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adr NC-1 DNA的全顺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剪切重组法与内引物法连续、快速测定大片DNA完整顺序的基础上,用定点克隆与随机克隆相结合的实验设计,以末端终止法测定了HBV adr NC-1 DNA全顺序。全基因组长3195核苷酸,390核苷酸以上的框架有5个,其余都在300以下,框架V只在NC-1中发现,在其它HBV中尚未见报道。pre s与x基因的起点NC-1也与其它亚型不同。基因重叠与碱基重复使用的规律与其它病毒的表现相同。  相似文献   

2.
水稻蜡质基因中两种类似转座因子的顺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从粳稻、籼稻与野生稻中分别克隆出了它们的蜡质基因(Wx-R-jp,Wx-R-id与Wx-R-sp),并且测定了它们的全顺序。将这3个蜡质基因的核苷酸顺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粳稻与籼稻蜡质基因的两个内含子与5′上游区中含有两种类似转座因子的结构,称之为RTL-1和RTL-2。RTL-1与缬氨酸tRNA基因及RNA多聚酶Ⅲ内部启动子顺序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RTL-2能形成“茎环”结构。邻接RTL-1或RTL-2的两端都有短的顺向重复顺序。从分子结构上推测RTL-1类似于哺乳动物中的转座因子SINE (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DNA Elements),而RTL-2则与果蝇中的转座因子FB(foldback)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纳米探针芯片技术用于微量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组探针修饰的微粒:(1)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乙肝病毒(HBV) DNA另一端结合的纳米金探针1(信号探针)以及可与信号探针部分结合的纳米金探针2(检测探针);(2)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HBV DNA一端结合的磁珠探针(捕捉探针1).检测靶HBV DNA时,磁珠探针与信号探针在液相中可分别与HBV DNA靶序列一端结合最终形成三明治样结构.再以磁场将三明治样复合物从反应液中分离,以DTT溶液将信号探针从纳米金颗粒上洗脱.洗脱后的信号探针数量反映靶基因的多寡,信号探针一段与预先点样的基因芯片上的捕捉探针2结合,检测探针与信号探针另一段相结合,最后用银染液将检测探针显色从而得到靶目标DNA相对定量信息.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0-15 mol/L水平.检测时间少于1.5 h,检测结果与HBV DNA水平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且无假阳性结果;本方法有望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HBV DNA的快速筛测及其它微生物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二缩三乙二醇或三缩四乙二醇为连接臂, 通过间接引入具有肝靶向性的D-半乳糖配基的方法, 设计合成了6个半乳糖糖基化修饰的肝靶向马蹄金素(MTS)衍生物; 通过1H NMR, 13C NMR, 1H-1H COSY, HMQC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 结果表明, 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 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化合物15b的体外抗HBV活性最好, 后期研究将选用其进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实验, 并与原型化合物以及Y101体内组织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以验证半乳糖基的引入能否提高MTS衍生物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克隆的adr亚型乙型肝炎病毒(pADR-1)DNA的全顺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应用化学法测定了克隆的adr亚型HBV(_pADR-1)DNA全顺序,共长3215个碱基对(bp),比Ono等报道的adr_pHBr330长27个碱基对。_pADR-1和同一adr亚型的_pHBr330相比,核苷酸顺序中碱基的变异约为2%;而_pADR-1与adw和ayw的碱基差异则较大,分别为9.3%和9.7%。比较了_pADR-1与其它亚型的基因组中S基因、C基因,其它编码区的异同,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纳米金探针结合基因芯片平台建立了一种检测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的新方法. 根据HBV DNA的保守序列设计捕获探针和信号报告探针, 通过一对互补的纳米金检测探针的双杂交法对HBV DNA进行信号放大, 最后进行银染, 达到对HBV DNA的可视化检测. 该方法的灵敏度高, 可检测10 fmol/L的HBV DNA, 且能在1.5 h内完成检测. 其具有的快速、 高灵敏度及低成本等优势使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检测HBV DNA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AcMNPV多角体蛋白质基因的克隆DNA作探针,从BmS NPV DNASal Ⅰ酶酶解片段基因库中筛选出一个有同源顺序的克隆pBN 61。该克隆含大小为1.65 kb插入DNA片段。本文报道了该片段的Hind Ⅲ,Hpa Ⅱ和Alu Ⅰ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图谱分析和部分DNA顺序分析结果。测得的DNA顺序中有138个碱基与已报道的BmSNPV多角体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46个氨基酸顺序相比较,除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外,其余完全相一致。克隆pBN 61可能包含完整的Bm SNPV多角体蛋白质结构基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利用HBVadr DNA的Hind Ⅲ切点,将HBV DNA切开,插进pBR322的Hind Ⅲ位点,获得12株带HBVadr基因组的克隆株。限制性酶切分析,发现pADR-H1虽然也只有一个Hind Ⅲ切点,但它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与pADR-1不同。pADR-1的HBV DNA中,其Hind Ⅲ-Bam HI片段的大小为315 bp,而pADR-H1中的相应片段只有82bp。序列分析表明,前者82 bp处的一段AAGTTT结构,在pADR-H1中变为AAGCTT而成了Hind Ⅲ识别位点。此外,限制性内切酶AvaⅠ,HincⅡ,HpaⅠ和SphⅠ对二克隆株的作用情况也有差别。本文探讨了这些差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马蹄金素(MTS)衍生物在肝脏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其抗乙肝病毒活性,设计并合成了5个半乳糖糖基化修饰的具有肝靶向潜力的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合成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马蹄金素(MTS)衍生物的肝脏药物浓度,增强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通过以乙醇胺为连接臂将具有肝靶向性的半乳糖配基与MTS进行间接连接,设计合成了5个肝靶向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合成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D-半乳糖和二缩三乙二醇为原料,经乙酰化、糖基化和叠氮化钠取代等反应合成了带叠氮连接臂的半乳糖配基,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其与炔丙基修饰的马蹄金素(MTS)衍生物进行连接,设计合成了6个具有潜在肝靶向性的半乳糖糖基化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DEPT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化合物15f在50μg/m L浓度下对Hep G2 2.2.15细胞株的抑制率为83%,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蚕豆叶绿体DNA属无反向重复顺序类型,这种类型的16s rRNA基因的一级结构本文属首次报道。我们采用了洪国藩的非随机DNA顺序测定法,测出蚕豆叶绿体16s rRNA基因金长为1491bp。通过比较及遗传距离图的构建表明蚕豆16SrRNA基因的变化速率比具有反向重复顺序类型的烟草、油菜及玉米的要快,说明反向重复顺序具有降低反向重复顺序内的DNA变化速率的功能。同时我们的结果也支持了Kolodner等人关于反向重复顺序能重组交换进行异源修复的推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人/鼠(CHO-K1)细胞总DNA为探针对人X染色体DNA文库进行了3轮筛选,单拷贝顺序的检出率为1.45%。其中DXFD52,71,73,75分别与一组含人X染色体及不含人X染色体的人/鼠杂种细胞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确定DXFD52,71,73,75含人X染色体专性DNA顺序。采用染色体原位杂交的方法,将DXFD52精确定位于Xq12-q13。并对其进行了部分DNA顺序分析,结果证实DXFD52是人基因组中至今未被分离到的一个单拷贝DNA片段。继而对DXFD52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并以其为探针在中国重庆地区正常人群中(随机个体38例、3个正常家系成员11例)进行了RFLP研究,发现该探针具有识别Hind Ⅲ,Bgl Ⅱ,Hinf Ⅰ的RFLP。  相似文献   

14.
以铜超氧化物歧化酶(CunSOD, n=1—4)作为野生型CuZnSOD突变体的一种模型, 研究了其在二价金属离子(Mg2+, Mn2+)存在下由非氧化途径断裂DNA的活性, 并与CuZnSOD和脱辅基SOD(apoSOD)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Mg2+或Mn2+存在下, CunSOD断裂DNA的活性高于CuZnSOD和apoSOD, 并且DNA的断裂活性受二价金属离子浓度、pH及酶浓度等因素影响. 相对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 CunSOD断裂DNA的相对能力按Cu1SOD2SOD≈Cu4SOD3SOD的顺序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对启东鸭肝癌中存在的人HBV样DNA~([3])(pDKHBV)的全序列分析。本工作建立了pDKHBV的M_(13)重组克隆及亚克隆,并应用末端终止法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它长3218bp,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无关,而同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有91%以上同源性(其中与adw_2亚型有99.0%同源性),存在与HBV一致的4个开放阅读框架,并在Pre-S_1基因下游59个核苷酸,以及C基因3′端分别有1个和2个核苷酸的缺失,造成Pre-S_1基因第58个密码子、C基因第158个密码子出现终止信号,以及P基因第21个密码子起发生移码突变。以上结果表明启东鸭肝癌中存在adw_2亚型HBV的非复制型突变体。由于启东鸭肝癌高发且与人肝癌高发有相关性,提示HBV作为人和鸭肝癌共同病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邻香草醛缩牛磺酸Schiff碱铕(Ⅲ)配合物与DNA的插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铕(Ⅲ)与邻香草醛缩牛磺酸Schiff碱配合物[EuTOvL(NO3)]·2H2O(TOy:Schiff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2'-联吡啶,L^3:2-氨基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对DNA均有不同强度的插入作用,其插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配合物的浓度正相关,且与配合物分子适宜的平面性有关,3种配合物对DNA插入能力顺序为:[EuTOvL^1(NO3)]·2H2O〉[EuTOvL^2(NO3)]·2H2O〉[EuTOvL^3(NO3)]·2H2O.  相似文献   

17.
李小峰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1,42(17):24-31
概念转变理论、认知架构理论、概念形成理论都验证了核心概念建构的重要性。基于核心概念建构的进阶路径,介绍了学生理解“物质”概念进阶表征框架、“物质”和学生能力水平进阶表征框架、“物质”结构的学习进阶表征框架、“物质”核心概念区块理论表征框架和“物质”概念描述理论表征框架,并以“水的认识”为例分析了其构造图和结果空间。基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台湾、中国大陆9个国家或地区1至9年级科学课程文件,梳理了学生“物质”核心概念,并从“成分与辨识”“性质与应用”“变化与转化”3个视角划分了学生“物质”核心概念进阶维度,介绍了“物质”核心概念进阶测量方法,以期对我国科学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光谱法研究有机农药污染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CD)等光谱方法研究了有机农药敌敌畏(DDVP)、乐果(DIM)、氧化乐果(OME)及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有效成分吩嗪-1-羧酸(PCA)与端粒脱氧核糖核酸(DNA)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有机农药分子可能主要以嵌入模式与DNA结合,DDVP、DIM、OME以及PCA与端粒DN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17×106、1.48×106、4.52×105和1.80×106 L/mol,与DNA结合能力的大小顺序为PCA>DIM>DDVP>OME。 这些有机农药分子明显不利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有机农药分子的嵌入削弱了DNA碱基对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对DNA的二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使得DNA的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  相似文献   

19.
水稻腊质基因分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腊质基因(Wx)负责胚乳与花粉粒中直链淀粉的合成。我们通过对限制图和DNA顺序有重叠的两个基因组克隆的分析,测定出了水稻Wx基因全长为5499bp的DNA顺序。比较水稻、玉米(Klsgen等)和大麦(Rohde等)中Wx基因的DNA顺序,弄清水稻Wx基因中存在13个内含子和14个外显子,通过微机对外显子顺序的翻译,得出了水稻Wx蛋白包括转运肽在内的609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并计算出它的分子量约为72kD。经比较,水稻Wx成熟蛋白的氨基酸顺序与玉米、大麦的没有明显地差异。但是,水稻Wx基因5′-上游区、3′-下游区和内含子区域的DNA顺序,以及Wx前体蛋白的转运肽区域的氨基酸顺序与玉米和大麦Wx基因的相应区域相比,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却很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大肠杆菌启动子克隆用质粒pHE5,克隆和分离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8种HindⅢ酶解DNA片段和一种SalⅠ酶解DNA片段。我们发现它们都具有指导抗四环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活性。测定了含有这些DNA片段的重组质粒的菌株抗四环素能力。其中最高的可以抗四环素至每毫升约30μg。我们分析了一个DNA片段的部分核苷酸顺序。发现它具有与原核基因启动子极相似的顺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