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水溶液中以Cu(NO3)2•3H2O, 2-mpac和KSCN反应得到了一个通过硫氰酸根桥连的混配配合物[Cu(2-mpac)(SCN)(H2O)•H2O]n (1) (2-mpac: 5-methylpyrazine-2-carboxylic acid), 利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单晶X射线衍射, 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 晶体学数据: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5567(2) nm, b=1.0339(3) nm, c=1.0532(3) nm, α=64.030(2)°, β=77.620(3)°, γ=85.945(3)°, V=0.5321(3) nm3, Z=2, S=1.061, 最终偏离因子[I>2σ(I)] R1=0.0444, wR2=0.0905, 对于全部数据R1=0.0647, wR2=0.0988.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的Cu(II)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Bi(Hcydta)•5H2O和Nd(NO3)•6H2O按1︰1的物质的量比,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含Bi(III)-Nd(III)的异核配位聚合物{[(NO3)Nd(H2O)4(μ3-cydta)Bi(μ-ONO2)]•2.5H2O}n.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 晶胞参数: a=0.9235(3) nm, b=1.0902(4) nm, c=1.4253(5) nm, α=71.840(4)°, β=86.877(4)°, γ=76.991(4)°, Z=2, Mr=936.65, V=1.3284(8) nm3, Dc=2.342 g• cm-3, μ=8.646 mm-1, F(000)=900, 最终偏离因子R1=0.0406, wR2=0.1124. 在该配合物中, 铋(III)与配体cydta4-的4O2N和1个硝酸根中1个O原子以及邻位分子的硝酸根形成8配位的畸变双帽三棱柱. 钕(III)与4个水分子的O, 1个硝酸根中2个O以及来自3个不同配体cydta4-的桥联羧基O结合, 形成9配位的三帽三棱柱构型. 羧酸根在Bi—Nd和硝酸根在Bi—Bi间的桥联作用, 使得整个配合物分子连接成无限二维框架结构. 热分析以及分解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热分解经历脱水、配体热分解、硝酸盐转变成氧化物等多步连续分解过程, 最后在625 ℃失重恒定.  相似文献   

3.
在酸性条件下, 分别合成了四氯合钯(II)离子与2种喹诺酮(诺氟沙星, NFLX=C16H18N3O3F; 环丙沙星, CPLX=C17H18N3O3F)离子形成的配合物(NFLXH)2[PdCl4]•2H2O (1)和(CPLXH)2[PdCl4]•2H2O (2). 用元素分析、IR、UV以及摩尔电导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结构参数: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84561(17) nm, b=0.94191(19) nm, c=1.2832(3) nm; α=111.26(3)°, β=97.23(3)°, g=96.38(3)°, V=0.9312(4) nm3, Z=1, 最后吻合因子R=0.040, wR=0.088. 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配合物对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 与DN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 Kb(1)=2.06×104, Kb(2)=2.43×104. 其后测试了配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 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分析法(MTT法)测试后发现配合物1和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原髓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相应的喹诺酮分子本身, 其中配合物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可高达(95.4±3.7)%, 半数抑制浓度(IC50, 72 h)为(124.5±10.3) μmol•L-1.  相似文献   

4.
纳米CdS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世华  黄建滨 《化学学报》2008,66(13):1534-154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H=12.0及不同温度下, CdS纳米晶与明胶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实验发现在明胶溶液中CdS的生成对明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用Lineweave-Burk方程处理实验数据, 发现CdS与明胶发生反应生成了配合物, 结合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 (285 K: 1.07×104 L•mol-1; 292 K: 9.69×103 L•mol-1; 299 K: 8.06×103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14.18 kJ•mol-1; ΔrGm=-21.98/-22.28/-22.36 kJ•mol-1; ΔrSm=27.36/27.74/27.36 J•K-1•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 根据Fö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4.09 nm,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为探讨纳米颗粒与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N,N′-二(5-四唑基)胺为含能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能配合物[Mn(BTA)(phen)2•5H2O] (1) (BTA=N,N′-二(5-四唑基)胺, phen=1,10-phenanthroline), 利用元素分析, 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配合物1对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HMX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降低HMX的分解峰温. 晶体学数据: 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0752(6) nm, b=2.6913(14) nm, c=1.0965(6) nm, β=107.953°, V=3.019(3) nm3, Z=4, S=1.010, 最终残差因子[I>2σ(I)] R1=0.0420, wR2=0.1084, 对于全部数据R1=0.0608, wR2=0.1207.  相似文献   

6.
用TAM air微量热仪测定了新合成的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RE(Hsal)2•(tch)•2H2O (RE=La, Sm; Hsal=C7H5O3; tch=C4H6NO2S)在37.00 ℃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 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作用下, 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最大发热功率Pmax、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抑制率I和半抑制浓度cI,50等热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在低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下为抑制作用, 即稀土配合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 也称为Hormesis效应. 配合物La(Hsal)2•(tch)•2H2O和Sm(Hsal)2•(tch)•2H2O的半抑制浓度cI,50分别为7.60和1.62 mg•L-1. 即配合物Sm(Hsal)2•(tch)•2H2O的抑制效果优于La(Hsal)2•(tch)•2H2O.  相似文献   

7.
马志宏  李放  刘晓焕  林进 《有机化学》2009,29(8):1294-1297
由C9H6-n-BuH与Ru3(CO)12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 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配合物(η5-C9H6-n-Bu)2Ru2(CO)4.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η5-C9H6-n-Bu)2Ru2(CO)4的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 a=0.8880(5) nm, b=1.2337(8) nm, c=1.3235(8) nm, α=83.054(12)°, β=76.683(10)°, γ=77.036(12)°, V=1.3713(15) nm3, Dc=1.588 g•cm-3, m=1.134 mm-1, F(000)=658, Z=2, R1=0.0993, wR2=0.2459.  相似文献   

8.
葛红光   范广  陈三平  高胜利 《化学学报》2006,64(24):2501-2504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离子型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 (H2PDC=吡啶-2,6-二甲酸, phen=1,10-菲啰啉).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晶体数据解析表明, 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1.0092(4) nm, b=1.4599(6) nm, c=1.4933(5) nm, α=73.982(2)°, β=78.652(2)°, γ=75.184(3)°, V=2.0256(13) nm3, Z=2, F(000)=1004, μ=1.014 mm-1, R1=0.0538, wR2=0.1493. 配合物中的结晶水分子形成一个(H2O)12水簇, (H2O)12水簇通过氢键连接为二维水网, 最终构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苯并咪唑吡啶镍配合物[Ni(C12H9N3)3](ClO4)2•H2O, 通过IR, 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 a=1.20076(5) nm, b=1.22545(5) nm, c=1.49077(5) nm, α=88.2430(10)°, β=71.7970(10)°, γ=72.544(2)°, Z=2, 最终偏离因子R1=0.0608, wR2=0.1859. 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6个配位氮原子形成八面体的几何构型. 用共振瑞利散射(RRS)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产物并出现了相应的新的RRS光谱, 且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引起共振瑞利散射增强, 在低离子强度的环境下与DNA的作用比较明显.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1,3,5-苯三乙酸-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柔性三脚架配体1,3,5-苯三乙酸(H3bta)与Ho(NO3)3•6H2O在水热条件下组装得到了一个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Ho(bta)(H2O)]•1.26H2O}n (1).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0.7621(4) nm, b=0.9634(4) nm, c=1.0500(5) nm, α=106.409(18)°, β=105.273(18)°, γ=100.88(2)°, Z=2, V=0.6839(6) nm3, Dc=2.208 g/cm3, μ=5.824 mm-1, F(000)=437, R1=0.0224, wR2=0.0462. 在1.8~300 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该配合物固体样品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Cd2+和[Cr(CN)6]3-为建筑基元通过自组装合成普鲁士蓝类配位聚合物KCd[Cr(CN)6]•H2O (1•H2O), 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配位聚合物1•H2O属于面心立方晶系, 空间群Fm-3m, 晶胞参数: a=b=c=1.09059 mn, α=β=γ=90°. 配位聚合物1•H2O是由K+, Cd2+, [Cr(CN)6]3-离子和一个结晶水分子组成的三维多孔结构.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失水样品1的骨架结构在120~ 200 ℃之间保持稳定. 氮气吸附脱附研究表明: 失水样品1具有683.6 m2•g-1的比表面积, 氮气最大吸附量为8.83 mmol•g-1.  相似文献   

12.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混合价配位聚合物 [Cu(en)2H2O]2•8H2O,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IR, UV, TG-DSC等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88678(12) nm, b=2.30383(14) nm, c=2.61234(16) nm, α=90°, β=95.844(1)°, γ=90°, V=11.2964(12) nm3, Z=4, Dc=3.954 g/cm3, R1=0.0975, wR2=0.2041. 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聚合物中杂多阴离子骨架通过氧桥相连并形成一维无限链. 热性质研究表明, 形成标题化合物后杂多阴离子骨架分解温度大约在600.4 ℃, 热稳定性较母体杂多酸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沉淀法制备了La0.9M0.1Ga0.8Mg0.2O3-α (M=Ca2+, Sr2+, Ba2+)陶瓷样品的前驱体, 沉淀剂来自尿素在水热条件下的水解产物. 前驱体经煅烧和烧结后得到陶瓷样品. XRD显示样品具有单一的斜方晶LaGaO3钙钛矿结构. 同位素效应和氢的电化学透过(氢泵)实验证明陶瓷样品具有质子导电性. 用AC阻抗谱法测定了样品在300~600 ℃、氢气气氛中的质子电导率, 其大小取决于La位掺杂的碱土金属离子: σ(M=Sr2+)>σ(M=Ba2+)>σ(M=Ca2+). 以La0.9M0.1Ga0.8Mg0.2O3-α为固体电解质进行了常压合成氨, 最佳合成温度为520 ℃. 当施加的电流密度为1 mA•cm-2、合成温度为520 ℃时, 氨产率分别为: 1.63×10–9 mol•s-1•cm-2 (M=Ca2+), 2.53×10-9 mol•s-1•cm-2 (M=Sr2+)和2.04× 10-9 mol•s-1•cm-2 (M=Ba2+).  相似文献   

14.
由乙酰基二茂铁(1)与4-长链烷氧基-3-溴苯甲酸甲酯(2)通过酮酯缩合反应, 合成了1-二茂铁基-3-(4-烷氧基-3-溴苯基)-1,3-丙二酮(3). 标题化合物3为首次合成, 具有复杂的共振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1-二茂铁基-3-(4-十二烷氧基-3-溴苯基)-1,3-丙二酮(3c)的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8677(5) nm, b=0.8791(5) nm, c=2.1444(11) nm, α=101.489(9)°, β=94.784(10)°, γ=102.522(9)°, V=1.5511(14) nm3, Dc=1.273 g•cm-3, μ=1.801 mm-1, F(000)=618, Z=2, R1=0.0597, wR2=0.13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