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布于中山和亚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下的大熊猫以竹为食,以森林为隐蔽。竹子无性繁殖力强,若是竹盖度达50%以上,就会抑制乔木层树种幼苗的生长发育。但竹子周期性开花枯死后,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成林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这是恢复大熊猫生境的林木更新的最佳时期。因此可在大熊猫分布区被皆伐后的迹地上营造竹树混交林;在择伐后的林区种植被择伐后的树种,恢复森林的群落结构,提高竹子幼苗的成活率,创造适宜大熊猫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与箭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大熊猫与箭竹的数学模型。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假设为捕食被捕食模型,根据在卧龙保护区收集的数据得到两个稳定态;第二部分中,假设大熊猫作一定的迁移,应用上下解和比较原理得到平衡态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冷箭竹开花之前定点观察,收集外界环境因子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来探讨外界环境条件对冷箭竹开花的影响.认为冷箭竹开花是由竹子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所决定;外界环境因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冷箭竹开花有促进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4.
冷箭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8年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生物学研究,对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地下茎和地上茎及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种龄与秆龄鉴别以及生物量测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作为扩大冷箭竹分布区和保护大熊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四川、陕西部分地区出现了冷箭竹、刺竹等大熊猫主食竹大面积开花枯死的现象,对野生大熊猫构成了成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卧龙五一棚大熊猫生态研究区85个产量样方中,冷箭竹单株茎高、基径、湿重和干重等数据,建立了冷箭竹单株湿重的经验公式和湿重与干重的折算公式,为研究冷箭竹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量和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龙寺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华西箭竹两种群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野外大熊猫与竹子种群的数学模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建立起能够反映竹子生长欠佳或大面积开花时,对大熊猫种群增长的影响的数学模型,其生命系数通过调查统计确定,经过挑选确定出竹子种群的密度制约系数为参变数,变动参数用Hopf分支理论,证明该系统存在稳定的极限环,并在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卧龙五一棚大熊猫生态观察站设点进行冷箭竹生态生物学研究.定时观测外界因子(光量值、气温和各层次地温)对冷箭竹叶、茎、根、鞭和笋等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1)气温对叶温关系密切,影响显著.根据气温利用回归方程可以推算叶温;(2)茎温与气温和0 cm,20 cm,40 cm 土层的地温密切相关,影响显著.根据气温和地温可以利用回归方程推算茎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无性系繁殖竹笋的种群消长规律;建立了冷箭竹活笋数、死笋数、总发笋数的消长预测模型;找出影响冷箭竹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得出当年生活笋数与一年生成竹数对第2年的成活竹笋数有显著影响,二年生与多年生成竹数对第2年的死笋数有显著影响的结论.了解冷箭竹的种群发展和竹种资源数量是预测对大熊猫承载能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四川邛崃山系现存冷箭竹(Bachania fangiana)在残存地段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冷箭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生境和生境失调的关系;冷箭竹生活史的特征及其与更新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90 ̄1992年对大熊猫生产主产区卧龙和王郎自然保护区亚高山针叶林林冠间隙中竹子与乔木幼苗更新动态演替作了研究。(1)冷箭竹和缺苞箭竹生长周期为45 ̄55、50 ̄60年一次性开花结实后枯死。由种子萌发到成竹正常生理秆高约需18年。(2)乔木幼苗由于竹子密度大而受到制约,生长发育缓慢;当竹子周期性开花结实枯死后,从种子萌发至长为成竹阶段由于乔木幼苗能够获得充分的阳光、水分和养料,生长发育最佳。因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公路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生长状况的影响,2014年在四川省九寨沟县大熊猫栖息地内的公路网中,设置距公路不同距离的调查样方,测量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成竹的株高、基径、密度及环境因子等.研究结果显示:在距离道路垂直距离0~500m范围的5个梯度间,华西箭竹的株高、基径无显著差异,但密度差异显著;在0~100m的5个距离组间,华西箭竹的株高、基径和密度均无显著差异.华西箭竹株高、基径、密度与距公路距离均无显著相关性.华西箭竹株高主要与草本高度、苔藓层盖度和腐殖质盖度显著相关,基径主要与苔藓厚度显著相关,密度主要与上层植被盖度和草本层高度显著相关,即箭竹的生长状况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虽然公路运营对华西箭竹生长状况无显著影响,但公路建设对道路旁的竹类损毁严重,包括人为砍伐、家畜啃食与践踏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微分方程理论,分析大熊猫种群与主要食源竹子种群的依赖关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主要是某些参数变化对平衡点和恢复力的影响.对保护大熊猫,制定有关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81—1985年先后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自熊坪建立了竹子生态研究区,研究竹子的种群动态变化和干物质产量,估计对大熊猫的负载能力.根据样方数据统计分析,糙花箭竹的年均增长率为12.9%,年均死亡率为8.5%,净增率为4.4%;冷箭竹年均增长率为10.3%,年均死亡率为9.1%,净增率为1 2%;拐棍竹年均增长率为8.6%,年均死亡率为10.6%,每年递减2%.根据地上部分生物量统计,拐棍竹年均净初级生产量为3.6 t/ha,糙花箭竹为3.0 t/ha,冷箭竹为1.5 t/ha.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建立了具有偏食行为的大熊猫-冷箭竹-拐棍竹三维捕食食饵脉冲微分系统,证明了系统大熊猫灭绝周期解的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并进一步给出了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结论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单一主食竹开花并不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拐棍竹和冷箭竹已知秆龄竹茎的外观特征和营养叶在各枝上的年发叶数量和着生方式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秆龄与主枝上营养叶数量与叶鞘梯数间呈N=x—a+n 或 N-Y/b-a+n 的直线关系,并能以此确定出营养叶不同着生点的秆龄。这对确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Ailuropoda me Lanoleuca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区域狭窄,大多限于我国四川的臣龙,宝兴,平武,南坪等地,本文对大熊猫在卧龙的栖息环境及种群分布规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这对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是全世界注目的濒危动物,我们对其生物学的研究,可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一、地理分布和栖息环境它们分布于我国的第二阶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受东南季风影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水平和垂直分布都有少——多——少的趋势。栖息地常在峡谷之上半封闭的削蚀面或坳沟,小气候较稳定,土层厚而地势平缓,乔木层郁被度和竹子复盖度均较适度。二、食性与营养大熊猫所食的食物99%都是竹子,包含40余种,但常食者仅10余种,而每座山又往往只有2—3种竹为其主食竹类。在营养上它们采取了择优觅食和多食的对策。它们从竹子中所获得的营养物质,除足够的氨基酸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另外尚有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三、活动、巢域与社群结构它们活动的方式是昼夜兼行。凌晨03—06时和黄昏16—20时为活动高峰期。日活动概率约为60%,主要用于采食,但采食时间又常随季节而有变化。它们的巢域较小,约4—7平方公里,年龄和性别均有差异。雌性约4—5平方公里,每月利用约1/10并多集中于核域内;雄性约6—7平方公里,每月要利用1/2,其巢域内除拥有生活资源外,尚有2—3只雌体。大熊猫虽营独栖,但仍有松散的社群结构,其成员约10余只,活动范围约15—20平方公里。每当发情交配季节,彼此通过嗅、听和视觉可交换信息,通报各自生理状况。当社群内一雌性发情,信息所及的2—3只或社群内全部雄体(4—5只)都参加争配,最后仅一序位最高的获得交配权。它们还有返归巢域和依恋固有的社群的行为,故迁移放养不易成功。四、饲养与繁殖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第一次繁殖成功以来,共约饲养过200只大猫熊,经过24年约死去了一半,其中饲养繁殖现还活着的不到30只。死亡大于出生率三倍以上。据国外38只饲养大猫熊统计,平均寿命仅8.5岁。在饲养状况下,50多年约100余只雄体,有交配能力的仅约10只;约100余只雌体,仅有29只受孕产仔。在野外由于它们栖息于无污染的环境,能最优选择食物,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又很丰富,故能正常发育生长,不存在繁殖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竹子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与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喜食的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受灾面积占82.2%。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初是由喜食冷箭竹老笋改为竹秆,2年后下移采食未开花的拐棍竹。受灾初期大熊猫种群数量接近容纳量,1978年以后由于拐棍竹增生,其数量约低于容纳量.本文阐明了区域性的容纳量和如何挽救它们,为保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