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赣江流域21个国家或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于赣江枯水期(11月)和丰水期(4月)进行水生植被样方调查,共发现水生植物22科46种,其中挺水植物30种,沉水植物10种,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各3种,这些水生植物在赣江流域组成28种群丛,10种群系。对枯水期和丰水期赣江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植物的覆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了比较,发现枯水期水生植物的覆盖度和多样性明显小于丰水期,赣江流域中游水生植物的覆盖度和多样性明显大于上游和下游,特别是下游。我们认为,流速、水位、基底状况、人为干扰可能是影响赣江水生植被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在江西境内五河中均有分布,对生态环境适应力强,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本文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江西省境内赣江不同河段(上、中下游)丰水期黄颡鱼肝、肠的Mg2+-ATPase、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性。并同时对取样这些河段的水质进行检测。在丰水期赣江流域重金属含量均呈现两端重,中间轻的特点,各河段含氧量几乎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结果显示:黄颡鱼肝、肠Mg2+-ATPase、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存在地区差异性。在上游3种酶活性最高,中游3种酶活性最低,下游3种酶活性居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以赣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丰、枯水期对赣江主支和部分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研究了赣江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总氮含量较高,总磷含量较低,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4~4.00、0.01~1.78、0.14~2.56、0.01~0.09mg·L-1,氮营养盐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硝态氮为氮的主要赋存形式,赣江总磷含量较低,整体低于Ⅱ类水质限值;城市污水排放和赣南稀土矿工业对赣江水体总氮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赣江流经主要城镇总氮浓度平均上升1.13mg·L-1,赣南稀土矿工业废水排放对赣江总氮含量影响大于城镇污水排放;万安水库和峡江工程对赣江水体氮磷营养盐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对总氮浓度平均有42.4%的净化率,对总磷浓度平均有20.9%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4.
以2015年7月和2016年1月对鄱阳湖周边农村饮用水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NH_4~+-N、NO_3~--N、TN、TP的含量变化,并对周边农村饮用水进行安全评价以及污染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氮磷含量在季节上存在显著差异,NH_4~+-N、NO_3~--N、TN、TP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4~0.47,0.18~19.52,0.36~23.02,0.002~0.89mg·L~(-1);丰水期NO_3~--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0.85和11.82 mg·L~(-1),高于枯水期质量浓度;NH_4~+-N则是枯水期时含量更高,为0.35mg·L~(-1);TP质量浓度都较低。通过饮用水安全评价分析发现,环湖区周边农村饮用水都在Ⅲ类以内,水质合格。NO_3~--N是浅层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来源比较复杂,主要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表现为水产养殖区最严重,其次为农业种植的影响;NH_4~+-N在赣江周边出现高值区,受城市污水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从2011~2015年对鄱阳湖丰、枯水期湖区、出湖口及流入鄱阳湖的5大支流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含量逐渐上升,鄱阳湖枯水期各项水质指标高于丰水期,枯水期污染更加严重;出湖口、赣江南支以及饶河入湖口污染相对严重,修水入湖口水质较好;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鄱阳湖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采砂作业和湖上养殖,丰水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有一定比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的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控制pH值(7和9)以区分分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NH4+-N)对金鱼藻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增加,金鱼藻组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在中性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但是在高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SOD活性、POD活性、GSH含量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个pH环境中随铵态氮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在pH9的条件下,高浓度铵态氮对金鱼藻的生长胁迫尤其明显.结果说明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升高对金鱼藻具有毒害作用,而且随水体pH升高,植物生理响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底泥-水界面无机氮的交换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底泥-水界面无机氮的交换通量;利用改变温度、溶氧以及添加HgCl2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溶氧、生物扰动等因素对底泥-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育苗过程的推进以及温度的增加,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底泥-水界面无机氮的平均交换通量增高;当界面处于富氧状态时,NH4+-N的释放受到抑制,而界面处于贫氧状态时,NO3--N的释放受到抑制;三疣梭子蟹育苗土池无机氮的释放受生物扰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青蟹养殖池沉积物无机氮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青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通量及环境因子对沉积物无机氮释放的影响.计算了养殖池沉积物-水界面NO2-、NO3-、NH4+的交换通量分别为238.779(μmol·m^-2)·d^-1、-1322.948(μmol·m^-2)·d^-1和199.422(μmol·m^-2).d^-1.试验表明:35℃时沉积物NH44+-N的释放量是15℃时的1.348倍,NO2--N和NO3--N随着温度升高释放量增加;pH=9.0时,沉积物释放NH4+-N和NO2--N量最大,pH=7.0时最小:不充气时氨氮释放量是充气时的1.877倍,而充气时NO2--N释放量大于不充气.表明青蟹养殖中期池塘沉积物是水柱中无机氮的汇,能对水质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着生刚毛藻处理富营养化湖泊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研究了室内和露天条件下在鹅卵石上着生的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对富营养化湖水中氮(N)和磷(P)的净化效果及其对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能力,同时对处理后湖水的藻类生长潜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刚毛藻在原始浓度总氮(TN)10.512 mg/L和总磷(TP)0.856 mg/L的富营养化湖水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代谢,并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养分.在室内12 d培养期间,刚毛藻对TN、氨氮(NH4-N)、TP和无机磷(PO4-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3.13%,44.40%,35.71%和30.53%.在室外6 d培养期间,刚毛藻对TN、NH4-N、TP和PO4-P的日均减少量分别为1.643 5±0.413 9,1.350 3±0.352 4,0.113 7±0.041 1,0.074 2±0.033 0 mg/L,总去除率分别高达93.81%,94.62%,79.67%和77.66%.刚毛藻对水华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99.63%,处理后湖水的藻类生长潜力较原湖水下降了40.17%.据此认为,刚毛藻在净化污染水体、修复受损湖泊及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固定化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在污水中去氮、磷的效果, 以褐藻酸钠为固定化载体,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包埋藻细胞密度(0、0.27×107、0.81×107、1.35×107、1.89×107、2.43×107 cells?mL-1), 不同藻球直径(2.5、3.0、3.5、4.0mm), 3% CaCl2溶液不同加固时间(0、1、2、4、6、8h)、不同藻球用量(0、7.5、15.0、22.5、30.0、37.5g?L-1)和不同加固时间下反复使用次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包埋藻细胞密度为1.35×107 cells?ml-1时单位藻细胞去除NH4+-N和PO43--P的效果较好. 藻球规格对NH4+-N和PO43--P去除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 CaCl2加固时间2~8h对藻球中藻细胞生长、NH4+-N和PO43--P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 但均显著高于加固1h, 未经加固的藻球极易破损. 藻球投放质量越大, NH4+-N和PO43--P的去除速度越快, 投放量为30g?L-1, 培养9d后, NH4+-N和PO43--P去除率可达80%以上. 固定化藻球反复使用3次以上, 其NH4+-N和PO43--P的去除效率下降. 由此得出: 固定化新月菱形藻球包埋藻细胞密度以1.35×107 cells?mL-1, 藻球直径3.5mm为佳; 藻球制作时在3% CaCl2溶液中加固最佳时间为2h; 藻球用量为30g?L-1; 对藻球定期(9d)进行加固, 有利于增加藻球使用寿命, 并保持其较好的氮、磷去除率.  相似文献   

11.
为识别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量变化规律, 指导流域防洪治涝, 以流域内及其周边47个国家雨量站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 采用Mann-Kendall法、Pettitt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 分析了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量的趋势、突变和周期. 结果表明: 台汛期降雨量呈不明显增加趋势; 在1980年发生突变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降雨量变化存在22a主周期, 未来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可能处于偏丰期.  相似文献   

12.
曹娥江径流特性及其对河口冲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娥江径流具有浙闽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径流年际、年内变幅较大,洪水暴涨暴落,洪枯比极大,年内存在两个汛期,即梅汛期和台风汛期. 根据曹娥江径流特性,本文讨论了曹娥江河口河床洪冲枯淤变化特性,径流对潮汐大小的间接影响以及径流对曹娥江口门外主槽出口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爆炸残留物中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离子色谱检测方法.分离柱为Dionex IonPac AS19Capillary柱,通过考察阴离子保留情况,选择以10μL·min-1流速的KOH梯度洗脱,进样量为0.4μL,对爆炸残留物中常见无机阴离子进行了分析.在上述条件下,Cl-,NO2-,ClO3-,NO3-,SO24-,SCN-,ClO4-能很好地分离,并在质量浓度为0.01~5.00μg·mL-1时与对应色谱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36、0.46、1.25、0.92、1.06、1.61、2.65ng·mL-1,回收率为95.84%~102.4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演变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均有重要影响. 研究以通风量作为影响因子, 设置3组初始温度均为35℃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实验, 其通风量分别为(A)0.2L·min-1、(B)0.4L·min-1、(C)0.6L·min-1, 分析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温度、pH、NH4+-N、NO3--N和N2O等参数变化. 结果表明 B、C组堆肥均能在50℃保持5d以上; B、C组氧容量在10.87%~18.62%之间能够满足微生物活动需要; 3组实验结束时的pH值在7.32~8.10之间, 符合相关堆肥产品的要求; 各组NH4+-N与NO3--N含量分别为0.48、0.68、0.52g·kg-1和0.09、0.12、0.11g·kg-1; 各组N2O总排放量为464.07、293.92、313.99g. 综上所得, 通风量0.4L·min-1能够较好地促进生化反应过程, 对氮素进行有效地矿化与保留, 对N2O排放取得相对明显的控制效果, 可为N2O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太平洋海温与青岛汛期降水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北太平洋前一年6月至当年8月的海温与青岛汛期6月至8月降水间的相关关系,并对1月和4月海温与降水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汛期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主要表现为1年和半年的时滞,另外也出现同期相关的特性;青岛汛期降水与北太平洋1月和4月海温有明显正相关;1月和4月的几个关键海区与汛期降水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台州市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PM_(2.5)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台州市采集504个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样品中的19种无机元素,利用离子色谱和热光碳分析仪分别分析8种水溶性离子和2种碳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分数,研究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PM_(2.5)及其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台州市环境空气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45.3±20.1)μg·m~(-3),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空间变化规律为工业园区商住区自然保护区.19种无机元素占PM_(2.5)总量的9.78%,主要元素为Na、K、Ca、Si、Zn、Al、Mg和Fe.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台州市无机元素的主要污染源包括道路交通尘、燃煤尘、建筑扬尘以及海盐粒子.采样期间8种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为(26.50±5.86)μg·m~(-3),SO_4~(2-)、NO_3~-和NH_4~+占PM_(2.5)总量的(41.96±8.59)%.Cl~-、NO_3~-和NH_4~+离子质量分数为工业园区商住区自然保护区,SO2-4离子质量分数水平在3个功能区相近.OC和EC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04±2.08)和(3.27±0.80)μg·m~(-3).商住区和工业园区OC和EC浓度水平相近,略高于自然保护区.SOC/OC值为秋季最高,冬季其次.不同季节SOC/OC值均为工业园区高于商住区和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灾害等级法、多项式拟合、距平分析、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清代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致灾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可划分为5个阶段,1644—1690,1801—1840及1881—1912年为洪涝灾害高频期,1691—1800和1841—1880年为洪涝灾害低频期,研究区清代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灾害等级以中度洪涝和大洪涝为主,洪涝灾害发生存在3,8,17以及61 a左右的准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清涧河流域中下游与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县市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研究区大洪涝及特大洪涝在气候转型期发生频次相对较高,在气候偏湿条件下,降水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大洪涝及特大洪涝的发生频次;交叉小波变化显示,洪涝灾害等级序列在2~5,9~12及56~70 a周期尺度上与厄尔尼诺事件序列存在显著相关性,在8~14 a周期尺度上与太阳黑子数序列相关性明显。3个洪涝灾害高频期受夏季风的影响,1881—1912年研究区洪灾频次显著增加与该阶段夏季风活动加强有关,使得...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线监测仪测量了杭州市一次重灰霾过程(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3日)中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42-、NO3-、NH4+、Na+、Ga2+、Mg2+)及主要气态污染物(SO2、NO2、O3、NO、CO、HCl、NH3、HNO2、HNO3)的小时浓度。结合混合受体模型和国控监测分析,研究了2017年12月30-31日重灰霾事件的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高达318 μg·m-3; NO3-/SO42-最大值为2.68,说明移动源污染是杭州市PM2.5形成的重要来源; PM2.5/CO最高达到0.19,说明二次细颗粒物对PM2.5贡献很大;NO3-、SO42-、NH4+的浓度总和占PM2.5平均浓度的64.3%,说明二次无机细颗粒物是杭州重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且NO3-的贡献最大,占33.5%。混合受体模型分析显示,杭州市重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以及安徽省中东部、蚌埠、芜湖等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夹杂着大量污染物的北方干冷空气远距离传输叠加部分局地源是杭州此次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不仅需控制当地的污染物排放,而且还需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跨区域采取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