化率达到了91.70%。  相似文献   

5.
钛铝载体的合成及负载CuO对NO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Cl4为原料合成了TiO2/[[alpha]]-Al2O3载体. 在色谱-微反流动法反应装置上考察了CuO/15%(w, 下同)TiO2/[alpha]-Al2O3系列催化剂对NO+CO 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上述催化剂对NO+CO 反应表现出较好的活性, 其中12%CuO/15%TiO2/[alpha]-Al2O3反应活性最佳. 空气和H2 预处理后, NO 完全转化的温度分别为300C[[deg]]和275C[deg].通过H2-TPR、XRD 和FT-IR 等技术表征, 发现适量TiO2能促进CuO 在钛铝载体上的分散. TPR 结果显示12%CuO/15%TiO2/[alpha]-Al2O3在整个TPR 过程中出现四个还原峰, 琢和酌还原峰分别是钛铝载体表面裸露的TiO2上高度分散的CuO 和晶相CuO 的还原;茁和啄还原峰为钛铝载体上高度分散的CuO 和晶相CuO 的还原. FT-IR实验表明NO和CO 在经H2气氛预处理的催化剂表面上吸附较强, 且生成了N2O 和NO2等物种;NO+CO混合气在经空气和H2预处理的催化剂表面吸附时, 出现了N2O吸收峰, 峰温分别为200C[deg]和150C[deg].  相似文献   

6.
水滑石类复合氧化物在CO+NO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英红  薛锦珍 《分子催化》2000,14(4):270-274
制备了CoCuAl、CoCuMg、COCrAl、CoNiAl等4种水滑石类复合氧化物,XRD谱图表明,在焙烧前,它们具有水滑石结构。同时考察了产CO+NO反应性能,研究了催化分对CO+NO反应性能的影响和空速对催化剂CoCuAl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组成(摩尔比)为CoCuAl(7:1:1)、CoCuMg(3:1:2)、CoCrAl(7:1:1)、CoNiAl(5:1:1)的催化剂,在  相似文献   

7.
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表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CO流动反应法 ,程序升温还原 (TPR) ,光电子能谱 (XPS)和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O ,CeO2 及CuO/CeO2 各组分催化剂。结果表明 :单组分的CuO和CeO2 对CO的氧化活性较低 ,但CuO与CeO2 形成复合氧化物后 ,其CO氧化活性明显提高 ,这可能与铜物种在CeO2 表面的价态 (Cu2 + 和Cu+ ) ,分散状态和还原性能有关。CuO在CeO2 上的负载量对铜物种在CeO2 表面形成的价态 (Cu2 + 和Cu+ )至关重要 ,CuO的负载量为 1 0 %时 ,XPS检测不到Cu2p3/2 (eV)结合能 ;当CuO的负载量为 5 0 %时 ,CuO主要以Cu2 + 和Cu+ 形式存在 ,而负载量大于 5 0 %时 ,CuO则以Cu2 + 形式存在。由于形成了CuO/CeO2 复合氧化物 ,使离子半径小于Ce4 + 的CuO进入了CeO2 晶格 ;当CuO的负载量达到 5 0 %时 ,CuO的晶粒尺寸值为最小 ( 6 1nm) ,而晶格畸变值为最大 ( 2 86× 10 - 3) ,此时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最佳的CO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LnSrNiO4-λ系列复合氧化物的物化性质与对NO分解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柠檬酸络合法合成了K2NiF4结构的LnSrNiO4-λ(Ln=La,Pr,Nd,Sm,Gd)系列稀土取代类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该系列催化剂的固态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NO分解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NO分解活性都很高,在此基础上对该系列复合氧化物中稀土元素对NO分解反应的取代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CuO/TiO2的制备及对NO+CO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三种不同的TiO2为载体,负载6%CuO,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三种Cu6-Ti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由于制备方法不同,活性差别很大,三者活性顺序依次为:Cu6-Ti(T)> Cu6-Ti(S)> Cu6-Ti(nm),TiO2的比表面积及晶型对活性的影响不明显。H2-TPR结果表明,Cu6-Ti在整个TPR过程中出现了3或4个还原峰,表明有多种CuO物种存在。不同预处理Cu6-Ti的TPR显示,在反应中Cu物种可能以多种价态同时存在。NO-TPD结果亦证明,Cu6-Ti对NO+CO的反应活性与N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难易密切相关,而与NO的吸附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色谱-微反流动法反应装置考察了w%CuO/15%TiO2/γ-Al2O3催化剂对NO+CO的反应活性;催化剂经空气氛或氢气氛预处理后,NO转化率达100%的反应温度分别是325和275℃;XRD仅能检测到γ-Al2O3晶相,负载15%CuO后可以检测到微弱的CuO晶相;H2-TPR能检测到2个CuO的还原峰(α和β峰),将其归属于高度分散的CuO分别在裸露的γ-Al2O3和TiO2/γ-Al2O3载体上的还原;原位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经空气氛或氢气氛预处理后,吸附NO+CO反应气后,反应的中间产物N2O出现的温度分别为200和150℃。  相似文献   

11.
CexTh1-xO2固溶体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CexTh1-xO2固溶体, 并对固溶体的结构和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焙烧过程ThO2和CeO2很容易相互形成立方相的CexTh1-xO2固溶体. 随着Th含量的增加, CexTh1-xO2固溶体的晶胞参数变大. 当形成固溶体时, 经过高温焙烧后固溶体的晶粒明显小于单组分的CeO2和ThO2, 其中Ce0.5Th0.5O2的晶粒最小, 表明CexTh1-xO2固溶体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烧结. Raman光谱表明复合氧化物能促进氧缺位的形成. CexTh1-xO2固溶体的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 样品有2个还原峰 (α和β), α峰归属为表面Ce4 的还原; β峰归属为体相CeO2的还原. 固溶体的形成使得还原温度降低, 促进CeO2的还原.  相似文献   

12.
Using TiO2 and Ti0.5Zr0.5O2 as carriers, the CuO/TiO2 and CuO/Ti0.5Zr0.5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method with Cu(NO3)2 as active component.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NO CO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microreactor-GC system, and structure and reducibility of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physical adsorption, TPR, XRD, NO-TPD technolog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of CuO/Ti0.5Zr0.5O2 cataly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uO/TiO2, probably due to th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i0.5Zr0.5O2 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O CO reaction.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股并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SnO2含量从10%至90%的锡锆体系DeNOx催化剂,用XRD、微区电子衍射、FT-Raman及FT-IR等技术深入研究了锡锆体系氧化物的结构及其随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Sn4+与Zr4+离子半径接近,SnO2与ZrO2易于形成固溶体,并随组成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纯ZrO2为单斜相,当少量Sn4+(SnO2 ≤ 20%)进入ZrO2晶格时形成四方相富锆固溶体,Sn4+起到稳定ZrO2四方相的作用;随着SnO2含量的增大,结构从无定形或微晶态的富锆固溶体(含SnO2 30~50%)经富锆固溶体与金红石结构的富锡固溶体在55% SnO2含量的共存状态变化到具有金红石结构的富锡固溶体(SnO2 ≥ 60%).FT-Raman和FT-IR光谱测试证明,Zr进入SnO2晶格使得Sn-O键的结合减弱,Sn离子上的有效正电荷减小,降低了SnO2对丙烯的燃烧能力,从而提高了对NO的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4.
CuO/Ce-Zr-La-O催化剂的表征及CO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Zr-La-O固溶体为载体,制备CuO/Ce-Zr-La-O催化剂,用XRD,Raman,TPR等实验技术对Ce-Zr-La-O固溶体及CuO/Ce-Zr-La-O的物相、Redox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e0.7Cr0.3-yLayO固溶体的还原性能与La含量有关,适量的La能促进固溶体的氧化还原。CuO的负载量为6%时,CuO/Ce0.7Zr0.15La0.15O的活性最高,高分散且与载体相互作用的CuO是CO氧化活性相。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草酸盐热分解-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O负载量的CuO/CeO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优先氧化(PROX)研究.当CuO负载量为1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具有温区最宽且温度最低的CO完全转化窗口(96~160℃),并且当反应温度低于131℃时,产物中CO2选择性始终保持100%.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少量CuO时,Cu~(2+)离子会进入CeO_2晶格形成固溶体;进一步提高CuO负载量会导致CuO在CeO_2表面聚集.对于CuO/CeO_2催化剂,形成Cu-Ce固溶体会在催化剂表面生成大量的表面氧空位和Ce3+;Ce3+则与Cu~(2+)作用产生更多的表面Cu~+,而Cu~+是CO PROX的活性中心,因此表面Ce3+含量的提高和Cu-Ce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是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与普通沉淀-浸渍法制备的CuO/CeO_2催化剂相比,草酸盐热分解-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更有利于Cu-Ce固溶体的形成,从而具有更多的表面Ce3+和更强的表面Cu-Ce相互作用,因此具有更高的CO优先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CexZr1—xO2复合氧化物负载PdO催化剂的CO和CH4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磊  韩立峰 《分子催化》2000,14(3):175-178
以CexZr1-x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配制了负载Pd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 并对该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Ce/Zr比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 对于CO氧化, 当x=0.8时, 催化活性最高;而对于CH4氧化, x=0.5时,活性最高. 出现3个催化剂还原峰(α、β、γ), α峰归属于PdO还原,而β和γ峰归属于载体的还原. 我们认为α峰与CO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