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婧 《中学数学》2012,(10):19-20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串,提高课堂效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2.
詹慧 《中学数学》2023,(14):79-80
传统数学课堂只是单一地教师输出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本文中通过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利用问题串来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运用“问题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探究向纵深推进,支持教师教授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很多学生学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模块二的《立体几何》后,感觉心里不踏实.笔者在教学中编拟了一串小问题,利用这些小问题可以把整个模块二的立体几何知识都串起来,无论在模块二的复习中还是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备考中都不失为一串好题,通过这一串小问题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探究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张尚琦 《中学数学》2023,(20):86-87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串”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动力.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暗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线索,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串,是指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差原理,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主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串也称问题链,是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问题系列:(1)符合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设置一定的空间(不是简单的细化或单纯的铺垫);(2)符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条件;(3)指向一个目标或围绕同一主题,并成系列.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搭起问题框架:在问题引领下运用问题串的方式、逐层递进,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以教材新增内容“复数的三角表示”为例,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串中浅入深出,完善概念教学、拓宽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运用比较法、进行"一题多解"训练、精心设计"问题串"和进行一些直观的操作等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刘有兰  杜育林 《中学数学》2021,(3):67-68,70
问题串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将45分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构成一个具有生长力的问题系列串,教学内容的设计以问题为纽带,强调“前后联系、逻辑连贯、思维必然、一以贯之、反复强化”的数学生长过程.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障的时候,能为学生搭建桥梁,反之,当学生思维顺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知识的载体,是思维的发动机,将多维教学目标镶嵌于逐层递进的问题串中,可以提升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以“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提升思维的递进式问题串的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例题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可以较好地发挥例题或习题的潜在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12.
王先进 《数学通报》2012,51(7):17-19,23
问题串在相关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已被广泛使用,它是问题导学理念下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所谓问题串,是指将若干个单个问题按一定顺序串联成的一个问题系列,该问题系列围绕同一主题且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其中的每个问题又围绕该目标并承担各自的功能.问题串中的问题不仅是思维训练的良好载体,还是思维链条中的路标和思维方向的指引者,它可以是数学问题本身,也可以是导向性、策略性或元认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1 数学问题链教学的基本理念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两点出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一串问题.而问题链的设置是一个循环过程,从教师在课堂中给出的起点性问题,过渡到由起点性问题引发的延伸性问题,再转换到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挑战性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中的《运筹学》具有跨学科、实践性的课程特点,目标在于培养职前教师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四基"的提出这一背景,本文将以线性规划部分(运筹数学)对偶线性规划概念的引入这一知识模块为例,探讨通过问题串形式进行问题驱动、多元表征的概念教学过程.即遵循问题驱动—兴趣驱动—问题意识发展—提出和解决新问题,依据数学与外部联系、数学内部联系两条主线设计教学和学习,探索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多元表征的结构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增强探究学习的动机,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优于以往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应用问题的兴趣和问题解决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即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后,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教师普遍认为复习课比较难上,首先不能是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或单个知识的罗列,而是通过适当的途径激活原有知识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其次,教师应在大背景下选择知识、方法来解决一系列问题,由此形成方法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能力.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串”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概念需要学生从抽象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对已经熟悉的几何图形重新描述,需要学生摒弃原有的直观化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去进行新旧知识间的顺应.本文通过问题串的方式,揭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的认知差距,通过构造圆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对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并迁移,需要在基本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恰当变式,关注动态变化,突出问题本质,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中理解和感悟数学,本文结合案例说明变式促进迁移能力形成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党小磊 《中学数学》2022,(24):16-18
利用问题串展开课堂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更能引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数学思考.设置从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问题串,并逐层递进,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恰当、有效的问题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功效.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问题情境不恰当、问题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等现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应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切入点,优化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存在一直引用现成的问题的习惯,缺乏自主设计问题的意识,导致学困生吃不下、学优生又吃不饱的尴尬局面.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问题设计,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教学模式,并给出了问题串设计环节,问题串设计原则,在数学课堂中,通过问题串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