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袁一鹏 《物理》1990,19(2):121-122
真空系统返油是使用有油真空抽气机组一直存在的问题.返油来源于真空机械泵的密封油及真空油扩散泵的工作泵油.返油直接影响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和真空系统的污染程度.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和研究部门要求真空泵返油率极低和真空系统的超净.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由于真空油扩散泵价廉,使用也方便.已成为大量使用的获得真空的为设备,而返油率是它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和日本都有测量标准,但这些标准都只对测量高返油率适用.目前真空油扩散泵制造已向低返油率方向突进,低返油率的测量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英国Edw…  相似文献   

2.
设计制作了基于玻璃扩散泵的两级泵真空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具有良好的透视性,适合本科初级阶段的实验教学;实验中融合计算机识别算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高效采集数据.开展了真空的获得与测量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包括:低真空的抽气与漏气实验,测量抽速与漏率;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观测扩散泵运转过程;腔体真空度与位置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流导对真空的影响.较为全面地将真空基本概念融入实验,并与自动化采集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3.
既有高速铁路进一步提速受限,构建低真空管道运行超高速列车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运用滑移网格技术,建立动车组列车和低真空管道的三维耦合模型,考虑管道气体的瞬态压缩效应,分析低真空管道横截面积、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管道环境温度和环境压力对车体表面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真空管道横截面积、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管道环境温度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Fe75B16.67Si8.33非晶合金,通过真空钎焊获得了钨/低活化钢接头.通过对钎焊接头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发现在1250℃保温10min下所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无孔洞、裂纹等宏观缺陷,接头组织中生成了Fe固溶体、Fe3B和FeWB金属间化合物,拉伸强度高达450MPa.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EAST真空室内巡视系统(IVVS)系统对EAST真空室第一壁进行巡检操作的工作原理,并基于系统部分材料出气率测试对其真空性能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在有效抽速为1064L·s–1的条件下,IVVS系统试验样机所采用的真空容器的极限真空度为3.37×10–3Pa.为优化IVVS真空性能,结合材料放气率试验,将部分材料更换为放气率低的材料,对系统进行烘烤处理,并对其中的相关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系统的真空性能有明显提高,在同等抽速条件下的极限真空度在1×10–4Pa范围内,能够满足EAST接受的真空环境要求.此外,抽气机组增添低温泵可以更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真空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真空蒸发制备铝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主要包括了真空的获得、真空的测量以及蒸发制备铝的的原理和主要事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改进工作对真空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退激发压缩真空态归一化函数的产生函数, 获得了归一化的退激发压缩真空态. 借助于此态的归一化常数和中介表象理论, 我们得到了退激发压缩真空态的量子Tomogram函数和一些新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支架、镜片在光学平台上组装迈克耳孙干涉仪,并进行了测试和改进.利用该装置测量了空气折射率以及载玻片折射率.模块化的自由组装充分锻炼了学生调节光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真空技术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真空镀膜、真空成型、真空干燥以及电真空器件的制造等方面均离不开真空技术,特别在近代一些尖端科研项目如高能粒子加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科学和空间技术等项目中真空技术都具有关键的地位.因此工科院校中作为近代物理实验开设这一题目是非常必要的.本装置以真空镀膜为中心带动了真空技术的实验教学.其中包括真空的获得、真空  相似文献   

10.
HL-2A装置的1MW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在单只速调管的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工程调试。建立了低杂波真空系统,天线真空度为2.3Pa,传输系统真空度为4.30×102Pa,天线对装置的漏率为1.675×10-4Pa?m3.s-1。采用低真空条件下充气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有效地降低和避免了打火情况的发生,初步分析了低杂波系统的真空性能以及对HL-2A装置真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巴黎-爱丁堡压机(Paris-Edinbrugh press)因具有大体积样品、便携、结构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子源进行高压原位中子衍射实验.但因单轴加压而导致封垫和组装不断沿径向向外流动的特点,给高压下组装的加热效率、保温效果、上下压砧的绝缘及热电偶连接等方面带来困难,从而使得巴黎-爱丁堡压机在高压下的温度加载非常具有挑战性.本文通过对高温高压组装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组装的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通过对热电偶引线方式的优化,实现了高压下温度的直接测量.设计的HPT-3组装和HPT-3.5组装在高压下的温度加载最高可分别达到2000 K和1500 K,并且二者较大的样品尺寸满足中子衍射实验的需求.原位高温高压中子衍射实验结果说明, HPT-3组装在压力8.5 GPa、温度1508 K的条件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样品的中子衍射谱,同时该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组装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王艳 《物理通报》2016,35(7):89-90
用集气瓶、 橡皮塞、 电炉丝和 U形管组装而成的电热与电阻、 电流、 时间的实验装置, 代替实验室中现 有的“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装置. 能降低实验成本、 节省经费; 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 对装置的制作、 组装和使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单个分子的层次上研究低维分子纳米结构的生长,理解组装机制并实现结构与特性的有效控制,是低维体系物理及其器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础上,对功能分子在金属表而上的自组装特性等进行了综述.对理论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后,综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研究金属基底上分子自组装结构、界面特性、结构控制、单分了成像机制、单分子量子调控以及单分子输运性能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解释功能分子组装与界面物理化学特性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有机硅烷 /Ag2 O纳米微粒复合膜 .应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通过硅烷偶联剂 3 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在单晶硅基底表面的成功组装 ,获得了较为均匀的硅烷化表面 ,而Ag2 O纳米微粒可在硅烷化表面成功地进行组装 ,并呈亚单层排布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加速器极高真空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天 《中国物理 C》2008,32(Z1):46-48
介绍了国内外要求在极高真空条件下运行的部分粒子加速器概况; 极高真空系统材料选择和处理工艺方面的进展; 真空获得设备的选择和抽气方法的创新性进展; 极高真空条件下的检漏方法研究及极高真空度的测量和校准现状.  相似文献   

16.
HL-1托卡马克装置工程联调时,内真空系统经200℃60小时烘烤和7万次脉冲放电清洗,接着作了124次低参数托卡马克放电。在环向磁场为15kG下获得了60kA的等离子体电流,等离子体存在时达85ms,本文总结分析了HL-1工程联调期间真空系统的烘烤、真空室的放电清洗技术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真空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把特定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在要求时间内降低到所需程度及其相关问题的技术学科.真空技术的内容包括真空获得、真空测量、真空检漏、真空系统的设计计算、真空材料的研制等.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真空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解放前,我国真空技术十分落后,根本没有真空工业,电真空事业中只有一些简陋的灯泡制造业,“真空”的应用十分罕见.虽然我国个别科技工作者对真空技术的发展有过创造性贡献,但是,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我国真空技术事业得不到发展. 解放后,正如其他科学技术事业一样,我国的真空技术事业…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要求在极高真空条件下运行的部分粒子加速器概况;极高真空系统材料选择和处理工艺方面的进展;真空获得设备的选择和抽气方法的创新性进展;极高真空条件下的检漏方法研究及极高真空度的测量和校准现状.  相似文献   

19.
自制了金属真空系统,阐述了温差电偶真空计校准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静态膨胀法校准温差电偶真空计的测试方法.在低真空度时金属真空系统表面放气不显著,适用于真空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强激光烧蚀低密度有机材料形成等离子体射流碰撞,可以对材料进行准等熵加载,比激光冲击加载应变率低,相同压强下可以获得更高的压缩度和更低的温升,在状态方程、飞片加速等方面有很强的应用前景.在星光Ⅲ置上首次开展了等离子体射流驱动小尺寸铝飞片及姿态诊断联合实验.通过调控有机材料厚度和真空间隙长度,获得了厚度20μm、直径约400μm的铝飞片,飞片加速时间长达200 ns.基于ps拍瓦激光的高能X光背光照相结果显示铝飞片在飞行约400μm距离后仍然保持了很好的飞行姿态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