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在含水介质中比色荧光双通道单一选择性识别CN-的传感器分子1-羟基萘甲叉酰肼乙基-3-羟基萘甲叉酰肼甲基苯并咪唑溴鎓盐(J1)。 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3:2)HEPES 的缓冲体系(pH=7.2)中分别加入F-、Cl-、Br-、I-、AcO-、HSO4-、ClO4-、H2PO4-、SCN-和CN-等阴离子后,只有CN-的加入会使得溶液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相应地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4:1)HEPES的缓冲体系(pH=7.2)中加入CN-,溶液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 这一识别过程,不会受到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1.57×10-7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3.875×10-4~2.15×10-2 mol/L。 荧光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4.63×10-6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0.8×10-4~1.60×10-3 mol/L。 此结果表明,J1是一种良好的用于识别 CN-的化学传感器,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性强的识别性能。 与此同时,基于J1对于CN-的高选择性识别我们制备了CN-的检测试纸,该试纸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测水中的CN-。  相似文献   

2.
林奇  朱鑫  陈佩  符永鹏  张有明  魏太保 《化学学报》2013,71(11):1516-1520
以前设计合成的基于香豆素氨基硫脲衍生物的传感器分子L能在含水介质中单一选择性比色识别铜离子. 鉴于铜离子能与氰根离子(CN-)结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在以前工作基础上, 研究了L与铜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对CN-的连续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L与Cu2+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配合物CuL2, 该配合物能专一选择性高灵敏度比色识别水中的 CN-. 在CuL2的DMSO/H2O (V:V=3:1) HEPES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的缓冲体系(pH=7.0)中分别加入F-, Cl-, Br-, I-, AcO-, HSO4-, ClO4-, N3-, SO42-, NO3-, SCN-和CN-等阴离子的水溶液后, 只有CN-的加入使得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无色, 同时在紫外光谱中, CuL2在446 nm处的最大吸收峰消失, 这一识别过程不受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CuL2对CN-的裸眼最低检测限为8.0×10-6 mol/L, 紫外光谱检测限为4.0×10-7 mol/L (0.4 μmol·L-1), 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正常饮用水中CN-的含量标准(<1.9 μmol·L-1). 结果表明CuL2是一种良好的CN-比色识别受体, 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强的性能. 制备了基于CuL2的CN-检测试纸, 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N-.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酚羟基和氨基的酰腙类探针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核磁滴定考察了其对F-, Cl-, Br-, I-, CH3COO-, H2PO4-, HSO4-, ClO4-, CN-, SCN-, SO2-4和NO-3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 结果表明, 当加入CN-离子时主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离子时主体溶液颜色不变, 说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5: 5)体系中能选择性裸眼比色检测CN-. 核磁滴定及质谱数据表明, 该探针与CN-以1:1化学计量比结合, 该过程通过亲核加成方式完成.  相似文献   

4.
以甲醇为溶剂,2-羟基-1-萘甲醛和2-氨甲基吡啶1∶1结合生成了一种简单的希夫碱增强型荧光探针(L)。该探针在DMSO∶H2O(3∶2,V/V)的水溶液中加入CN-后,荧光可增强8倍,线性范围为0~120×10-5M,通过核磁滴定证明此作用机理为CN-的去质子化作用。此外,通过荧光共聚焦成像,化合物L可高效选择性地检测人体SiHa癌细胞中的CN-。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咪唑基团的高选择性的荧光传感器, 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结果显示, 该类荧光传感器只在H2PO4-离子存在下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 并且产生一个新的荧光发射峰, 因此可用于乙腈溶液中H2PO4-的快速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N-4-吡啶基香豆素-3-甲酰胺的新型的CN~-传感器Q1.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传感器Q1对10种不同阴离子的识别性能.当向含水10%(DMSO/H_2O,V∶V=9∶1)的Q1中分别加入CN~-,F~-,Cl~-,Br~-,I~-,Ac O~-,H _2PO_4~-,HSO_4~-,Cl O_4~-和SCN~-等阴离子后,发现CN~-的加入,使得Q1在304 nm处的吸收峰增强;相应的荧光光谱在431 nm处产生较强的发射峰;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加入CN~-的Q1溶液会产生蓝色荧光.同时,其它离子的加入无上述现象.Q1中加入CN~-后光学性质改变的特点可实现在紫外、荧光双通道中检测CN~-,并且对CN~-的检测不受其它竞争离子的干扰.Q1对CN~-的荧光最低检测限为1.44×10~(-8) mol/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在饮用水中CN~-的最高含量(1.9μmol/L).另外,核磁滴定、红外、质谱结果表明,Q1对CN~-可能的识别机理是这二者之间发生加成反应,此推断通过密度泛函计算亦可佐证.值得注意的是,该结果可应用于对樱桃核仁中CN~-的检测,实现了在食物样品中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对硝基偶氮水杨醛吖嗪pH传感器S1。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传感器S1与八种不同阴离子的识别性能。通过向10%HEPES缓冲液(DMSO/HEPES=9∶1,V/V,pH=5.63)的S1中分别加入F~-、Cl~-、Br~-、I~-、AcO~-、SO_4~(2-)、NO_3~-、H_2PO_4~-等阴离子后,发现F~-、AcO~-、H_2PO_4~-的加入使得S1在584、614、622nm处的吸收峰增强,溶液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蓝色,同时其它离子的加入无上述现象。Job曲线测定了S1与F~-、AcO~-、H_2PO_4~-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及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39,2.60和12.5μM。通过布朗斯特酸碱反应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说明S1与F~-、AcO~-、H_2PO_4~-之间可能是脱质子化作用。由此可见传感器S1在溶液体系中是一种颜色可调的可视化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在二甲基亚砜(DMSO)/磷酸缓冲溶液(PBS)(V∶V=5∶5,pH=10.17)中识别Hg2+的荧光探针HMI-Hg2+.HMI-Hg2+通过荧光信号增强识别Hg2+,并且溶液颜色在几秒钟内发生改变.光谱实验证实了该探针对Hg2+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限为0.22μmol/L.HMI-Hg2+在水样和海鲜样品(鱼、虾和扇贝)中具有出色的检测效果.此外,HMI-Hg2+可用于在MCF-7细胞中对Hg2+进行成像,并具有线粒体靶向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席夫碱反应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4-(二乙氨基)水杨醛结合,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L,该探针能特异性识别Zn2+。通过质谱、1H NMR以及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探针L在CH3OH-H2O(V:V=8:2,Tris-HCl缓冲液,pH=7.4)中对各种离子的选择识别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向探针L中加入Zn2+之后,溶液从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且457 nm处出现一发射峰。Job’s plot工作曲线结果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探针L与Zn2+结合计量比为1:1。荧光滴定结果表明探针L对Zn2+的检测极限可低至2.7×10-8 mol·L-1,结合常数为1.32×104 L·mol-1,pH应用范围4.0~10.0。对真实水样中的Zn2+进行检测,平均回收率大于98%,RSD小于1.61%,表明探针L能够检测真实水样中的Zn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Zn(Hcpoia)(2,2'-bpy)·H2O]n(1)和[M(Hcpoia)(phen)]n·nH2O[M=Zn(2), Mn(3), Co(4); H3cpoia=4-(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 2,2'-bpy=2,2'-联吡啶; phen=1,10-邻菲罗啉],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 中心Zn 2+离子的配位环境为[ZnO4N2]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配体Hcpoia 2-μ1η 1η 0μ1η 1η 1配位模式桥连相邻的Zn 2+离子. 配合物2和4的结构与配合物1类似, 是由配体Hcpoia 2-μ1η 1η 0μ1η 1η 1配位模式联接[MO4N2]结构单元而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 配合物1, 2和4中均存在分子间氢键(O—H…O), 氢键的存在使一维链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3为二维网状结构, Mn 2+离子的配位环境为[MnO4N2]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配体Hcpoia 2-μ2η 1η 1配位模式桥连相邻Mn 2+离子形成[Mn2COO2]结构单元, 该结构单元被Hcpoia 2-连接形成二维结构. 在4个配合物中, 2,2'-bpy和phen配体均以端基的形式与金属离子螯合配位. 研究了水溶液中抗生素分子和Fe 3+离子对配合物1与荧光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甲硝唑、 Fe 3+离子对配合物1有荧光猝灭作用, 并进一步考察了甲硝唑浓度和Fe 3+离子浓度对配合物1荧光强度的影响. 基于荧光猝灭机理, 配合物1可以用作荧光传感器检测水溶液中的甲硝唑和Fe 3+离子. 研究了配合物4对罗丹明B(RhB)的催化降解性能, 发现在氙灯照射和H2O2存在条件下, 配合物4对RhB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苯磺酰肼和4-二苯胺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酰腙汞离子(Hg2+)探针N’-(4-(二苯氨基)亚苄基)苯磺酰腙(S1).在二甲基亚砜(DMSO)/H2O(V∶V=7∶3,pH=7)溶液体系中,S1对Hg2+展示出快速响应、高选择和高荧光灵敏性.通过1H NMR和HRMS探究了可能的机理.聚丙烯酰胺(PAM)掺杂S1(PAMS)对Hg2+有高的吸附性能,其去除率达到99.99%,并且在紫外灯下通过肉眼很容易区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AMS吸附前后的微观形貌.此外,S1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极好地检测HeLa细胞中的Hg2+.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2-(3-氰基呋喃-2(5H)-亚甲基)丙二腈衍生物TCF-Pyn,该化合物在MeCN/磷酸缓冲容溶液(PBS)(V∶V=2∶8,PBS 2×10-2 mol/L,pH=7.4)混合溶液中能高选择性荧光"OFF-ON"识别Pd2+,发射波长达到近红外区(653 nm).该探针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较宽的pH适用范围(3~8)和较低的检测限(6.92μmol/L).应用研究表明,TCF-Pyn能检测真实水样中的Pd2+,并可对活细胞中的Pd2+进行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13.
以7-(4-甲氧基苯基)乙炔基香豆素为荧光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香豆素酰腙类荧光探针L.在探针L的二甲基亚砜(DMSO)/H2O[V∶V=7∶3,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 10 mmol/L,pH=7.4]溶液中加入Cu2+,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颜色由黄色变为浅棕色和明显的荧光猝灭效应.该探针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的干扰,检测限为5.6×10-8mol/L.同时,L-Cu2+体系通过配体置换的方式实现了对草甘膦的特异性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较高的灵敏度、较宽的pH适用范围(5~9)和较低的检测限(11.3 ng/mL).此外,L-Cu2+体系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草甘膦的检测,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硫代黄素T(ThT)荧光分子在自由状态下荧光强度很弱, 通过在Tris-HCl缓冲液中加入Pb2+的适配体即富含G的DNA序列, 可与ThT荧光分子形成G-四联体结构, 使荧光信号迅速增强; 向溶液中加入Pb2+, Pb2+与其适配体有很好的结合特异性, 可生成更牢固的G-四联体结构, 使ThT分子被释放出来, 导致溶液的荧光强度降低, 基于此可检测溶液中的Pb2+离子. 实验中优化了缓冲溶液组成、 ThT荧光分子浓度、 Pb2+适配体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 结果表明, 在10 mmol/L Tris-HCl(pH=8.3, 含2 mmol/L MgCl2)缓冲溶液中, ThT荧光分子和Pb2+适配体的浓度分别为10 μmol/L和200 nmol/L, 反应10 min时, 随着溶液中Pb 2+浓度的增加, 荧光强度减弱. Pb2+浓度在20~1000 nmol/L范围内时, 荧光强度与Pb2+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1), 检出限为1 nmol/L. 实际水样测试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回收率在98.8%~101.3%之间. 该传感器灵敏、 快速、 无需化学修饰荧光分子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类荧光探针TpPa-COOH COF, 该探针在THF/H2O(体积比1∶1)混合溶液中能够高选择性识别I?. 向体系中加入I?后, 溶液由浅红色变为黄色, 317 nm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抗干扰能力强, 检出限为0.028 μmol/L, pH适用范围广(1~13),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双(2?氯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2,2?(乙烷?1,2?二丁基(氧基))二乙硫醇和N?乙基咔唑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杂冠醚基团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随后利用荧光光谱在水/乙醇溶剂(4∶1,V/V)中研究了探针L对Ag+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与Ag+以1∶1的比例配位。通过计算得到配位常数Ka为2.01×105 L·mol-1,检测限为4.13μmol·L-1。通过实验证明,该探针分子可应用于河流等环境水样中A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苯并噻唑类席夫碱荧光探针BTC。该探针可以在中性水体系(DMF/H2O,3/2,v/v)中识别检测锌离子而不受镉离子干扰。加入锌离子后,探针在508nm处的发射峰逐渐减弱并蓝移至470nm处,从而可以实现比率荧光检测,检测限为1.51×10-8 M。此外,溶液荧光颜色由绿色变为蓝绿色,可以实现裸眼识别。并且,BTC显示出对HeLa细胞中的外源Zn2+良好的荧光成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半胱氨酸(Cys)与二价铜离子的配位作用, 发展了一种在纯水溶液中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指示剂,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定量检测半胱氨酸的方法. 研究发现, 在pH=7.0的含有PAR和二价铜离子(摩尔比为1: 1)的缓冲溶液中, 当加入半胱氨酸后, 由于配位竞争使PAR释放出来, 实现了对半胱氨酸的识别, 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 其它氨基酸不干扰体系对半胱氨酸的测定.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识别过程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Cu2+与PAR的配位比为1: 1, Cu2+与Cys的配位比为1: 3; 半胱氨酸的线性关系变化范围为0~240 μmol/L, ε=7519 L/(mol·cm),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 在检测过程中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桃红色变成了黄色.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8-HQ)的连续检测Cd~(2+)和焦磷酸阴离子(PPi)的荧光传感器L.在传感器L的DMSO/H2O(V/V=1/1,0.01mol/L,Hepes-HClbuffer,pH=7.20)溶液中加入Cd~(2+)后导致荧光发射峰(Em=537 nm)猝灭,检测限低至5.87×10~(-8) mol/L.通过Job's曲线图和质谱验证传感器L和Cd~(2+)离子之间以1∶1化学计量比结合,结合常数为4.38×10~4 L/mol.复合传感器L-Cd~(2+)体系具有通过配体置换法对PPi高度选择性检测性能. L可以作为一种逻辑门荧光传感器检测Cd~(2+)和PPi.传感器L可以用于对活细胞中的Cd~(2+)和PPi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20.
将胱氨酸(Cys)碱性溶液在恒温水热反应后,可制得荧光碳点(Carbon Dots, CDs),添加柠檬酸(CA)为碳源后,形成的氮硫掺杂碳点CA-Cys-CDs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好的光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碳点对Pb2+离子有特异性响应,碳点溶液的荧光信号可被Pb2+猝灭。pH=5.72的B-R缓冲溶液条件下,在CA-Cys-CDs-Pb2+体系中加入黄体酮,可使体系的荧光信号得以恢复。在9.90×10-7~1.07×10-5 mol/L浓度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程度与黄体酮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I0=5.83×104c+1.02,相关系数为0.9908,检出限为3.7×10-7 mol/L。将该方法用于黄体酮注射液中黄体酮含量的检测,所测结果为药品标示量的93.2%~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