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椆根调节高糖高脂大鼠肝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各8只.A组仅饲喂基础饲料,连续6周;其余5组则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建立高糖高脂大鼠模型,其后B组采血检验,C组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D、E、F组则分别饲喂含铁椆根水煮液437、583、875g/kg的高糖高脂饲料3周.6周后以摘眼球取血法采血检测各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高糖高脂模型大鼠肝功能主要指标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饲喂铁桐根3周后,D、E、F组肝功能明显改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铁椆根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探讨PKCβ抑制剂(LY333531)对高糖高脂环境下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单独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LY333531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LY333531组.首先采用qRTPCR检测PKCβI的表达,然后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Col IV、Fn的含量.结果显示,高糖高脂组相较于对照组,PKCβI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LY333531可以明显抑制PKCβI的表达(P0.05);高糖高脂组相较于对照组,细胞上清液Col IV、Fn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这种作用可被LY333531所抑制(P0.05).表明高糖高脂可通过促进系膜细胞PKCβI表达从而诱导ECM的分泌,增加肾纤维化发生的风险,而LY333531可明显抑制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糖高脂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形成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Wistar大鼠分为普通饮食、高糖高脂饮食和高糖高脂饮食+STZ共3组,每周测体重和空腹血糖.第8周对高糖高脂+STZ组注射30 mg/kg的STZ液,检测注射STZ前,注射STZ 48 h和2周后的糖耐量情况.实验后期检测各组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糖原含量.结果表明:注射STZ前,高糖高脂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空腹血糖略有上升,糖耐量略有下降.注射STZ 48 h后,高糖高脂+STZ组120 min与0 min血糖差异显著;糖耐量较正常组和高糖高脂组受损严重,2周后仍有差异.实验后期高糖高脂组与高糖高脂+STZ组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肝糖原均有降低,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高糖高脂饮食8周,腹腔注射30 mg/kg STZ后,继续高糖高脂2周可形成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用高糖(25mmol/L葡萄糖)和胆固醇(0.8, 1.6, 3.2mmol/L)处理EA.分析高糖高胆固醇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中对HSPD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胆固醇浓度的增加,EA.hy926细胞活性下降,呈浓度依赖性.0.8mmol/L胆固醇低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8mmol/L胆固醇高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液+0mmol/L胆固醇)具显著性差异(P<0.01).低糖或高糖培养液+0.8mmol/L胆固醇处理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调,48h后细胞大部分变圆,脱落.高糖高胆固醇处理的细胞大部分发生凋亡(50%),HSP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饮食8个月对巴马小型猪血脂和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7),对照组小型猪正常喂养,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8个月后进行空腹采血,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实验8个月后无菌采集各动物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组成。结果 高脂高糖饮食8个月后,实验组粪便中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未见明显改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降低(P<0.05)。实验组小型猪体质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可以增加巴马小型猪粪便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示这些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参与调节了宿主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及糖氧剥夺下,细胞自噬和对诱导分化成脂的影响.方法 常规制备ADSC,设置对照组(G组)、少糖组(SG组)、缺氧组(G+CoCl2组)、缺氧少糖组(SG+CoCl2组)和自噬阳性对照组(EBSS组).设置不同培养时间,MTT检测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复方葛根汤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长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通过MTT法检测、克隆形成、形态学分析探讨复方葛根汤对HCT116细胞增长作用,以活性氧试剂盒检测、荧光显微成像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探究其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复方葛根汤能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长能力,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机制上能显著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显著上调铁死亡相关蛋白PTGS2、ACSL4蛋白的表达,及明显下调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表达,表明复方葛根汤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机制抑制HCT116细胞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壳寡糖(COS)对He La细胞和A549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COS处理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采用MDC染色法观察自噬泡的形成,免疫荧光法检测LC3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COS处理He La和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内LC3-Ⅱ/LC3-Ⅰ变化。结果表明,5.0 mg·m L-1COS对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大,分别为52.15%和57.63%(P0.01)。与阴性对照相比,经COS处理后的细胞MDC染色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加,且阳性信号聚集于核周区域;免疫荧光检测发现LC3阳性颗粒数明显增加,表明细胞内自噬体的数量增多。Western-blot检测分析随着COS处理细胞时间延长,LC3-Ⅱ/LC3-Ⅰ比值逐渐增大,显示细胞内自噬活性增强。由此推测COS能够通过诱导He La和A549细胞的自噬性死亡来抑制细胞增殖,为CO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琳  刘玉兰 《实验动物科学》2009,26(3):14-17,23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及高糖饮食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上的异同。方法分别给予雄性SD大鼠正常饮食、高糖饮食、高脂饮食,于48、、12周处死,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重指数、ALT、AST、CHO、TG、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标。结果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大鼠的肝脏均出现脂肪浸润,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程度逐渐加重,以高脂组为明显。高脂组在12周时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并且转氨酶升高,说明进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高脂组血脂以CHO升高为主,高糖组血脂以TG升高为主。高脂组在4、8周HOMA-IR均高于高糖组,与病理变化相平行,12周时低于高糖组,提示尚有其他因素参与单纯性脂肪肝向肝炎的转变。结论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均能成功诱导大鼠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脏病理、各生化指标及HOMA-IR指数上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α-硫辛酸对高糖损伤下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细胞NIT-1,将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高糖作用组,α-硫辛酸作用组(浓度分别为50,100,200,300μmol/l),对它们的6,12,24h的细胞活性、24h的氧化还原指标SOD活性、GSH-Px含量、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高糖可以使胰岛细胞活性下降、SOD和GSH-Px浓度下降、MDA含量增加,α-硫辛酸组可以明显抑制高糖引起的胰岛细胞的上述变化,抑制作用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高糖引起小鼠胰岛素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敲除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C57BL/6(wild type,WT)小鼠(n=6)和FXR -/- 小鼠(n=6)给予辐照灭菌维持饲料喂养12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C57BL/6小鼠(n=6)和FXR -/- 小鼠(n=6)给予45%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小鼠处死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指标; RT-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TNF-α、TLR4和FXR下游基因小分子异源二聚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相对表达量; 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果高脂饮食喂养条件下,C57BL/6小鼠和FXR -/- 小鼠体质量变化无差异,但相比C57BL/6小鼠,FXR -/- 小鼠表现出更为严重糖耐量受损(P <0. 01)、脂质代谢紊乱(P <0. 01)、血清胆汁酸增高(P <0. 01)、肝脏炎症(P <0. 01)和肝脏脂肪变性。结论 FXR的缺失引起小鼠糖脂代谢紊乱、胆汁酸代谢异常、肝脏脂肪变性,但这种改变需要高脂饮食的诱导。  相似文献   

12.
探讨灯盏花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的疗效.随机抽取雄性C57BL/6J小鼠8只为正常对照,剩余62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12周后,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模型;将4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阳性苯那普利(10 mg/kg)以及灯盏花胶囊低(0.75 g/kg)、中(1.5 g/kg)、高剂量组(3.0 g/kg),每组8只;各组动物连续给药6周,正常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纯水.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和胰岛素(FIN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给药期间血糖及尿蛋白水平缓慢升高,末期肾功能受到损害,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上升,病理检查发现肾小球明显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各组给药6周后,小鼠FBG、24 h尿蛋白及血清中BUN、CRE、TC、TG、LDL、FINS水平和肝肾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0.01),ALB明显提升(p<0.05/0.01),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广西传统瑶药消瘤藤总香豆素(Total Coumarins from Pileostegia tomentella,TCPT)诱导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HT-29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TCPT处理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利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结合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利用二氯荧光素(DCFH-DA)染料探针法检测细胞内铁依赖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变化,利用特异性荧光探针BODIPY 581/589 C11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利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ting)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亚基(Cysteine-glutamate antiporter subunit,xCT)、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4,NCOA4)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经TCPT处理后,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细胞线粒体出现细胞质骤减、嵴塌陷、“同心圆”等典型的铁死亡形态特征,细胞内的ROS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HT-29细胞铁死亡标志蛋白GPX4、xCT的表达水平下调,而NCOA4、DMT1的表达水平上调。综上所述,消瘤藤总香豆素可使细胞内ROS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明显升高,从而诱导结直肠癌HT-29细胞铁死亡,这可能是其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鱼藤酮处理的PC12细胞为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分别使用雷帕霉素作为自噬途径的促进剂,巴佛洛霉素A1和3-甲基腺嘌呤作为抑制剂,检测调节细胞自噬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巴佛洛霉素A1极大提高了细胞凋亡率,3-甲基腺嘌呤则可以减轻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而雷帕霉素虽然促进受损细胞凋亡,但降低了受损细胞早期的死亡率.构建pEGFP-LC3 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抑制或促进细胞自噬,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均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自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植物中自噬与种子萌发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自噬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基因表达检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种子萌发速率比较,分析了细胞自噬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自噬在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自噬基因的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明显上调,且ATG8蛋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积累,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自噬被激活;(2)细胞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 (3-MA)能够显著地抑制拟南芥野生型种子的萌发,拟南芥自噬突变体种子的萌发速度比野生型种子的慢,表明细胞自噬途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但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孙林 《甘肃科技》2020,(8):143-145
探究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将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诊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6例。对照组应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浆炎症因子。用药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与用药后相比均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空腹C肽(FCP)与餐后C肽(PCP)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调控患者血糖,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并明显减轻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体质量、血脂的影响,并探寻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差异的影 响,为提高动物模型的复制效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将 SD 大鼠按性别及喂养饲料分为 4 组,普食组及高脂 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及高脂饲料 12 周。观察高脂饲料对不同性别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游 离脂肪酸、转氨酶等参数的影响,进而评价性别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雄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高于普食组,而雌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低于普食组,高脂饲料的喂养使雄 性大鼠与雌性大鼠之间的体质量差异进一步扩大; 雌性大鼠血清中 TC、TG、FFA、HDL-C、LDL-C 的含量均明显升 高,雄性大鼠血清 TC、FFA、HDL-C、LDL-C 的含量也明显升高,但 TG 并无显著变化; 高脂饮食的饲喂使雌鼠血液中 TC、TG、FFA、LDL-C 的含量明显高于雄鼠;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雌雄大鼠血液中 AST、ALT 的含量出现一定升高, 但依然在较为安全的可控范围内。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均能诱发雄性及雌性大鼠的脂代谢异常,但雄性大 鼠与雌性大鼠在体质量、血脂异常类型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雄性大鼠表现为体质量增加合并典型的高胆 固醇血症( Ⅱa 型) ,而雌性大鼠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减低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 Ⅱb 型) 。这种性别差异在高脂血症 的动物模型及药物治疗研究中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食物组(Chow)、高脂组(HF)和高脂诱导干预组(HF+Cap);8周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体质量增长、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计算小鼠肝脏指数和脂肪指数;观察Cap对小鼠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影响;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不同组小鼠肝脏做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HF组小鼠体质量、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远远高于Chow组(P0.000 1);HF+Cap可以减缓高脂诱导的小鼠体质量的增加(P0.01).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下降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增加.ALT,AST,GST活性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得到改善(P0.05);肝脏脂肪变性、炎症与坏死得到改善.结论辣椒素对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葡萄籽原花青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MTT法(WST-8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原花青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色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