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合成了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性质的三重态光敏剂分子BDP,研究了其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飞秒/纳秒瞬态吸收光谱及诱导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等性质,发现强极性溶剂对BDP分子的溶剂化效应降低了其ICT态和第一激发三重态(T1态)的能量,从而降低了BDP分子单线态氧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用人血红蛋白(HbA)和HbC首次制备了α_1 99 Lys-α_2 99 Lys交联的Fe(Ⅱ)-Co(Ⅱ)杂化血红蛋白:[α(Fe)β(Co)]_A[α(Co)β(Co)]_CXL,[α(Co)β(Fe)]_A[α(Co)·β(Co)]_CXL等。在500 MHz ~1H NMR和EPR谱仪上研究了它们在载氧、去氧和一氧化碳(CO)配位(无IHP或有IHP存在)时的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变化。由样品的~1HNMR谱的T态和R态标志峰的变化,证明了在氧的配位过程中,氧分子首先结合在α(Fe)亚基上,而不是β(Fe)亚基上。实验结果还表明Hb在吸氧过程中,除了T态和R态之外,还存在一些中间过渡态,IHP的加入大大有利于从R态转向T态。77 K下的EPR谱的结果同样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邓景发  叶良云 《催化学报》1984,5(4):326-333
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了氧在Ag~0Y上的化学吸附态。在TPD谱图上观察到α和β两种吸附态,相应的峰温分别是120—160℃和233—250℃。较仔细地研究了β态,其脱附过程为二级,表明氧以原子态吸附在银表面,脱附活化能为19.69千卡/克分子。ESR的测量结果表明,该原子吸附态为抗磁性的。比较ESR和TPD的结果得出:原子态吸附氧种为O_吸~-。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晶体场中嵌入原子簇的量于化学DV-Xα方法,计算氧物种O2、等在NiO(100)面上阳离子吸附质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分子氧吸附时,产生(0.24<δ<0.88)吸附基团,并随着δ值的升高,进一步分解产生O ̄-基团;各种氧物种的吸附都使得吸附位阳离子的氧化态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多种不同过渡金属络合物对单重态氧的猝灭问题。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络合物猝灭单重态氧的能力主要和络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有关。能形成平面四方形结构的络合物由于中心金属原子易于和1O2分子相接近因而具有强的猝灭1O2的能力,反之形成四面体形结构的络合物则猝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6.
前文提出了一般有机分子的广义αN指数的概念, 建立了计算分子广义αN指数的方案。在此基础上, 本文将中性磷萃取剂的广义αN指数用于其密度、折光率、纸上层析比移值以及磷氧键红外特征频率等物理性质的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相关结果, 说明这种能分辨有微小结构差异的广义αN指数是反映分子性质的一个良好的拓扑指数。  相似文献   

7.
王化云  许禄  苏锵 《化学学报》1991,49(5):424-430
前文提出了一般有机分子的广义αN指数的概念, 建立了计算分子广义αN指数的方案。在此基础上, 本文将中性磷萃取剂的广义αN指数用于其密度、折光率、纸上层析比移值以及磷氧键红外特征频率等物理性质的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相关结果, 说明这种能分辨有微小结构差异的广义αN指数是反映分子性质的一个良好的拓扑指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入射光波长与S0→S2跃迁共振的情形下,卟啉镍配合物(NiP)的振动拉曼光谱。用时间域方法计算了NiP的共振拉曼强度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相对于基态,S2态NiP的分子构型沿着ν8和ν2简正坐标有较大的位移。这些简正坐标主要涉及卟啉环的CαCm键和CβCβ键伸缩运动,以及CαCmCα变角运动。与基态相比, S2态的CβCβ、 CαCm和CαN键分别增大0.27、 0.14、 0.07 pm,而CαCβ键则减小0.20 pm,与前人的赝势分子轨道计算(SPMO)结果相近。还从RR强度角度讨论了S2态的Jahn-Teller畸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聚对氧化偶氧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并用DSC,X-光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对其结构和液晶相进行了表征与研究。观察液晶态织态结构,计算液晶态时分子链间距,并观察聚合物取向液晶态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前文提出了一般有机分子的广义α_N指数的概念,建立了计算分子广义α_N指数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性磷萃取剂的广义α_N指数用于其密度、折光率、纸上层析比移值以及磷氧键红外特征频率等物理性质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相关结果,说明这种能分辨有微小结构差异的广义α_N指数是反映分子性质的一个良好的拓扑指数.  相似文献   

11.
运用超高真空程序升温反应(TPRS)技术研究了氧在电解银上的化学吸附。在宽广的压力范围内(1—10~(-8) torr)考察了几种吸附氧种的变化规律, 并观察到在覆盖度为0.2—0.6时表面吸附物种的突变。用同位素交换和CO滴定实验证实了在电解银表面存在三种氧吸附态: (1) 弱的未解离的分子态吸附(E_d=92 kJ mol~(-1), v=4×10~(11) S~(-1)); (2) 强的解离的原子态吸附(E_d=134 kJ mol~(-1), v=4.7×10~(13) S~(-1)); (3)氧在银体相中扩散。进一步的实验发现, 分子态吸附氧与表面杂质的存在有关。用等温脱附技术研究了氧在银中的扩散, 得到了扩散量随温度增加的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手性锌卟啉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及圆二色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菁  阮文娟  张炎  王树军  南晶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2,60(12):2178-2184
研究了手性α,α,α,β-四-[邻(叔丁氧羰L-酪氨酸)氨基苯基]卟啉 锌[α,α,α,β-ZnT(o-Boc)TyrTAPP](1)和手性α,α,α,β-四-[邻(叔 丁氧羰L-丙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α,α,β-ZnT(o-BocAla)TAPP](2)对 咪唑、2-甲基咪唑、N-甲基咪唑和2-乙基-4-甲基咪唑的分子识别行为,分别 求得主体(1)对咪唑类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N-MeIm) >K(2-Et-4-MeIm),主体(2)对咪唑类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2-MeIm)>K (Im)>K(2-Ek-4-MeIm)>K(N-MeIm),并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主体1和2对咪唑 在客体在CHCl3中分子识别的光谱行为,与热力学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以流动床微分反应器研究了Bi_2MO_3O_(12)-Bi_2O_3催化剂上的丙烯氧化动力学。丙烯和氧的分压范围分别为0.05—0.95atm和0.07—0.80atm。当氧和丙烯分压低于0.30atm时, 丙烯醛的生成速度对丙烯为一级对氧为0.5级。表观活化能为30.1 kcal mol~(-1)。当丙烯和氧分压高于0.30atm时, 丙烯醛生成反应的动力学不能用幂速度方程描述。丙烯醛的生成速度对丙烯和氧分压存在着极大值。热脱附实验表明, 在低于150 ℃时, 分子态丙烯可以吸附于氧化态催化剂。但当温度高于300 ℃时, 丙烯则不以分子态吸附, 且脱附物为丙烯醛、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广阔的温度区(25—500 ℃)氧皆不以分子态处于催化剂上。因此, 建议了以表面双位反应为速控步骤的氧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醛类共还原体系和卟啉类、酞菁类、席夫碱类过渡金属仿生催化体系对分子氧的活化机理及在烯烃环氧化中的应用研究。醛类共还原体系的活性中心为过氧自由基,而卟啉类、酞菁类、席夫碱类过渡金属仿生催化剂与分子氧络合后将配位双氧变为超氧型或过氧型,酞菁还可作为光敏剂,在可见光激发下,与氧气分子发生能量转移,产生单线态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真空-质谱技术研究了紫外线照射下分子氧在锐钛矿型TiO2表面的吸附和脱附机理。氧光助吸附后,锐钛矿表面成为活化表面。活化表面的O2-(分子氧在锐钛矿表面的吸附态)在1.33×10-3Pa的真空中,在能量大于锐钛矿禁带宽度2.9eV的紫外线照射下成为分子氧脱附,氧脱附后的表面在无紫外线照射的氧气氛中对分子氧有吸附作用,该O2-饱和吸附量大于相同氧压下紫外线照射下O2的饱和吸附量。在氧压和光强度相同的条件下,O2-吸附量与表面羟基化程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吕鑫  徐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11):1757-1760
采用在晶体场中嵌入原子簇的量子化学DV-Xα方法,计算氧物种O2,O2^-,O,O^-,O^2-等在NiO(100)面上阳离子吸附质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分子氧吸附时,产生O2^δ-(0.24<δ<0.88)吸附基团,并随着δ值的升高,进一步分解产生O^-基团;各种氧物种的吸附都使得吸附位阳离子的氧化态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7.
胺类对α-溴代萘/β-环糊精体系流体室温燐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研究了不同的胺对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体系RTP发射的影响.发现胺能显著增强α-BrNp/β-CD体系的RTP,发射,RTP强度随着胺的烷基链的增长和支链的增加而增加,且当胺的用量是β-CD用量的一倍时,RTP强度最大.由此认为、胺的影响主要应归因于胺分别从β-CD的二端接近,胺的-NH_2基与β-CD的-OH基形成氢键,而其烷基从CD二端折向空腔,封住了CD的上、下端口.这不仅提高了CD腔内的疏水性,增大了发光体与CD间的包结常数,同时,对外部氧向CD腔内的扩散起着隔离作用,显著减小了三线态氧对腔内发光体激发态的猝灭作用.从而可在不除氧的条件下观察到发光体强的RTP,发射,且体系清澈透明.胺的作用属于超分子化学中的分子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凌可庆  刘志滨 《有机化学》1996,16(2):152-156
[2, 3'-联-1H-吲哚]-3(2H)-酮衍生物(1a~1c)在甲醇中的单重态氧反应给出溶剂捕捉产物4, 后者在分离过程中脱去甲醇分子生成5。考察了标题化合物分子中二氢吲哚酮结构单元以及吲哚结构单元在单重态氧反应中的作用, 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2,3’-联-1H-吲哚]-3(2H)-酮衍生物(1a~1c)在甲醇中的单重态氧反应给出溶剂捕捉产物4,后者在分离过程中脱去甲醇分子生成5。考察了标题化合物分子中二氢吲哚酮结构单元以及吲哚结构单元在单重态氧反应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焦脱镁叶绿酸-a作为光活化农药的光活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焦脱镁叶绿酸-a作为光活化农药的可能性, 利用激光光解时间分辨吸收技术和自旋捕获EPR技术对其光活化机制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焦脱镁叶绿酸-a的光活化反应主要沿II型即单线态氧机制进行. 另外, 还就单线态氧对选定的光敏氧化靶分子(DNA, 亚油酸和L-色氨酸)的作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