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春季东山九孔鲍暴发性病害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 1999 年春季福建省东山县九孔鲍的暴发性流行病进行调研和检测,对细菌性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回归感染确定致病原、对致病菌进行形态(包括电镜和光镜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病毒性病原进行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观察、以及病理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此次东山养殖九孔鲍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致病原是 3 种球状病毒(50 nm 、110 nm 、150 nm )、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还探讨了这些病菌和病毒的致病性,并以 49 种药敏纸试验寻求防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皱纹盘鲍与九孔鲍进行杂交,并与两亲本自交进行育苗比较.结果表明:自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组(P0.05);皱纹盘鲍(♀)×九孔鲍(♂)和皱纹盘鲍(♂)×九孔鲍(♀)杂交的受精率分别为0.9%和3.2%,受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孵化率分别为12.4%和13.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之间幼体存活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自交组和杂交组之间的鲍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明显比自交组合的要快;但杂交组中稚鲍的存活率和自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九孔鲍工厂化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九孔鲍工厂化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九孔鲍养殖业走出困境,恢复持续发展提出四点看法:1)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2)提倡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3)加强的鲍的健康苗的种培育及交育种研究工作;4)加强鲍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采用May Grunwald-Giemsa染色法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a)血细胞的显微结构,根据细胞大小和核质比将九孔鲍血细胞分为3类:大细胞、中等细胞和小细胞.血细胞密度为(8.32±4.76)×106/mL,大细胞、中等细胞和小细胞分别占血细胞总数的3.6%、91.7%和4.7%.透射电镜下血细胞可分为两类:颗粒细胞对应于光镜下的大细胞和中等细胞;无颗粒细胞对应于光镜下的小细胞.用细胞化学的方法证明九孔鲍血细胞中含有多糖、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它们的阳性率分别为57.3%、95.2%、86.3%、6.7%;但是根据血细胞的这几种成分不能区分血细胞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九孢鲍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及病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99年2-5月,山东县养殖九孔鲍暴发了大规模流行病,不少养殖场全场覆没,病鲍表现为分泌粘液增多、肝脏红肿、中部僵硬和反应迟钝,应用磷钨酸负染、超薄切片的电镜和现场检测等方法,对病鲍的病原及肝肠组织的病理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引发这次养殖暴发严重病害的主要病原是致病力很强的病毒和弧菌,电观察到病毒发生在细胞质中的一种称为“封入体”的泡状结构,证实了病原的入侵造成九孢鲍肝及肠等组织、细胞产生病变,描述了细胞和病毒混合感染导致九孔鲍细胞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九孔鲍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孔鲍消化道各段的组织学,观察表明,其消化管壁一般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除口,咽局部为立方上皮外,其余各段的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且含有三种类型的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内燃,构成粘膜上皮的主体,其高度范围,排列疏密因部位不同而异,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吻,口,咽,食道后段及直;颗粒状腺细胞,分布在除吻以外的消化道粘膜上皮内,胞浆中含有嗜酸性颗粒,肌层在吻,口和咽壁发达,而在食道,胃和肠壁较薄。  相似文献   

7.
敌百虫对九孔鲍稚鲍和真猛水蚤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温度下 ,敌百虫对稚鲍的毒性作用不同 ,在水温 2 1~ 2 2℃下 ,2 4h、 4 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82mg/L、 4 6mg/L、10 6mg/L ,6 6mg/L ,安全浓度为 4 6mg/L ;水温 2 6~ 2 7℃ ,在相同时间内的半致死浓度分别降至 12 9mg/L、 11 1mg/L、 8 2 5mg/L和5 1mg/L ,安全浓度为 1 11mg/L ;敌百虫对真猛水蚤的毒性也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强 ,水温2 1~ 2 2℃ ,2 4h、 4 8h、 72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2 7× 10 - 1mg/L、 3 5× 10 - 2 mg/L、 2 0×10 - 2 mg/L ,安全浓度为 3 5× 10 - 2 mg/L ;当水温升至 2 6~ 2 7℃时 ,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3× 10 - 2mg/L、8 3× 10 - 3mg/L、3 6× 10 - 3mg/L ,安全浓度为 8 3× 10 - 4mg/L 敌百虫对稚鲍的亚急性作用结果是 :在 0 4~ 2 0mg/L下生活 2 0d ,稚鲍的壳长、体重、摄食及存活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本文对九孔鲍工厂化育苗中如何正确使用敌百虫防治底栖桡足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九孔鲍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孔鲍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32,18m 6sm 8t,NF=56,第1、2、3、4、6、7、9、10、11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第5、8、12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13、14、15、16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三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及核型为:3n=48,30m 6sm 12t,NF=84,第1、2、3、4、5、7、8、9、10、12组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第6、11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13、14、15、16组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  相似文献   

9.
九孔鲍摄食海带的能量收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水族箱投喂新鲜海带养殖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is).实验结果表明,个体耗氧率在夜晚高,白天低,最高是在17:30~2l:30.摄食能(C)中,只有少部分(2.60%)的能量用于软体部和壳的生长,而很大一部分能量(52.86%)是在代谢能(R)中,排泄能(U)、排粪能(F)、粘液(M)和壳能(Pah)分别占摄食能的9.69%、12.33%、6.61%和0.26%,鲍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12.33%(F) 5286(R)% 9.69%(U) 6.61%(M) 2.33%(Pg) 0.26%(Pah) 15.90%。  相似文献   

10.
通过注射灭活病毒,研究接种免疫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九孔鲍接种灭活病毒7d后,体液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性都有显著提高(P〈0.01);35d后体液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性回落至本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溶菌活力则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注射灭活病毒A的免疫效果好于灭活病毒B,九孔鲍接受灭活病毒后引起的免疫应答强度、产生的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能力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都是前者高于后者,且免疫35d后九孔鲍获得的抗特异性病毒感染免疫保护率,灭活病毒A为30%、灭活病毒B为20%.  相似文献   

11.
暴露于三丁基锡的杂色鲍血液中总锡含量及生物富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氯化三丁基锡分别在0、0.01、0.1、1、10和100ng/L浓度下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进行暴污和恢复,在不同时间(第2、6、14、26、44、64d以及恢复期第8、20d)取血液样.用微波消解样品、ICP MS法测定其血液中总锡的含量,并计算总锡的生物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随着三丁基锡浓度的上升,血液中总锡的含量也升高,100ng/L组在44d总锡含量就达到了最高;在20d恢复期内0.01ng/L浓度组总锡浓度继续保持缓慢上升,0.1ng/L浓度组总锡浓度基本不变,其余浓度组总锡浓度有所下降但无法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各浓度组总锡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浓度的上升反而降低.本文揭示了杂色鲍的血液是锡的蓄积库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特定的TCBS(Thiosufate-Citrate-Bile Salts-Sucrose)和筛选培养基,对九孔鲍肠道及其养殖水体中菌群的产几丁质酶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鲍鱼肠道及其养殖水体中均存在有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在鲍鱼肠道中,共分离到12株菌株,占总细菌的34.3%,它们分别属于Vibrio fluvialis和Vibrio minicus;在鲍鱼养殖水体中则分离到4株菌株,占总细菌的11.8%,属于Vibrio fluvialis.比较鲍鱼肠道和养殖水体中产几丁质酶菌株的比例及其能力的大小,可以发现前者的比例高于后者,由此表明了鲍鱼肠道对菌株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腹足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质元素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7.97%),黑足鲍的粗脂(1%)和粗糖(9.29%)含量最高;杂交鲍氨基酸总含量(58.91%)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8.77%)最高,黑足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21.33%),皱纹盘鲍氨基酸总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黑足鲍与杂交鲍脂肪酸种类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皱纹盘鲍。实验共测定9种矿物质元素,除了黑足鲍腹足部肌肉Mn、Cu含量明显高于皱纹盘鲍和杂交鲍外,3种鲍其他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不大;黑足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皱纹盘鲍最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杂交F1代部分性状优于双亲,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代的脏器和肌肉中的7种同工酶( MDH、POD、EST、CAT、ODH、SOD和LDH)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双亲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的表达情况以及3种鲍鱼品系之间产生差异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两亲本中部分同工酶谱表达相似,如ODH和肌肉中的POD、EST在父母本中酶谱相同;同时两个亲本之间的同工酶谱具有差别,MDH、LDH和内脏中EST的酶谱均存在稳定的种间差异。杂交F1代的同工酶谱与母本皱纹盘鲍的相似,其中POD、EST、LDH、SOD和肌肉中的MDH酶谱均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黑足鲍的差别较大,说明主要是母本的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表达。  相似文献   

15.
杂色鲍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种,但近年来因种质退化等原因导致暴发性病害频发,杂色鲍的遗传改良研究对于杂色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综合厦门大学贝类遗传育种课题组近10年的研究成果,评述了近年来杂色鲍的生物学特征、选择育种、杂交育种、雌核发育、DNA分子标记开发和利用、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功能基因及转基因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杂色鲍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皱纹盘鲍的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鲍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肠、直肠、肛门)、消化腺(肝胰腺)组成。鲍的唇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着色素颗粒,唇内有纵横交错的肌纤维,其间有许多神经纤维分布。其齿舌比较发达,齿舌囊的腹面正中线及其两侧分别有极发达的横纹肌肉块。两侧的肌肉与包围齿舌软骨的肌肉群相汇合,其中绝大部分为纵肌,亦有少量环肌或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