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研究沉管隧道在地震条件下整体受力的分析方法,分两步建立计算模型。第一步通过分析场地地基土切片的动力特性。根据等效原则将其化为等效单质点体系,然后在纵向用等效弹簧连接而成为多质点体系的地基土计算模型,第二步将隧道看作弹性地基梁与上述多质点体系通过等效弹簧连结而得到土-隧道体系的计算模型。本文结合广州黄沙-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实例建立了具体的计算模型并对多种不同的约束条件,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地震响应时程  相似文献   

2.
李岩 《科技信息》2011,(27):186-186,147
采用有限元进行动力实例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整个隧道内力和位移分布,从而可以方便地确定管段接头的内力和相对位移。在横向和竖向地震动输入下,管段接口处的剪力键会承受一定的地震力,但水平抗剪强度足够,接头最大相对水平位移值应在允许范围内。沉管隧道管段间采用柔性连接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接头内力,提高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借鉴日本东京湾的隧道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本课题的隧道分析的计算模型,即用等效质量-弹簧系统代替地基切片,隧道用能承受剪力、弯矩和轴力的梁代替。数值仿真表明,隧道与风井接头处的轴力、角位移、剪力较大。如果总体设计允许的话,建议各段隧道的长度不宜相差太大,以减小地震波作用下隧道接头的动力相对位移和内力。  相似文献   

4.
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及其关键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沉管隧道抗震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背景,阐述了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与分析中迫切需要解决的4个关键性问题,即沉管隧道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计算方法、非一致地震激励下超长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沉管隧道减震控制技术以及沉管隧道振动台试验模拟技术,并指出了沉管隧道工程抗震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将行波法应用到刚度较大、分段较多的水下沉管隧道的地震分析中,提出把轴向、横向两个输入波处理为两个独立的行波的方法.行波法是否符合实际,与输入地震波的有关参数及地基系数选取有很大关系,作者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使输入参数的选取简单、明确,便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最后应用此法对珠江水下隧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6.
黄浦江过江隧道的动力抗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鉴日本东京湾的隧道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于本课题的隧道分析的计算模型,即用等效质量-弹簧系统代替地基切片,隧道用能承受剪力、弯矩和轴力的梁代替.数值仿真表明,隧道与风井接头处的轴力、角位移、剪力较大.如果总体设计允许的话,建议各段隧道的长度不宜相差太大,以减小地震波作用下隧道接头的动力相对位移和内力.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下沉管隧道的抗震分析与设计(Ⅰ)──时程响应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沉管隧道在地震条件下整体受力的分析方法.分两步建立计算模型.第一步通过分析场地地基土切片的动力特性.根据等效原则将其化为等效单质点体系,然后在纵向用等效弹簧连接而成为多质点体系的地基土计算模型;第二步将隧道看作弹性地基梁与上述多质点体系通过等效弹簧连结而得到土一隧道体系的计算模型.本文结合广州黄沙一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实例建立了具体的计算模型并对多种不同的约束条件,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地震响应时程分析,为该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沉管隧道在地震条件下整体受力的分析方法.分两步建立计算模型.第一步通过分析场地地基土切片的动力特性,根据等效原则将其化为等效单质点体系,然后在纵向用等效弹簧连接而成为多质点体系的地基土计算模型;第二步将隧道看作弹性地基梁与上述多质点体系通过等效弹簧连结而得到土—隧道体系的计算模型.本文结合广州黄沙—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实例建立了具体的计算模型并对多种不同的约束条件,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地震响应时程分析,为该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等效质点系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装地下结构如隧道、各种埋设管道等一般可看作弹性地基梁进行静力及动力分析。在地震条件下,结构与土相互作用,但土的振动成为主要因素。为分析土的地震响应需把基土这一三维连续体作简化处理,简化成为等效多质点模型。本文着重探讨这种简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推导等效方法,通过几种简化体系的分析比较,论证单质点串体系的合理性,并将其应用到广州黄沙-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的地震响应分析,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州珠江隧道是我国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长达1267m的大型过江隧道,为使隧道达到抗渗的设计要求,管节预制时裂缝的防治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介绍E1管节在干坞内制作中产生的裂缝,根据裂缝的部位和形状,对管节裂缝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元法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将地震波输入转化为等效节点力,建立了基于波动理论的三维平面SV波入射方法.半空间算例证明了SV波入射方法及其数值实现的准确性,并在该地震波输入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上覆海水对沉管隧道的静、动水压力,研究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剪力键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震作用下也会产生竖向加速...  相似文献   

12.
以港珠澳沉管隧道为背景,针对其基槽边坡开挖深度大,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受波浪、沉船等因素影响的特点,论述了基槽开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探讨,并通过试挖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深埋沉管隧道基槽边坡最不利滑动面多位于上部地质条件较差土层,边坡根据地层分级设置是合理的,同时外海沉管隧道基槽应考虑波浪、地震、沉船等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浮运水动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评估沉管隧道管段在水中浮运的水动力学特性,确定合理的水上施工参数,以广州生物岛沉管隧道为研究对象,在缩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CFD软件STAR-CCM+的改进型SSTk-ω模型,对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管段周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管段所受水动力作用的特性.结果表明,干舷值的变化对阻力系数的影响最大可达35.9%;受水横流的作用,在拖速为0.6~1.2 m/s时,管段拖运方向的阻力系数随着拖速的增加而减小;波浪对阻力系数也有影响,拖速越大,影响越明显,当拖速从0.8 m/s增加到1.2 m/s时,管段拖运方向的阻力系数与无波工况相比,增幅可达36.75%.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天津中央大道海河沉管隧道工程的大型试验模型,利用表面波勘探技术检测其混凝土管段水下注浆基础的施工效果,从频率特性和现场环境等方面选择表面波勘探设备的类型和技术指标,优化检波器的设置和排列组合方式,开发了适合快速无损检测隧道的设备配置和施工方法.通过现场表面波勘探和频散分析,综合判断隧道底部注浆的密实效果,并与模型撤离后的目测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勘探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表面波勘探方法的穿透深度大且不受钢筋影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沉管隧道的注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已建成的沉管隧道对沉管法施工干坞方案比选、管段及接头防水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沉管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如管段制作、管节浮运、沉放及水下对接和基础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为简化沉管隧道管段内力的计算并能得出合理的计算结果,方便结构设计,提出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沉管隧道管段进行内力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工程实例数据,建立模型、划分网格、施加边界条件和计算荷载,分析得出了合理的计算结果,可以为以后的沉管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水下隧道走入人们的生活,采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是一种常用而且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近几年,在国内和国际上采用这种方法的水下隧道越来越多,在设计沉管隧道时,需考虑结构的样式、施工方法、水文地质情况等诸多因素。文中结合广州黄沙至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ASYS的沉管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根据从实际工程中提取的资料和数据,首先对沉管隧道周围(如水、土等)的介质进行了相互作用关系和力学分析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基础理论计算,然后以计算结果为依托,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网格的划分、荷载和边界条件的约束和施加对沉管隧道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从而得到准确合理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结果中的应力、应变图形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沉管隧道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从而知道沉管隧道结构容易变形和破坏等的部位和破坏机理,以便于对沉管结构的设计与研究,并为以后的沉管隧道设计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砂石垫层的不平整或沉管隧道本身走向设计引起的坡度变化,采用压浆法进行小比例模型试验,研究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单孔注浆、双孔同步注浆时的浆液扩散情况.结果表明,带纵坡注浆时,沿纵坡下坡方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大于沿上坡方向的扩散速度,即水下混合砂浆的流动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显著,出现向低处先行扩散流动的趋势,而且当坡度较大时,沿上、下坡方向扩散速度的差异更加明显.在施工过程中,应首先在最低位置注浆孔注浆,然后,沿坡度向上依次注浆,以避免出现基础处理填充不密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压浆法进行沉管隧道基础处理过程中,采用粒径为2、5和10 mm的垫层材料时,单孔注浆和双孔同步注浆的浆液扩散情况以及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垫层材料粒径较大时,浆液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垫层材料粒径增大,基础填充密实所需压浆量增加;垫层材料粒径较大时,注浆压力的波动范围较大,注浆泵不易操纵,浆液盘易出现方向性扩散.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垫层材料的粒径时,可综合考虑扩散速度、注浆量和压力等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的建筑日益增加,在高层建筑不断施工的同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与实际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