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了负载肾上腺髓质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nHA)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材料溶血行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支架材料表面细胞荧光染色和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等手段综合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微球直径均匀,载药支架孔径大小合适并相互穿通.支架材料的溶血率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载药支架及支架材料本身对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骨细胞的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包载地塞米松(Dex)的聚L-丙交酯-b-聚乙二醇(PLLA-PEG)微球, 以热致相分离/粒子洗去法制备聚乙交酯-co-丙交酯(PLGA)多孔支架, 通过复合溶结法将载药微球固定于PLGA多孔支架中, 制得载药微球-支架(记为MS-S). 另外, 在支架制备过程中将Dex直接加入PLGA溶液中, 制得对比的直接载药支架(记为D-S). 以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和支架的微观形貌, 在循环压应力与水浴摇床两种环境下分别对上述两种载药支架进行控制释放Dex的实验,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Dex的累积释放量. 结果表明, Dex及微球的载入对PLGA支架的整体形貌影响较小; 循环压应力显著提高了Dex从载药支架中的释放速率, 与D-S相比, MS-S延缓了药物的释放. 研究模拟体内循环压应力下支架控制释放药物规律对于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修饰PLGA阳离子型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单乳化-溶剂(O/W)挥发技术制备表面带正电荷的壳聚糖(CHS)修饰聚乙/丙交酯(PLGA)纳米微球(PLGA/CHS),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纳米微球的制备条件. 结果表明, 微球粒径可控制在150~200 nm内, 在pH=4时, 纳米微球表面电位最高为55 mV. 影响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是聚合物的浓度, CHS的分子量和浓度以及介质的pH值对微球表面电位也有明显影响. 制备粒径较小而表面电位较高的PLGA/CHS纳米微球条件为: ρ(CHS)=3 mg/mL, ρ(PLGA)=10 mg/mL, Vo/Va=1/4. SEM图像显示经CHS修饰的PLGA的纳米微球形状规整, 荧光显微观察和XPS分析结果证实CHS包覆于微球表面.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纤维膜及PB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混合纳米纤维膜.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 支架表面细胞荧光染色法、 材料溶血行为及Elisa法检测体外释放综合评价了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纳米纤维膜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生长因子在最初的突释后, 随材料降解而缓释; 支架材料溶血率为0.1475%(<5%), 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悬浮聚合法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共聚制备得到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微球,考察了NaOH浓度、反应时间等对用双硫腙进行PHEMA改性反应的影响以及铜离子水溶液浓度(5~500mg/L)、pH(2.0~6.5)、吸附时间等对改性后的微球对铜离子吸附性能影响的因素.改性的PHEMA微球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65.6mg铜离子/g双硫腙;而且,吸附有铜离子的改性PHEMA微球用0.1mol/L的硝酸的解吸率可达到90%以上,经过3次吸附-解吸循环后,解吸率仍基本不变,这表明双硫腙改性的PHEMA微球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异丙醇钛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二氧化钛(TiO_2)微球,然后以水热法制备出TiO_2微球与钒酸铋(BiVO_4)的异质结复合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利用时间-电流(I-T)曲线研究了材料的光电性能.由于BiVO_4的禁带间隙较窄,从而提高了所得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光电性能.将所制备的TiO_2-BiVO_4异质结作为支架负载葡萄糖氧化酶(GOx),进而制备出光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其线性范围为0.05~8mmol/L,检测限为0.02 mmol/L.  相似文献   

7.
孙莉峰  张颖  吴华涛  房喻  胡道道 《化学学报》2008,66(11):1293-1300
将高分子微凝胶模板法应用于制备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 resin (UF Resin)]-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 (PAM)]有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 以PAM高分子微凝胶为模板, 通过控制甲醛和尿素的缩聚反应在反相悬浮体系中进行, 制备得到了具有新颖表面形貌的脲醛树脂-聚丙烯酰胺[UF Resin/PAM]有机-有机复合微球,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红外(FT-IR)等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与甲醛和尿素溶液的pH值、甲醛和尿素溶液的浓度、甲醛和尿素的摩尔比、模板的组成等因素有关. 可以预期, 本研究方法将为制备具有特异表面形貌的有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包油包水(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覆次血红素六肽(DhHP-6)的2种聚酯微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体外缓释行为、 高效液相(HPLC)检测、 酶活力测定和初步的动物实验等表征, 综合评价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及体内生物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载药微球球体圆整, 粒径分布均匀, 载药量高, 能够实现体外缓释, 并对细胞过氧化损伤和小鼠脑缺血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载生长因子的微球和组织工程三维支架复合得到的微球-三维支架复合体系,能够实现多种生长因子的依次释放和连续释放,满足新组织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对不同量的各种生长因子的需求。在综述了微球和支架作为载体的载生长因子方法及优缺点的基础上,评述了微球-三维支架复合体系的三种制备方法,即自上而下法、复合溶结法和直接混和法,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对微球-三维支架复合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阐述了微球-三维支架复合体系的释放机理,指出了微球-三维支架复合体系在理想组织修复中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包油包水(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载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的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微球,通过核磁,红外,GPC,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PLGA载药微球的结构,表明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8μm.而体外模拟释放表明,此PLGA载药微球能实现PTHrP1-34长达25天的持续释放.并通过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等检测负载PTHrP1-34的PLGA微球缓释系统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THrP1-34浓度为1×10-9mol/L时对MC3T3-E1增殖促进效应最大,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缓释系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卢凌彬  黄可龙  肖寒 《化学通报》2006,69(2):104-108
对碱性药物与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O/W单相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咖啡因含量的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载咖啡因微球。研究发现,不同的咖啡因含量影响其在聚合物中的存在状态、聚合物降解行为以及微球释药特征,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咖啡因在聚合物降解过程中起着碱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备方法对模板法制备SiO_2中空微球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板法是制备无机中空微球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通过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得表面含羧基、粒径为360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乳胶粒,并以此为模板,分别采用表面改性-前驱体水解法(PHC)和SiO2纳米颗粒层层自组装法(LBL),制备出了不同壳层厚度的PSt/S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然后经500℃煅烧4h,得到SiO2中空微球.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微球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首先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PSt模板微球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再在乙醇-水混合介质中进行原硅酸乙酯(TEOS)水解与缩合反应的PHC法,是制备PSt/S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简便方法,复合微球经煅烧可制得表面均匀、结构致密、壳层厚度和形貌可控的SiO2中空微球;而LBL法制备PSt/S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工艺复杂,煅烧后所得SiO2中空微球结构疏松,易于破碎.  相似文献   

13.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微米级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材料;再以P(AM-co-MAA)/W复合微球为模板,通过控制甲醛和尿素的缩聚反应在模板与油/水相界面进行,制备得到了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高分子/钨/脲醛树脂[P(AM-co-MAA)/W/Urea-formaldehyde resin]复合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A)等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外壳层脲醛树脂的包覆量、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可通过改变甲醛和尿素溶液的浓度、甲醛和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复合微球的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P(AM-co-MAA)/W复合微球表面壳层脲醛树脂包覆前后,其电导率由1.9×10-3降低为0.9×10-8S·m-1.该研究获得的三层核-壳复合微球材料其外层脲醛树脂的包覆较为完整、致密,其导电性接近于绝缘材料,为含钨复合微球作为电子元件的抗辐射涂层材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离子凝聚法制备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离子交联剂, 应用离子凝聚法制备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 筛选出壳聚糖起始质量分数为1%. TPP的浓度对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影响较大, 采用低浓度的TPP(200 μg/mL)制备的微球放置过夜均出现沉淀现象, 高浓度的TPP(800 μg/mL)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絮状沉淀. 固化比影响微球的释放行为, 固化比为1∶1的微球爆炸式释放率达到90%, 固化比为1∶3的微球6 h后逐步释放, 12 h后释放率达到95%. 固化比为1∶5的微球6 h后没有明显的释放行为. 壳聚糖溶液的pH对微球的制备和释放没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对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条件和释放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 pH=5.6的壳聚糖溶液, 固化比为1∶3, TPP的质量浓度为400 μg/mL是较理想的流感疫苗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微球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潜力.天然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可制备成微球.无机材料(主要为无机矿物)力学性能优良,且价廉易得.通过天然高分子与无机材料两者耦合杂化作用,可优势互补、协同增效,进而产生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使用无机材料改性天然高分子,通过乳化交联法、溶液混合法、原位合成法、挤出法等多种方法可制备得到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复合微球.将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复合微球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缓释效果明显,安全无毒害,且载体材料价格相对低廉,对于开发新型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载药与释药性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常用制备方法的利弊,展望了复合微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纳米结构型PMAA/CdS复合微球的微凝胶模板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微凝胶为模板,利用微凝胶三维网络结构对无机沉积反应的限域和导向作用,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硫化镉(PMAA/Cd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复合微球的制备包含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以反相乳液聚合法得到包含Cd(Ac)2的聚甲基丙烯酸微凝胶;然后,在搅拌过程中向反应体系中缓慢通人H2S气体,使镉离子沉积为CdS,经洗涤处理后得到PMAA/CdS复合微球.SEM观察表明,复合微球表面呈现均一的微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可因微球制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超声处理可使微球表面趋于光滑.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复合微球中CdS处于晶态,具有立方结构.此外,复合微球因CdS的存在而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与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用戊二醛辅助交联合成了磁性壳聚糖硅胶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磁性壳聚糖硅胶复合微球的形态和组成特性进行分析,制备的磁性复合微球中壳聚糖与硅胶材料复合均匀,材料粒径均一,机械强度较高。考察了制备的磁性壳聚糖硅胶复合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球对Cu~(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达到98.7mg/g。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原料, 采用阴阳离子静电复合原理, 通过滴注法层层自组装成可搭载药物的缓释微球, 再按一定比例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溶液混合制成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 将缓释微球结构嵌入疏松多孔海绵状结构中. 研究了缓释微球的组分比对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的孔隙率、 收缩率、 亲水性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 微球结构相对完整, 多孔海绵状结构孔径为140~200 μm; 支架浸出液细胞毒性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未见差异. 缓释微球体积所占比例即组分比为10%的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孔隙率最高为68.2%~70.8%, 亲水性最好, 收缩率最低为4.4%~5.2%; 支架降解速率随缓释微球组分比升高而减慢, 组分比为20%的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综合性能更优; 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冻干成型前为液态, 具有良好可塑性. 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为缓释系统与多孔支架材料有机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自制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壳聚糖(CS)为载体源,采用微乳液成核-离子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纳米缓释微球.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LS)、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表征了纳米微粒的化学组成、外观形貌、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微球中壳聚糖的晶体结构以及阿司匹林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利用微乳液成核-离子交联法制备的阿司匹林/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88nm且粒径分布均匀,成核后壳聚糖结晶形态基本未变,阿司匹林以分子形态分布于微粒中,分子间未形成堆砌,为无定形态.采用UV-Vis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并对微球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中的释药行为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微球的载药量可达55%,药物包封率可达42%,实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微球,用纳米喷枪将复合微球的乙醇溶液均匀喷洒于粘胶纤维面膜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保湿面膜,并研究复合微球和面膜的形貌,面膜的保湿、透湿以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复合微球大小较为均一,形貌完整,含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的面膜保湿率为85.3%,透湿率为4 300g·M~(-2)·h~(-1),细胞活性测试第七天仍有0.98,细胞活性大于0.8,表明该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保湿面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