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303 K恒温条件下,以NaCl为电解质保持离子强度为0.16 mol·L-1,用pH滴定法研究了M(Ⅱ)-Dopa(多巴)二元配合物在0~60%(V/V)的丙二醇(PG)-水体系中的生成平衡。在PG-水体系中,Ca(Ⅱ)和Mg(Ⅱ)的典型配合物为MLH,ML2,ML2H和ML2H2,而Zn(Ⅱ)的典型配合物为ML,MLH,ML2,ML2H和ML2H2。根据静电和非静电力解释了稳定常数随介质的介电常数而变化的倾向。还讨论了在不同组成的丙二醇(PG)-水体系中配合物物种随pH值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M髤[M=Co,Ni and Cu]与L-多巴(L)和1,10-菲咯啉(X)在的1,4-二氧杂环己烷(DOX)-水混合物【0~60%(V/V)】三元配合物体系在(303.0±0.1)K和离子强度为0.16 mol.L-1情况下进行pH滴定。结果表明:对Co髤和Cu髤而言,三元物种为MLX2H,MLXH,ML2X和MLX,但对Ni髤而言,三元物种为MLX2H,MLXH和MLX。三元物种的稳定性和浓度随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变化趋势根据静电和非静电力作出解释。同时还给出了物种在不同pH值的DOX-水混合物中的分布图。根据滴定曲线推论了各种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用两种方法解释了三元配合物比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镉离子浓度为5.00×10-5~2.00×10-4mol.L-1、甘氨酸与镉离子浓度比为100~400条件下,应用示差脉冲极谱技术测定不同溶液pH值时镉(Ⅱ)-甘氨酸体系的极谱峰电位和峰电流,依据极谱峰电位随溶液pH和自由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建立合适的金属配合物体系模型。通过求解体系的质量平衡方程及拟合试验配合物形成曲线,用计算机分析程序优化得到MHL、ML、ML2、ML3和ML2(OH)五种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β)分别为9.67±0.15,4.35±0.02,7.83±0.03,10.04±0.04和11.48±0.13。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 pH 滴定法测得25.0±0.1℃时0.1mol·dm~(-3)KNO_3水溶液中邻苯二酚-3,6-二甲撑亚氨基二乙酸(CBMIDA,H_6L)的六级酸解离常数及 CBMIDA 的镁(Ⅱ)、钙(Ⅱ)、锶(Ⅱ)、钡(Ⅱ)、镍(Ⅱ)、锌(Ⅱ)、钴(Ⅱ)、镉(Ⅱ)、锰(Ⅱ)、铜(Ⅱ)、铁(Ⅲ)、钍(Ⅳ)和铀酰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K_(MH_2L)~M、K_(MHL)~M、K_(ML)~M、K_(M_2L)~M 及配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K_(MH_2L)~H 和 K_(MHL)~H.讨论了 CBMIDA 的逐级酸离解的动态平衡机理以及金属离子与 CBMIDA 形成的各种配合物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铜反应,获得配合物Cu(Ⅱ)L1.H2O.0.25CH3CH2OH(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当将反应混合溶液的pH值调至8~9,获得Cu(Ⅱ)ClL2.3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镍反应,获得配合物Ni(Ⅱ)L1.2.75H2O(4).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4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2~4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2中,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4],在配合物3中,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3Cl],在配合物4中,镍原子为六配位[NiN2O4],三个配合物均为畸变八面体结构.抑菌活性大小的顺序:配合物3>配合物2>化合物1.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种salen型配体及其具有N2O2配位模式的salen型铜、镍金属配合物ML1和ML2[M=Cu,Ni;salen型配体L1=N,N'-双(4-羟基-邻羟苯亚甲基)-2,2'-联苯二胺;L2=N,N'-双(3,5-二叔丁基-邻羟苯亚甲基)-2,2'-联苯二胺];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元素分析等对配体及目标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发现,在-1.5~+1.5 V电势扫描中,CuL2和NiL1只有一组单电子准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而NiL2发生了两次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7.
罗丹明B-酰肼和8-羟基-7-喹啉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荧光探针(L),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L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乙腈溶液[V(MeCN)∶V(H2O)=19∶1,pH7.0]中,L可高选择性的识别Cu(Ⅱ)。Cu(Ⅱ)能诱导L内酰胺结构开环并形成1∶2型的配合物L-Cu(Ⅱ),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配体-1,7-N,N′-二(邻氨基苯基)-1,7-二氮杂-4,10-二氧杂环十二烷[L]。经元素分析~1H、~(13)C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并藉该配体合成了Cu(Ⅱ),Cd(Ⅱ),Ag(Ⅰ),Ni(Ⅱ)四种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Cl_2]_2·L,[CdCl_2]_2·2L·2H_2O_2[AgNO_3]_2·L,[NiCl_2]_2·L·H_2O.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分析。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有明显位移或分裂;紫外特征吸收峰稍有位移。但摩尔吸光系数改变很大;摩尔电导表明配合物为1:1或接近2:1型电解质;差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Cd(Ⅱ)、Ni(Ⅱ)>Cu(Ⅱ)>Ag(Ⅰ)。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ESR谱分析,并且对甲醇溶液中Cu(Ⅱ)与配体(L)的掺入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pH法,在25.0±0.1℃,0.1M NaClO_4,30%(V/V)乙醇水溶液中,测定了以邻菲罗啉(phen)为第一配体(A),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p-RphG;R=CH_3O,CH_3,H,Cl:G=NHCH_2COOH)为第二配体(B)的Cu(Ⅱ),Ni(Ⅱ),Co(II),Zn(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1ogK_(MAB)~(MA).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二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存在着直线自由能关系,即logK_(MAB)~(MA)=apK_B+C.文章讨论了影响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以用金属离子与phen之间形成π反馈键来解释.与二元体系比较,Ni(Ⅱ)和Zn(Ⅱ)的三元配合物稳定性增长更大.此现象可以用π反馈键的生成以及分子内配体的芳环之间的重叠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 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铜反应, 获得配合物Cu(Ⅱ)L1·H2O·0.25CH3CH2OH(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 当将反应混合溶液的pH值调至8~9, 获得Cu(Ⅱ)ClL2·3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 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镍反应, 获得配合物Ni(Ⅱ)L1·2.75H2O(4). 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4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配合物2~4的晶体结构. 在配合物2中, 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4], 在配合物3中, 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3Cl], 在配合物4中, 镍原子为六配位[NiN2O4], 三个配合物均为畸变八面体结构. 抑菌活性大小的顺序: 配合物3>配合物2>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1,1,1,5,5,5-六氟-2,4-戊二酮-钴(Ⅱ)二水[Co(hfac)2(H2O)2]与5,10,15,20-四(五氟苯基)卟啉(H2tpf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钴卟啉[Co(tpfpp)]的反应动力学.在钴(II)配合物大大过量时,此反应对卟啉为一级,且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钴(Ⅱ)配合物的浓度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根据实验事实,讨论了此反应的机理,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pH 6.5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S2-与茜素红(ARS)-Cu(Ⅱ)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S2-的加入使ARS-Cu(Ⅱ)配合物在587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结果显示:S2-对Cu(Ⅱ)的强结合能力致使配合物ARS-Cu(Ⅱ)分解,释放出ARS,致使体系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S2-浓度在1.02×10-6~2.2×10-5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S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2×10-7mol/L。已用于废水中S2-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3%~102.0%。  相似文献   

13.
寡聚酸合锌(Ⅱ)的合成及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乙醇介质中,用寡聚酸钾与硫酸锌反应合成的寡聚酸合锌(Ⅱ)配合物,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V水∶V乙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最优反应条件为:V水∶乙醇=1∶1;温度60℃;时间5h.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均显示,Zn2+与寡聚酸配位.寡聚酸合锌(Ⅱ)配合物中金属配位方式为单齿和双齿配位.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应用寡聚酸合锌(Ⅱ)防治烟草病毒病,试验结果表明寡聚酸合锌(Ⅱ)具有较强的防治烟草病毒病的作用.寡聚酸合锌(Ⅱ)作为新型的抗病毒制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3,5-三(N-α-吡啶亚甲基氨亚甲基)苯三铜(Ⅱ)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拟物催化4-硝基苯酚醋酸酯(NA)水解动力学.在pH为7.5~9.3范围内配体与铜(Ⅱ)形成了13(配体铜离子)配合物.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NA及配合物浓度皆呈一级反应,其水解速率方程v=kToba[NA]=([ML]t+[OH-]+ko+i)[NA].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MLH-l在一定范围内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kMLH-1的最大值和kOH分别为0.266,8.57mol-1@m3@s-1,ko为NA的溶剂解常数,ko=1.28×10-6s-1(25.0±0.1℃,I=0.10,0.020Tris缓冲溶液),kMLH-1值较以前报道的配合物更大,显示该配合物催化活性更高,表明Cu(Ⅱ)配合物中的Cu…OH-是有效的亲核试剂,对底物NA酯的水解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1),[Co(btec)0.5(pz)3]n(2),[Co(phen)(Hbtc)(H3btc)(H2O)2].3H2O(3)和[Co(Imh)2(anis)2(H2O)](4)(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pz=吡唑;H3btc=1,3,5-均苯三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Imh=咪唑;Hanis=对甲氧基苯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漫反射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Co(Ⅱ)配聚物,Co(Ⅱ)为四配位。配合物2~4中,Co(Ⅱ)均为六配位。配合物2为1D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进一步网联成2D。配合物3和4为分子型配合物,然后再分别由氢键进一步网联成3D和2D。SPS结果显示,4种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SPV),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重点是采用SPS技术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离子配位环境对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尝试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相结合来分析、指认SPS各响应带。  相似文献   

16.
以两种V型的配体4,4′-二吡啶基苯(1,3-dpb)和4,4′-二羧基二苯砜(H2sdb),和钴(Ⅱ)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1个配位聚合物{[Co(dpb)(sdb)(H2O)2]·2H2O·DMF}n(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晶衍射、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中Co(Ⅱ)的2个顶点被水分子占据,相邻的钴(Ⅱ)离子连接着1,3-二吡啶基苯和4,4′-二羧基二苯砜形成一维的双绳链,相邻的链之间通过羧基-配位水和配位水-配位水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之间通过砜基-配位水间的氢键又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紫外-可见光谱。  相似文献   

17.
采用Cu, Zn, Ni为“牺牲”阳极, 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L-异亮氨基酸Schiff碱的乙腈溶液中电解合成了Cu(Ⅱ), Zn(Ⅱ)和Ni(Ⅱ)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nH2O(L=C13H15NO3, M=Cu(Ⅱ), Zn(Ⅱ), Ni(Ⅱ), n=1, 1, 2), 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 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 电合成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 接近0.5 mol/F[Zn(Ⅱ), Ni(Ⅱ)]和1.0 mol/F[Cu(Ⅱ)], Cu(Ⅱ)配合物中Cu(Ⅱ)L/Cu(Ⅰ)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0.79 V.  相似文献   

18.
在pH 2的水溶液中,钯(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TBAB)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此三元配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2.0×10-3mol·L-1,酸度为pH 2.0时,钯(Ⅱ)被定量浮选.汞(Ⅱ)、铅(Ⅱ)、钨(Ⅵ)和钒(Ⅴ)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钯(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100μg钯(Ⅱ)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浮选率达99.7%.  相似文献   

19.
王鹏  李莹  杨文斌  赵静静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1):2301-2305
以3,5-二羧基苯氧乙酸(H3L)为配体与醋酸镉在不同pH条件下获得了2个Cd(Ⅱ)配合物[Cd(H2L)2(H2O)4](1)、[Cd(HL)]n(2),通过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分别为配位分子和三维配位聚合物,其结构的形成与水热条件的pH值密切相关。该结果对以pH值控制配合物结构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UV-Vis光谱和氧电极实验证明2,3-二氨基丙酸(DAPA)钴(Ⅱ)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吸氧性能和吸氧-放氧可逆性. 根据配合物光谱随pH值变化的pH-A曲线可知, 该配合物在pH值高于6.5后发生氧合反应, 在pH=7.0~10.0范围内生成稳定的形态; 在pH=8时用等摩尔比法及量气法对氧合配合物的组成比进行了测定, 得出n(Co)∶n(DAPA)∶n(O2)=1∶2∶1; 在波长384 nm和pH=7.0条件下, 利用UV-Vis光谱考察了配合物在室温、 水溶液中的吸氧-放氧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在85 h内连续吸氧-放氧可逆循环150次后仍具有5%的氧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