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除要求学生审题时要抓住题中的重点字、词、句外,还要培养学生“再审题”的良好习惯.对于试题,学生拿到后,往往没审清题目的题设和结论及其内在联系,就凭直觉按某一思路做下去,有时做得很繁琐,有时甚至做不出.若学生有了再审题的习惯后,当题目做不下去时,  相似文献   

2.
不少同学在各种考试中经常会失去一些本不该失去的分数,他们一般都解释为“粗心”;许多学生在解题中拿起笔来无从下手,总是“思维受阻”,这时,他们大多数又都怀疑问题似乎太难了.其实,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根本原因不在于“粗心”,更不在于“问题太难”,而恰恰在于审题能力差,因此,成功解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怎样提高数学的审题能力呢?总结几十年数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笔者认为,要在“会看”、“会挖”、“会揉”、“会变”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婷 《数学通报》2003,(7):9-10
反思是指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 ,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 ,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必须给学生留下反思的时空 .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 ,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 ,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揭示问题本质 ,探索一般规律 ,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数学意识 ,优化思维品质 ;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他认为,学生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可以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由此可见解题过程不仅仅是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  相似文献   

5.
所谓审题,简而言之就是审清题意,弄清题目内容,弄清已经知道什么以及要求(求证)什么.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1纠正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的不良心理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如畏惧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马虎的态度等.不少学生面对文字较长的题目,或者中间有一两个地方读不懂,就没有信心,予以放弃;有的学生丢三落四,没有看清题目的意思,就匆匆动手,导致错误.这些都是审题过程中的大敌,教师应在教学中加以教育.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的观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力的强弱上.具体说来,观察力强的同学,他就能够善于抓住问题的特征,自觉地排除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和综合;能够善于发现问题中条件的细微变化,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切人点,从而进行解题尝试和解题突破。  相似文献   

7.
1 缘起——一道中考题阅卷后的启示原题 (2011年长沙)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点P是x轴上一动点,以线段AP为一边,在其一侧作等边三角形APQ.当点P运动到原点O处时,记Q的位置为B.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审题不清是学生有效解题的第一障碍.特别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因为由文字、数式、图形等数学语言堆砌的问题抽象而繁复,且层层设套,使学生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或一不小心走了弯路.笔者就抛物线教学中的一个实例,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明 《工科数学》2002,18(1):91-92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建成 《数学通报》2007,46(1):54-56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谈几点看法.1挖掘教材例题本身价值,重视“三基”教学,培养解题反思能力首先,教材中素材的选取,反映了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丁金华 《中学数学》2012,(11):60-61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及难点,由于在测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水平以及在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及以后的历年考试说明中无一例外地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列为C级考点要求.在高考中对数列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察常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其它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数学研究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等能力,近而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数学素养,为学生展现其创新意识及发挥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数学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师用作示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数学问题,例题教学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例题教学肩负着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重任,教学方法不可不慎察之.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提出,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由此可见,解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认识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可以让数学教学中的"增质减负"变得意义更加深刻.通过对初中生数学解题现状的探索,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是束缚解题能力的主要因素,使得学生在数学解题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思维缺陷,在面对一些思维容量较大的问题时总是败下阵来.面对这一现状,笔者积极找寻原因,通过多种措施来解读这一现象,以有效教学策略破解这一难题,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笔者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探索,总结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三步曲,本文将其展示给同仁,以期得到老师们的指导.1 协商——让数学学习多一点民主协商,让自己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过去,教师按照备课簿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表演着"教案剧本"的戏剧,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流,教学变成极少学生参与甚至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一的活动.这样的表演水平再高,"艺术"表现力再强,也是自编独演的独角戏、"单口相声".教学只有建立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建构"的,提升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永久"的.  相似文献   

16.
张云飞 《数学通报》2000,(11):30-33
本文所说的“两法”是指 :错误解法与正确解法 ;代数解法与几何解法 ;通法与特技 ;繁解与简解等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笔者以为 ;经常引导学生从错误解法到正确解法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转换 ;经常引导学生从通法到特技 ,从繁解到简解 ,即常架“两法”之桥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在错误解法向正确解法的转化中培养学生能力虽然我们谁也不愿意在解题中发生错误 ,但解题出错的现象却不时发生 .尤其是当纠正过的错误 ,学生再错时除了学生自身的责任 ,教师也应检查自身纠…  相似文献   

17.
现今教学的要求,教师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材,而创造力是由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构成的.观察是基础,由观察而联想,联想可发展智力;猜想是联想的继续,是一种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成功与否.审题环节是整个解题过程的第一步:理解题,意,弄清题意.但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并没有理解题意就进行演算或作图。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9.
审题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具体体现.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收效的,必须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始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的渗透,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逐步领悟,以提高思维能力.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学生在数学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审题能力实质上是理解能力,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那么怎么才能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有时学生对有关数学概念和公式已经了然于心,但遇到具体的题目求解时还会思维受阻,在经人点拨或查阅答案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知识和逻辑推理的障碍,但在独立解题时,就是因为一些关键步骤"没想到",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本文就加强策略性知识教学来提升学生解题瓶颈的突破能力作些探讨.1突破解题瓶颈需要加强策略性知识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脑中对于知识有三种类别的建构,一是描述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体现在是否记住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内容.二是程序性知识,主要是一些公式及推理法则,学生的学习体现在是否能利用它们进行推理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