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小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7,38(6):495-498,502
综合考虑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特点、未来经济发展战略、路网发育形态等诸多因素,采用交通区位法和节点重要度法相结合,对山西省高速公路布局进行探讨。采用交通区位法得出山西省高速公路的大致走向,再通过节点重要度法计算出路线重要度最大树,最后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叠加。在此基础上,对路线进行优化,得出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最终布局结果,即“人字骨架、九横九环”,总里程4050km.该结果已被山西省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采纳实施,目前已建成高速公路1752km。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高架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入口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相邻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同时还直接影响快速路整体效益的发挥。本文以城市高架快速路出入口为研究对象,对出入口的布局规划与交通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结合厦门市成功大道交通指引系统的改造建设,对城市快速路指引系统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城市快速路的指引系统设计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缩小由于公路网布局而引起的区域发展差异,均衡公路网布局中各个区域的发展机会或条件,从公路交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公路网布局结构的均衡性的角度,对传统的节点重要度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公路网公平性指标作为评判节点重要度的标准,利用各个区域公平性指标发展贡献度的正负值对原始节点的重要度进行修正,提出基于公平性的干线公路网布局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公平性的干线路网布局优化方法改进模型计算出的各节点重要度值,可以改进模型的布局优化,使路网节点层次的划分更加分明;加入社会公平性指标的节点之间的重要度能较好体现各个节点之间的公平性发展,并且各个节点之间的通达性、集聚性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为适应未来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为以后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路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系统存在的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需要对城市快速路进行必要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针对城市快速路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依据相关的交通管理与控制原则,对城市快速路主路、辅路以及出入口的部分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并对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主要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等,快速路总体设计是在整个快速路设计中的一大重要环节,通过对合肥市阜阳北路(东方大道-北外环高速)段快速化改造的研究,浅谈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的要点,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的要点主要包含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横断面布置、道路总体平面、关键性节点设计、出入口设置.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路匝道间距设计是路线设计的重要内容,匝道间距大小和匝道数量对快速路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城市快速路处于不间断大交通流量时,车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现象。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这一特点,应用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上下匝道间合流区和分流区的车流波特点,进一步建立了出口-入口组合型匝道间距比例数学模型。认为快速路匝道设计不但要考虑间距大小,相邻匝道作为一个整体,还应研究相互之间的影响。实例表明,当匝道间距比例不能满足数学模型时,快速路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服务水平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入口匝道控制是城市快速路交通缓堵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回顾了入口匝道控制自提出以来近60 年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入口匝道控制逻辑与类别,聚焦入口匝道控制的方法论演进。 研究发现: 入口匝道控制范围从局部最优向全局最优发展;入口匝道控制对象由宏观交通流控制向微观车辆控制发展;入口匝道控制的建模方法从确定、均质和静态等模型假设向考虑交通流随机性、异质性和动态性方向发展;入口匝道控制的求解方法分为数学推导和搜索算法两类,在收敛性和普适性方面各具优势。最后,分析了入口匝道控制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4 个重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与微观交通流协同控制、入口匝道控制的抗干扰与自恢复能力提升、大规模快速路网控制的高效可靠求解,以及网联环境下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监控系统架构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快速路交通状况的分析,提出建立先进交通监控系统的必要性.构建了由外场设备、通信系统及监控中心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建立了交通检测数据优化模型、交通状态自动辨识模型和实时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快速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49-53
以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为基本理论,指出了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本质性缺陷;运用非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论述了城市交通模型系统(UTMS)中各阶段模型中存在的不足.在对交通运输系统中非均衡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均衡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指出了应当解决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基于仿真模型的建模流程,分析了交通组织的影响因素,剔除了对结果影响微弱的因素,并对仿真模型中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提出了基本假定。以东港(东营—海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建立了单向封闭的交通组织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车速的仿真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模型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邻2个施工路段之间的最小间隔应大于6km;上游渐变段长度推荐最少为30m,缓冲段长度推荐为300~500m;下游渐变段长度推荐最少为30m,缓冲段长度为100~200m;考虑到施工现状和交通设施的利用状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建议取80~100m;随着限速标志与上游合流点的距离增加,行程车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限速标志设置位置推荐为作业区前800m。 相似文献
13.
城市高架路下匝道地面联接段最小长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系统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计算联结段长度的方法.给出了地面联结段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分析了地面联结段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采用临界安全间隙理论、概率论及运动学方法,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和顺利驶入下游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最小长度模型.对于新建道路,根据模型计算可确定联结段的最小长度;对于现有道路,将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可分析地面联结段产生拥堵原因,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后结合实测调查数据,通过与CORSIM仿真模型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本溪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分析了不同规划时期城市形态的特点,如点状发展、带状发展、轴块结合发展及网状发展等。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形态的扩展程度,都必定受到当时发展条件的限制,这些经验对于本溪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中路径规划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交通约束的分析与转换,加强了对实际道路交通网络的描述,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有效性;在引入方向启发的同时,保留了足够的初始搜索空间,提高了算法的路径规划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规划效率与有效性上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规划中衔接线与城市道路衔接位置的选取问题;分析了基于互通式立交数量确定衔接线数量的方法,设计了节点重要度法用以优化衔接线位置,包括节点及其评价指标的选择、聚类计算及分析等;最后,将节点重要度法应用于潍坊市与济青高速公路衔接线布局规划,通过计算得到了可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3):335-339
指出了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的不完整性,首次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新概念,构筑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的框架,并对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总体设计、交通调查与交通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交通管理方案评价、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调整与滚动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部分的目标、详细内容及采用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完成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各主体部分的功能设计.作为我国第1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在全国实施“畅通工程”的700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研究 《山东科学》2017,30(5):62-69
选取速度和占有率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快速路交通状态模糊判断模型。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重由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组合分析得到,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交通状态的量化结果。结合实例分析可知,方法可行且有效,与基于单一速度或占有率的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为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