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雷彦平 《科技信息》2011,(26):259-260
在语法体系中,汉语与英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汉语有量词而英语没有,但是,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量词都是客观存在的,都由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构成。名量词可细化为隐形名量词、个体名量词、集合名量词和度量衡名量词;动量词可细化为隐形动量词、计时动量词、频次动量词、工具动量词和同源动量词。汉英量词在名量词和动量词上既有较多的相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房"是一个可以计量人的个体量词。通过对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分析发现,量词"房"与表人NP搭配的情况比较复杂。量词"房"虽然是一个计量表人NP的非典型成员,但是却又是计量妻妾儿媳类表人NP的典型成员。尽管量词"房"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是"房"在很长时间内并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数理逻辑一阶谓词演算中,作为一种逻辑词采用的量词,不是传统逻辑中的量词,更不是语言中的量词。F中的全称量词任意x的语义为“对于论域中的每一个个体”,存在量词 x的语义为“论域中至少有一个个体”。人类在求取关于不可逐一列举(有限的或无限的)个体域的作为一般性原理的真知的过程中,事实上从来也不曾在逻辑上使用过这样的量词。这样的量词对人类提出要去逐一确定不可逐一列举的个体域的每一个个体具有什么性质。这样的指令,人类是无法执行的。这样的对外延的无限要求是超乎人类的有限能力和生命的。难怪,A.Church证明了关于,的不可判定定理。  相似文献   

6.
运用脑电技术考察了17名正常被试在句子情景中量词和名词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量词和名词引发了相似的ERP成分,均出现了反映视觉加工P2成分和与语义加工或预期有关的N400成分.这表明量词和名词在存储表征机制上相似,但是在句子情景中,二者的加工机制又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架的本义是架子,后引申为搭设、构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虚化为量词,用以计量某些有支柱或骨架的物体或计量需要架子来摆放或悬挂的物品。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量词架的称量对象范围呈现先扩大后又缩小的发展趋势。称量对象本身由具体到抽象,由偏向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事物向不限重量和体积发展。  相似文献   

8.
贺州桂岭本地话通用量词“头”,构成“数+头+名”格式,可称量所有的动物。还可构成“数+头+数”、“头+名”等格式。其中一些构式具有显著的地城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量词和含量短语的分析排岐是汉语文本自动分析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总结了量词与名词、数词、形容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互制约关系,并说明了如何将这些制约关系应用于相关短语的词义排岐和结构排岐。实验表明其排岐效果是令人满意人。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法书中没有把“量词”单独列为一个词类,但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量”这一概念的表现形式却异常丰富而活跃。本文拟就英语中“量调”的种类,“量”的表现手段及其语用、语义特征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三个关系为例,应用离散数学的有关理论,把具有全称量词的查询问题转换成等价的存在量词的查询问题,并用SQL语言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了解古汉语量词研究现状是进一步进行量词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前贤在石刻和量词上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石刻量词的研究却近乎空白.出土石刻文献,时间明确,且真实可靠,对于中古汉语量词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细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囊》2009,(9):I0044-I0044
管理寓言:有这么一个童话,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位置吧。”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相似文献   

14.
《型世言》中所用的语言保留了当时鲜活的口语资料。在对书中方言量词和特殊量词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探究其中量词“儿”尾、“子”尾的特点,进而管窥明代吴方言量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基数模糊量词在日常的交流和推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基数模糊量词的语义分析扩展到模糊集,在模糊集的框架下给出了基数模糊量词语义的形式刻画,并证明了其相应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量词“束”和“捆”在过程性上存在着差异。从起点看,“束”用于较细的长条物,“捆”用于较粗的长条物;从途径看,“束”为束缚而成,“捆”为捆绑而成;从终点看,“束”的集合体为细长状,“捆”的集合体为粗大状。“束”和“捆”的差异虽然在本质上是共时的,但也和语言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考察英语人群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分类,讨论汉语人群量词的英译理据。汉语人群量词可以依据"计量多少、语义褒贬、状态动静、专名转借"等语义理据,分别选用"多量、少量、褒义、贬义、动态、静态、借用"等对应类别的表量名词来翻译。  相似文献   

19.
用于指称植物的量词“科”最晚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齐民要术》用例很多。“科”主要指称二类草本植物:一是从地下分蘖,长出许多枝茎,即一蔸由若干枝茎组成的草本植物,如禾、麦、蒜、麻等;二是从根部分出若干枝条,呈丛生状态的草本植物,如蓝、瓜、苜蓿等。后世虽然偶尔用于指称茶树、石榴之类的低矮灌木,但仍以草本植物为主。这种量词“科”今天已经消失,但不是被“棵”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对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这两类格式中虚词"给"与"所"的隐现规律,得出复合被字句中"给"与"所"的语法功能;在"焦点标记"理论基础上,文章通过论证得出,"是"、"给"与"所"都是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