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求值问题繁杂多样,但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上册P47有一例:如图1,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分析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6m,如果设梯子的底端滑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是学习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就能够体会知识的发现、应用过程,增加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作者对教材中的折竹抵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问题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猜想、联想、尝试、合作、探究、创新等等能力,在这众多的能力中,“尝试”作为探索式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善于尝试能整体上握住问题探究的方向,试探问题是否可行,是否有进展,是否可以接近目标,是否能缩小问题探究所在的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个“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真实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本文就“问题情境———工作量应用题”的教学实践,谈谈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做法和体会.一、问题情境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第六章“实践与探索”单元教学中的问题4:试对以下情境提出问题,并列方程求解(必要时可对情境作适当补充),学校要制作一个广告牌,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完成此项工作可得报酬450元.此问题从情境看,能从学…  相似文献   

7.
<正>发现是创新的前提,中考中"探究证明型"问题就是从发现到创新的具体展现.此类问题一般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类比探究,并进行拓展研究,因此在解决过程中,要注意"思前想后",注意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面问题解决的提示作用.下面通过两例欣赏一下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让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北京的地铁在各个时段总是不乏等车的乘客,而车次的数量相比于高峰时段汹涌的人流来说总是显得少之又少.那么,乘客等车消耗的时间又是多少呢?地铁车次开来的频率是否能在满足总体运输量的前提下,尽量不让任何一个乘客等车太久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让人们了解地铁车次频率配置得是否合适.对于车次频率配置问题的研究应包括对人流总体运输量需求的分析计算、对乘客等车时间的人性考虑,以及地铁公司经济性的考虑等诸多方面因素.笔者研究了如何用数学工具对地铁六号线乘客等车时间进行统计计算,试图为地铁车次频率的安排提供一个科学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方案设计型问题频频出现,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命题者重点关注的热点题型之一.由于这类题型一般是以生活、生产、市场、经济等热点问题为素材,且试题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关系错综复杂,因此要求同学们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数学建模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方案,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12.
李强 《中学数学》2013,(2):70-71
八年级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课本中介绍了四种:边边边(SSS)公理、边角边(SAS)公理、角边角(ASA)公理和角角边(AAS)定理,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在判定全等时,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斜边、直角边"(HL)定理.而众所周知,"SSA"是不能用来作为判定任意两个三角  相似文献   

13.
14.
常瑞连 《数学通报》2006,45(7):56-5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初等数论初步”设置为选修课,这对健全高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必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前,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少了解,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不适应,严谨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奇巧多变的方法,难以把握,陌生的数学问题,更令学生望而生  相似文献   

15.
1.问题:如图1,一个矩形ABCD所在平面,先绕AB逆时针旋转θ(0<θ<π),再绕BC逆时针旋转θ(0<θ<π),所得平面与原来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多少?这是一个看似熟悉解答起来又感到棘手的问题,由于两次旋转的轴不同,对作出二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及它们的关系难以找到,所以直接作出平面角进行解答有点行不通.故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进行解.2.问题的解答:图2方法一:如图2,建立坐标系,设OA=OC=1,平面OABC绕OC逆时针旋转θ(0<θ<π)后为平面OCDE,绕OE逆时针旋转θ(0<θ<π)后为平面OEFG,令CG=h,则O(0,0,0),A(1,0,0),C(0,1,0),E(1,0,tanθ),G(0,1…  相似文献   

16.
一、剪下一个角同学们可能遇到过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还剩多少个角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说明.图(1)沿∠C的两边截去,不经过点B、点D,还剩5个角,即得一个五边形.图(2)沿∠C的一边截去,经过点D(或点B),不经过点B(或点D),还剩4个角,即得到  相似文献   

17.
18.
<正>1.问题背景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靠前模拟数学试题第8题:有一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为3,现用一张圆形的包装纸将其完全包住(不能裁剪纸,但可以折叠),那么包装纸的最小半径为___.原题最先给出的答案是2(3)(1/2),后文[1]将圆心离开底面中心,通过下移,使顶点C露出来的方式找到了比2(3)(1/2),后文[1]将圆心离开底面中心,通过下移,使顶点C露出来的方式找到了比2(3)(1/2)更小的答案;文[2]则  相似文献   

19.
黄强 《中学数学》2022,(23):74-75
<正>数学探究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突出通过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尝试以两条主线来组织一次课堂探究活动.第一条线是从一个问题抽象到一般问题;第二条线是基于学科知识发展逻辑.设计如下.首先,教材中有很多结构相似的习题,因此先选择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探究起点,确定探究方向.如,2003年人教版选修2-1复习参考题B组第3题和习题2.4的A组第6题,对比两题,B组第3题的点D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定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永栋老师在《巧作“抽屉”妙证一赛题》(见《中学数学月刊》98年第1期)一文中巧妙地解决了如下问题:在1~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中,任取18个,证明一定存在四个数,其中有两个数之差等于另两个数之差(这里规定:差是大数减去小数之差)作者并提出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对任取18个数,能否再减少些仍使命题成立?本文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给出了它的一般定理为叙述方便起见,先从这个实例谈起例在1~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中,任取16个,证明一定存在四个数,其中有两个数之差等于另两个数之差(这里规定:差是指大数减去小数之差).证国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